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玉佩藏龙,我在洪武当皇孙 > 第54章

大明:玉佩藏龙,我在洪武当皇孙 第54章

作者:困冬忆M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3 13:02:37 来源:小说旗

兵部尚书林川反驳。

诸如此类的话语不绝于耳,闹得朱英头都有些懵了。

正打算挥手让他们安静以便解释一番时,

忽然旁边朱元璋一声断喝。

\"住口!”

威严的气势从他的身体中迸发而出,笼罩整个庞大的画舫空间。

这时詹徽等人突然意识到,皇上就在他们面前站着,而朱英刚才的话正是按皇上的要求才说出来的。

顷刻间,所有开口批评朱英的文官心中无不胆战心惊,浑身颤抖站在原地。

朱元璋面色铁青,虎视眈眈的目光冷冷扫过众人。

若不是念及朱英在场,他早就命令隐藏在暗处的锦衣卫上前拿下詹徽等人。

竟敢当着他的面斥责嫡长孙?真是不想活命了!

一念至此,朱元璋怒火冲天,冷哼一声,目光寒意逼人。

见到此情此景,詹徽等人赶紧低下了头。

于是考虑到实际情况后,朱元璋这才压下心中的怒火,转而看向朱英道:

“不用理会他们的喧哗,你继续说下去吧。”

朱英闻言点了点头微笑回答,并看向低首的詹徽众人说道:

“其实即便你们不开口,我也原本就想解释为何大明能以应天为基础横扫天下...\"

早期的元朝,源自北方草原,其先祖以彪悍的骑兵征服四方,先后消灭西夏、金国以及南宋,终成天下一统。

然而,他们的统治仅仅依赖武力,并未重视百姓民生。

即使一时强盛,也难以持久。

当年的元朝,将汉族列为社会第四等级,形同奴隶。

若是蒙古人杀害汉人,只需赔偿钱财即可免罪;反之,哪怕是一个汉人无意冒犯了蒙古人,也会被处以死罪。

或许元朝统治者也意识到,汉族人口众多,迟早会因压迫而反抗,于是利用色目人群体(如唐兀、汪古、畏兀儿等)作为第二等级,与被降为第三等级的汉族北方地区居民及契丹、女真人形成制衡之势。

如此这般,试图用二三等人压制汉族,但正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那些被优待的色目人和少数民族,最终同样对汉人进行盘剥欺压,激起了民愤,使得反抗之火席卷全国。

而大明开国皇帝洪武陛下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带领民众推翻元朝,建立新的王朝。

回顾当时,天下群雄割据,形势正如秦末乱世一般。

复兴华夏,驱逐蒙元,是大势所趋,也是民心所向。

至于东吴、东晋或者南北朝时期的宋齐梁陈,这些偏安一隅的小朝廷又怎能与拥有全国民意支持的大明相提并论?自明朝建立那一刻起,历史已经写好了它们失败的命运。

大明则从洪武皇帝兴起义旗开始便承载着成功的历史使命。”

朱英这番激昂演讲落下之后,场中传来一声惊呼:“好!”

众人望去,只见朱棣举臂高喝,神情亢奋。

\"英侄说得好啊,今晚你四叔又得跟你拼个不醉不休了。”

朱棣兴致勃勃地说道。

这时,坐在旁边的太子朱标闻声赶紧捂脸,心知不好——果然下一瞬间,“啪”

得一记响掌落在朱棣后脑勺上。

朱元璋黑着脸骂道:“好?你娘那腿叫好?平日里朕问你什么,你怎么没见你说过这种话?”

话音刚落,他一脚踹向朱棣,朱棣眼疾手快连忙闪躲。

\"嘿嘿!敢躲?标儿,帮我抓牢他!”

朱元璋命令道。

被点到名的朱棣赶紧看向哥哥朱标,后者只能摊摊手作无奈状。

\"唉,四弟,我也没办法,你就认命吧。”

心底却是偷笑,“活该你之前看到老子挨骂无动于衷,现在想起求大哥了?迟了!”

暗笑着,朱标又悄悄给徐达几人打了个手势。

\"诶诶诶!你们放开我!”

朱棣立马就被几名大将按倒在地,拼命挣扎大喊,还口不择言骂道:“你们几个老东西!给我放手!”

这一骂可不要紧,几位勋贵手上加劲更甚,让朱棣连挣扎力气都失去。

\"哼,你现在还不知道尊卑有序?”

几人嗤笑不止。

此时朱元璋已脱下鞋子,大步走向被抓稳当的老四。

\"啪!啪!啪!……”

伴随着接连的拍打声响起来的是杀猪般的惨叫声。

\"哎呀呀呀……疼……爹……住手啊!”

惩戒过后一切归于平静。

朱元璋若无其事穿回鞋子,对朱英微微点头示意。

\"接着讲。”

此刻朱英投去同情的目光看了看趴在地上撅着屁股满脸生无可恋模样的朱棣,心里默默感叹:社死真是世间最凄惨之事。

随即收起表情,正色继续说道:

“刚才我已经阐明大明得以以南方为基础反攻天下的理由。

下面回到先前讨论为何建都以后不应再保留应天作为京城的第二个原因。”

虽然前朝已被我大明魏国公、**王等顶尖将领率军攻灭,但其残余力量并未彻底消失。

元朝虽然不再,可北元依然存在。

历来北方游牧骑兵一直是我中原王朝的重大隐患。

纵观历代兴衰,几乎无不与他们的入侵有关。

南京虽位于江南富庶之地,有利于掌控明朝经济,但在军事防御上却不尽理想。

相比之下,远不及古都长安优越,甚至也不如元朝的大都,即如今明朝的北平。

我明朝在内忧外患中建立,因此决心驱逐异族,复兴华夏。

但如果长期沉迷于南京的繁华享乐,恐将重蹈宋朝覆辙!故而明朝必须迁都!

「好!」朱英话音刚落,又有人高声附和。

众人循声望去,发现是朱棣一脸无辜地看着父亲。

原来方才发声的乃是陛下本人。

等等,陛下?迁都?众人看向朱元璋时面露惊愕。

皇帝竟然公开称赞朱英迁都之议!李善长等众多文官顿时慌乱起来。

徐达等开国淮西武将也面露难色。

对于这些反应,

朱元璋背负双手静静观察,心中暗自冷笑。

他明白这些人震惊的根源,无非一个“利”

字。

明朝建立未满十六年,朝中多数大臣均出自江南。

即便是武将勋贵,八成以上也是淮西出身。

他们的根基全在南方,定都南京正是基于当时的形势以及南方的基本盘考虑。

随着明朝一统天下,他们在南方获得了大量土地与佃农。

此外,江南商贾九成隶属于他们势力范围,常年贡献巨量财富。

利用这些财富,他们在朝堂上下经营广泛人脉,为商贾谋取利益。

既有财富又拥有人脉,北方士人与武夫如何能与之抗衡?

这正是导致科举不得不划分南北两榜的原因。

甚至,为削弱胡惟庸等江南集团影响力,朱元璋采取过严厉打击措施。

即便如此,当今天朝堂上北方士子与武人的数量依旧稀少。

然而,若应天不再是京师,京师一旦迁往其他地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