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玉佩藏龙,我在洪武当皇孙 > 第8章

大明:玉佩藏龙,我在洪武当皇孙 第8章

作者:困冬忆M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3 13:02:37 来源:小说旗

调整呼吸过后,他说道:“先帝分封诸侯不外乎两点原因:一是感念自身少年历经艰险,不愿后代重复苦旅;二是令皇子镇守四方要塞,巩固江山社稷。

想必在他心里,自家人守护自己的天下,总该比旁人更尽责些。”

听至此处,朱元璋微微点头,内心承认这位孙儿确已猜到了当初自己的考量。

但他依旧想不通何来可怜之议。

“这难道不好么?”

汤和接替陛下提出了疑问。

“我没否定这种方法不好,只不过它需要因时制宜。”

朱英回应道。

“喂小子,要么就好要么就坏,怎么还有时候这说辞?”

汤和显然对这种解释颇为不屑。

在一旁默然良久的徐达突然开口:“汤和莫急,像你这般心躁难安之人怎品得出个所以然?何不耐心等候殿下将话说完再论是非?”

汤和刚欲辩驳却感受到朱元璋投来的警告目光,只能悻悻闭嘴:“嗯……好罢,那你讲来听。”

对此朱英毫无反应,“在下并非故弄玄虚,实乃确实需考虑时机。”

“当洪武帝尚存人间,诸多藩王皆在其凌厉权势之下臣服不敢妄动。

即便是有所谋逆心思,在其父皇威严之前亦不过如蛰伏的虫兽。”

他进一步阐述道,“可若洪武帝逝去甚至连皇太子都不幸仙游之后呢?试问谁还能钳制住那些驻扎军事要塞、拥兵数万的强大宗亲们?他们每一个都系皇家血脉,享有尊荣,谁敢断言其世代子孙永远不会觊觎那金銮宝座的位置?就算这些人不动心思,他们的子孙后代谁能打包票永世都不会起意?”

大明的后世君主,岂会甘心眼睁睁看着藩王们掌握重兵?

再加上那些对藩王不满的文官群体从中煽风点火。

削减藩王势力之事,必然会提上日程。

而大明的藩王们,又怎么会轻易接受权力被剥夺的结果?

或许会有某个藩王直接起兵对抗朝廷,不论成功与否。

这必然会导致天下动荡不安!

所以我说,这件事的好坏要看时间节点。”

朱英这一番话,听得旁边的李善长不住点头,深感说得正合心意。

当年朱元璋分封众王时,不少大臣就曾直言此举不妥。

但最终仍被朱元璋以铁腕手段压了下去。

然而朱英的话尚未说完,他接着道:

“到了那时候,朱家人内部自相残杀,百姓亦将受其苦。

洪武帝曾经期望靠自家子嗣守护这大明江山,可结果却变成了这般模样。

你们会觉得,他不该可怜吗?”

……

随着朱英最后一问出口,原本已静默的现场氛围变得更加凝重。

徐达三人干脆装作完全无视眼前发生的一切,与己无关。

开什么玩笑,这可是在议论当今皇帝、大明开国君主洪武朱元璋。

平时私下偶尔趁着酒兴抱怨两句也就罢了。

此刻朱元璋正坐在此处,谁敢顺着朱英回应,说老朱值得同情?

哼,若真如此,怕是会亲身体验什么才叫真正的不幸。

他们三人装聋作哑,朱元璋听后却是哈哈大笑起来。

“哈哈哈!说得精彩,真乃妙论哈哈哈!”

边笑间,甚至泪水从眼角滑落。

以往,他还自认为朱家人断然不会重演那令人诟病的晋八王之乱。

也曾坚定地以为朱家人必定能保住朱家的这份基业。

但在听完朱英的分析之后,

他终于意识到自己错得离谱。

朱英今日所言,日后必定应验。

他亲身经历过前朝战乱,击溃无数豪强,驱逐鞑靼残余。

此时仍旧稳坐象征至高权力的龙椅之上。

由此,他深刻认识到追逐权力**的强烈程度。

尤其当目标变为争夺自己所居的龙座之时,那份野心简直无穷无尽。

“哈哈哈!哈哈哈!果然高见!老夫真是欣慰啊哈哈哈!”

朱元璋笑声不止。

反倒是把一旁的徐达三人吓得浑身直抖。

不知为何,朱英望着明明狂笑不已的朱元璋,心中竟浮现出一抹悲伤之感。

他又怎会清楚,此时的朱元璋满心皆是悲哀。

想到因自己的决定,将来会让子孙陷入内斗,骨肉相残。

朱元璋又怎能不黯然神伤?

谈话至此,也算是结束。

朱元璋本打算待晚饭过后再告辞,如今早已没了心情。

稍作停留平复一下情绪,便带着李善长等人准备离开。

“连晚餐也不享用完再走吗?”

