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王妃打架爷递刀,王爷骂人她叫嚣 > 第362章 帝王心术不正

突然间,朝堂之上的气氛变得异常紧张,仿佛时间都在这一刻凝固了。

文武百官们惊恐地看着眼前发生的一幕,他们的脸上写满了震惊和恐惧。

只见御史大夫毫无征兆地突然倒下,身体重重地撞击在地上,发出一声沉闷的响声。

鲜血从他的身体里喷涌而出,迅速染红了他身下的地面,形成了一滩触目惊心的血泊。

然而,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御史大夫的眼睛竟然没有闭上,而是瞪得大大的,死死地盯着跪在中央的太尉公。

那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复杂的情感,

既有不甘心,又似乎蕴含着一丝希望。

太尉公作为皇室宗亲,是独孤家族中最为年长的人物之一。

他在朝堂上的地位举足轻重,本应是维护皇室尊严和国家稳定的重要力量。

然而,如今的皇上却昏庸无道,刚刚登基不久便做出如此荒谬之事。

而作为宗族的皇室族老,太尉公本应拥有辅佐皇帝、规劝其行为的权力和责任。

可是,面对这样的局面,太尉公却显得有些犹豫不决。

他深知风险和后果,但又觉得这是关乎国家根本、动摇根基的大事,国运绝对不能因此而受到影响。

在这紧张的时刻,朝堂上的气氛愈发凝重,众人都屏息凝神,等待着皇上的决定。

实际上,御史大夫在金銮殿上一头撞死,其目的并非单纯地以死明志,亦非仅仅是为了提醒皇上、劝阻皇上回心转意并拒绝与鲜卑族谈和。

事实上,鲜卑族每年都会南下,如饿狼一般掠夺辽西郡百姓的粮食,致使当地民不聊生,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这些血海深仇,是御史大夫以及众多爱国之士所无法忘却的。

因此,与鲜卑族谈和绝对是万万不可的。

然而,御史大夫深知自己的劝谏可能无法改变皇上的决定,于是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以死相谏,用自己的生命为皇室宗族敲响一记沉重的警钟。

他的死,不仅仅是个人的牺牲,更是一种警示。

他希望通过这种极端的方式,让皇室宗族的人们明白,如果再任由皇帝如此肆意妄为,那么盛王朝的国运必将走向衰败。

到那时,所谓的皇室宗族恐怕也将不复存在,所有人都将沦为亡国之奴。

要知道,盛王朝并非只有独孤浩一人能够胜任皇帝之位。

独孤家族的血脉源远流长,人数众多。

在这众多的血脉之中,只要出现一位贤明的君主,即便他并非皇上的亲生骨肉,又有何妨呢?

毕竟,他们身上流淌着独孤家族的血液,同样可以肩负起统治国家的重任。

如此一来,江山依旧掌握在独孤家族手中,并未落入他人之手。

此外,御史大夫心中还有一个更为疯狂的想法。

想当年,先皇登基之时,他们这些忠臣心中其实都存有一些别样的念头。

与先皇相比,年少的九王爷独孤殇显然更具登基称帝的资格。

然而,经过几次试探之后,众人都清楚地认识到,独孤殇对皇位毫无兴趣,甚至连一丝这样的念头都不曾有过。

于是,他们的这些想法也只能成为空谈。

然而,当国家真正面临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时,独孤殇作为独孤家族的重要成员,同时也是皇室宗族中的关键人物,难道他真的没有责任和义务去拯救国家、振兴社稷吗?

答案无疑是否定的。

盛王朝如今虽已深陷困境,但并非完全没有希望。

只要九王爷独孤殇能够勇敢地站出来,登上皇位,那么盛王朝便仍有一线生机,甚至有可能迎来长达百年的繁荣昌盛、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

一旦九王爷登基称帝,国公府凤家必然会倾尽全力辅佐,

而那些早已看透世事、心怀壮志却对当前朝廷深感失望的人们,

也必定会心甘情愿地追随这位贤明的君主,

重新回归朝堂,

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如此一来,一个崭新的、辉煌的开国盛世必将指日可待!

