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玉佩藏龙,我在洪武当皇孙 > 第29章

大明:玉佩藏龙,我在洪武当皇孙 第29章

作者:困冬忆M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3 13:02:37 来源:小说旗

以你的身家,值得这个数目。”

听罢此言,朱英脸色骤变,双眼精光乍现,紧紧锁定朱元璋。

而后者仍旧笑呵呵的模样,毫无异样。

过了许久,朱英眼中的锐利缓缓散去,重新坐回石凳上,声音低沉:

“原来你已经知道了……”

“嗯,清楚得很。”

“知道多少?”

“全都知道。”

靠!朱英的脸瞬间黑得像锅底,心里暗暗咬牙——该死的锦衣卫,简直不是东西!

朱元璋看出了他的心思,悠悠说道:“怎么样?咱们手底下的这些锦衣卫还不错吧?不过,即便是他们,费了好大的劲儿才把你这位大明首富给揪出来。”

朱英嘴角抽动一下,愤恨地质问:“等等,我说过我不是首富吧?你可千万别乱喊,这话要是传出去是要命的。”

“哈哈,你哪能不算首富?”

朱元璋继续笑道,“就拿应天城来说,你名下有十九座青楼、三十二家当铺、九大镖局、十六处粮铺、八大钱庄、三十六间酒楼……你在明面上支撑着陛下对这座城的统治,而在暗地里,则完全称得上这里的主宰!还有整个应天府的百姓,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至少有几万人是在你旗下混口饭吃的!这还仅仅是一地的情况。

在整个大明疆域内,无论南北西东,各路商号商铺都挂着你的招牌!”

顿了一顿,他又补充道:“这样的大人物,难道还不配被称为大明首富吗?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就不知道还有谁更配了。”

说到这里,朱元璋突然话锋一转:“嘿小子,告诉咱,你这一年的进项有多少?如果真的多的话,咱要不要辞掉在陛下那儿做官的差事,来跟你一起闯荡?”

被他如此调侃,朱英已经彻底没了脾气,内心只剩下深深的无力感。

他忍不住思考起来——既然是老朱头都已经知晓情况,那么洪武爷那边应该也不例外吧?要不然怎么会派人让自己捐献这一千万两?

糟糕……难不成,在皇上眼中,我已经变成一只任凭宰割的大肥羊了?每次想吃肉了就割一刀?不行……我不能坐以待毙!

环视四周,眼前熟悉的秦淮河畔小院让他感到几分眷恋与不舍。

但他心底已默默做出决定——与其留在这里做肥羊被人宰杀,不如选择溜之大吉!

主意一定后,他转向朱元璋,一本正经地问道:“老朱头,你是我的马婶的丈夫,我能不能信得过你?”

听到这莫名其妙的一句,朱元璋愣了一下:“嗯?这……当然可以!实话说,在这天下之间,除了咱之外,别人你觉得都可以不信。

唯独咱,你必须信得过!”

感受到朱元璋言语中那份赤诚,朱英心中小小感动了一下。

虽然表面上依然严肃,但他已经明白眼前这个老头子的心意。

思索片刻后,他微微颔首:

“行,一千万两白银我出了,但你得答应帮我个忙。”

“哈哈,这就痛快捐了?说吧,想让老子怎么帮你?”

朱元璋脸上满是欢喜。

既然朱英肯出资,那海师筹建之事便毫无悬念,朱元璋能不乐吗?

当然了,这种优待只对朱英有效。

若是换成旁人,朱元璋才懒得跟他讲道理,直接派兵抢便是。

天子金口玉言,哪容置喙,尤其像朱元璋这般马上得天下的猛人,谁敢抗拒?

“钱我出,但仅此一次。

为了日后安稳,我得离开应天,希望你能照应我一下。”

“最不济也请看管好锦衣卫,别让他们来找我的麻烦。”

朱英如此说道。

朱元璋一脸疑问:“?”

蓝玉也同样疑惑:“?”

“你怎么突然就想离开应天了?”