朱英尝试挽留。

“不必了,我还有些事要处理,改日再说吧。”

语毕,朱元璋径直走向院门。

徐达三人瞧见赶忙起身,朝朱英略一点头后随之而去。

朱英也不再多说什么,送至门外。

“行啦行啦,就送到这儿好了,咱们日后有的是来往机会,快回吧。”

朱元璋挥了挥手。

“呵呵,好吧,诸位慢走。”

朱英微笑说道。

朱元璋又回了一个肯定的眼神,便领着徐达三人扬长而去。

目送他们四人离去,朱英伫立片刻后重返院落。

再度坐在石凳上,脑海里不断浮现刚才的情景。

他低声自语道:

“这朱头究竟是何许人物?”

......

转过街角,当小院完全隐没于视野中时,

朱元璋止住脚步,凝视身旁的徐达三人,语气低沉:

“今日之事,绝不可外泄,明白吗?”

徐达等人闻言猛地一惊。

“是,殿下!”

“是,殿下!”

“是,陛下!”

望着三人态度极为恭谨、近乎带些畏惧的神情,朱元璋稍作点头,

随后淡然言道:

“回去吧,咱也该动身了。”

语罢转身缓行。

“恭送殿下!”

“恭送殿下!”

“恭送陛下!”

徐达三人躬身作别,目送其远去。

直至身影彻底消失,三人才仿佛卸下重负,挺直身躯。

对望一眼,无需言语,心领神会。

“喂,徐黑子,今晚非喝不可,要大醉一场才行。”

汤和笑着搭住徐达肩膀。

“你还是闭嘴为妙!你知道这是什么时候?还能饮酒?还要狂醉?你是嫌命长了吧,别拉我下水。”

徐达暗骂,并提防四周人群。

“嘶……没错,是我的嘴欠!”

汤和拍拍自己的脸,

亦开始提防周围目光。

李善长在一旁看此情景,不无嘲讽地摇首笑之。

他自然懂得两人在忌惮什么。

他们在担忧周围有锦衣卫密探。

毕竟马皇后去世,举国孝服月期间,

如被密探举报饮酒,传至朱元璋耳内,

依他对马皇后的深情,必然让涉事之人浸死酒缸。

“真是乏味而有趣的时光啊哈哈哈……”

感慨一番,李善长旋即离去,

徒留愤恨盯其背影的徐达与汤和,在那里咬牙暗嗔:“嘿,李酸秀才!”

......

斜阳渐坠,晚霞染红半边天幕,

朱元璋回到宫殿。

若平时,他会径直前往武英殿处理朝政,

然而此刻,他的方向是奉天殿。

因为殿内停放着挚爱妻子的遗体。

临近奉天殿大门,旁边的太监正欲高呼“陛下到”

被朱元璋一瞥震慑,顿时缄默无声。

朱元璋不愿自己的爱妻,即便在死后仍被扰嚷不安。

踏入门槛,步入奉天殿,

朱标正在棺木前跪拜尽孝,听见声响抬头看来。

没有繁文缛节的叩拜礼数,只是寻常拱手。

“父皇。”

“嗯。”

朱元璋略作回应。

踱步至朱标身旁,俯瞰这个因数日长时间跪祭脸色愈加苍白的儿子。

疼惜之意涌起,遂轻声嘱咐:

“朕知你性情孝顺,对你母亲眷恋情深,

可也要顾念自身身体,有些虚礼她也不曾介意的。”

你是储君之尊,肩负一国之重责,健康的要紧之处你可晓得?”

“是,儿臣已知。”

虽说口上这般回应,可朱元璋一眼便瞧出,这个儿子心里根本没往里去想。

朱标此人素来如此,只要是认定了的事,便是十头牛也难以将其拖回。

眼下朱允炆与朱允熥年纪尚幼,尚可告退休息。

然而朱标却不行,断然不可。

对此情景,朱元璋不再言语,若放在平常时日,也许会加以训诫几句。

今日的他却没有这番心情。

此刻他只想和自己的妹妹好好倾诉几句心里话。

挥手示意,“好了,你也退下吧。”

随即迈向那精致的金丝楠木棺椁而去。

不料朱标却不遵命而退,凝视着父亲朝着母亲棺椁的方向而去,心中满是话语却又不好出口。

“父皇!”

“嗯?”

“这两日您去了何处?儿臣实在难以理解啊!”

闻此,朱元璋止住了脚步,缓缓回头,一脸平静地俯瞰跪在地上的朱标。

“怎么?朕的去向还要提前给太子您打声招呼不成?”

话音一落,朱标只觉得有如千斤巨石压身般,早已苍白的脸瞬间变得煞白,冷汗直往下冒。

此乃大明开国之主、洪武大帝朱元璋的凛冽威仪。

开创一统天下的伟人,古往今来的诸多君王之中,朱元璋的气场威压绝对位列前茅。

朱标身子不住颤抖,心中对这位父皇满是畏惧之情。

不只是他,整个大明天下乃至北元遗脉,谁敢不对朱元璋心生惧意?

