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短故事志 > 评书:王安石变法与北宋风云

短故事志 评书:王安石变法与北宋风云

作者:傲雷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14 11:20:32 来源:小说旗

上回书说到,宋仁宗离世后,历经宋英宗短暂在位,宋神宗赵顼即位。这位年轻帝王眼见宋朝虽表面繁华,实则内忧外患,积贫积弱,决心大展宏图,改变现状。恰在此时,王安石走进了他的视野,一场震动朝野的变法就此拉开大幕。

宋神宗熙宁二年,王安石被任命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王安石这人,满腹经纶,才华横溢,早就在地方任职时积累了丰富经验,对宋朝的种种弊端洞若观火。他向神宗呈上变法的纲领性文件《上仁宗皇帝言事书》,详细阐述了改革的必要性与具体举措。如今得神宗支持,他更是干劲十足,一心要把这暮气沉沉的大宋朝堂彻底革新。

变法内容繁杂,涵盖经济、军事、教育等诸多方面。先说经济上,青苗法首当其冲。每年青黄不接之时,官府向农民提供低息贷款,既解了农民燃眉之急,又能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一举两得。可实施起来却变了味,地方官员为了政绩,强行摊派贷款,不管农民需不需要都得借,还款时又催得紧,不少农民苦不堪言。

再说募役法,原本百姓要轮流服徭役,如今改为交钱,由官府雇人服役。这本意是让百姓能安心务农,也提高了服役效率,可富户借机逃避役钱,加重了普通百姓负担,一时间怨言四起。

农田水利法倒是大受欢迎,鼓励各地兴修水利,开垦荒地。短短几年,全国兴建了大量水利工程,灌溉了无数农田,粮食产量有所提高,可也有地方为了完成任务,盲目上马工程,劳民伤财。

市易法针对商业,官府在市场上买卖货物,平抑物价,限制大商人垄断。这本是利民之举,却遭到大商人的强烈反对,他们联合朝中保守派,对王安石百般诋毁。

军事方面,推行保甲法和将兵法。保甲法把农村民户加以编制,十家为一保,五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农闲时保丁接受军事训练,既节省了军费开支,又能维护地方治安。将兵法精简军队,裁汰老弱,选拔有才能的将领负责训练军队,提高了宋军战斗力。

教育上,改革科举制度,废除明经科等旧科目,注重考察经义策论,选拔真正有学识、能治国的人才。还设立太学三舍法,通过考试选拔人才,优秀者可直接为官。

变法伊始,朝堂上便吵得不可开交。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坚决反对,他们认为祖宗之法不可变,变法扰乱了社会秩序,侵害了百姓利益。司马光与王安石本是好友,如今却因变法理念不同,针锋相对。朝堂之上,两人你来我往,唇枪舌剑,争论不休。

司马光说:“安石,你这变法操之过急,青苗法让百姓背上债务,募役法加重民生负担,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啊!”

王安石反驳道:“君实兄,如今大宋积弊已久,若不变法图强,如何抵御外敌,如何让百姓真正安居乐业?这些不过是改革初期的小问题,日后自会完善。”

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神宗皇帝夹在中间,也是左右为难。但他改革决心坚定,还是力挺王安石,变法得以继续推行。

随着变法深入,问题逐渐暴露。地方官员执行不力,再加上保守派暗中抵制,许多政策并未达到预期效果。民间反对声浪也越来越高,一些原本支持变法的大臣也开始动摇。

熙宁七年,天下大旱,数月无雨,庄稼颗粒无收,百姓流离失所。保守派趁机发难,说这是变法触怒了上天,是上天降下的惩罚。神宗皇帝本就对变法心存疑虑,这下更是惶恐不安。王安石无奈,只好暂时辞去宰相之职。

可王安石一走,变法陷入停滞,保守派得势,纷纷废除变法措施。神宗皇帝这才意识到,变法虽有问题,但不能全盘否定。于是,熙宁八年,王安石再次被起用为宰相。

可此时的王安石,已不复当年意气风发。他发现,变法派内部也出现了分裂,一些人争权夺利,阳奉阴违。再加上长子王雱病逝,王安石悲痛万分,心灰意冷。熙宁九年,他再次辞去宰相之职,从此退居江宁,不再过问朝政。

