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每一字每一句都犹如震耳欲聋的雷鸣,在场的所有人心头剧烈震荡。
朱棣偷偷地轻轻碰了下朱标的手臂,低声问道:“大哥,这个消息你也毫无预料吗?”
听后,朱标的嘴角微微抽动了一下,转头看了他一眼说道:“就算我事先知晓又怎样,改变得了什么吗?”
这番话令朱棣连声点头称是。
确实如此。
看看眼下老头子对那个小子那般重视,喜爱至极,就连作为皇太子的你也只能干瞪眼,心有不甘却无力反抗啊。
就算提前得知这个结果也只会让自己更加难受罢了,又能奈何?毕竟他是开国之君,驱逐蒙古鞑虏重兴华夏的朱洪武皇帝呀!
唉……想到此处,朱棣不由得深吸一口气,并且暗暗瞄向一边的朱标。
大哥呀,看来在老爷子心里头,你的位置也没比咱们这些人高出多少啊,反而被一个没有亲缘关系、在民间长大的孙子轻易超过去了。
啧啧……我为何莫名有了一丝开心的感觉呢?真是奇怪。
嘿嘿嘿嘿……
似乎察觉到了身旁四弟的心理活动,朱标缓缓投来一道冰冷的目光,淡淡开口道:“老四,你是不是心里头正在偷乐?”
这一嗓子吓了朱棣一大跳,看着哥哥那令人心惊胆战的眼神赶忙摇头否认。
\"不不不!大哥你在瞎猜,小弟我哪里会高兴?你是多心啦!”
朱标只是冷冷地看着他的慌乱模样,然后缓缓地别过头去。
目睹此状,朱棣悬着的心总算放下了一些。
这么多年过去了果然没错——每当大哥平静冷漠地说出一句话的时候,那种令人毛骨悚然的压力丝毫不减分毫!
多亏刚才反应敏捷才没让他抓到把柄要是被记仇进了“小本本”
以后我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
毕竟他可真不是一般的狡黠,总能在一笑之间把人骗得团团转,最后还要心甘情愿帮他数钱。
另一边,
刚刚还在思索问题的朱英此时渐渐回过味来,疑惑道:“朱老头儿,您说的那个消息该不会是在逗我玩儿吧?”
其实朱元璋早就料到会有这个问题,因此顺手从怀里掏出了卷明黄色绸缎圣旨。
\"真假与否自己看吧。”
说完直接朝他扔了过去。
朱英赶忙稳稳接住。
但心中不免有点小小的埋怨:好歹这是洪武陛下的圣旨呀,糟老头怎么就不敬重一些?
随即小心翼翼展开手中圣旨。
仔细一看上面写道:
“因大明贤才朱英献上划时代万代大计《摊丁入亩法》及商业税务双重改革方法,并慷慨捐资千万两银两,捐赠大型宝船七百余艘,提供上千名优秀水手助我国事。
这般少年英才确为千千万万个汉家儿郎学习之表率,更是国家复兴栋梁楷模,朕极为嘉许。
今日特封朱英为“天策侯”
赐予府邸一栋。
允许开设府院组建护卫队拥有委任四品以下官员实权,并授予调动全国精锐兵马权限。
望天下所有子民皆能如天策侯一般,全身心奉献于国家兴亡、民族大义中!”
金黄背景配以黑色字体结尾赫然写着:洪武十五年十月二十七日皇帝钦准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落款处清晰可见盖有红泥印章标记——大明洪武皇帝御玺!
这说明一切真实可靠。
他,从现在开始已然变成了一位尊贵的天策侯,并且享有自设官职机构的权利、任命四品以下文武百官的实际职权并且能够调遣帝国最强军队。
尽管刚才老朱提到过,“除了皇帝、太子和我之外,整个大明都将把你视为至高无上的人。”
这样的话在圣旨上并没有体现。
然而,朱英清楚地知道,老朱之前所说的是真实的。
天策侯的定位可与唐代太宗皇帝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登基之前的天策上将相提并论。
毋庸置疑,虽然朱英的天策侯绝不可能与李世民的天策上将匹敌,但他高居于所有明朝国公与藩王之上。
毕竟有开府建衙的权利,能够任命四品及以下的大明官员,并且可以调用明朝全部精锐军队。
而这些权利,是其他明朝国公与藩王所望尘莫及的。
全明朝中,仅仅洪武皇帝朱元璋和他的太子朱标才有这样的权能。
故而老朱早先讲朱英仅仅低于皇上、太子以及他自己,这是确切无误的。
即便话语如此,圣旨也已经在手中,但朱英仍无法真正相信这事实。
巨大的反差令人震惊——原来只是一个普通人,现在竟跃升成为天策侯,若换成别人谁又能坦然接受?
