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医女的大唐恋歌 > 第121章 立竿见影

医女的大唐恋歌 第121章 立竿见影

作者:喜欢红苋菜的老袁头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14 17:06:14 来源:小说旗

“更为关键的是,他们必须深谙如何依据患者的具体状况,灵活且精准地调整治疗方案。毕竟,在这世间,每个患者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的体质有强弱之分,病情有轻重缓急之别,生活习惯更是千差万别,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共同塑造了极为复杂且个性化的诊疗情境。”

“就拿常见的头痛症状来说,这看似单一的病症,背后却潜藏着诸多不同的病因。有的患者是因为外感风寒,风寒之邪趁虚而入,侵袭人体经络,首当其冲的便是头部经络,致使气血运行受阻,不通则痛。对于这类患者,针灸师通常会选择风池、风门等穴位,采用泻法,以疏风散寒,疏通经络气血,就像是打开被堵塞的通道,让气血得以顺畅流通,从而缓解头痛。风池穴位于后颈部,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是足少阳胆经与阳维脉的交会穴,刺激此穴可疏散风邪;风门穴在背部,当第 2 胸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为风邪出入之门户,针刺此穴能有效祛风解表。”

“而有的患者头痛源于肝阳上亢。这类患者往往平素情志不舒,肝气郁结,日久化火,肝阳上扰清窍,引发头痛。此时,针灸师会将目光聚焦于太冲、行间等穴位,运用平肝潜阳的针刺手法。太冲穴是肝经的原穴,位于足背,第 1、2 跖骨间,跖骨底结合部前方凹陷中,针刺此穴可疏肝理气、平肝息风;行间穴则在足背,当第 1、2 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刺激它能清肝泻火。通过精准刺激这些穴位,如同为过于亢奋的肝脏‘降降温’,平复上亢的肝阳,使头部气血恢复平和,头痛自然得以减轻。”

“还有一部分患者,头痛是由于气血不足所致。他们身体虚弱,气血生化无源,无法上荣于头,导致头部失养而疼痛。针对这种情况,针灸师会着重选取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采用补法,以健脾益气、养血安神。足三里是胃经的合穴,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 3 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刺激该穴可调节脾胃功能,促进气血生成;三阴交则是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的交会穴,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 3 寸,胫骨内侧缘后际,针刺此穴能补脾胃、益肝肾、调气血。通过这样的治疗,为身体补充气血,如同为干涸的田地引来清泉,滋养头部,从而缓解头痛症状。”

“所以说,针灸师就要像一位心思缜密的侦探,通过细致的问诊、观察,精准判断不同的病因,而后巧妙地选择不同的穴位和针刺手法,做到因人而异、辨证施治,如此,方能在每一次治疗中,为患者打开通往健康的大门。”

崔婉听得全神贯注,双眼睁得溜圆,眼神中闪烁着好奇的光芒,恰似夜空中熠熠生辉的星辰。她按捺不住内心的疑惑,迫不及待地问道:“那针灸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吗?还是需要长期坚持呀?我真的好想知道,这小小的银针到底能多快发挥作用。” 说着,她微微歪着头,发丝随着动作轻轻滑落,搭在脸颊旁,脸上满是期待,仿佛在等待着一个关乎神秘宝藏的答案。

苏瑶见状,脸上浮现出温和的笑容,眼神中透着耐心与专业,她轻声解释道:“这可不能一概而论,得要看具体的情况啦。在临床上,对于有些问题,针灸确实能展现出令人惊叹的快速疗效,比如急性疼痛类病症。就拿突然扭伤导致的关节疼痛来说,患者往往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因意外的扭转或碰撞,使得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瞬间受损,气血运行即刻受阻,那种疼痛犹如闪电般袭来,让人难以忍受。此时,针灸便能大显身手。当细长的银针刺入诸如阿是穴、局部经穴等相关穴位后,就如同给紊乱的经络气血下达了‘修复指令’。穴位是人体经络气血汇聚之处,针刺刺激能够迅速激发经络的调节功能,促进气血的重新流通,就像是打通了被堵塞的河道,水流瞬间恢复顺畅。在这个过程中,肌肉痉挛得以缓解,疼痛也随之大幅减轻。很多患者在接受一次针灸治疗后,原本紧皱的眉头瞬间舒展开来,脸上的痛苦之色褪去大半,惊喜地发现疼痛就能明显减轻,甚至部分患者的活动功能也能在短时间内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还有落枕引起的颈部疼痛也是如此。多数人在晨起时,突然感觉颈部僵硬、疼痛,转头都变得异常艰难,这常常是因为夜间睡眠姿势不当,或者颈部受寒,导致颈部肌肉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气血凝滞。针灸师会精准地选取天柱、后溪、悬钟等穴位进行针刺。天柱穴位于颈后,当斜方肌外缘凹陷中,刺激它可疏通颈部经络气血;后溪穴是手太阳小肠经的输穴,又通于督脉,在手掌尺侧,微握拳,当第 5 掌指关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针刺此穴对颈部疼痛有很好的缓解作用;悬钟穴则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 3 寸,腓骨前缘,能舒筋活络。经过针刺治疗后,患者会明显感觉到颈部的紧绷感逐渐消失,疼痛也快速缓解,原本受限的颈部活动范围逐渐增大,不少人在当天就能恢复正常的颈部活动,这便是针灸在急性疼痛治疗上的神奇之处,效果常常立竿见影。”

