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汉末:袁本初重铸霸业 > 第200章 寒门霸业

汉末:袁本初重铸霸业 第200章 寒门霸业

作者:左牵黄右擎苍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3 15:30:57 来源:小说旗

夕阳西下,蜿蜒的官道上扬起一片昏黄的烟尘。董卓骑在黝黑的西凉骏马上,身后跟着两千湟中义从和秦胡兵。

这些来自陇西的剽悍士卒此刻却显得有些拘谨——冀州平原一望无际的麦浪让他们想起家乡光秃秃的山梁。

“文优啊,”董卓粗犷的声音打破了行军中的沉默,\"此番奉诏接替卢植,正是建功立业的好时机。你说,我们该如何在这冀州大展拳脚?”

李儒骑着一匹瘦马,与董卓并辔而行。听到董卓的问话,他轻轻摇头,嘴角浮现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

“主公,此番就当是游历吧。”李儒的声音低沉而清晰,“切莫急功近利。”

董卓浓眉一皱,脸上的横肉微微抖动:“此话怎讲?卢植久攻广宗不下,正是我辈建功之时!”

“主公且把此番当作游历便好。”

李儒环顾四周广袤的平原,远处隐约可见黄巾军盘踞的广宗城墙。

他轻叹一声:“主公请看,这冀州平原千里,无险可守。我们带来的湟中义从擅长山地作战,秦胡兵更是习惯西北荒漠。在这平原上,如何发挥所长?”

“再者,”李儒继续道,“临阵换帅乃是兵家大忌。卢植虽一时未能攻克广宗,但毕竟熟悉敌情。陛下此时突然下诏由主公接替,恐怕...”

董卓眼中闪过一丝警觉:“文优是说,陛下另有所图?”

李儒微微颔首,却不点破,只是意味深长地看着远处渐暗的天色。暮色中,几只乌鸦盘旋而过,发出刺耳的鸣叫。

董卓沉思良久,粗壮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马鞭。

他虽勇猛善战,但对朝堂上的弯弯绕绕却总感到力不从心。半晌,他重重地叹了口气:“文优,你素来多智。你说怎么办就怎么办吧。”

李儒眼中闪过一丝满意,他压低声音道:“主公明鉴。如今朝中十常侍与何进明争暗斗,卢植被撤,背后必有张让等人的推手。我们贸然建功,反而会成为众矢之的。”

一阵凉风吹过,卷起地上的尘土。董卓感到一丝寒意,不由得紧了紧披风。

“那依文优之见...”

“表面遵旨,暗中保存实力。”李儒目光炯炯,“广宗黄巾势大,非短期可破。我们只需做做样子,待朝廷另有安排时,再寻良机。”

董卓大笑,声如洪钟:“好!就依文优之计。反正这冀州平原,老子待着也不舒服!”

李儒也露出微笑,但眼中却闪过一丝忧虑。他望向西方,那里是洛阳的方向。朝堂上的风云变幻,远比战场上的刀光剑影更加凶险。

夜色渐浓,军队在平原上扎营。篝火点点,映照着董卓沉思的面容。李儒的话在他心中回荡,让他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意识到,自己正行走在政治的钢丝上。

“主公,”李儒递过一杯温酒,“凉州才是我们的根基。冀州之行,不过是过客罢了。”

董卓接过酒杯,一饮而尽。酒液滚烫,却暖不了他心中升起的那丝寒意。他终于明白,在这乱世之中,武力固然重要,但若不懂权谋,终究难成大事。

“文优,”董卓突然问道,“若有一日天下大乱,我们当如何自处?”

李儒眼中精光一闪,低声道:“静观其变,蓄势待发。西北之地,进可攻退可守...”

董卓哈哈大笑,拍了拍李儒的肩膀:“有文优在,老子何愁大事不成!”

夜风呼啸,吹散了董卓的笑声。

董卓的笑声在营帐内回荡,震得烛火摇曳不定。他大手拍在案几上,震得酒樽里的浊酒都溅出几滴。

“这袁本初当真有些意思!”董卓眼中闪烁着玩味的光芒,脸上的横肉因大笑而颤动。

“朝廷钦犯遭劫,他倒敢这般糊弄陛下,说什么黑山贼所为?哈哈哈!”

李儒拢袖而立,嘴角噙着一丝意味深长的笑意。帐外夜风呜咽,吹得牛皮帐幕微微鼓动。

“谁说不是呢。”李儒轻声道,“可陛下偏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便是四世三公的体面...”