然而,令人深感遗憾的是,即便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御史大夫仍然未能合上双眼,

他那双眼眸就这样死死地盯着太尉公,

要将自己心中所有的不甘与无奈都通过这最后的凝视传递给他。

此时此刻,跪在大殿中央的太尉公,缓缓地闭上了眼睛,

然而,在他紧闭的双眼中,却难以掩饰那深深的难过和惋惜之情。

他心中暗自叹息:可惜了,

真是可惜了啊!

这位御史大夫,本是一代忠良之臣,却落得如此下场,实在令人痛心。

回想先皇在位时,年纪渐长之后,便开始做出一些有损盛王朝国运的事情。

那些一具具从皇宫被抬到乱葬岗的尸体,便是最好的证明。

而那些宗族的几个老家伙们,又何尝不知道这些事情呢?

他们心里跟明镜儿似的,都清楚这一切皆是皇上所为。

然而,他们却对此无能为力。

当他们得知真相的时候,时机已经完全不对了。

恰巧在那个时候,太子独孤一遭遇了意外,

皇室宗族因此损失了一员重要人物。

原本,宗族的人们是打算为凤家开脱,放过凤家满门的。

毕竟,凤家世代忠烈,乃是盛王朝的根基所在,绝对不能做出任何有损国运的事情。

只可惜,命运总是如此捉弄人。

偏偏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太子竟然意外身亡。

这一变故犹如晴天霹雳,让原本周密的计划瞬间被打乱,凤家的命运也因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就在其他一系列事情接踵而至的时候,宗族的人们猝不及防,根本来不及做出反应,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事态如脱缰野马般发展。

太子的突然离世,使得整个朝廷陷入了一片混乱。

由于找不到合适的继承人,局势变得异常紧张。

要想再培养一个熟读兵书、精通帝王术的人,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至少需要数年的时间。

然而,时间紧迫,众人都寄希望于先皇能够长寿一些,

以便有足够的时间去培养一个接替他位置的接班人。

然而,事与愿违,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皇上那荒谬的用人炼丹之事竟然被揭露了出来,

这无疑给本就动荡的局势火上浇油,

搞得人心惶惶。

面对如此棘手的局面,皇族宗室们也只能选择明哲保身,尽量减少自己的存在感,以免被卷入这场风暴之中。

此时此刻,所有人都在静观其变,看看先皇会如何处理这一连串的危机。

幸运的是,尽管局势危急,但一切似乎还在可控范围之内。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一个令人震惊的真相如同被揭开的面纱一般,逐渐展现在众人眼前——原来,三皇子竟然是先皇在暗中精心培养的接班人!

这意味着,只要独孤家的江山依旧稳固,没有遭受任何实质性的威胁,同时又有一个在权势和各方面能力都出类拔萃的接班人,那么皇族宗室实际上就如同虚设一般,毫无实际意义。

那些皇族宗室里的老家伙们,自然也不会在这个节骨眼上跳出来刷存在感。

他们必定会选择隐匿起来,绝对不会对皇上的皇位构成丝毫威胁。

毕竟,如果不是这样的话,以历代皇帝的手段,他们这些皇室宗族恐怕早就被彻底推翻,甚至可能已经不复存在了。

然而,现实情况却并非如此……

此时此刻,情况变得有些棘手起来。

御史大夫的突然离世,犹如一记重锤狠狠地敲在了太尉公的心上,他的表情在瞬间变得异常严肃。

如今看来,皇上暗中培养多年的三皇子,似乎也不过如此,

根本无法担当起重任。

在这种情况下,皇室宗族或许应该挺身而出,发挥他们应有的作用了。

就在这一刻,龙椅上的皇上仿佛被一股巨大的恐惧所笼罩,他的身体微微颤抖着,脸色苍白如纸,原本威严的面容此刻变得扭曲而难看。

尽管他一生心狠手辣,杀人如麻,但面对御史大夫如此决绝的行为,他还是被深深地震慑住了。

过了好一会儿,皇上才缓缓回过神来,

他的双眼布满血丝,透露出一股无法遏制的怒意。

那张原本就阴沉的脸此刻更是如同暴风雨前的天空一般,阴云密布,令人不寒而栗。

皇上猛地一拍龙椅扶手,厉声吼道:“把他给朕拖下去!立刻!马上!”