她稍作停顿,优雅地端起茶杯,轻抿一口,让温润的茶水舒缓一下因长时间讲解而略显干涩的喉咙。随后,她放下茶杯,坐直身子,继续条理清晰地说道:“然而,与急性病症截然不同的是,对于有些慢性疾病,像是脾胃虚弱、失眠这类困扰患者许久的顽疾,针灸治疗则需要一个相对漫长且持续的过程,才能让患者看到明显的效果。这些慢性疾病的成因错综复杂,往往是由于身体在长时间内处于阴阳失调的失衡状态,或是气血亏虚,脏腑功能逐渐衰退所致。它们并非一朝一夕形成,自然也不可能通过一两次简单的治疗就被彻底治愈,绝无一蹴而就的可能。中医一直秉持着‘慢病慢治’的理念,就如同培育一棵树苗,需要精心呵护、持续照料,才能让它茁壮成长,恢复身体原本应有的和谐平衡。”

“就拿脾胃虚弱这一常见的慢性病症来详细讲讲吧。脾胃,在中医理论中,被视为人体的后天之本,承担着运化水谷、吸收营养、输送精微物质的重任,就如同一个庞大工厂的核心运转部门,维系着身体的正常运转与活力。当脾胃虚弱时,其运化功能大打折扣,食物无法被充分消化吸收,营养物质无法有效输送至全身,患者就会出现食欲不振、腹胀腹痛、消化不良、身体乏力、面色萎黄等一系列不适症状,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针灸师在面对脾胃虚弱的患者时,会依据中医经络穴位理论,精准地选择一些对调理脾胃有着显着功效的穴位,其中,足三里和中脘穴堪称调理脾胃的‘黄金搭档’。足三里,作为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 3 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它就像是脾胃的‘动力引擎’,刺激此穴位能够极大地激发脾胃的功能,促进胃肠蠕动,增强消化吸收能力。中脘穴则处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 4 寸,是胃之募穴,八会穴之腑会,如同脾胃的‘指挥中心’,针刺中脘穴可有效调节脾胃的气机,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

“在治疗过程中,针灸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体质、病情严重程度,制定个性化的针刺方案。一般而言,首次针刺时,患者可能只会感觉到轻微的酸胀感,这是经络气血开始被调动的信号。随着一次次的针刺治疗,间隔时间通常为每周 2 - 3 次,患者会逐渐发现自己的食欲有所改善,原本吃一点东西就胀满不适的腹部,不适感减轻了许多。这是因为针刺持续作用于穴位,不断激发脾胃的潜能,使其运化功能慢慢恢复。但这个过程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往往需要数周甚至数月的坚持。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患者可能会经历一些小的反复,比如偶尔因为饮食不节,又出现短暂的消化不良,但只要坚持接受针灸治疗,配合规律的饮食和生活作息,就能明显看到身体在逐渐好转。身体会变得更有活力,乏力感减轻,面色也会从原本的蜡黄逐渐变得红润有光泽,这便是针灸在慢性疾病治疗中,通过长期、持续的调理,慢慢恢复身体平衡,展现出的神奇效果。”

她微微前倾,神色专注地继续说道:“就拿长期失眠问题来说,这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里并不少见。针灸师在面对这类情况时,会制定一套细致的治疗方案,通过多次治疗来逐步调节你的神经系统和气血运行。你知道,人体的经络就如同一张复杂而有序的网络,气血在其中周流不息,一旦这个循环出现问题,就可能引发各种不适,失眠便是其中之一。针灸师会精准地选取穴位,用纤细的银针轻轻刺入,每次治疗都是对这张生命网络的一次精心梳理。这个过程或许不会立竿见影,可能需要几周甚至几个月的时间,但奇妙之处就在于,它带来的效果往往是持久的,能让你慢慢找回那种安稳入睡的状态,从根本上改善睡眠质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