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梁辽王 > 第66章 不同人生

大梁辽王 第66章 不同人生

作者:梦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3 20:19:01 来源:小说旗

很多时候,杨竞自己都觉得自己变态。当李德全禀报将李氏接来以后,杨竞急不可待的来到了后殿。

李氏是王显的夫人,王显和李氏的女儿就是王珧。王珧长的十分的美貌,所以被先帝选去后宫,位列妃位。先帝与王珧生下了八公主,也就是杨秀宁。

杨竞的母亲李如嫣也是先帝的妃子,王珧和李如嫣算是闺蜜吧,私下,杨竞也管王珧叫过珧姨娘。杨竞和杨秀宁是同父异母的妹妹。

由于萧皇后(现在的萧太后,也是太子生母)嫉妒先帝对王珧的宠爱,使了手段,让当年才12岁的杨秀宁去突厥和亲,嫁给60岁的突利可汗。王珧哭求先帝未果,便带着杨秀宁,和王显、李氏一起逃到了襄平,投奔杨竞。

当时还是辽王的杨竞念着以前的情分,又为了恶心先帝,直接让王珧为母,封王珧为辽藩的王太后,又封杨秀宁为凤凰公主。甚至为了杨秀宁,辽军和突厥还打了一仗,赤峰县就是那时从突厥手中夺取回来的。

后来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杨竞把王珧拿下了,直接给先帝戴个绿帽子。王珧的后腰有一个梅花一样的胎记,杨竞在给先帝上奏折的时候,直接写了两句诗,“天涯也有长安近,梅破知春近”,点明了王珧被自己睡了的事。

据说先帝看到这两句诗的时候直接破防了,下令影卫暗杀王珧,当然了,有政保署的存在,影卫是不可能完成这项任务的。

杨竞睡了王珧以后,又阴差阳错间,睡了入宫探视王珧的王珧母亲李氏,算是拿下了这对母女花。

杨秀宁有一次见到杨竞和自己外婆李氏关系暧昧,不但没生气,反而在自己16岁生日的时候,主动去勾杨竞。杨竞算是把祖孙三代都给拿下了。

这些天辽藩各项工作都很顺利,杨竞心思又活了,找个理由,安排李氏的夫君王显出差,自己则派李德全把李氏接到了行宫。

“妾身见过陛下”一身一品诰命夫人正装的李氏见杨竞来了,立即行礼道。

“大热天的,穿这玩意干嘛?”杨竞奇怪的问道,现在都已经是七月份了,襄平郡正是热的时候,虽然柳河行宫相对清凉,但是穿那么多的正装肯定热啊。

像杨竞现在就穿了一身轻便的道袍,如果不是顾忌君主的形象,他都恨不得光膀子。

柳河行宫由于位于柳河边,倒是十分的凉爽。即使这样,杨竞还命令李德全在他办公和居住的屋子当上了大块的冰,这些冰都是冬天的时候,内务府在柳河上开凿的,然后储存在地窖里,等夏天的时候,再拿来给杨竞消暑用的。

“装什么傻?我要是穿这身进宫,还不能让人口水淹死?”李氏嗔怪道。

那倒也是,毕竟在外人看来,李氏就算是杨竞的外祖母,但也是一个五十多岁的贵妇人,加之保养得当,看起来像四十多岁一样,容易引起别人的闲话。

“谁敢?”杨竞虽然嘴上这么说,但是心里还是认可李氏的做法的。

“哎呀,知道了,谁敢惹我们九爷?是不是皇上?”李氏眨眼,“从珧儿那里论,你还是我女婿呢。好女婿,快帮岳母把官服脱了”

杨竞最受不了李氏这个劲和禁忌的称呼,李氏话音都没落,杨竞就扑了上去。

杨竞在柳河行宫召幸李氏的时候,永安帝正在寿康宫和萧太后叙话,萧太后年纪和李氏差不多,但是保养的比李氏还好。

长安城本就比襄平城热,加之大梁皇宫还在长安城的中央,更是比建设在柳河旁边的柳河行宫热,所以寿康宫里同样摆了大量的冰块。

除此之外,还有冰镇的西瓜、荔枝等各色水果,都是消暑的时令蔬果。当然了,岭南的荔枝怎么能保证新鲜的运到长安城,只能是不计代价的快马加鞭了。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母后,儿臣有件事情想和母后商议”永安帝陪着萧太后吃了会水果以后,开始说正事。