\"......”

他的声音在空旷的金銮殿内回荡,带着无尽的威严和怒意。

“还有,给朕将御史大夫的九族统统夷灭!一个不留!”

“谁要是敢为他说情,就与御史大夫一同治罪!”

“.......”

皇上的目光如鹰隼一般扫视着殿内的文武百官,仿佛要将他们的心思都看穿。

最后,皇上抛下一句“退朝”,

便霍然起身,龙袍一挥,头也不回地离开了金銮殿。

他的背影在殿门处渐渐消失,留下了一片死一般的寂静。

大殿上的文武百官们面面相觑,没有人敢发出一点声音。

他们都被皇上的震怒所震慑,谁也不敢在这个时候去触他的霉头。

毕竟,求情就意味着要承受与御史大夫相同的命运——诛九族。

而就在此时,那些保皇派的人们,一个个都面色凝重,如丧考妣。

他们万万没有料到,这位御史大夫竟然如此刚烈,宁死不屈。

皇上刚刚离去,这些人便如同惊弓之鸟一般,纷纷寻找各种借口,急匆匆地离开了现场。

转眼间,原本喧闹的朝堂变得异常冷清,只剩下寥寥几个平日里与御史大夫交情甚笃的大臣。

其中一人见状,赶忙上前,小心翼翼地将太尉公搀扶起来。

太尉公颤颤巍巍地站起身来,脚步踉跄,仿佛随时都可能跌倒。

他缓缓地走到御史大夫的尸体旁,缓缓蹲下身子,凝视着那张熟悉的面庞。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伸出颤抖的手,轻轻地合上了御史大夫的双眼,仿佛这样就能让他安息一般。

太尉公长叹了一口气,声音中透露出无尽的哀伤和无奈:“你所求之事,老夫也只能尽力而为了。”

“尽力……”

“......”

话语中充满了无力感,似乎对这件事情已经不抱太大的希望。

“国运已伤,回天乏术啊!!!!”太尉公突然提高了声音,情绪激动地喊道。

他的声音在空旷的朝堂上回荡,让人感到一种深深的悲凉。

沉默片刻后,太尉公缓缓转过头,看向身旁的人,吩咐道:“派人去请皇绝寺的住持过来,为御史大夫超度吧。”

“之后,寻个风水宝地,好好安葬了,也不枉他效忠朝廷这一世!”

“能做的,只能是这样了!”

\"之后,都别去御史府吊唁了,免得招惹祸端!心中惦念就行!”

“散了,都散了吧!”

“最近大家行事都小心谨慎一点,少外出...别在成群结队了,谨言慎行!”

“......”

他的声音平静而又沉重,仿佛这是他唯一能为御史大夫做的事情了。

留下的官员,面面相觑,随后点了点头:“是!”

“我等一定谨言慎行!”

“只是,这谈和之事,再无回旋余地了吗?”

“......”

太尉公摇了摇头:“注定要和谈!”

“你我不必再为此事多言...”

\".....”

可是.....

有人着急了,赶紧插话。

太尉公摆了摆手:“不必多言,老夫都知晓。”

“等着吧,等着就行,总会柳暗花明的!”

太尉公离开了金銮殿以后,直接回了自己府上。

他的步伐显得有些沉重,每一步都像是踩在棉花上一样,让人感觉他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纠结。

回到府上后,太尉公径直走进书房,关上了门,没有再迈出一步。

他静静地坐在书桌前,眼神空洞地望着前方,似乎在思考着什么重要的事情。

与此同时,一直在暗中监视太尉公的人,也不敢有丝毫松懈。

他们小心翼翼地隐藏在暗处,观察着太尉公的一举一动,直到深夜,才觉得时机成熟,决定去向皇上回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