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医女的大唐恋歌 > 第32章 思念逸郎

医女的大唐恋歌 第32章 思念逸郎

作者:喜欢红苋菜的老袁头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14 17:06:14 来源:小说旗

苏瑶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书页的边缘,思绪如潮水般涌来。窗外的月光洒在案几上,将她的影子拉得老长。她想起了白日里那位病患,一个年轻的妇人,因常年劳累而积郁成疾。

那妇人约莫二十五六的年纪,却已显出老态。她的手指粗糙皲裂,指节粗大,显然是常年做粗活所致。苏瑶为她把脉时,能感受到她脉搏的虚弱无力,像是风中摇曳的烛火,随时可能熄灭。

\"大夫,我这病......\"妇人欲言又止,眼中闪过一丝惶恐。

苏瑶收回手,轻声道:\"无妨,只是气血两虚,我为你开些调理的方子。\"她提笔蘸墨,在纸上写下药方:当归、黄芪、党参......可她知道,这些药只能治标,不能治本。

妇人的眼中满是无奈与疲惫,那眼神让苏瑶久久不能释怀。她仿佛看到了多年前的自己,那时母亲也是这般憔悴。记忆如潮水般涌来,她想起母亲临终前的模样:面色蜡黄,眼窝深陷,却仍强撑着为她缝制冬衣。

\"瑶儿,娘怕是撑不过这个冬天了......\"母亲的声音虚弱得几乎听不见,\"你要记住,这世间有许多病痛,并非药石可医......\"

苏瑶猛地合上医书,指尖微微发抖。她站起身,走到窗前。夜色中的医馆格外寂静,只有檐角的风铃在微风中轻轻作响。她望着远处朦胧的灯火,忽然听见身后传来脚步声。

\"苏大夫,这么晚了还未歇息?\"是医馆的学徒小翠。

苏瑶转过身,勉强笑了笑:\"这就去歇了。\"她顿了顿,又道:\"明日记得提醒我,去那位李娘子家中看看。\"

小翠应了声,退了出去。苏瑶却仍站在窗前,望着那轮明月。她知道,明日去李娘子家中,看到的或许又是另一番令人心酸的景象:破旧的房屋,满地的织机,还有那些嗷嗷待哺的孩童......

她又想起了崔婉,那个曾经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的女子。如今,崔婉已经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健康之道,脸上重新绽放出了光彩。苏瑶为她的改变感到欣慰,却也隐隐感到一丝孤独。她帮助了那么多人,却似乎从未有人真正走进她的内心。

月光洒在医馆的地板上,映出一片银白。苏瑶站起身,走到窗前,抬头望向那轮明月。她想起小时候,父亲曾对她说:“医者,不仅要医身,更要医心。”如今,她终于明白了这句话的分量。可是,她的心呢?又有谁来医治?

晚风再次拂过,带来远处街市的喧嚣声。那声音仿佛从另一个世界传来,与她的心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她轻轻叹了一口气,伸手关上了窗户,将外界的喧嚣隔绝在外。医馆内重新恢复了宁静,只有烛光依旧在跳动,映照着她孤独的身影。

她知道,明天的太阳依旧会升起,她依旧要面对那些病患,依旧要为他们开方治病。可是此刻,她只想静静地坐在这里,与月光为伴,任由思绪在夜色中飘荡。或许,这就是她的宿命——在繁华的长安城中,做一个孤独的医者,用自己的双手,为他人带来希望,却将自己的心事深埋心底。

自穿越到这大唐盛世,一切都如梦似幻。苏瑶曾无数次在夜深人静时问自己,这一切究竟是真实还是梦境?然而,长安城的繁华、医馆的药香、病患的感激,还有那些与她擦肩而过的面孔,无一不在提醒她,这一切都是真实的。而她与李逸的相遇,更是这段穿越之旅中最绚丽的篇章。

那是一场庆功宴会,长安城内的贵族名流齐聚一堂,花园中百花盛开,香气四溢。苏瑶本不喜这种热闹场合,但因友人的再三邀请,只得勉强出席。她身着一袭淡青色的襦裙,发间别着一支玉簪,显得清雅脱俗。她站在一株盛开的桃花树下,目光游离,心思早已飘远。

就在这时,李逸出现了。他身姿挺拔,穿着一袭玄色锦袍,腰间系着一条玉带,显得英气逼人。他的目光在人群中扫过,最终定格在苏瑶身上。四目相对的瞬间,仿佛时间静止,周围的一切喧嚣都消失了,只剩下他们两人。苏瑶感到一阵电流划过全身,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而李逸的眼中,也闪过一丝惊艳与好奇。

宴会结束后,李逸主动上前与她搭话。他的声音低沉而温和,带着一丝不容拒绝的坚定。他们从诗词歌赋谈到医道药理,从长安城的繁华谈到天下的苍生。苏瑶发现,李逸不仅才华横溢,更有一颗仁爱之心。他对百姓的疾苦感同身受,对天下的兴衰有着深刻的见解。而李逸也被苏瑶的聪慧与善良深深吸引,觉得她与寻常女子截然不同。