“广儿,何事?”萧太后奇怪的问。

“是这样的母后,黄河泛滥,发了大水。儿臣已经让舅舅去赈灾了。可是锦衣卫和影卫来报,说是灾区的粮食已经涨了8倍,儿臣心实难安”永安帝叹气的说道。

“涨了八倍?那些粮商着实大胆,皇帝为何不让有司官员将其拿下?”萧皇后心里纳闷,这事皇帝和我说干嘛?直接处理了不就行了。

“儿臣倒是想”永安帝苦笑道,“可是其中最大的一个粮商,就是庆福郡主府的,儿臣想请您和小姨说说”

庆侯郡主是萧太后的亲妹妹,萧太后兄妹四人,长兄就是萧炎、老二是萧太后萧媚娘,老三是萧山,不过在大梁代秦的时候,萧山想要侮辱还是大秦公主的杨竞母妃李如嫣,结果死在了李如嫣侍卫的手里,最小的叫萧凌,也就是现在的庆福郡主了。

“这个…”萧太后面露尴尬,“广儿,你也知道,你那小姨,从小娇生惯养习惯了,我这个当姐姐的,说话也不一定好用啊”

其实就在昨天,庆福郡主还进宫,给萧太后送了20万两白银,说是给太后消暑的,萧太后还以为妹妹懂事了,没想到还有这茬。

也许是感受了永安帝的尴尬,萧太后开口了,“这样,广儿,昨天庆福进宫,送了20万两白银,你都拿走,用于救灾吧,也算是哀家的一点心意”

萧太后都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永安帝也不好再说什么了,其实说白了,永安帝继位,萧家出力颇多,现在人家只是收取投资的回报而已。

永安帝也没好意思拿那20万两白银,不过他还是下令削减除了萧太后以外的后宫开支,连大梁皇后孙颖的开支,都削减了,凑了30万两白银,送到了灾区。

可是,30万两白银,对于救灾来说,也是杯水车薪。

李川离开长安城以后,和老母商议了一下,没有选择回乡,而是直接前往了襄平郡,他也怕永安帝和江南官僚的报复。

同僚们临行前,送了李川50两白银路费。李川花了20两,买了一辆带蓬马车,这下老母亲终于不用风吹日晒了,母子二人一路向襄平郡走去。

“儿在长安城为官十几载,竟不想民生凋敝如此”一路上,李川看着毫无生机的城市、麻木的百姓,破落的乡村,不禁感慨的说道。

“百江不要忧愁,等到了襄平郡,给九爷效力也是可以为百姓做事的”李川的母亲也是大户的小姐,只不过后来家道中落了,嫁给了李川父亲。

到了灾区以后,看到的景象更是李川揪心,灾民们乱哄哄的聚在施粥的棚子外,地里的积水也没有排干,更别说有人组织恢复生产了。

不少百姓已经倒毙在路边了,尸体也无人收殓,就那么放着。李川看见这样的场景,心里十分的难受。

“老爷,行行好,买了我们这个女儿吧,只需要20斤大米”李川正在走着,有一个妇女带着一儿一女拦路说道。

李川一看,那妇人30余岁,小儿子不过十余岁,那女儿也就十三四岁,十三四岁的姑娘,竟然就值20斤米?李川第一次认真思考,这天下是不是让九爷来做皇帝更好?

“这位夫人请起”李川客气的扶起那个妇女,“你怎么不去投靠亲友?反而在这卖儿鬻女?”

“老爷,您行行好,买了这个姑娘吧”那夫人泣涕道,“妾身家本来也薄有家资,有地三十多亩,这次黄河发水,冲了妾身的家,妾身的夫君死于洪水之中”

“本来妾身想着,家里的30亩地,卖了10亩,剩下20亩,也够我们母子三口生活。可谁想,买地的大户知道我们家有三十亩地,想全部买走,妾身不卖不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