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玉佩藏龙,我在洪武当皇孙 > 第31章

大明:玉佩藏龙,我在洪武当皇孙 第31章

作者:困冬忆M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3 13:02:37 来源:小说旗

\"呃……\"听到这略显粗俗的话语,朱标一时有些尴尬。

\"好了,既然你已经决定了,那就去做吧。

老子在后面盯着,看谁敢跟你闹腾!\"朱元璋冷笑不已。

这下朱标反而迟疑起来。

\"可是……这么把他们都杀了,户部怎么办?眼看春节没几个月了,到时候大明的账目不好清算啊。

\"

\"没什么好担心的,反正他们不也摆明不愿意替老子干活吗?全都杀掉!天下三条腿的蛤蟆难找,三条腿的官员还缺吗?杀了他们,我还可以让人从午门排到应天城门去找新人。

至于账目问题,老子自然会有安排。

\"

嗯?这一番话让朱标心中警铃大作。

自己的父亲固然嗜杀成性,经常随意处决那些在他眼中不如畜生的太监宫女,但士人和文官显然不同,尤其是赵勉等人,还有六部尚书这样的重臣,就这么一句话草率地处死?太过不合常理。

从前,哪怕诛杀官员,也会或多或少找个由头搪塞一下。

如今这般直接……

更何况刚才提到账目会另有安排?

一个念头悄然浮现在朱标脑海中:

\"父皇,您不会是已经悄悄解决了建立海军所需的钱粮问题吧?\"

\"嗯?\"朱元璋愣住,\"你怎么猜到的?是不是刚才我说漏嘴了?\"

\"父皇,您确实说漏嘴了。

您刚刚提到会妥善安排算账之事。

此时此刻,若您能如此自信地打算处决赵勉等人,除了已解决钱粮问题,儿臣实在想不到其他可能。

\"

\"哈哈哈哈哈!不愧是老子的太子,分析得没错!不错,老子确实已经搞定钱粮难题!\"

\"请教父皇,究竟是如何做到的?这可是一笔天文数字啊。

\"朱标急忙追问。

\"嘿嘿嘿……这个嘛,你自己猜。

我给你一点提示,是一位我们都很熟悉的人帮的忙。

\"朱元璋一脸神秘地笑着。

二人皆熟悉的?听到这话,朱标陷入沉思。

若连朱元璋都笑言熟悉且感激,那此人显然不是一般角色。

排除武将世家叔伯辈们,那批整日只会舞刀弄枪、大口吃肉喝酒的家伙根本指望不上,更何况他们的家产都是拼命打下的血本,逼着他们凑钱几乎不可能,除非架刀逼迫。

再看士人文官集团,应该更没希望。

自古至今,他们骨子里就反感与军事有关的一切,像赵勉这种户部官员便是如此。

不搞破坏就已经算是很给面子了,还指望他们给朱元璋那些军中莽夫凑军费?简直异想天开。

如此一筛选,剩下的嫌疑对象就不多了。

可即使绞尽脑汁想了许久,朱标仍然没猜到答案。

对面的朱元璋看到儿子冥思苦想的样子,脸上浮现了一抹愉悦的笑容。

让你猜吧,小子,要是真能猜出来,我倒要看看你有何能耐!

朱标看着父亲那胸有成竹的表情,不知为何突然想起了自己的养子朱英。

接着,他回想起这段时间以来从朱元璋口中得知,以及自己亲眼见证的一些关于朱英的事情。

确实,这样一个深得父王器重且足智多谋的孙子,朱元璋极有可能找他商量这件棘手之事。

那么,也许朱英能够提出解决办法也并非毫无可能。

虽然这种可能性不高,但好歹是个方向。

目前,在朱标的猜想范围里,朱英已是可能性最大的那个了。

于是盯着朱元璋的笑脸,朱标脱口而出:

“是不是朱英?”

此话一出,只见对面的父亲笑容骤然僵住,随即被惊愕所取代。

朱标一看便明白,自己应该是猜对了。

\"你怎么可能猜到的?”

朱元璋疑惑地问。

\"大概就是运气好呗,刚才忽然想起了那小子,随口就说出来了。”

朱标也答不上个所以然来。

朱元璋沉默片刻,就这么凭空瞎蒙也能成功?

“等等,父皇,朱英是用什么办法凑齐建立明海军所需的饷银和物资的呀?”

朱标好奇追问。

\"没什么特别的办法,不过是那小子主动捐了一千万两白银罢了。”

朱元璋轻描淡写地回应。

听闻此言,朱标瞬间瞪大了双眼。

没听错吧?一千万两白银?这也太夸张了吧!朱英不过还是未满冠龄的少年,

这巨额银两他从哪弄来的?就算祖母疼爱他,留下不少家财给他,也不可能富裕到这种程度。

而且自己清楚母亲的作风——虽会节俭积攒,但大多数积蓄也都分给了下人,留到手中的实在有限。

\"父皇您该不是在同儿臣打趣?那可是价值一千万两白银的巨款啊,区区少年又怎会有如此庞大的资产来源?”