蓝玉急切追问,毕竟是自家外甥孙,刚见面就想走,以后不知何时才能再相聚。

不过若他冷静点,就该明白朱元璋绝不可能轻易放朱英离去。

朱英固然是蓝玉的外甥孙,可更是朱元璋名正言顺的大孙子啊!

朱英直截了当地将原因道了出来,因为他真的信任眼前的这位老朱。

\"自然是为了避免再次成为砧上之肉,被人一遍遍剥皮抽骨!”

“我敬重洪武爷不假,但正因为了解,我才深知他对富可敌国之人充满了警觉与戒备。”

“保命要紧,我肯定得走,不过捐钱还是愿意的,因为我知道洪武爷让我掏钱的目的。

大概就是为了填补国库虚空,准备组建海师吧。”

朱英缓缓解释。

蓝玉听罢顿愣,茫然地看向朱元璋。

朱元璋被盯得脸部肌肉微颤,急忙扭头瞪视。

干什么?瞧什么呢?再瞅把你收拾了。

蓝玉赶忙收敛姿态,如受惊的小鸟缩回脖子。

\"哼!”

看到这一幕,朱元璋转向朱英。

他也觉得好笑,这孙子还真算摸透了他的心思。

说实话,对商人暴发户一类的人物,朱元璋的确没什么好感,甚至厌恶。

换了他人,他或许真就当肥羊宰了,只要朝廷需要,绝不手软。

但这是朱英啊!自己的亲大孙子!

苦笑摇头之后,他说:

“你就放心,咱拍胸脯保证陛下不会有那么恶劣的举动。”

“你就吹吧,你的保证又算得了啥?又不是皇帝本人。”

朱元璋语塞片刻才接:

“那咱等下回宫就给你讨个圣旨如何?”

呸!皇帝的话能信?朱元璋发出去多少免死金牌,最后有几块是真的有用的?只要他想杀你,什么理由都不是问题。

\"嗯?你还质疑?”

“确实有点不信。”

“哎呀呀,好说歹说你不领情是吧,躲到天涯海角也难逃圣意啊。”

“那是你们的事,我能躲一天算一天。”

听到这儿,朱元璋都快气炸了,望着对面怎么敲打都不动心的朱英,他没辙了。

罢了,只能使出撒手锏了,这是朱英自找的!

“哼,小子,这是你逼我的。”

话音刚落,朱元璋从怀中取出一个东西,猛然甩向朱英。

\"砰!”

“哎哟!”

反应不及的朱英额头瞬间着了一下。

\"老朱头你瞎闹腾什么啊!?”

朱英一边揉着自己被拍红的额头,一边愤愤不平地说道。

\"哼,把这个拿好,这下总该信我了吧。”

朱元璋语气生硬地回应道。

\"鬼才信你呢,什么东西这么重,打人还这么疼。”

朱英嘟囔了一句,然后低头看向怀里掉下来的东西。

眼前出现了一片耀眼的金黄——代表着无上权势的金色。

朱英猛地瞪大双眼,那是一块令牌,一块由纯金打造的令牌。

其表面浮雕一条威严的五爪金龙,正中间刻有四个字——“如朕亲临”

乖乖,这居然真是天子御用的腰牌!

看到朱英满脸震惊的样子,朱元璋心里暗自得意:臭小子,现在服气了吧?

可没等他高兴太久,下一秒,朱英的一句话差点让他原地暴走:

“老朱头,你不会是偷来的吧?皇帝的东西怎么会在你手里?”

朱英半信半疑地盯着他。

\"我……”

朱元璋直接哑口,脸上涨起一阵青筋,抬手一把揪住朱英的耳朵,“哎哟!痛死啦!”

“听好了,这块令牌是皇上亲自赐予我的,如今转交给你们。

天下官员和皇族成员见到它就如同见到了陛下本人。

你现在应该明白了吧?能安心留下不走了吧?嗯?”

朱元璋一边揪耳朵一边怒吼道。

\"明白了,知道了,快松手啊老头!”

朱英表情扭曲地喊道。

朱元璋这才恨恨地松开手:“哼!”

接着又语重心长地说起来:“咱早就告诉过你,只要咱存心想做一件事,想保住你的命,即便是皇帝也动不了你分毫。

你就尽管在这小院里安心住着,哪也不许去。

要是你离开这里让咱怎么面对死去的妹妹?”

