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汉末:袁本初重铸霸业 > 第143章 道与权谋

汉末:袁本初重铸霸业 第143章 道与权谋

作者:左牵黄右擎苍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3 15:30:57 来源:小说旗

洛阳城外的夜色如墨,初春的风中还带着几分寒意。

张梁紧了紧身上的粗布道袍,从低矮的土墙院落中走出。他刚刚结束与中常侍封谞、徐奉的秘密会面。

“将军,马车已备好。”随行的太平道弟子低声禀报。

张梁点点头,正要登车,忽听身后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报——!”一名身着褐色短打的太平道信使快步跑来,单膝跪地,“门外有人求见,自称冀州逢纪,奉本初公之命前来。”

张梁眉头一挑,眼中闪过一丝诧异。

袁本初?那个四世三公的袁家嫡子?他怎会在这时候派人来见太平道?张梁心中警觉顿生,却又按捺不住好奇。他回头望了一眼刚离开的院落,封谞与徐奉应当已经从后门离开,此时见客倒也无妨。

“带他去偏厅。”张梁沉声道,随即转向身旁的亲信弟子,“去查查这个逢纪的底细,越快越好。”

偏厅内,油灯摇曳。

张梁端坐在席上,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的太平道印信。不多时,一名身着青色长袍、面容清瘦的中年文士被引入厅内。来人约莫三十出头,眉目间透着精明,行走间步伐稳健,显然不是寻常书生。

“冀州逢纪,见过人公将军。”逢纪拱手行礼,姿态恭敬却不卑微。

张梁没有立即回应,而是细细打量着来人。逢纪坦然迎视,目光清亮。片刻沉默后,张梁才缓缓开口:\"逢先生远道而来,不知有何贵干?\"

逢纪微微一笑:“纪奉本初公之命,特来与人公将军商议天下大事。”

“袁本初派你来的?”

“袁本初乃名门之后,朝廷栋梁,与我等草民有何大事可议?”

“将军明鉴。我家主公素闻太平道济世安民,特遣纪前来,略表心意。”

逢纪不慌不忙地从怀中取出一卷竹简:“我家主公听闻将军在钜鹿广施符水,特命纪送来《太平清领书》残卷三篇。”竹简展开时,淡淡的药香弥漫开来,“据说是南华老仙所遗。”

张梁的指尖在接触到竹简的瞬间微微颤动。这确实是太平道失传已久的经卷,最后一页的朱砂印鉴做不得假。

但更让他在意的是竹简边缘的暗记——那分明是去年被袁术扣下的荆州信徒所用药箱上的标记。

“袁公路知道你来吗?”张梁突然发问,同时观察逢纪的瞳孔变化。

逢纪笑了,眼角挤出细纹:“将军明鉴。南阳与汝南虽同出袁氏,终究...各有所图。”

“将军所谋之事,我家主公愿助一臂之力。”

“打开天窗说亮话。”张梁突然压低声音,“袁本初想要什么?”

“冀州。”逢纪的银簪在地上划出三道线,恰是黄河走势。

“当然,是在黄天当立之后。”他故意将袁氏玉佩与太平钱并置。

“那些阉人能给将军的,我家主公可以加倍。他们不敢给的...”

“比如邺城武库。\"

逢纪从袖中滑出一枚鎏金铜钥:“邺城武库,可供将军取用三次。”钥匙落在案几上的闷响中,他补充道:“当然,是在'黄天当立'之后。”

张梁的呼吸微不可察地急促了一瞬。

邺城武库存着北军五校换下的旧械,虽非精锐,却足以武装万人。

“袁公倒是深谋远虑。”张梁冷笑,“不过太平道行事,向来...”

逢纪不慌不忙,从袖中取出一卷竹简,双手奉上:“此乃本初公亲笔书信,请将军过目。”

张梁接过竹简,展开细读。

信中袁绍言辞恳切,称“汉室衰微,民不聊生”,暗示对太平道“解民倒悬”之举的理解。字里行间虽未明言,却已透露出愿意合作的意向。

张梁合上竹简,心中暗惊。

袁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若能得到他们的支持...但他很快压下这个念头。大哥张角早有告诫,世家大族不可轻信,他们与贫苦百姓终究不是一路人。

“袁本初的好意,贫道心领了。”张梁将竹简递还,“只是太平道乃方外之人,不问世事,恐怕要让袁公失望了。”

逢纪似乎早料到这番说辞,不疾不徐道:“将军何必见外?太平道广施符水,救济万民,天下皆知。本初公常言,若天下多几个太平道,何至有今日之困?”

张梁眯起眼睛,逢纪这话说得巧妙,既捧了太平道,又暗示袁绍对他们的了解。他决定试探一二:“袁公既知太平道,可知我道宗旨?”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逢纪直视张梁,一字一顿道,“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此言一出,厅内气氛骤然紧张。张梁手指微颤,这是太平道最核心的机密,只有高级信徒才知晓的起义口号!袁绍竟已探知至此?

逢纪见张梁变色,立即补充:“将军勿惊。本初公绝非有意窥探,实是天下有识之士,皆看出汉室气数已尽。太平道顺天应人,本初公深以为然。”

张梁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意识到,袁绍派逢纪前来,绝非一时兴起,而是经过周密准备的。这背后,恐怕还有更深的图谋。

“先生不妨直言。”张梁沉声道,“袁公究竟意欲何为?”

逢纪环顾四周,张梁会意,挥手屏退左右。待厅内只剩二人,逢纪才压低声音道:“我主愿助太平道一臂之力。”

“如何相助?”

“军械、粮草、情报,皆可提供。”逢纪眼中闪过精光,“只求一事——”

“何事?”

“太平道在冀州起事时,请避开渤海郡。”逢纪直视张梁,“主公家族根基所在,不宜波及。”

张梁心中了然。袁绍这是要借太平道之手推翻汉室,又不想自家利益受损。好一个如意算盘!但他面上不显,只是微微颔首:“此事...贫道需禀明兄长方能定夺。”

逢纪从怀中取出一块玉佩放在案上:“此乃信物。若将军有意,可派人持此物至邺城醉仙楼,自会有人接应。”

张梁没有立即接过玉佩,而是问道:“袁公为何选择太平道?以袁氏声望,大可...”

“汉室已朽,非雷霆手段不能摧之。”逢纪打断道,“太平道聚民心,袁氏掌权柄,合则两利。”

张梁沉默良久。大哥张角确实说过,起义需要各方助力,哪怕是暂时的盟友。袁氏若能提供军械粮草,对起义大有裨益。至于日后...太平道自有打算。

“好。”张梁终于点头,“此事我记下了。”

逢纪露出满意的笑容,起身行礼:“既如此,纪告退了。愿将军早日成就大业。”

张梁目送逢纪离去,手中摩挲着那块温润的玉佩,思绪万千。袁绍的野心昭然若揭,但眼下,这或许正是太平道需要的助力。

“将军,此人可信否?”亲信弟子悄然入内,低声询问。

张梁将玉佩收入袖中,目光深沉:“世家大族,何曾真心为民?不过各取所需罢了。”

他望向窗外渐亮的天色,喃喃自语:“甲子年将至,天下将变。袁本初...也不过是这盘大棋中的一子而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