朱标再三确认。

\"骗你作甚?区区这点钱对于他来说,就跟九牛一毛没什么区别,他可是咱们大明响当当的第一首富。”

“咱让锦衣卫暗中调查过了,单在应天府内他就掌控十九间青楼、三十二家当铺、九大镖局、十六处粮店、八大钱庄和三十六座酒楼......”

“在整个大明朝境内,他的商脉无处不在,势力之庞大,远超你能想象的地步。”

朱标:......鬼知道有多难以置信啊!

话说当时,天下处处都在百废俱兴。

江南这片区域自古繁华,尽管受到了元末战争的影响,但在短短十五年的时间又重现昔日辉煌。

各地商贾源源不断地带着货物汇聚到这座应天城里——大明的京师,也是全国最富庶之地。

依然是秦淮河边那幽静的庭院。

此时此刻聚集了几十号人,朱英大大咧咧地坐在上位。

而下面坐着的,有的体态臃肿,有的苍老瘦弱,有的面目阴沉,

但他们眼神里的精明都说明了一个事实。

所有人望向上首朱英时,流露出的态度无不带着深深的敬意。

\"诸位,今年算得上是我们大家相聚最早的年份了吧?”

朱英含笑发问。

众人听罢皆是一笑附和。

熟悉的梁封臣这时开口道:

“没错,往年总是要临近过年的时候,我们才聚在一起向少爷汇报这一年的成果呢。”

“今年算是最早的一次了,离过年还有一个整月呢。”

“老梁,你还有脸说!你就在这应天城里待着,随时都能得到少爷的教诲,可让我们羡慕死了。”

一名微胖的中年男子说道。

\"说得对,老梁你是真有福气。

我倒是希望能和你调换一下岗位,也好时时陪伴少爷左右呀。”

一位身姿婀娜、笑容妩媚的妇人娇笑着补充。

\"哈哈!柳老板这是做生意当久了,想转型成我们少爷的少奶奶啦,笑死我啦!”

旁边有人开玩笑。

\"可惜啊可惜,少爷纯洁无比,怕是对柳老板的魅力一点感觉都没有呢,哈哈!”

又是一阵哄堂大笑。

\"不过少爷您看,柳老板都已经这么明目张胆地表达了,为什么不给她一个机会,让她成为我们的少奶奶呢?”

现场一片调侃声,但被谈论主角柳大娘与朱英却没有生气,依旧笑意满满。

\"那就太好了呀,少爷您什么时候打算收纳奴家?要不要今天晚上就让我服侍您?”

柳大娘半带玩笑般说道。

\"可以啊。”

朱英点头轻笑。

\"真的?那太棒了!”

柳大娘眼中闪烁光芒。

\"当然可以,不过今晚你要负责帮我洗脚哦。”

话音一落,气氛瞬间凝固片刻。

柳大娘眼神暗淡下来,有些幽怨地嘟囔:“哼,真是个没心肝的男人!即便像少爷这样的年纪也不算什么例外。”

“哈哈,瞧这下子闹得多尴尬!柳老板这是吃鳖了哈哈!”

周围的笑声愈发响亮。

\"哼!你们这群小人,我才不屑多瞧一眼呢。

一个个长得让人父母都不愿意认的玩意儿,还真有脸笑!”

柳大娘瞪着周围的人群。

\"哈哈哈哈,看呐她真发飙啦!”

“哎哟,肚子快笑痛咯!哈哈哈哈哈”

闹腾了一番,最终还是由朱英打破僵局:“嗯咳,笑话到此为止吧。

现在我们还是来谈正经事情。”

所有人闻言立即将嬉皮笑脸收敛,并坐直身子等待后续安排。

朱英接着说:“接下来,请各位分别说明此次运送到京的白银数量。”

最左边位置上的梁封臣迅速起身,弯腰施礼:“回少爷,属下梁封臣负责应天府总事务管理,在此报告,按照命令从各处商铺筹集百万两白银已全部存放入库,请少爷核查。”

“好,退下吧。”

朱英满意地点点头。

梁封臣重新坐下,紧接着便是右上位的柳大娘柳依依:“回少爷,属下为四川事务总负责人柳依依,根据您的要求在四川筹齐五十万两银子并送进库房,请少爷检点。”

“很好,坐。”

