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梁辽王 > 第2章 反应迟缓

大梁辽王 第2章 反应迟缓

作者:梦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3 20:19:01 来源:小说旗

穿越过来的杨竞,就不是一个正常人。他的很多行为,都让人十分的不理解。至少让这个时代的人不理解。

就如同这次大梁和突厥作战吧,也有大臣主张,辽藩也可以出兵攻击突厥,这样一来,没准能够彻底消除突厥的隐患,但是被杨竞拒绝了。

杨竞的理由很简单,他就是想看着突厥和大梁对着消耗,这个时候消灭突厥,那不是有病吗?再说了,也不一定能消灭的得了。

再说杨秀宁吧,是杨竞的同父异母的亲妹妹,特别是杨秀宁认了李如嫣为干妈以后,某种意义上来说,杨秀宁就是杨竞的同父同母亲妹妹,这也是为什么杨秀宁能够被封为长公主的原因。

可是杨竞前些年,又和杨秀宁搞在了一起,虽然杨竞是被迫的,但那也是兄妹违背伦理啊。杨竞心里,一直用他穿越而来的那个时空,西汉皇族的事例来安慰自己。

特别是中秋夜,杨秀宁可能真是被玩嗨了,也可能是情动不能自已,竟然喊出要给杨竞生个孩子,给正在杨秀宁身上忙碌的杨竞吓个半死。

“皇兄,您富有四海,还养不起一个孩子?”杨秀宁一边给杨竞擦汗,一边不满的说道。

“你是不是有病?咱家是兄妹,那叫近亲,生的孩子有畸形,知道不?”杨竞都快气疯了,哆哆嗦嗦的说。

“畸形怎么了?又不是养不起”杨秀宁不以为然说道。

要说变态,杨秀宁才是真变态,杨竞没了办法,只能说道,“赶紧滚去前线。”

杨秀宁走以后,杨竞又把自己关在柳河行宫,处理各种朝政,他其实非常勤奋,因为他知道,不勤奋就是个死。

除此之外,杨竞对大梁和突厥的战争动态倒不是很重视,只是让枢密院和兵部多加关注就是了,他自己则是天天躲在行宫里避暑。

这天,吴晋因为东部开发的工作来找杨竞奏报,“陛下,目前东部开发的1500万荒地已经全部卖了出去,并进行了土地确权。按照当初的规定,明年就可以征收土地税了”

由于杨竞卖的荒地十分的便宜,才一块银元一亩,所以杨竞也没有给免税政策,第二年直接收税。

这让杨竞来了兴趣,问道,“土地是卖出去了,可是开荒和耕种,买地的那些大户有足够的人手吗?”

杨竞的这个关注倒不是空穴来风,因为辽藩的人力的确很紧张。辽藩虽然通过吞并了高句丽和女真,人口暴增到800余万。但是辽藩的面积大啊,杨竞给很多没有地的百姓都分了10亩地,这样一来,人人有恒产,又怎么会去给那些买地的大户去当佃农呢?

加上辽藩现在又是修运河、又是修官道的,大工程不断,还需要不少工人。杨竞又开设了六大国有公司,采矿挖煤的,又占用了一部分人力,杨竞是真担心人手不够。

“陛下忧虑的极是”吴晋笑道,“这里面有两个方面的来源。一是高句丽故地,那里无业游民还是很多的,佃农更多,五个道初步统计了一下,有流民40多万,佃农近百万”

“内阁给五道下了令,让他们把流民都送到吉林郡去,路上的费用内阁补贴,各郡干劲十足。这样一来,就又多了40万农民”由于辽藩不收人头税,所以对于人口迁移,地方官府不是很在意。你要是收人头税你再试试?谁能把白花花的银子送出去。

加之流民又影响治安,赶上内阁又有命令,所以各道都愿意送人。

“第二个渠道,就是各个买地大户带过来的百姓了,这些大户在大梁,都有依附他们的黑户,现在这些大户在我辽藩投资买地,那些黑户也被大户们带了过来,按照各个大户上报的数据,总数也在50万人左右”

黑户就是没有户籍的百姓,大梁的赋税太重了,很多百姓就成了黑户,依附在各个大族之下,成了大族的佃农。虽然没有了自由,但是也不用交苛捐杂税了,日子反而好过了很多。

“这么多百姓,想要来到辽藩恐怕不容易吧?”杨竞关切的问道。

“是不太容易”吴晋点头,“大梁也会防备人口流失,所以是严防百姓通过山海关到咱们辽藩的”

这些买地的大户大多是河北和河西的贵族,那些依附他们的黑户百姓也是在河北和河西,到辽藩来,主要就是通过山海关。

大梁朝廷在河北地区安排了10万左威卫大军和2万的幽燕节度使地方兵,布置了重重防线,百姓偷渡的确困难。

“不过那些大户也有办法,他们都让百姓出了长城,然后沿着燕山山脉北麓东进,到达赤峰县,这样就规避了大梁朝廷的管控”吴晋解释道。

这条路线更加的远,也更加的危险,自然条件也更加恶劣,基本上每10个农民,就有一个倒在了路上。

“那这些百姓如何度过长城?大梁长城边军能同意?”杨竞好奇的问道。

“原则上肯定是不能同意的,但是那些大族有钱啊,用钱贿赂那些长城边军,长城边军也就同意了”吴晋笑道,“您知道,长城边军军饷很低的。臣也问了,现在这个都已经形成产业链了,100枚铜钱放行一个人,也就是说1两银子可以过10个人”

在大梁,1两金子可以换50两银子,1两银子等于1000枚铜钱。

“不是,这种情况,大梁朝廷就不管?”这次轮到杨竞惊讶了。

“陛下,大梁朝廷什么样您还不知道吗?”吴晋笑道,“官员们只会袖手谈心性,对于这些具体的事物,反应还是很迟缓的。等大梁朝廷反应过来,那些百姓都偷渡完了”

这个的确是,大梁地方官的业务能力和辽藩简直没法比,说是反应迟缓都是客气话了。举个例子吧,大梁的县令一般都是进士出身,考中进士以后,直接外放县令。

光杆县令到任以后,也没有个帮手,只能自己雇佣师爷帮着干活。除了县城的那一小块区域,县城以外的广大农村,基本上就是委托乡绅大户治理。

县令的最主要的两项工作;收农业税和防止造反。每年县令把税负往下面一分,就完事了。如果没有大规模造反,县令的主要工作就是诗词歌赋和游山玩水。

其实也不是大梁县令不作为,问题是你想作为也没有人手啊?出了县城谁认识你?你身边又有几个人?

辽藩的地方官则不同,除了县城给县令配了属吏,乡里还有乡长和乡尉,甚至村长都是官方委派的。辽藩的政令,可以从杨竞直达最基层的村里。

而且除了收税,辽藩的地方官员还得发展经济、扩大税源、推行教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可以说是有无穷无尽的工作。相比起来,大梁的官员的确是反应有些迟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