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短故事志 > 评书:大唐余晖下的挣扎与落幕

短故事志 评书:大唐余晖下的挣扎与落幕

作者:傲雷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14 11:20:32 来源:小说旗

上回书说到,安史之乱历经八年终被平定,可曾经辉煌无比的大唐却元气大伤,陷入了内忧外患的困境。藩镇割据的局面愈发严重,中央集权被极大削弱,曾经繁华昌盛的长安,也不复往昔的荣光,大唐盛世的余晖在风雨飘摇中愈发黯淡。

唐代宗李豫即位后,摆在他面前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江山。藩镇拥兵自重,表面上尊奉朝廷,实则各怀鬼胎,自行其是。其中,河北三镇,即卢龙、成德、魏博,更是不服管束,赋税不上缴,官员自行任免,宛如国中之国。代宗有心削藩,可刚经历安史之乱,国力衰微,军队疲惫,实在是有心无力,只能暂且安抚,给予各藩镇节度使优厚待遇,以维持表面的和平。

朝堂之上,也是乱象丛生。宦官势力在安史之乱期间迅速崛起,他们掌控禁军,干预朝政,权势滔天。其中,鱼朝恩便是个中代表。这鱼朝恩深得代宗宠信,担任观军容宣慰处置使,负责监军。他不懂军事,却喜欢对将领们指手画脚,导致军队内部矛盾重重。有一次,郭子仪奉命出征,鱼朝恩为监军,在战场上,他多次干扰郭子仪的指挥,致使战事不利。但郭子仪顾全大局,并未与他计较。然而,鱼朝恩却变本加厉,甚至派人挖了郭子仪父亲的坟墓。郭子仪得知后,痛心疾首,却只能咽下这口气,他深知此时若与鱼朝恩冲突,只会让局势更加混乱。

代宗并非昏庸之主,他也察觉到了宦官势力的威胁。终于,在大臣们的支持下,代宗设计诛杀了鱼朝恩,暂时遏制了宦官的嚣张气焰。但宦官专权的局面并未得到根本解决,其隐患依然深深埋藏在大唐的朝堂之中。

在对外方面,吐蕃趁唐朝内乱之际,不断侵扰边境。广德元年,吐蕃大军长驱直入,兵临长安城下。代宗惊慌失措,匆忙出逃陕州。吐蕃军队占领长安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城中百姓惨遭屠戮,昔日繁华的都城一片狼藉。后来,郭子仪临危受命,他巧用疑兵之计,虚张声势,让吐蕃误以为唐朝大军将至。吐蕃军队人心惶惶,不敢久留,最终撤出长安。经此一役,唐朝的威望一落千丈,边疆局势也愈发紧张。

代宗在位十七年,虽努力想要重振大唐雄风,却始终未能彻底解决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这两大难题。大历十四年,代宗驾崩,太子李适即位,是为唐德宗。

德宗即位之初,雄心勃勃,立志要削平藩镇,重振中央权威。他采取了一系列强硬措施,削减藩镇的权力,收回部分财权和军权。这一举措引起了藩镇的强烈不满,他们纷纷起兵反抗。其中,以淮西节度使李希烈的叛乱最为严重。李希烈自称天下都元帅,联合其他藩镇,共同对抗朝廷。

德宗任命颜真卿前往劝降,颜真卿乃一代忠臣,刚正不阿。他明知此去凶多吉少,但为了国家社稷,毅然前往。李希烈威逼利诱,妄图让颜真卿投降,颜真卿宁死不屈,最终被李希烈缢杀。颜真卿的死讯传来,天下震动,德宗悲痛万分,同时也更加坚定了他削藩的决心。

然而,战争的局势却对朝廷极为不利。藩镇联军势力强大,唐军屡战屡败。德宗无奈之下,只好征调泾原等地的军队前来平叛。泾原兵在路过长安时,因未得到朝廷的优厚赏赐,心生不满,发动哗变,攻入长安。德宗仓皇出逃奉天,史称“泾原兵变”。

叛军拥立朱泚为帝,朱泚在长安称帝后,派兵攻打奉天。德宗被困奉天,形势岌岌可危。关键时刻,朔方节度使李怀光率军前来救援,击退了叛军,德宗才得以脱险。但李怀光因不满朝廷对他的赏赐和任用,再加上被小人挑拨,竟与朱泚勾结,背叛朝廷。德宗无奈之下,再次出逃梁州。

在这一系列的变故中,德宗的削藩计划彻底失败,他的雄心壮志也被消磨殆尽。此后,德宗对藩镇采取了姑息政策,只要藩镇表面上尊奉朝廷,就不再追究。唐朝的藩镇割据局面进一步固化,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力越来越弱。

贞元二十一年,德宗驾崩,太子李诵即位,是为唐顺宗。顺宗素有大志,他重用王叔文、王伾等人,试图进行改革,史称“永贞革新”。他们推行了一系列措施,如打击宦官势力、抑制藩镇、减免赋税等,试图挽救摇摇欲坠的大唐。然而,这场改革触动了宦官和藩镇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

宦官俱文珍等人联合藩镇,逼迫顺宗退位,立太子李纯为帝,是为唐宪宗。顺宗在位仅八个月,“永贞革新”也以失败告终。

唐宪宗即位后,立志要“以法度裁制藩镇”,重振大唐声威。他重用裴度、李愬等将领,开始了新一轮的削藩行动。元和九年,淮西节度使吴少阳病死,其子吴元济擅自领军,拒不接受朝廷诏命。宪宗果断下令讨伐,战争持续了数年之久。李愬雪夜袭蔡州,一举攻破淮西,擒获吴元济。淮西平定后,其他藩镇纷纷震恐,主动归顺朝廷。

元和十四年,唐宪宗又成功平定了淄青节度使李师道的叛乱。至此,唐朝在形式上实现了全国统一,藩镇割据的局面得到了暂时的遏制,史称“元和中兴”。然而,宪宗后期,开始沉迷于长生不老之术,服用丹药,性情变得暴躁多疑,常常无端诛杀大臣。元和十五年,宪宗被宦官陈弘志等人弑杀,年仅四十三岁。

宪宗死后,唐朝再次陷入混乱。穆宗、敬宗、文宗等几位皇帝,或昏庸无能,或受制于宦官,朝政愈发**,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各地农民起义不断爆发,其中以王仙芝、黄巢领导的起义最为浩大。

黄巢起义军转战南北,势力迅速壮大。他们攻克了洛阳、长安等重要城市,黄巢在长安称帝,国号大齐。唐僖宗仓皇出逃成都,唐朝的统治摇摇欲坠。后来,在李克用等藩镇军队的联合镇压下,黄巢起义最终失败。但这场起义给唐朝带来了致命一击,使其统治基础彻底动摇。

此后,唐朝虽又勉强维持了二十余年,但已名存实亡。藩镇之间相互攻伐,战乱不断,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天佑四年,朱温逼迫唐哀帝李柷禅位,改国号为梁,定都开封。历经二百八十九年的唐朝,至此彻底覆灭,中国历史进入了五代十国的大分裂时期。

这正是:安史乱后国运衰,藩镇割据宦权抬。德宗削藩梦破碎,宪宗中兴昙花败。顺宗革新遭夭折,黄巢起义山河改。大唐落幕风云散,五代十国乱世来。一部大唐兴衰史,千古悠悠话感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