此后,他们的交往越发频繁。李逸常常来医馆找她,有时带上一卷古籍,有时带来一盒精致的点心。他们一起赏花、品茶、论道,花前月下,互诉衷肠。苏瑶觉得,自己仿佛找到了灵魂的归宿,而李逸也认为,苏瑶是他此生不可或缺的知己与伴侣。自那以后,苏瑶将全部心思投入到了医馆之中。她用忙碌来麻痹自己,用治病救人来填补内心的空虚。然而,每当夜深人静时,她仍会想起李逸,想起那段短暂却美好的时光。

月光依旧洒在医馆的地板上,苏瑶轻轻叹了一口气,将思绪拉回现实。她抬头望向那轮明月,仿佛在月光中看到了李逸的身影。她微微一笑,低声呢喃:“愿你一切安好,愿我们各自珍重。”

可如今,边疆塞外,烽火连天,硝烟弥漫。吐蕃大军屡屡犯境,烧杀抢掠,边疆百姓深陷水火之中。战报如雪片般飞入长安城,每一封都让人心惊胆战。李逸身为边疆大将,心怀家国大义,毅然披挂上阵,肩负起保家卫国的重任,带领着大唐将士奔赴那危机四伏的战场。临行前,他曾对苏瑶说:“待我平定边疆,必归来与你共赏长安月色。”然而,时光如白驹过隙,匆匆流逝,转眼间已有数月之久,苏瑶却未曾收到李逸的一丝音信。

每当夜深人静,苏瑶独坐医馆,望着那轮高悬的明月,心中便涌起无尽的思念与担忧。她曾试图通过往来的商旅打听边疆的消息,可得到的回答总是模糊不清。有人说,李逸率领的军队在边境屡建奇功,打得吐蕃大军节节败退;也有人说,战事胶着,双方伤亡惨重,李逸生死未卜。这些消息像一根根细针,扎在苏瑶的心上,让她寝食难安。

她开始更加努力地行医,仿佛只有忙碌才能让她暂时忘却心中的焦虑。她走遍长安城的大街小巷,为贫苦百姓治病施药,甚至不顾危险,前往疫区救治病人。她的名声越来越大,许多人称她为“活菩萨”,可她的心中却始终空落落的。每当她看到那些因战乱而流离失所的百姓,听到他们讲述边疆的惨状,她的心便如同被刀割一般。

一天夜里,苏瑶做了一个梦。梦中,她看到李逸站在一片荒凉的战场上,四周是堆积如山的尸体和破碎的旗帜。他的铠甲上沾满了血迹,手中握着一柄断裂的长剑,目光坚定却疲惫。他望向远方,仿佛在寻找什么,却又仿佛在等待什么。苏瑶想要呼唤他,却发现自己发不出声音;想要奔向他,却发现自己动弹不得。最终,李逸的身影在硝烟中渐渐模糊,直至消失不见。

苏瑶从梦中惊醒,额头上满是冷汗。她坐在床边,双手紧紧攥着被角,心中充满了不安。

这偌大的长安街,亭台楼阁错落分布,飞檐斗拱在月色下勾勒出冷峻的轮廓,仿佛一幅静谧的水墨画。花园中,各类奇花异草虽依旧繁花似锦,可在这清冷的月色下,却透着几分孤寂。花瓣上凝结的露珠,在月光下闪烁着微弱的光芒,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那些被时光掩埋的故事。

蜿蜒的小径旁,曾是两人携手漫步之处。那时的他们,或低声浅笑,或谈论诗词歌赋,或静静地欣赏月色下的花影。李逸的声音低沉而温柔,苏瑶的笑声清脆如银铃,两人的身影在月光下拉长,交织在一起,仿佛永远都不会分离。而如今,小径上只剩苏瑶那孤单而落寞的身影,每一步落下,都似踏在她的心上,泛起层层思念的涟漪。

她缓缓走在小径上,手指轻轻拂过路旁的花枝,花瓣随风飘落,落在她的肩头,又悄然滑落。她的目光游离,仿佛在寻找什么,却又仿佛在逃避什么。那些曾经的欢声笑语,如今已成了心底最深的痛。她记得李逸曾在这里为她吟诵李白的《静夜思》,记得他曾在这里为她折下一枝梅花,记得他曾在这里许下“此生不负”的誓言。可如今,这一切都如这月色般清冷而遥远。

她走到一处凉亭前,停下脚步。凉亭的柱子上,还刻着他们当初一起题写的诗句:“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字迹依旧清晰,可写下这诗句的人,却已远在边疆,生死未卜。苏瑶的手指轻轻抚过那些字迹,眼中泛起泪光。她低声呢喃:“李逸,你可还记得这里的誓言?你可还记得我们的约定?”

夜风拂过,带来远处街市的喧嚣声,却无法驱散她心中的孤寂。她抬头望向那轮明月,月光洒在她的脸上,映出她眼中的无尽思念。她知道,无论李逸身在何处,此刻的他一定也在望着这同一轮明月。她多么希望,这月光能将她心中的思念传递给他,让他知道,她一直在等他归来。

她轻轻叹了一口气,转身离开凉亭,继续沿着小径漫步。她的身影在月色下显得格外单薄,仿佛一阵风就能将她吹散。但她依然坚定地走着,仿佛在用自己的脚步丈量这段思念的距离。她知道,无论前路多么艰难,她都会一直走下去,直到与李逸重逢的那一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