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况面对这堪称利器的精锐**,他们原本就不足五成的战力必将再次削减三成,又怎么可能伤及我大明虎狼之师?
微臣所说至少降低七成战损已是对他们网开一面,并非八成,更不必在我主面前假装谦逊以取悦耳目。”
听罢此言,朱元璋先是一阵朗声大笑,随即面色陡变,杀气腾腾:
“正是这个理!我大明向来仁义待人,然不可一再相欺。
这次一定要让这些跳梁小丑领教什么叫王师之威、什么是代天伐罪!”
“哼!竟敢与北元余孽合谋,侵扰我大明疆土,屠杀我子民,莫非以为我们只是纸老虎不成!”
此时一旁冯胜忽然单膝跪地,拱手禀道:“陛下!”
朱元璋斜眼看去,心中清楚他的心思但未直接拆穿,仅冷声询问:“有何事?”
“攻伐高丽之事,请命微臣冯胜亲自披挂上阵!”
冯胜语气铿锵地说道。
朱元璋微微一笑:“你呀,倒是来晚一步。
朕早将三军主帅人选安排妥当,你冯胜利愿做副将么?”
“愿意!只要能上战场,别说副将了,便是烧火做饭的差事也愿意!”
冯胜答得坚定,神色毫不动摇。
不过朱元璋自然看出了他的些许不甘:毕竟是堂堂宋国公,真让他屈居人下实在难以舒坦。
\"哈哈,行了别在这装了,文官们那一套虚伪表演也就罢了,从你冯麻子嘴里说出来倒真令人作呕。”
朱元璋忍不住讥讽一句。
听到这番话,冯胜脸上闪过一丝难堪之色,刚想解释却被朱元璋挥手阻止:
“罢了罢了,起来吧。”
冯胜张了张嘴,终究没有开口辩驳,只一脸委屈站起身子。
\"怎么?莫要装着一副娇柔造作的模样,让人看了恶心得紧!不就是要打仗吗?准你去还不成么。”
说罢,朱元璋抬眼看向冯胜:
“可有一事,刚才朕所言皆为实话——此次出征,主将早已确定,你若前往只能充当副将。
你说去不去?”
一瞬间冯胜心里泛起阵阵苦笑。
可即便如此,还是毫不犹豫再度跪下行礼:“臣……愿去!”
朱元璋满意点头:“好!”
随即转头扫视操场上列阵整齐的众多士兵,伸手指向其中一排:
“那朕便将这一支**军交由你冯麻子统率。”
话音落下,全场震惊。
徐达与傅友德对视一眼,面露意外之色。
而冯胜眼中满是喜悦,连忙伏地拜谢:“多谢陛下隆恩!”
然而朱元璋并未让他立即起身,反倒郑重叮嘱:
“慢着!你听仔细了,这可是朕手中唯一的**精锐部队,今后怕再无增援。
你要晓得厉害。”
冯胜连连应诺,胸中的壮志豪情此刻已被点燃。
\"因此,若是你竟敢将他们的性命,把那重要的东西丢弃在那荒凉偏僻的高丽之地,即便你凯旋而归,立下大功,本王仍旧会追究你的过错,此言明白与否?”
“末将冯胜明了!”
冯胜语气洪亮地回应。
\"嗯。”
朱元璋微微点头以示满意。
\"你可以起身了。”
冯胜缓缓从地上站起。
旁边的徐达与傅友德两人凝视着他,眼神里充满了浓浓的羡慕之意。
这运气真是逆天了,为何那精锐部队却落到了冯麻子的手下?
怎么都琢磨不明白,真是让人难以理解。
我明明是征东大将军(征东左将军),那精锐部队不是应当归属我作为主力部队吗?
“好吧,此事就这般定下了。
朕打算先行返回,冯麻子你自己在这里多熟悉熟悉环境。”
朱元璋言道。
\"遵命,臣恭送陛下!”
冯胜立即弯身施礼。
朱元璋轻轻挥手示意免礼,随即带着徐达、傅友德转身离去。
看着三人逐渐消失在视线尽头的身影,冯胜猛然想起一事,急忙对着朱元璋背影大声喊道:
“陛下,请问这支队伍叫做什么名称呀?”