王安石变法虽以失败告终,但它对宋朝产生了深远影响。在经济上,国家财政收入有所增加,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财政危机;军事上,宋军战斗力也有所提升。然而,变法也加剧了朝廷内部的党争,保守派与变法派互相倾轧,朝堂之上乌烟瘴气,政治生态遭到严重破坏。

宋神宗在王安石离开后,独自扛起变法大旗,继续推行一些改革措施,但他的身体每况愈下。元丰八年,神宗驾崩,年仅三十八岁。太子赵煦即位,是为宋哲宗。

哲宗即位时年仅十岁,由祖母高太后垂帘听政。高太后向来反对变法,她一掌权,立刻召回司马光,全面废除变法措施,史称“元佑更化”。司马光不顾身体抱恙,日夜操劳,短短数月,就将王安石多年心血毁于一旦。

司马光去世后,保守派内部又陷入争权夺利的混乱局面。而哲宗皇帝随着年龄增长,对高太后和保守派的专权极为不满。高太后病逝后,哲宗亲政,他决心恢复父亲神宗的变法事业,重新启用变法派官员,打击保守派,史称“绍圣绍述”。

哲宗在位期间,虽然努力恢复变法,但由于党争激烈,朝廷内部矛盾重重,变法也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元符三年,哲宗驾崩,因其无子,由弟弟赵佶即位,这便是宋徽宗。

宋徽宗赵佶是个极有艺术天赋的皇帝,他的书法、绘画堪称一绝,瘦金体独树一帜,花鸟画栩栩如生。可他对治国理政却一窍不通,在位期间,重用蔡京、童贯等奸臣,大肆搜刮民脂民膏,穷奢极欲。

蔡京打着恢复新法的旗号,行聚敛之实,推行“方田均税法”“市易法”等,实则是为了中饱私囊。他还大兴土木,修建豪华宫殿园林,如艮岳,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百姓苦不堪言。

童贯则手握重兵,与蔡京相互勾结,在朝中飞扬跋扈。他好大喜功,主动挑起与西夏的战争,虽取得一些小胜,却耗费了巨额军费,加重了国家负担。后来,童贯又力主联金灭辽,这一决策彻底改变了宋朝的命运。

当时,北方的金国崛起,实力强大,对辽国构成巨大威胁。童贯认为这是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好机会,于是力劝宋徽宗与金国结盟。宋金签订“海上之盟”,约定共同攻打辽国,灭辽后,宋朝收回燕云十六州,将原来给辽国的岁币转交给金国。

在宋金联军的攻击下,辽国很快灭亡。可宋朝军队在攻打辽国时,表现出的软弱无能让金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辽国灭亡后,金国便将矛头指向了宋朝。

宣和七年,金兵分两路南下,一路势如破竹,直逼开封。宋徽宗惊慌失措,匆忙将皇位传给儿子赵桓,是为宋钦宗。宋钦宗即位后,面对金兵压境,也是六神无主。朝中大臣有的主张求和,有的主张抵抗,争论不休。

宋钦宗先是罢免了蔡京、童贯等奸臣,想以此平息民愤,稳定局势。又任用李纲负责开封城防,李纲率领军民顽强抵抗,多次击退金兵进攻。可宋钦宗生性懦弱,在主和派的劝说下,还是向金国求和,答应割地赔款。

金兵暂时退兵后,宋钦宗以为危机解除,又开始重用主和派,罢免李纲,遣散各路勤王兵马。岂料,金兵卷土重来,这次他们不再给宋朝喘息机会,一举攻破开封城,宋徽宗、宋钦宗二帝被俘,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耻”。

这正是:安石变法起波澜,新旧党争朝堂乱。神宗壮志未酬愿,徽宗昏庸国势残。联金灭辽引祸端,靖康之耻万民叹。北宋落幕风云散,南宋偏安待新篇。欲知南宋如何在风雨中飘摇,且听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