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医女的大唐恋歌 > 第124章 脏腑调理

医女的大唐恋歌 第124章 脏腑调理

作者:喜欢红苋菜的老袁头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14 17:06:14 来源:小说旗

说着,苏瑶轻轻拿起桌上摆放的一本泛黄古籍,手指轻轻摩挲着书页,仿佛在与古人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随后继续详细讲解道:“针对外感疾病,《黄帝内经》明确主张‘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简单来讲,就是一旦判断病邪停留在人体体表,我们便可以巧妙借助发汗这一方法,来驱散入侵的邪气。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感冒为例,如果是风寒感冒,患者往往会出现明显的怕冷症状,即便身处温暖环境,也会觉得寒意阵阵,同时伴有发热、头痛等不适表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让患者饮用一些精心熬制的生姜红糖水。生姜性温,能够发散风寒,红糖则可补充气血,二者搭配,既能帮助身体驱散寒邪,又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不适。饮用之后,让患者盖上厚实的被子,静静休息,促使身体微微发汗。如此一来,体内入侵的寒邪便会随着汗液一同排出体外,身体也能逐步恢复健康。”

苏瑶微微一笑,继续耐心解释道:“如果是身体内部的疾病,《黄帝内经》同样有详细的治疗方法。中医认为,内部疾病多与脏腑功能失调有关,因此治疗的关键在于调理脏腑,恢复其正常功能。”

“首先,中医强调‘辨证施治’,也就是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来判断疾病的根源。比如,同样是胃痛,有的人可能是因为脾胃虚寒,有的人则可能是肝气犯胃,治疗方法自然也不同。”

崔婉点点头:“原来如此,那具体怎么调理呢?”

苏瑶继续说道:“调理脏腑的方法有很多,主要包括药物、针灸、饮食和情志调理。”

“药物调理是最常见的方法之一。《黄帝内经》中提到了许多草药的功效,并根据不同的病症和体质,推荐不同的药方。比如,脾胃虚寒的人可以用温中散寒的药物,如干姜、白术;而肝气郁结的人则可以用疏肝理气的药物,如柴胡、香附。”

崔婉若有所思:“那针灸呢?对内部疾病也有用吗?”

苏瑶点头道:“当然有用。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调节脏腑功能,疏通经络,达到治病的效果。比如,胃痛可以通过针刺足三里、中脘等穴位来缓解;而肝气郁结则可以通过针刺太冲、期门等穴位来疏肝理气。”

崔婉眼中闪过一丝好奇:“那饮食调理呢?具体该怎么做?”

苏瑶笑道:“饮食调理是中医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书中提到‘药食同源’,认为食物和药物一样,都有调理身体的作用。比如,脾胃虚弱的人可以多吃一些健脾益气的食物,如山药、红枣、薏米;而肝火旺盛的人则可以多吃一些清肝泻火的食物,如菊花、决明子、苦瓜。”

崔婉点点头:“听起来很实用,那情志调理又是怎么回事?”

苏瑶解释道:“情志调理是中医独特的治疗方法之一。《黄帝内经》认为,情绪与脏腑功能密切相关。比如,过度的愤怒会伤肝,过度的思虑会伤脾。因此,治疗内部疾病时,中医不仅会通过药物、针灸等方法调理身体,还会通过情志调理来帮助患者平衡情绪,恢复脏腑功能。”

崔婉感慨道:“中医不仅治病,还治心。”

苏瑶点头赞同:“是的,中医强调整体观念,认为身体和心灵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治疗时也要从身心两方面入手,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崔婉眼中闪过一丝明悟:“谢谢你,苏瑶,今天真是学到了很多!看来我也得好好研究一下这些方法了。”

苏瑶轻轻拍了拍她的手:“不客气,我们一起学习,共同进步。中医的智慧博大精深,值得我们慢慢去探索。”

苏瑶轻轻翻开手中那本古朴厚重的医书,书页摩挲间,散发出淡淡的墨香。她的目光精准地落在书中关于脏腑辨证的章节,神情专注而认真,随后娓娓道来:“在中医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里,对于脏腑疾病的诊疗,有着一套极为精妙且系统的方法,那便是要依据不同脏腑各自独特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特点来进行精准施治。就拿肝脏来说,肝脏在人体的生理活动中,主司疏泄之职,其特性恰似春日里生机勃勃、自由舒展的树木,喜条达顺畅,最厌恶的便是抑郁不畅的状态。”