听到此话,朱元璋并未回头,只是淡淡吐出三个字。
\"神机营。”
与此同时。
在远隔千里之遥的福建海师都督府内。
汤和接收到朱英暂借给明海师的两百艘大型宝船的消息。
更值得注意的是,除两百艘大型宝船之外,朱英还额外提供了五百艘中型宝船与千名技术娴熟的水手资源。
须知,单是一艘大型宝船便可承载上千名军士,除去仆役等后勤人员外,
大概可容纳七百名战士。
以此推算,两百艘大型宝船可以装载多达一万四千多名战士。
而中型宝船一艘可运载约六百名人员,扣除后勤需求后大约能够搭载约四百士兵。
所以五百艘中型宝船便可以输送近两万名兵员。
如此一来,之前朱元璋与诸位统领商定派遣五万名战士的大明海师队伍,现在已经有三万四千余人被装备齐备了。
虽然未达到五万规模,但这三万四千战士已然足够应对高丽战事。
鉴于这次作战主要侧重从侧翼悄然偷袭高丽的战略部署。
只要有陆战队配合对敌实施压力,此兵力完全充足。
如今,战船已备,各地挑选的善于水上战斗的将士亦相继到位。
汤和即时下达了指令,训练工作正式展开!准备就绪迎击高丽之战!
随之,整个明朝疆域内各卫所及将领纷纷忙碌起来。
不过这些紧张安排并未打破普通百姓生活的安宁状态。
毕竟新朝成立才十五年,明朝的可用兵力庞大丰富,即使经济条件可能稍逊,但在战斗力层面正处在鼎盛之时。
故此,全国上下百姓依旧维持着如往常的生活节奏。
然而有一人,他不算普通百姓,又并非明代正规将领,目前却是极为清闲自在。
秦淮河岸边一处雅致庭院内。
朱英披一件华丽狐皮长衣端坐正位之上。
下方站着以梁封臣、柳大娘为首的各地总管办事人员。
按照既定程序,在因护送银库提前抵京并汇报过今年收支账目后,原本他们当天就要动身返回原地。
但朱英临时改变计划,要求他们再一次聚集于此院之中。
\"哎呀少爷,若您只是想要单独跟我和依依二人赏雪聊天尽可明说,又何必把这些相貌平平的男人统统叫来?真讨厌。”
柳依依用娇嗔的声音说道。
其他人见此情景,打算遵循以往的老规矩,照例对柳依依的不可得和朱英的无视进行评论。
但今天的朱英明显没有闲情与他们玩笑。
他举手拦住了众人的话头:
“好了,今天找你们来是有正事商量。”
随后,他将视线投向柳依依,说道:
“柳依依,你要是再说些乱七八糟的话,就给我出去!”
看到朱英如此态度,在场众人立刻收敛了轻佻之色,柳依依也同样安静下来。
朱英看着他们的反应略显满意地点点头。
\"今天特地召集大家,是因为有一件事情需要公布。”
“那就是,整合我们目前所有的资源,创建大明唯一皇家商户!”
光阴如流水一般飞逝,新朝建立已进入洪武十五年冬十月二十七日。
在乾清宫内,朱元璋在宫女和太监的帮助下穿上了一件平常布衣而非龙袍。
由于自身的出身背景,朱元璋不喜欢整日穿着龙袍像以前的**一样彰显威仪,反倒时常换上平民服饰,据他说,“我本就是淮右一个布衣而已。”
对此,一众臣子早已司空见惯,也无人敢冒昧议论是否不符天子气度。
穿戴整齐后,朱元璋挥手示意侍从退下,独自走出乾清宫。
片刻后,他步伐矫健地抵达奉天殿。
站在宏伟鎏金龙椅一侧,他俯视着下方——皇太子朱标率领诸多藩王及大臣们均身着普通布衣站在殿中央。
\"都准备好了吗?”
朱元璋低声问道。
听闻此言,朱标笑着走上前,弯腰行礼回应道:“回父皇,一切准备就绪!”
“好,出发!”
朱元璋点头肯定后转身先行踏上阶梯,朱标及其余随从紧随其后。
他们先后离开了奉天殿、午门,最终走出皇宫。
与此同时,在秦淮河畔的一处小院中,朱英端坐在屋檐下,悠然眺望远处风景同时品茗。
表面虽看起来平静无波,但他眼中却充满期待又夹杂些许担忧情绪暴露无疑。
这时,院外传来吆喝声打破了他的思绪:“咚咚咚!陛下旨意传达:宫中有喜事降临,要与天下百姓共同庆祝,将在应天府的二十家酒楼举办盛宴,所有人均可前往享用!”
随即,街头巷尾传来各种喧嚣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