而此时的朱英早已无视了他的教育,只是不停地摸着自己疼得不得了的耳朵和额头。

心想着这糟老头子年纪一大把了力气怎么还这么大。

\"你小子到底听进去没有?!”

朱元璋又爆喝一声。

\"听到了听到了,我不走了行不?”

朱英懒洋洋地答道,同时随手把令牌扔回给他:“你自己拿着吧,这玩意儿对我来说没什么意义,洪武爷真想收拾我,这破牌一点作用都没有。”

“反正以后我出了什么事,那就是你的责任!”

听到这话,朱元璋先是愣了一下,随后内心却泛起了波澜。

他知道,朱英这孩子其实是将性命都交付在了自己的手中。

于是朱元璋温和地开口道:“放心吧,只要你日后安分守己,不做出些放火作乱的荒唐事来,咱这个爷爷定会护你好生生的活在这世上,满足你想要的一切。”

“呵,干嘛突然说这种肉麻话?”

朱英不屑地撇了撇嘴。

\"就你喜欢折腾呗。”

一旁的蓝玉看着这场祖孙间的互动,既觉得滑稽又充满温情,不禁生出羡慕之情:什么时候自己的外甥孙也能和自己这么亲昵相处啊。

二人继续拌了一会儿嘴,直到朱英忽然神色凝重起来。

\"既然有了你老朱头给我兜底,我觉得有一件事必须要跟洪武爷说清楚。”

朱元璋疑惑不解地看着他:“什么事?”

比当年的丰功伟业更艰难。

况且万事开头难,一旦新税制运行起来,后期自然水到渠成。

\"

朱英稍作停顿,接着说道:\"以财产和土地价值为基准征税如何?不管家中人口多少,只按实际拥有财富来定税额。

这样即便土地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国家税收也不会受到影响。

同时还能鼓励百姓积累财富,何乐不为?\"

听完这番话,朱元璋陷入了更深的思索。

蓝玉却忍不住插嘴道:\"这般确实好,可是具体又该怎么个改法呢?\"

朱英微微一笑:\"不妨先从试点开始,在几个郡县试行新税制。

若效果良好,再逐步推广全国。

这样一来,既能观察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也避免了仓促推行造成动荡。

\"

老皇帝缓缓点头,似对此方案颇有兴趣:\"倒是有些意思...你且把想法详细写出来交予朕细看。

这事暂且不提,先不说它了。

\"

“难道不比这更难吗?”

朱英开口说道。

\"只要洪武爷下旨,谁又敢抗拒呢?到那时候,您老带着锦衣卫去抄家多痛快,也能让国库充实不少。”

听闻大孙子的夸赞,朱元璋心里泛起了愉悦之意,“嗯,你接着说。”

“将原本的粮食赋税改成白银缴纳,再由按人口课税转为按土地收税,这样便能最大程度化解之前的问题。”

朱英目光炯炯,“这两种方式合并,我称之为摊丁入亩。”

曾经,在前世历史中,大明至嘉靖末年早已如重病缠身的巨大身躯,命悬一线。

而此时张居正这位有史以来最为强势的首相站了出来,推广一条鞭法——这也是摊丁入亩的早期版本,尽管略逊于后来的制度,却依然为摇摇欲坠的大明延续近百年国祚,更促成万历时期着名的三大军事行动,显耀华夏天威。

而今,在开国初期若便采用此法,则大明国运或许将大幅延展,远超前世记录,达到新的高峰。

\"摊丁入亩?”

朱元璋不断低念这几个字。

\"还有别的地方。”

朱英点头补充。

\"还有什么?你说!”

朱元璋有些意外。

\"对那些行商征取商业税收。”

朱元璋陡然声音拔高,“商业税!绝对不行,永远不能这样做,这不是抬高了那些奸诈商人的地位么?断不可行。”

看着情绪激烈的朱元璋,朱英颇感讶异,“您为何如此反应过激?那您可以估估看啊,若是征收商业税,例如十成抽一,光是我一年得给大明贡献多少银子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