最后剩下广东代表站出来——一位稍显富态的男性。

\"回少爷,属下钱有钱,为广东办事处处长,奉命筹备五十万两银子已按时送交府库,请少爷查验。”

……

如此这般逐一汇报完毕后,众人继续听候差遣,迎接新任务下达。

在前方太监的引导下,方孝孺战战兢兢地跟随其后。

此刻的心情紧张到了极点,甚至比当年第一次梦中出丑、半夜偷偷清洗衣物时更为局促不安。

尽管从圣贤先哲的着作中,他见过无数位将相的故事,也曾幻想过自己能如前人般,在皇上面前从容自若。

然而这一切不过是想象而已,终究无法替代真实的情景。

今日对他来说可谓是一步登天,凭借他人的举荐,这位方孝孺有幸被当今天子——大明开国皇帝洪武帝朱元璋召见。

想到这位驱逐胡虏、收复了自唐末以来遗失的燕云十六州,更收复云南,重塑中华版图、统一天下的伟人,方孝孺内心充满了敬畏与惶恐。

同时他也深感自己尚无足够的准备,不足以面见洪武大帝。

然既已来到此处,见与不见,都已无从选择。

如此忐忑之间,一行人终于抵达了武英殿。

\"干爹,方先生来了。”

小太监对站在殿门前的郑有伦恭敬地说道。

郑有伦微微点头并挥了挥手,那小太监随之缓缓退去。

他注视着方孝孺,虽看似稚嫩、因紧张而不停颤抖,但郑有伦凭多年的观察经验,依然能看出此人文气不凡,有着才气、骨气和心气。

仔细端详了一番之后,郑有伦轻轻开口:“方先生,请随咱家进去吧,陛下与太子爷都在里面等您。”

“哎,好的,好的。”

方孝孺忙应声答道。

说实话,在郑有伦的目光打量下,他的心里甚是害怕,总感觉这老太监仿佛能看穿他的心思。

所幸没持续多久,方孝孺稍稍放松了紧张的情绪,然后小心翼翼抬起脚步,跟随着郑有伦步入武英殿金碧辉煌的大堂内。

\"哈哈哈,不错不错,这小子果真是咱们的好孙子,写得好啊!实在是好啊!”

刚一踏入殿内便听到了豪爽的笑声。

\"咱?”

方孝孺立刻明白了这是何人所发——大家都知道,开国皇帝洪武帝朱元璋平素不太喜欢称朕,反倒更习惯用乡村农夫似的“咱”

来自我指代。

又一道相对年轻些的声音随后响起:“呵呵,儿臣恭贺父皇得此改革良法,定能使大明开创前所未有的盛世,并达华夏之巅峰!”

听闻这称呼,必定就是那个广受儒家士人与文官称赞具有仁君之风的皇太子朱标无疑。

又行几步,走在前方引路的郑有伦停下脚步,“启禀陛下,方孝孺方先生来了。”

上方与朱标并立、紧盯着案头厚厚一叠纸张的朱元璋回头望向下方站着的郑有伦,以及他背后那个因紧张而不停战栗的方孝孺。

\"你就是吴沉他们所说的治世良才方孝孺吗?”

虽然是淡然的语气说出的话,但这其中蕴藏的威压让方孝孺倍感压力袭来。

\"草民方孝孺,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随之便是响亮的跪拜声。

\"呵呵,起来吧。”

朱元璋轻笑着回应,看起来今天的他心情很好。

\"草民谢过陛下!”

再一次低头跪拜后,方孝孺慢慢从地上站起来,却依然紧紧地低着头,不敢正视前方。

一旁的朱标瞧见后笑道:“父皇,看来他是被您的威势吓住了。”

“到底还是年轻人,可不像那些脸皮厚的老油条呢。”

朱元璋点了点头回应道。

他随即凝视下方的方孝孺,语气低沉地说道:

“方孝孺,抬起头。”

方孝孺闻声震动,硬是压抑下内心的惧意,慢慢抬起自己的头。

眼前是一位身披粗布衣衫,发丝黑白交织、面容庄重威严的长者。

当方孝孺的目光触及那双能震慑世间万民、犹如猛虎般的双眸时,

顷刻之间,他再次低头,再不敢对视。

只是一瞥那双眼,方孝孺就仿佛置身于千军万马交战的疆场,自身渺小且无助,仿佛随时会被敌人的刀锋斩落。

仅仅是短暂的一次接触目光,方孝孺已心生无限畏惧。

由此即可感受到明开国皇帝洪武朱元璋的磅礴气势。

看着方孝孺这般模样,朱元璋并无不满,并且他与儿子朱标相视轻笑几声。

\"方孝孺,这儿有一份东西,你浏览一下,随后告知我你的想法。”

“草民遵命!”

“太子,递给他吧。”

“是,父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