尽管如此,朱标仍旧咬紧牙关,抬眼硬是对上朱元璋的目光:

“儿臣绝无他意,只是母亲病逝之时,您整日不见踪影。

儿臣为母亲鸣不平,更因此痛心疾首。”

朱标的言外之意已经十分明显,就差指着朱元璋鼻子质问:堂堂渣男,母亲尸骨未寒就出去寻欢作乐?

本以为这一顿话说出来,朱元璋必然勃然大怒。

哪知道对方丝毫没有生气的模样。

只见他先是久久无言地盯着朱标,随后发出一阵轻笑声。

“呵呵,这才是父子之间该有的坦诚相对啊。

有什么话都当面说出来才好。

咱家朱氏的后嗣自当存有一份男儿血性。

今日你能如此质问朕,倒是令朕十分高兴。”

朱标听得云里雾里:这是什么状况?不生气倒也罢了,为何还会显得一脸欣慰?

带着难以置信的语气问道:“父皇当真一点都不动气吗?”

“哼!”

下一刻,朱元璋却陡然收敛笑容,“朕为何不该生气?”

此言一出,朱标愈发困惑不解。

朱元璋见状立刻明白儿子在想些什么,于是叹息道:

“你能为了你母亲当场质问朕,朕不但不气,反而颇感欣慰。

欣慰于你母亲没有看错你这嫡长子;欣慰于你今日终于像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而非一味维持所谓儒雅做派。

朕生气之处在于,在你的心里朕竟成为了那种正妻新丧便急于寻找新欢的不堪之人。”

朱元璋语气中带着几分恼意:“你这是瞧不起为父和你母亲之间的深情。”

“这……儿臣……”

听到父亲这话,朱标一时语塞,脑海中混乱不已,随即心头涌起一股浓浓的愧疚感。

“罢了,朕并没有真的怪你的意思。

这段日子朕刻意避而不见,确实容易让你产生怀疑,这也是情理之中。”

朱元璋轻叹了口气,话锋一转,“好了,退下吧,朕要和你母亲说会儿话。”

说完,他随意地挥了挥手,眼神间透着几许落寞。

朱标还想多言几句,却发现朱元璋并未再给他开口的机会,而是缓缓转身,凝视着那口盛放王后遗体的棺椁。

见状,朱标只得低头行礼:“儿臣告退。”

之后从蒲团上起身,脚步蹒跚地离开了奉天殿。

待其身影消失后,朱元璋回过头看了看儿子远去的背影,嘴角泛起一抹浅淡欣慰的笑容。

继而将目光投向躺在棺椁中的发妻,喃喃道:

“妹子呀,咱的孩子长大了,连为你抱不平的道理也懂得了,哈哈哈……过去啊,朕总担心他一天到晚钻研那些什么儒家仁义、规矩礼教之类的空谈之物。

若他是普通人、普通官僚倒还好说,偏偏他是朕的太子,未来的大明皇帝!当这皇位,就得把权力牢牢握在手里。

有人胆敢挑战,就得毫不留情斩于马下。

哪有什么仁义可讲?哪里顾得上虚伪礼仪规矩?”

“这些,统统是那些士大夫设下的套子,妄图让朕沦为傀儡,仿效宋朝天子垂拱而治,与他们分享江山。

休想!做梦!想让朕老朱被架空?呵呵,恐怕还得等下辈子吧!”

朱元璋越说越发豪迈得意,想到自己的强硬统治使得文武百官莫不敢言,无不战战兢兢。

但随之这份骄傲逐渐淡化,取代它的是一种难以名状的孤寂与怅惘。

接着他又低声道:“今天朕还去了趟秦淮码头探望英哥儿呢,那孩子真是懂事,特制两艘纸船寄托哀思。

一只是祭奠大明孝慈高皇后,一只是怀念他的马奶奶——只不过他自己现在还不晓得,这位疼爱他的马奶奶正是大明皇后陛下罢了。”

“今天朕带上了徐达和汤和去跟他见面,并引荐李善长作他师傅。

到底是他老朱家的嫡长孙,日后得替他奠定好基础啊。

原本心情还挺好的,还特意问了问他怎么看待朕,他倒回答说朕是个可怜人。

‘可怜的人’……哈哈,真是个有趣的说法!”

说到这里,他忍不住哑然失笑起来,笑声中竟夹杂着些许复杂情感。

“可悲?也许的确如此罢……”

**次日清晨,阳光洒满大地。

**

位于秦淮河畔的集市已经喧闹非凡,摊贩们吆喝声此起彼伏:

“快来买新鲜出炉的脆甜葫芦呦!”

“看呐看呐,刚刚烤好的肉包子,仅需五文钱一只咧!”

“这位小兄弟您瞅瞅嘛,这颗刚摘下的白菜比驴屁股都大一圈,回家炖汤绝对香甜,买一份试试呗?”

一位大娘热情洋溢地推销手中的蔬果,对着路过的朱英喊话。

朱英只是微微一笑予以谢绝,便迈步走向前方的一座酒楼。

酒楼此时尚未营业,正门紧闭,门前横匾还用红布裹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