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玉佩藏龙,我在洪武当皇孙 > 第24章

大明:玉佩藏龙,我在洪武当皇孙 第24章

作者:困冬忆M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3 13:02:37 来源:小说旗

或许是察觉到朱英脸色有异,似要发作。

朱元璋忽然厉喝一声:

\"老四!\"

\"啊?\"朱棣猛然一惊,转过头来问道:

\"父王,怎么了?\"

\"啪!\"

朱元璋猛地一巴掌拍在朱棣后脑勺上:

\"你还问怎么回事!你娘临终只是让我们做英儿的祖父,让你大哥当他的父王。

可何时说过你要当他的四叔?你是存心找打吗?\"说着又是一记耳光。

朱棣呆立当场,满心委屈。

既是朱英的祖父,又是他的父亲,

按理说我朱棣应该是朱英的四叔啊!

但无论多不服气,朱棣也不言语。

他对父亲向来敬畏交加。

\"哼,坐下!\"

\"是,父王。

\"朱棣垂头丧气地坐回凳子。

朱元璋随即转脸,对着朱英笑容满面:

\"乖孙,别理这个混账,过来坐祖父这儿。

咱们爷俩饮一杯。

\"

朱英默然无语,心中腹诽:

那朱老四是浑人,难道您就不是老浑人了吗?

不过被这么一闹,原本心头闷气也散了大半。

便无声无息来到祖父身边落座。

\"来,咱爷俩碰一个。

\"朱元璋一把搭住他肩头举杯相邀。

朱英满眼无奈:

这世上哪有这样的祖父?

这不是摆明着跟孙子称兄道弟嘛!

一边想着,一边将酒喝下。

旁边朱棣看得几乎泪目:

自己出生入死这么多战阵,

不就求个祖父如此疼爱吗?

再想想人家没长胡须的小子都能享福,不由更加愤懑。

朱标在一旁知晓弟弟心情:

\"别胡思乱想,其实父王很关心你的。

\"

只是连他自己也不信这话。

\"行了朱老爷子,戏看了,饭吃了,酒喝了,该说正事了吧?\"

朱英不耐烦起来。

\"你怎么这般性急?就不能让祖父想来看看孙儿吗?\"朱元璋板起面孔。

\"少啰嗦,有话快说,我还忙着呢。

\"朱英做出起身状。

\"哎哎,且慢且慢,这就说还不成?\"朱元璋急忙拦住。

朱英冷笑一声重新落座:

\"我就晓得您这老头没事不来找我。

\"

\"嗯,也没什么大事,就是咱老四想会会大孙儿,于是咱带他过来看看。

\"朱元璋一指朱棣。

朱英瞥向朱棣,那满腹委屈的模样显然不好相处。

\"嘭!\"

\"老四,你在给谁甩脸色呢?\"朱元璋立刻黑下脸来。

\"我...我是脸抽筋,对不起,是孩儿错了。

\"

“哼,英小子,日后要是老四敢给你脸色看,你就告诉 uncle知道吗?看 uncle怎么收拾他。”

朱元璋扭头对朱英说道。

\"哦。”

朱英神情平淡地点了点头。

\"就这样算啦?那我走了。”

“嘿!你这小子,说两句话就想走?坐下!”

朱元璋一把拽住他的衣袖。

\"那你说不说正事?”

“说……好啦好啦,算 uncle恳求你还行吧?”

朱元璋语气妥协。

\"那你赶紧说。”

看着再度坐下的朱英,朱元璋叹了口气。

大明开国皇帝洪武朱元璋何时需要这般低声下气让人留下?唔……马皇后不算。

其他人谁敢在朱元璋面前甩脸就走?怕是早就丢了脑袋!

可惜面对朱英这个孙子,威风一世的朱元璋只能认栽。

不过,朱元璋心里倒挺享受这种气氛——或许是人性使然吧。

宫里的皇子皇孙们见到朱元璋哪个不唯唯诺诺?就连太子朱标也对父亲言听计从。

唯有朱英偶尔唱反调、顶两句嘴。

这样的互动对朱元璋来说实在难得。

\"叹什么气,有事快说。”

此刻朱英又怼了朱元璋一句。

\"噗呲!”

汤和忍不住笑出了声。

顿时朱元璋脸色一沉,冷冷盯向汤和。

\"我错了,我错了!”

