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短故事志 > 评书:九子夺嫡与雍正新政

短故事志 评书:九子夺嫡与雍正新政

作者:傲雷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14 11:20:32 来源:小说旗

上回书说到,康熙帝凭借非凡的政治智慧和军事谋略,内平三藩、收复台湾,外御沙俄,稳固了大清江山,开创“康乾盛世”。然而,英雄暮年,他也陷入立储的艰难抉择,诸位皇子为争皇位,掀起了一场惊心动魄的“九子夺嫡”大戏。

这康熙帝皇子众多,其中参与夺嫡的主要有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这九位皇子,各怀心思,背后又有不同势力支持,一时间,宫廷内外波谲云诡,暗流涌动。

先说这二阿哥胤礽,他乃康熙帝嫡长子,早早被立为太子,备受恩宠,自幼便接受皇家顶级教育,身边也聚集了一批朝廷重臣。可时间一长,胤礽逐渐恃宠而骄,行事愈发乖张,不仅奢靡无度,还对康熙帝表现出不满与怨恨,甚至妄图提前登基。康熙帝忍无可忍,两度废立太子,太子党也随之失势。

大阿哥胤禔见太子被废,以为机会来了,他急于表现,向康熙帝进谗言,甚至提议诛杀胤礽,这般狠辣无情让康熙帝大为震怒,直接将他圈禁,胤禔就此出局。

三阿哥胤祉,饱读诗书,才华横溢,本无心争位,可看到兄弟们争得你死我活,也想趁机捞一把。他暗中搜集大阿哥的罪证,在关键时刻落井下石,向康熙帝告发,这一举动虽让他赢得了康熙帝的些许好感,但也让其他皇子对他心生嫌隙,他始终未能成为夺嫡的核心人物。

八阿哥胤禩,素有“八贤王”之称,为人谦和,礼贤下士,广结人脉,在朝廷中威望颇高,许多大臣都支持他。他的身边还聚集了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这三人组成了实力强劲的“八爷党”。但胤禩太过锋芒毕露,引起了康熙帝的警惕,再加上他出身低微,最终被康熙帝所厌弃,夺嫡之路戛然而止。

十四阿哥胤禵,与四阿哥胤禛同母所生,却和八阿哥胤禩走得很近。他手握兵权,在西北立下赫赫战功,被康熙帝封为“抚远大将军”,一时间风光无限。八爷党把希望寄托在他身上,可远在西北,他难以掌控京城局势,夺嫡变数丛生。

四阿哥胤禛,为人沉稳内敛,喜怒不形于色。他表面对皇位不甚在意,暗中却在培植自己的势力,他与十三阿哥胤祥结为同盟,又拉拢了隆科多、年羹尧等朝廷重臣。胤祥武艺高强,忠心耿耿,在军中威望颇高;隆科多身为九门提督,掌管京城卫戍部队;年羹尧则手握西北军权,坐镇边疆。这三人成为胤禛夺嫡的左膀右臂。

随着夺嫡之争进入白热化,局势愈发复杂。康熙帝驾崩后,遗诏传位于四阿哥胤禛,这便是雍正帝。但这遗诏真假,众说纷纭,有人说雍正篡改遗诏,将“传位十四子”改为“传位于四子”;也有人说康熙帝早就看中胤禛的治国才能,传位给他是顺理成章。不管真相如何,雍正帝登基后,面临的是一个看似繁荣却隐患重重的大清江山。

雍正帝深知,要想稳固统治,必须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他刚一即位,便雷厉风行,推行新政。首先是整顿吏治,他设立会考府,专门核查各地钱粮奏销,严厉打击贪污**。当时,官员贪污成风,钱粮亏空严重,雍正帝毫不手软,一经查实,严惩不贷,该抄家的抄家,该斩首的斩首,就连皇亲国戚也不例外。他的十二弟胤祹,因在任内务府总管期间亏空库银,被革职查办,降为郡王,责令限期赔补。这一番整顿,让官场风气为之一新,官员们再也不敢肆意妄为。

摊丁入亩,是雍正帝的又一重大举措。此前,百姓既要交田赋,又要承担人头税,负担沉重。雍正帝下令废除人头税,将丁银摊入田赋征收,这一政策使得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减轻了负担,促进了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也打击了地主豪强隐瞒土地、逃避赋税的行为。

在西南地区,雍正帝推行改土归流政策。当地长期由土司统治,土司拥兵自重,不服朝廷管束,时常挑起事端。雍正帝派鄂尔泰为云贵总督,负责改土归流事宜。鄂尔泰恩威并施,一方面对愿意归顺的土司给予优待,另一方面对负隅顽抗的土司坚决镇压。经过几年努力,在西南地区设立了府、厅、州、县,派遣流官治理,加强了中央对西南地区的统治。

然而,雍正帝的改革触动了许多人的利益,尤其是士绅阶层和官僚集团。他们明里暗里抵制新政,还在民间散布谣言,诋毁雍正帝。朝堂之上,也有不少大臣对新政提出质疑,甚至公然反对。但雍正帝不为所动,他力排众议,坚决推行改革,凭借着铁腕手段,让新政得以顺利实施。

在解决国内问题的同时,雍正帝也不忘加强边防建设。他重用岳钟琪等将领,在西北平定了罗卜藏丹津叛乱,稳定了青海局势;又与沙俄签订《恰克图条约》,划定了中俄中段边界,维持了边境的和平与稳定。

雍正帝在位十三年,他的改革取得了显着成效,国库充盈,吏治清明,国家实力得到进一步增强,为乾隆盛世的到来奠定了坚实基础。但长期的操劳和改革的压力,也让雍正帝身心俱疲。雍正十三年,雍正帝突然驾崩,死因成谜,有人说他是被吕四娘刺杀,也有人说他是服用丹药中毒而亡。不管何种原因,雍正帝的离世,让大清江山再次陷入权力交接的动荡之中。

雍正帝驾崩后,其子弘历即位,是为乾隆帝。乾隆帝即位之初,继续推行雍正帝的改革政策,同时也展现出自己的治国理念。他重视文化建设,组织编纂《四库全书》,这是一部规模宏大的丛书,涵盖了经、史、子、集等各个领域,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编纂过程中,也存在对一些书籍删改、禁毁的现象,引发了一些争议。

在军事上,乾隆帝自诩“十全武功”,先后平定大小金川叛乱、准噶尔部叛乱、回部叛乱,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这些战争也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给国家财政带来了沉重负担。

乾隆帝在位后期,逐渐志得意满,生活变得奢靡起来。他多次南巡,耗费巨资,沿途地方官员为讨好皇帝,大肆铺张,加重了百姓负担。同时,吏治也逐渐**,大贪官和珅深得乾隆帝宠信,他结党营私,贪污受贿,聚敛了巨额财富,民间流传“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可见其贪腐程度之深。

随着乾隆帝年事渐高,皇位继承问题再次摆在眼前。乾隆帝共有十七个儿子,但大多早夭或不得宠,最终,他选择了十五阿哥颙琰作为继承人。乾隆六十年,乾隆帝禅位于颙琰,自己成为太上皇,但仍掌握着实权。嘉庆四年,乾隆帝驾崩,颙琰开始亲政,他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将和珅抄家问斩,查抄的家产富可敌国。但此时的大清王朝,虽表面繁荣,实则危机四伏,内有白莲教起义等农民反抗运动,外有西方列强虎视眈眈,嘉庆帝又将如何应对这重重危机?大清王朝又将走向何方?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