\"老朱头。
\"朱英看着对面的老朱欲语还休,不知如何开口。
朱元璋则是微笑摆手示意,走到朱英旁边,对着徐达、李善长等一群文臣武将们说到:\"好了大孙子,如今你也成为了天策侯,我也应该给你介绍一下他们了。”
徐达、李善长心中骤然紧绷起来,重头戏来了!然而朱英略感诧异——对这些人早已面熟。
\"徐黑子,应该是你很熟悉的,其实他真名叫徐达。”
朱元璋指向徐达说道。
朱英瞪大眼睛,简直难以置信地看着徐达,真是魏国公徐达?
接下来朱元璋一一介绍:“老傅其实是傅友德”
“老李即李善长”
“冯麻子则叫冯胜”
一个个如雷贯耳的名字道出,或为明朝顶尖武将勋贵,或为六部重量级大臣。
见此情景朱英几乎石化,这些人居然都向自己微笑致意。
而徐达等人意识到,从这一刻开始,朱英正式要进入公众视野。
随着酉时的钟声响起,按照朱元璋命令,大船缓缓靠岸,一众顶级大臣将领相继下船。
\"好了英小子,咱们今天的活动就到这里吧怎么样?”
朱元璋轻笑着询问。
\"悉听尊便。”
朱英轻轻点头回应。
环视身旁众人,他对大家恭敬施礼:“诸位皆为我大明脊梁,今天已为我在百忙之中抽出身来耽误不少正事,实让我感到歉疚。”
闻言,徐达等人不敢懈怠,连忙回以礼貌。
\"英公子,不对,应当称呼天策侯,其实今日我们到来全是遵照陛下指示,请侯爷勿需愧疚。”
傅友德率先开口道。
\"古已有千金买马骨之典故。
天策侯,您是我大明杰出少年奇才。
我们身为官员本就应该为国家优秀人才贡献力量。
区区半日光阴根本微不足道。”
李善长附和道。
\"对对对!日后若有空一定到寒舍小坐片刻,顺便教导下我家那个不成器的晚辈!”
詹徽也不甘示弱地插言。
不论是那些已揣测出朱英真实身份的徐达、李善长等人还是尚不清楚真相的詹徽一行均口径一致地表明:能为天策侯庆贺生辰那是极小的喜庆之事,我们都乐意至极呢!即使还不清楚他是大明嫡派皇长孙的真实身分。
但单凭当今朱元璋皇帝对他所做的这一切,外加现今封赏爵号\"天策侯”
那讨好又有何不可?
看着他们,朱英的面容浮现出苦笑之色。
就在他准备讲话之时,旁边老朱反倒抢先发表言论。
只见朱元璋满面不悦,扬袖便道:
“莫要在那边奉承了,听得朕脑仁都疼,速速的各回各家,各自归去便是。”
瞧见皇上神色不佳,众人赶忙噤声,对朱元璋恭敬行礼后就匆匆离开,渐渐散去。
\"哼!”
目送他们离去,朱元璋转向朱英,深沉道:
“孩子,眼下他们说尽好话不过是看你现在的身份地位,只因皇帝赐你天策侯之位。”
“假设你非天策侯,你觉得他们会如何待你?人性本就易趋炎附势,特别是这群为官之人,尤甚势利。”
“故此,自己有才华,有权势才最根本。
记住了吗?”
听罢,朱英郑重点头。
\"祖父尽管安心,我全懂。”
“嗯,明白就好。”
朱元璋缓步转身,对他挥了挥手。
\"行了,朕这就回宫,你也尽早休息吧。”
旁侧,朱标与朱棣等几兄弟见此情景也向朱英稍作告别,随后赶紧跟随父亲的脚步而去。
朱英立于原地,遥望着他们的背影,尤其注视着朱元璋那略显驼背的形象,深深鞠躬送别自己的这位祖父。
黄昏时分。
大明皇帝携太子及皇子回到了专属的宫殿之中。
\"朕要去武英殿,你们几个找个凉快地玩去,莫要在眼前晃悠让人心躁。”
话落,朱元璋径直带着从隐秘处现身的郑有伦迈向武英殿。
朱标、朱棣等兄弟在原地躬身恭送父皇远去。
之后他们未返各自的住处,而是齐齐奔赴东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