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梁辽王 > 第13章 长白行宫

大梁辽王 第13章 长白行宫

作者:梦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3 20:19:01 来源:小说旗

由于林丹汗、蒙力哈、阿鲁台和崔珏的谈话是绝密,辽藩对外情报司的人员没有探听到具体信息,只是知道突厥高层在和大梁方面的人员进行接触。不过对外情报司的暗探还是及时的将消息发回了辽藩。

九月的辽藩进入了连雨天,杨竞出巡到吉林郡的时候,雨已经下个不停。杨竞没有了办法,只能选择在长白县驻营。

但是长期驻营总住在马车里也不是个办法,杨竞就吩咐随行的羽林郎在长白县城外30里的长白山脚下搭建了一些木屋,住在木屋里总比住在车厢里要好。

辽藩最不缺木材,得益于杨竞的保护政策,辽藩到处都是森林,杨竞一句话,木材有的是。甚至百年以上的松树都随处可见。

不过羽林郎们干不了这个活,让他们打打杀杀的行,盖房子他们不会啊,杨竞没了办法,只能传旨长白县县令,让他调集一些工匠来。

长白县的百姓听说了这件事,全都来帮忙了,长白县只有2万百姓,听说给杨竞盖房子,竟然来了5000多人,可以说全县的劳动力都来了。

杨竞居住的木屋更是被精心建造。其实也不能叫做木屋了,可以说是大殿了。整个大殿面阔五间,全部都由一人合抱粗的百年松树搭建,威严又不失自然之趣。

但是整个大殿举架并不高,这也是为了保暖的效果,毕竟长白县入冬早,而且冬天极冷。

大殿的中间那间,是杨竞办公的地方,左右两间,是杨竞睡觉的地方,最外面的两间,则是修了两个室内温泉。

长白县天然温泉很多,恰好有两处距离几丈的泉眼,杨竞就下令在泉眼上盖的木屋。

在杨竞大殿的左右,又各各修了三间配殿。在三间配殿的外围,距离15丈的地方,又修了一圈28座单独的木屋,前后左右各七座。

百姓们积极到什么程度呢?他们为了让杨竞让杨竞的大殿保留的时间久些,就想地基铺上石条,然后在用木材建造主体建筑。可是长白县虽然木材众多,但是采石却是十分发困难。

为了让杨竞尽快住上新房,长白县的百姓们竟然把自己家的石磨磨盘都搬来了,直接用磨盘当的地基,磨盘上在铺上松木板,盖起了杨竞的大殿。

由于百姓的积极参与,加上李锐带领的1000神策军也被调来帮忙,仅仅半个月,杨竞的木屋就修好了。

杨竞进入大殿的时候,就闻道阵阵松木香,心情十分的好。当天看到得知自己大殿的地基是百姓家磨盘铺就的时候,更是感动的不行。

“这怎么说的,受之有愧、受之有愧啊”杨竞连连感慨,“沈卿,你去传旨,参加修建的5000百姓,每人赏5块银元”

沈婉连忙答应,不过还是被杨竞的大手笔惊到了,5块银元就是5亩地一年的收成啊,杨竞出手就是2.5万块银元。当然,她要是知道杨竞的内帑还有2000多万银元的时候,她会更惊讶。

“另外,传旨,将此处命名为长白行宫,朕住的大殿命名为长白殿,让内务府调一名管事太监、10名普通太监和10名宫女来管理”

沈婉一一记下后,出去传旨了。

至此,杨竞除了襄平城内由辽王府改建的皇宫外,有了三座行宫:最大的肯定是杨竞常住的柳河行宫。在凤凰县还有一座凤凰行宫,凤凰行宫也是很简朴,都是石头搭建的,杨竞很少去。再有一个,就是这座全部由木头搭建的长白行宫了。

旨意传达到内务府的时候,李德全立即调派得力的太监宫女前往长白行宫。同时例行通知吴晋,毕竟吴晋算是名义上的领侍卫内大臣,虽然已经不管事了。得到消息的吴晋都惊呆了,陛下好端端的怎么建起行宫了?还是长白县那偏僻的地方。

不过吴晋也不好说啥,毕竟这是杨竞人家自己花钱,也没和内阁要钱。只是按照杨竞的口谕,书写了“长白行宫”和“长白殿”七个大字,命人制作成匾额后送到长白行宫。

毕竟整个辽藩,吴晋的书法称得上是第一。

杨竞出巡的随行人员也都进住了柳河行宫,都住在大殿外围28座木屋里。长白殿是杨竞的住所,东配殿是皇后吴青阳的住所,虽然皇后没来。西配殿是妃嫔们的住所。

100名羽林郎们则是分到了大殿西侧7间木屋,除了当值的羽林郎分散在大殿左右保护,轮岗下来的羽林郎就在那7间木屋休息。

大殿后侧的7间木屋则是御膳房、库房和宫女太监们的住所。大殿东侧的7间木屋是随驾官员们的住所。至于大殿前的7间木屋,则是通政司得办公室和值房。

杨竞搬到长白殿第一件事,就是想去试试温泉,还没等杨竞更衣呢,沈婉来报,“陛下,襄平商号主办柳峻有300里加急折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