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汉末:袁本初重铸霸业 > 第174章 黄巾劫启

汉末:袁本初重铸霸业 第174章 黄巾劫启

作者:左牵黄右擎苍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3 15:30:57 来源:小说旗

铜壶滴漏的水声在寂静的房中格外清脆,荀彧放下手中的竹简,揉了揉酸胀的太阳穴。

窗外春雨绵绵,将南皮城的青石板路浸润得发亮。他起身走到窗前,深吸一口带着泥土芬芳的空气,试图驱散连日来审阅军报的疲惫。

“先生!大事不好!”府中仆从跌跌撞撞地冲进书房,连礼节都顾不上,脸色煞白如纸。

荀彧眉头微蹙,他向来厌恶这等失仪之举,但仆从眼中的惊惶让他心头一紧:“何事惊慌?”

“家主,不好了!钜鹿张角自称大贤良师,率领太平道信徒造反了!!”仆从咽了口唾沫,声音发颤,

“巨鹿、广宗一带数万头缠黄巾的暴民攻占了官府,据说已经杀了太守!信使说各地都有响应,冀州震动!”

荀彧的手指猛地攥紧了窗棂,关节处因用力而泛白。他的瞳孔骤然收缩,脑海中炸开一道惊雷——主公几年前私下对他说的话在他耳边回响:

“文若,太平道绝非简单的治病救人,那张角所图甚大。”

当时他虽也觉得太平道聚众过万确有隐患,却未料到会演变至此。荀彧的胸膛剧烈起伏,他转身从书架上取下一份密报,上面清楚记载着各地太平道集会的人数与规模。

现在回想,这些数字简直触目惊心。

“备马,我要立刻去见主公。”荀彧沉声道,声音中的紧张连他自己都听得出来。

半刻钟后,荀彧的马车碾过湿滑的石板路,溅起水花。

他透过车帘缝隙看到街道上已有三三两两的百姓聚在一起交头接耳,惊恐与不安在空气中蔓延。一名小贩慌乱地收拾摊子,打翻了盛满鲜果的篮子,红艳艳的果子滚了一地。

袁绍府邸前,车马已经停满。

荀彧匆匆步入正厅,发现几乎所有幕僚都已到齐。许攸正在低声与逢纪交谈,二人面色凝重;审配独自站在角落,手指不停地敲击剑柄;郭图则一脸焦虑地在厅内踱步。

“文若来了!”袁绍看到荀彧,眼中闪过一丝光亮,声音却刻意保持着沉稳,“太平道造反,想必你也已听闻。”

荀彧深施一礼:“主公,彧已得知。局势恐怕比传闻更为严峻。”

大厅内的嘈杂声渐渐平息,所有人都望向袁绍。

“黄巾贼寇号称百万,旬日之间已波及八州。”袁绍的声音低沉有力。

“朝廷必然下令各州自行募兵平叛。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亦是英雄建功立业之时。”

荀彧敏锐地注意到,袁绍说\"危急存亡\"时表情凝重,而说到\"建功立业\"时,眼中却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热切。他站在谋士们中间,心跳不自觉地加快——不仅因为局势突变,更因袁绍这细微的神情变化。

袁绍重重坐下,手指敲击案几:“诸公以为,该当如何?”

“主公明鉴。”郭图抢先道,“黄巾贼不过是些乌合之众,只要主公振臂一呼,冀州豪杰必然景从。届时平定叛乱,朝廷必有重赏!”

许攸立刻上前一步:“当立即调集州郡兵马,镇压叛乱!这些刁民胆敢造反,必须以雷霆手段剿灭!”

逢纪摇头:“子远此言差矣。太平道在冀州信众甚多,若一味镇压,恐激起更大民变。应先安抚民心,查明首恶。”

众人争论之际,荀彧注意到袁绍的目光在众人之间游移,那双鹰目中闪烁的不只是忧虑,还有计算的光芒。

他突然想起数月前主公曾暗示“乱世出英雄”,此刻才恍然大悟。

“文若。”袁绍点名问道,“你向来见解独到,可有良策?”

厅内顿时安静下来。荀彧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不安。他明白此刻一言可能决定千万人生死,更关乎冀州未来格局。

\"巾起事,主因在于民不聊生。张角以符水治病笼络人心,信徒遍布各州,非同小可。属下以为,当务之急是立即加强南皮城防,同时派出探马,弄清贼寇动向。

他停顿了一下,又道:“朝廷必会下令地方自募义勇。主公世受汉恩,此番若能率先响应,既可保境安民,又可彰显忠心,一举两得。”

荀彧没有说出口的是,他清楚看到袁绍眼中闪烁的不只是忧国忧民,更有一种蛰伏已久的野心正在苏醒。太平道造反,对汉室是危机,对袁绍这样的地方豪强,却是扩张势力的绝佳机会。

“好!”袁绍拍案而起,眼中精光闪烁,“立即传令各城门加强戒备,召集城内青壮训练备战。文若,你负责起草讨贼檄文,号召冀州各郡县共同讨逆。”

他走到大厅中央,衣袍无风自动,仿佛已经看到自己统帅千军万马的景象:“此外,派人秘密联络王芬,就说我袁本初愿与他共商冀州防务。”

荀彧心头一震——王芬是现任冀州刺史,袁绍此举显然意在借机插手冀州军政。他低头应命,却感到一阵不安。袁绍的野心比他想象的更为露骨。

回到自己的公务房,荀彧展开素帛,提笔蘸墨,却迟迟未能落下。

窗外的槐树沙沙作响,仿佛在嘲笑他内心的犹豫。

“荀大人,主公派人来催问檄文进度。”侍卫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

荀彧定了定神,笔走龙蛇:“黄巾逆贼,祸乱天下,荼毒生灵...袁公世受汉恩,今奉大义,讨伐无道...”

写至此处,他的笔尖微微颤抖。这些话既是为讨伐黄巾,也是为袁绍造势。天下大乱已成定局,而各路英雄的野心才刚刚开始显露。荀彧不知道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但此刻,他只能沿着这条路继续走下去。

当他将写好的檄文呈给袁绍时,这位主公正在与几名心腹将领密谈。见荀彧进来,袁绍挥手示意其他人退下。

“文若,你来得正好。”袁绍将一份密信推到案前,“刚收到消息,张角部将程远志已攻破河间数县,正向南皮逼近。”

荀彧眉头紧锁:“河间距南皮不过三日路程,若贼军全力来犯,恐难抵挡。”

袁绍却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这正是机会。我已命人联络河间豪族,让他们假意投诚黄巾,待我军到时里应外合。”他站起身,走到悬挂的地图前,手指重重按在冀州的位置。

“冀州沃野千里,兵精粮足,若能趁此乱局拿下,足可争衡天下。”

荀彧望着袁绍的背影,突然感到一阵寒意。

黄巾起义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人心中的贪欲与野心。他原以为袁绍只是想借平叛之机扩大势力,现在看来,这位主公的图谋远不止于此。

走出袁绍府邸时,暮色已笼罩南皮城。街道上巡逻的士兵比往常多了数倍,城墙上火把连成一线,像一条火龙盘踞在黑暗中。荀彧抬头望天,只见乌云密布,不见星月。

“要变天了。”他喃喃自语,不知道是说给谁听。

雨声渐大,敲打在厅外的青瓦上,如同一曲战前鼓点。荀彧知道,这场动乱将改变太多人的命运,而他能做的,就是在风暴中尽量把握正确的方向。

走出袁绍府邸时,天色已暗。

荀彧驻足仰望阴沉的天空,喃喃自语:“主公,您究竟看到了多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