“四世三公...”董卓的笑声戛然而止,粗粝的手指摩挲着酒樽边缘,眼中闪过一丝阴翳。

“是啊。”李儒淡淡道,“四世三公……这份底蕴,岂是常人能比的?袁绍能在朝堂上如此游刃有余,不过是因为他背后站着整个汝南袁氏,满朝文武,皆与其有千丝万缕的关系。陛下就算知道其中有诈,又能如何?”

帐内突然安静下来,只剩下火盆中炭块爆裂的噼啪声。董卓仰头饮尽樽中残酒,喉结滚动间,一道酒渍顺着胡须滴落在铠甲上。

董卓沉默了下来,眼神阴沉如墨。他是西凉豪强,虽有些根基,但与汝南袁氏这种盘踞朝堂百余年的庞然大物相比,终究差得太多。

“我凉州董氏,戍边百年,死人堆里打滚挣来的功名...”董卓的声音突然低沉下去,像是一头受伤的野兽在低吼,“比不上这些生在洛阳锦绣堆里的公子哥儿,一句'四世三公'就能让天子网开一面。”

李儒眼睛微眯,捕捉到主公眼中那一闪而逝的嫉恨。他不动声色地添上一杯新烫的酒,轻声道:“主公不必忧心。”李儒缓缓道,“四世三公固然势大,却也并非不可制衡。”

“哦?”董卓挑眉。

李儒目光深邃,低声道:“天下大势,早已不再是世族独掌乾坤之时。黄巾乱起,朝廷疲弱,地方豪强渐成气候。主公手握精兵,日后未必不能……”

“文优是说...”董卓眼中渐渐燃起野心的火焰,“这天下,要变天了?”

李儒没有直接回答,而是从袖中取出一卷竹简缓缓展开:“刚收到的消息,袁绍这些年在渤海,暗中招募死士,与冀州豪强来往密切。而何进这边...”他故意顿了顿,“与袁绍来往甚密。”

“好啊!”董卓突然暴喝一声,吓得帐外亲兵按剑张望,“这帮世家子弟,嘴上喊着忠君爱国,背地里都在打自己的算盘!”

李儒静静等待主公发泄完毕,才轻声道:“所以主公更不必急着在广宗拼命。这潭水,越搅越浑才好。”

董卓突然起身,铁甲铿锵作响。他踱到帐门前,掀开帘子望着漆黑如墨的夜色。

“文优,你说这袁本初...”董卓的声音混在风里传来,“为何要冒险救卢植?”

李儒抚须轻笑:“卢植海内人望,门生遍布朝野。救他一人,可得天下士人之心——这才是四世三公的真正算计。”

董卓猛地转身,铠甲哗啦一响:“那我们就看着他们唱戏?”

“主公,我们出身寒微,就算强行攀附袁氏这种名门望族,也不过是徒增笑话。”

董卓皱眉:“怎么讲?”

李儒抬眸,目光如刀:“世家大族,自有他们的圈子和规矩。我们贸然凑上去,不仅不会被接纳,反倒可能被他们视作乡野粗鄙之辈,轻则嗤之以鼻,重则被当做棋子利用。”

董卓冷哼一声:“娘的,这些世家子弟,眼睛长在头顶上!”

李儒缓缓道:“主公,与其费心结交这些虚名浮誉之徒,不如多收几员猛将——他们才是我等的立身之本。”

董卓眼中精光一闪,来了兴趣:“哦?文优有何良策?”

李儒笑了笑:“西凉男儿剽悍,北地多豪杰,主公麾下湟中义从虽勇,但尚缺几位独当一面的猛将。若能招揽几名虎狼之辈,比十个袁绍都有用。”

董卓哈哈大笑:“说得对!老子要那些酸儒何用?他们只会吟诗作赋,耍嘴皮子!乱世之中,刀比笔快,拳头比道理硬!”

李儒轻声道:“正是。如今朝廷腐朽,黄巾四起,天下已然纷乱。主公若能在此时暗中积蓄实力,日后定能……”

他未说完,但董卓已然会意,眼中野心燃烧,拳头缓缓攥紧,指节咔咔作响。

“文优,还是你懂我!”他咧嘴一笑,神情狰狞而兴奋,“什么四世三公,什么名门望族,等老子手握雄兵,踏平洛阳的时候,看他们还敢不敢小觑老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