汤和连忙给自己一巴掌,赔笑道:“您继续。”

朱元璋转头看向其他几人。

众人强忍笑意、绷着脸,心里却在狂笑:哈哈!堂堂大明开国皇帝洪武竟然也有这一天!

就是朱标、朱棣兄弟平日被老子骂得狗血喷头,今日也暗中偷笑:原来世上还有人能制住老爹!

朱元璋当然清楚这些人的想法。

\"哼”

了一声,算是警告。

然后他缓和表情,望着朱英:“咳,那就说吧。”

“其实除了让那不听话的朱老四来见见你,我想问你关于先攻高丽的想法有没有具体建议,比如人选或行军路线之类。”

朱元璋说出今日前来的原因。

朱英听后微微愣住。

\"意思是洪武爷已经知道了我对征倭及先攻高丽的看法?”

“嗯,你说的没错,我去后就把这事告诉了陛下,陛下甚是欣喜。

于是派我又过来问问是否还有别的看法。”

朱元璋故作平静,心里却吐槽:我的天!自己跟自己报告?唉,忍忍吧,等哪天与朱英相认,再把这些憋屈全找回来。

听完朱元璋的话,朱英眼中浮现一丝惊喜。

说实在的,他从未想过自己的意见竟会传到洪武帝耳中。

那可是驱逐鞑虏、再造华夏的洪武啊!因为他的功劳,后代中华才以汉族为主体。

虽然史书中的他可能是残暴、血腥的形象,明史里也被修改成麻子鞋拔子脸,但这都不重要了。

在朱英看来,洪武帝是体恤民生的神圣君主,是要清除世间所有贪官污吏的英明领导者,是一个眉宇浓密、凤眼有神、白须飘逸且平易近人的长辈形象。

他颁布《皇明大诰》,设立登闻鼓,这是前所未有的创举,赋予了百姓申诉的权利。

对于那些欺凌弱小、贪污**、无所作为或依附权势的官员,根据罪行轻重,或被流放,或充军边疆;最为严重的案件,将面临死刑、腰斩或是被剥皮填充稻草的极端惩罚。

这样的洪武大帝,尽管一些文臣可能在史书中对其进行诋毁,也无论后来者如何试图抹黑,但在朱英心中,他依旧是那个伟大的存在:驱逐异族统治,复兴华夏文明,以仁爱待民并严惩**。

从古至今,政权传承最正统者,唯我大明洪武皇帝!唯有大明!

想到自己的名字竟出现在这位帝王的关注范围内,朱英内心怎能不惊喜万分?

“洪……洪武爷真的这样说了?确实派您来询问我的看法?”

他强压内心的兴奋,开口问道。

见到朱英如此模样,朱标等人忍不住偷笑:“哎哟,小子啊,洪武爷就站在你面前呢,还不赶快跪下行礼高呼万岁?哈哈哈!”

一旁的朱元璋则露出自得的笑容:“怎么,好像挺开心?我记得你说过洪武爷可怜?现在这个‘可怜人’一句话,你就这么激动?”

“废话!”

朱英猛然起身,“那可是复兴华夏的千古明君!我怎么可能不激动!说他可怜,是我忧心未来可能发生的变故。”

“但这并不妨碍我对他的功绩深感佩服。

由南向北统一全国,创下史上独一无二的辉煌纪录。

更将曾经不可一世的蒙古帝国逐出中原,收复唐末乱世失去的燕云十六州,直接让前元沦落为偏居北方的小国。

上一年度洪武十四年,更是派遣颖国公傅友德任征南大将军,永昌侯蓝玉与西平侯沐英为副帅,顺利将云南重新纳入华夏版图之内,完成了国土的再次统一。

这等伟业让汉民族重新站立于世界之巅!而我的名字和观点居然能被陛下知晓,甚至亲自派人征求我的意见,这种荣誉叫我怎能平静?”

