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哥办事雷厉风行,马上就请来木匠师傅制作了一个叫盾的工具,用于擀火炮筒子,可以把软而松的纸条擀成坚硬扎实的火炮纸筒。
还专门腾出一个房间,把土墙堂屋的大门那一间屋装成了工作间,认认真真干起来,买了一些火药炸药草纸等原材料,在煌的指导下,造出了第一批次鞭炮,以师傅的名义,与父亲一起背出去卖到了附近十里八里的农村代销店,还得到了一扎现钱,这是收到了第一桶金,大约是好几百元,这可把全家乐坏了,我是直接受益者。
父亲直说:我们最应该支付的,就是先把老四前几年欠马老师的18元书学费给结清,实在不好意思再欠下去了。
这让我很高兴,为我在班上捞回了面子。当我把钱数给马老师时,他很惊讶,还问:你们家做的第一批火炮卖出去了?
我也没有催你们,你还是拿回去做其他用,一大家人,这用得着,说着就给我了。
这是我没有想到的。都是一个队,我们家的事情,马老师是了解的。当我把准备的书学费带回去后,父母对马老师更加感激。
在那少有门路挣钱的时代,煌给我们传经送宝,让我们改变家庭经济现状,为今后的发展又找到了一条充满希望的路子。
我们打消了对赤脚医生一家的隔阂。真正的转折点还是光和辉的大喜事的顺利操办。
我们也从内心深处真正体会到和气生财的大道理。老院子里十多家人,还有队里一些人,目光都集中关注着赤脚医生一家,看到我们家里开起了火炮作坊,也渐渐转移到我家,参观的青年人好几个,部分人自愿来帮忙打下手,而不要报酬,这无疑加快了生产的进度。
上次两个星期出一批后,可第二批仅一周就出货了,质量还比第一批过硬,当然这不是凭空说来听的,这是那天煌来指导生产时,顺便抽样几颗火炮点燃,那响声真叫一个响亮。
来帮忙的基本都是想偷师学艺,还有就是套近乎,与二哥搞好关系,为自立门户作准备。
这点,二哥是清楚不过的。只是不用说出来。大家都在想,二哥是有两个手艺在身的能够人,现在居然做起了火炮这个具有极端安全风险的职业,一定是因为做火炮很赚钱。
所谓风险与机会同在。好几户人都主动找到医生一家说,愿意给一笔师傅钱来买到这个技术。
有姓刘的、姓王的、姓童的、姓马的各个姓氏家庭都有。但医生一家都没有表态。
市场只有这么大,作坊开多了,肯定会加大竞争,所以这是医生一家都想得到的。
不过,当煌看到自己师傅又先后在队里教了好几个徒弟时,便动了心。
他认为自己不传授技术,那些人自然会到师傅的那些徒弟那里学习的,都是挨邻在近的,崭亲带故的,到头来,我不仅得不到那一笔学费,还得罪了人,人家还是要学会手艺,到那时,我就被动了。
煌跟二哥商量,干脆在本队教几个表现好的徒弟,让他们学会做火炮后,赚钱致富,改善经济落后的面貌。
俗话说:要想富,学技术。一艺在手,一做就有。几个月下来,这个火炮就真正成了四队的产业。
家家户户都学做火炮、鞭炮,一天热闹得很,试燃火炮的响声此起彼伏,劈劈啪啪,仿佛过年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