她微微皱起眉头,眼中流露出对病症的关切,继续说道:“一旦肝脏的疏泄功能失常,出现肝气郁结的情况,人体便会如同陷入一片阴霾之中,诸多不适症状也会随之而来。情绪上,患者常常会陷入低落的泥沼,整日郁郁寡欢,对周围的事物都提不起兴致。身体方面,则会明显感觉到胸胁部位胀痛不适,仿佛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在那里肆意拉扯、堵塞。”

“面对这样的状况,我们中医自有应对之策。在治疗上,通常会采用疏肝理气的方法,以此来帮助肝脏恢复其正常的疏泄功能,吹散那团郁结的‘乌云’。在用药方面,像是柴胡、郁金等中药,都是疏肝理气的良方。柴胡,性微寒,味辛、苦,它犹如一位勇敢的开路先锋,能够条达肝气,疏散肝郁,引领着气血重新走上顺畅的道路;郁金,味辛、苦,性寒,其功效恰似一把灵动的钥匙,能够解开肝郁所形成的‘枷锁’,让肝脏的气机恢复通畅。二者相辅相成,在诸多疏肝理气的方剂中常常携手发挥作用。”

“除了用药,中医还有一种简便易行且效果显着的方法,那便是穴位按摩。比如太冲穴,它可有着非凡的意义。” 苏瑶一边说着,一边微微俯身,将自己的脚抬起,在足背处仔细地比划着,“太冲穴位于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的凹陷中,这个位置看似普通,实则是人体经络系统中的一个关键节点。小姐平日里若是感觉情绪不畅,仿佛心中有一团无名的烦闷之气在涌动,就可以多按揉这个穴位。在进行按摩时,要注意方法和力度。每次按揉的时间保持在 3 - 5 分钟为宜,力度要适中,以按揉时能感觉到穴位处有酸胀感为最佳状态。这种酸胀感,就像是穴位在向我们传递信号,表明它正在被有效地刺激。而这种刺激,就如同给肝脏注入了一股活力,能够很好地起到疏肝理气的作用,帮助小姐舒缓情绪,让心情重新回归平和与舒畅。”

崔婉听闻,眼睛里闪烁着求知的光芒,连忙用力点头,急切又认真地说道:“苏瑶,你讲得实在是太清楚明白了!之前我对这些知识一知半解,经你这么一讲解,一下子就通透了。我回去之后,必定按照你说的,好好试试按揉太冲穴。话说回来,这《黄帝内经》堪称中医的经典之作,那其中还有其他关于养生和治病的重要内容吗?”

苏瑶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温和的笑容,不紧不慢地说道:“当然有,小姐。《黄帝内经》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宝藏,就拿情志与健康的关系来说,其中便有着深刻的阐述。它明确指出‘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短短数语,却精准地道出了情绪与人体健康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她微微停顿,整理了一下思绪,继续深入讲解:“在我们的身体内部,气机就如同川流不息的江河,有条不紊地运行着,维持着人体各个脏腑、组织、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然而,情绪一旦出现过度波动,就如同江河遭遇了狂风暴雨、地震海啸,原本平稳的气机运行便会受到严重干扰。以发怒为例,经常发怒的人,体内的肝气就像脱缰的野马,不受控制地向上逆行。这股上逆的肝气,会直冲头部,使得头部的气血运行紊乱,进而出现头晕、目眩等不适症状。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见到这样的场景:有些人在与人激烈争吵、大发雷霆之后,突然感觉脑袋一阵眩晕,站立不稳,这很可能就是因为发怒导致肝气上逆引发的。”

“再看看过度悲伤的影响,当人陷入过度悲伤的情绪之中时,就像身体里有一个无形的‘漏气阀’,肺气会不断地被损耗。肺气一旦亏虚,人体就会像泄了气的皮球,出现气短、乏力等表现。比如,有些经历了重大变故,如失去至亲的人,在一段时间内常常会感到呼吸急促,稍微活动一下就气喘吁吁,浑身没有力气,这便是过度悲伤损耗肺气的典型症状。”

苏瑶语重心长地总结道:“所以说,小姐,保持平和、稳定的情绪,在养生之道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堪称养生的关键所在。只有让情绪处于一种和谐、平衡的状态,我们身体内的气机才能顺畅运行,各个脏腑才能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地工作,我们的身体才能真正地保持健康,远离疾病的侵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