朱英激动地说着。

众人沉默片刻,目光复杂地看向朱英。

朱标、朱棣、汤和、傅友德、李善长等人心里不禁疑惑:难道这小子已经猜到老朱头就是洪武帝本人了?这马屁简直拍得天衣无缝。

不过随即他们又否定这个猜测。

如果朱英真知道对方的身份,刚才就不会一再顶撞老朱头,换了任何人,先不管之前的态度如何,现在一旦知道是皇帝在场,必然会有极大改变。

想到此处,汤和、傅友德、李善长三人既惊愕又欢喜。

惊愕的是朱英竟然如此敬重洪武帝;欢喜则因为,他们都确定老朱头其实就是洪武帝本人。

先前洪武帝已然十分喜爱朱英,如今听到自己的长孙对祖辈有着如此崇敬之情,可以预见朱英在皇帝心中的地位必会再度提升。

毕竟哪位祖父不希望子孙崇拜自己?更何况孙子还说出了这般让人听了倍感舒心的话。

况且三人早就怀疑朱英确是朱元璋的亲生皇孙,也就是嫡长孙。

其父是皇太子朱标,母亲则是已逝太子妃常氏。

肩负天地纲常与祖制传承的人选非朱英莫属。

身为前任大明丞相的李善长当然为此人赢得皇帝青睐感到喜悦无比。

汤和与傅友德身为大明顶尖国公,乃武将中的佼佼者。

眼下朱英的母亲是常氏,出身王族常家,身为皇室正统长孙深得皇帝喜爱,自然也让他们感到欣喜。

朱标虽然不清楚朱英的真实身份便是自己的亲生子,但他想到朱英是由母亲孝慈高皇后马秀英亲手带大,如今认自己为父,也为朱英受皇帝青睐而高兴。

唯有朱棣例外。

或许因为朱英之前没向他行礼问好,叫他四叔,朱棣怎么看这孩子都别扭。

一想到待会祖父朱元璋听了孙子的赞美会有多欢喜,就越发觉得心里憋屈,恨不得揍朱英一顿。

果然,当朱标五人看向朱元璋时,只见他开怀大笑:“说得好!不愧是我的好孙子,和我想的一样啊!”

众人嘴角直抽搐。

真是脸皮厚到了极致,简直是在自我吹嘘。

但再想想,朱元璋表现如此也算合理。

毕竟朱英不知道眼前人就是他仰慕的洪武爷。

正因为不知情,所说才发自肺腑、真诚可靠。

这种由衷的赞美和敬重,谁都难以抗拒。

\"我说的又不是你,你怎么就这么得意?”

朱英嘟囔着。

朱元璋更高兴了:“可不是吗!但我确实也有同感,这不是找到了知音嘛!”

朱英狐疑地打量他:“该不会你是靠拍马屁上位的吧?”

“放肆!我凭的是真才实学!”

朱元璋义正辞严地反驳。

朱英想了想觉得有道理。

洪武爷那性子,拍马屁稍有差池就得罪他。

没点真本事,在他手下做官都不配。

朱元璋心情平复下来:“好了,闲话少叙。

虽然我很想听听你对洪武爷的推崇。”

朱标几人扶额,陛下啊,您这样真的形象全毁啊!

朱英不明所以:“怎么了?”

朱标连忙敷衍:“没什么没什么。”

朱元璋翻个白眼:“别理他们,尽捣乱。”

“关于攻打高丽,有何实质性建议?”

朱元璋转向正题。

朱英略一思索:“高丽位居我大明东北方,虽领土不大,但地理优势显着。

西北两江为界与我隔开,境内多山,约占全国八成土地。

加之三面临海,以海洋为天然屏障。

一般作战中,高丽只需把守西北边境,利用两江天险就可御敌于国门之外。

即便突破两江进入内地,山川地形同样构成极大阻碍。”

高丽境内那超过八成的山地面积,必然会对我大明士兵的行军作战增添不少麻烦。”

话音落下,朱元璋等人的眉头不自觉地皱了起来。

\"老四,英儿所说的这些情况到底是否属实?”

朱元璋开口询问道。

\"父亲,确实如此。”

朱棣郑重点头答道。

近年来,高丽与北元残余势力勾结,频繁袭扰我大明边境。

作为东北重镇北平的守藩者,朱棣曾多次与其交锋,从一战、二战再到三战……这般不断的骚扰让这位后来成为永乐大帝的人物心中满是怒火。

因此早早便派遣密探进入高丽勘探地形,还花费巨资从高丽商人手中购得一份地图。

对于高丽国内山川河流的分布及走势他早有详尽了解——而朱英之前所言句句属实。

朱元璋听罢他的回复,轻轻点首示意。

接着对朱英说道:“英儿,方才谈及的那些困难之事我们就不必赘述了。

你倒是说说对于这场战斗你自己有着怎样的看法吧。”

“遵命。”

朱英欣然领命,他对这一切心中已然明了。

之前的陈述不过是为让大家有个充分的心理预估。

而现在要表述的便是自己真实的策略考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