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医女的大唐恋歌 > 第129章 疏通经络

医女的大唐恋歌 第129章 疏通经络

作者:喜欢红苋菜的老袁头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14 17:06:14 来源:小说旗

“除了咳嗽,气喘也是肺经不通时常出现的症状。我们呼吸时,需要肺气的推动和调节,肺经通畅,呼吸才能均匀平稳。但当肺经堵塞,气血运行不畅,肺的功能受到影响,气体交换受阻,就会出现气喘的现象。患者往往感觉呼吸急促,气短,稍微活动一下,气喘就会加剧。此外,肺经不通还可能导致胸闷,胸部就像被一块大石头压着,憋闷难受,让人十分不适。”

“不仅如此,肺经不通还会在身体的其他方面有所体现。比如皮肤问题,肺主皮毛,肺经的气血滋养着皮肤。若肺经气血阻滞,皮肤得不到充足的滋养,就容易变得干燥、粗糙,失去光泽,还可能出现瘙痒、皮疹等症状。有些人到了秋冬季节,皮肤特别容易干燥起皮,怎么护理都效果不佳,这很可能就与肺经不通有关。还有,肺经循行经过的手臂内侧部位,也可能出现疼痛、麻木、发凉等异常感觉。有时候,我们会莫名地感觉手臂内侧隐隐作痛,或者摸上去感觉比其他部位凉,这都可能是肺经不通在向我们发出警报。”

苏瑶目光炯炯,神情专注,继续说道:“既然肺经不通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这么多问题,那我们该如何应对呢?在中医里,有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疏通经络,调节气血,从而达到治病的效果。针灸就是其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针灸师通过精准地找到肺经上的穴位,像中府、云门、尺泽、太渊等穴位,然后用特制的银针刺入穴位,通过提插、捻转等手法,激发穴位的经气,调节经络气血的运行,使堵塞的经络重新通畅起来。比如,当患者咳嗽气喘较为严重时,针灸师可能会选择针刺尺泽穴,尺泽穴是肺经的合穴,五行属水,肺经属金,根据中医五行相生理论,金生水,所以尺泽穴对肺经的气血有很好的调节作用,针刺尺泽穴往往能迅速缓解咳嗽气喘的症状。”

“按摩也是一种简单易行且深受大众喜爱的疏通经络的方法。我们自己在家就可以进行。比如,我们可以沿着手太阴肺经的循行路线,从胸部开始,用手掌或手指轻轻按摩。按摩时,力度要适中,以感觉微微酸胀为宜。在按摩的过程中,重点按摩那些容易出现结节、条索状硬块的部位,这些地方往往就是经络气血阻滞的地方。通过按摩,能够促进局部气血的运行,消散结节和硬块,从而疏通经络。像太渊穴,它是肺经的原穴,也是脉会,经常按摩太渊穴,不仅可以疏通肺经,还能调节肺气,改善肺的功能,对咳嗽、气喘、胸闷等症状都有很好的缓解作用。我们可以用拇指指腹按压太渊穴,每次按压 3 - 5 分钟,每天按摩 2 - 3 次。”

“除了针灸和按摩,导引也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疏通经络的方法。导引,简单来说,就是通过特定的身体姿势和呼吸方法,来调节身心,疏通经络。像八段锦、太极拳等传统健身功法,都属于导引的范畴。以八段锦中的‘双手托天理三焦’这一式为例,在做这个动作时,我们通过双手上举,拉伸身体,配合深呼吸,能够充分调动身体的气机,使三焦气机通畅,同时也有助于疏通肺经。在练习八段锦的过程中,全身的经络都会得到拉伸和锻炼,气血得以周流全身,肺经自然也能得到有效的疏通。长期坚持练习导引功法,不仅可以疏通经络,调节气血,还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苏瑶一口气讲了这么多,稍作休息,看着崔婉若有所思的样子,她知道,这些关于经络的知识对大家来说可能有些深奥,但只要用心去理解和实践,就一定能从中受益。她希望大家都能重视自己的身体,通过中医的方法,保持经络通畅,拥有健康的体魄。

崔婉听得入迷,忍不住问道:“那经络和脏腑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的呢?”苏瑶嘴角噙着一抹温和笑意,目光满含耐心,看向崔婉,娓娓道来:“经络与脏腑之间,实则存在着千丝万缕、紧密相连的关系,相互影响,互为表里。经络,宛如一张无形却又极为缜密的大网,将人体的各个脏腑巧妙地串联起来,是脏腑与外界沟通、气血运行的关键通道。

以刚刚提到的手太阴肺经与肺脏为例,肺经直接与肺脏相连,肺所吸入的清气,需借助肺经这一通道,才能将其输送至全身各处,滋养脏腑、肌肉、骨骼与皮肤。与此同时,全身各脏腑组织代谢后产生的浊气,也通过经络汇聚于肺,再经肺的呼吸功能排出体外。一旦肺经出现堵塞,肺气的宣发与肃降功能便会受到影响,清气无法顺利布散,浊气难以排出,进而引发咳嗽、气喘等一系列肺部病症。

再看足阳明胃经与胃腑,胃经起始于鼻翼两侧,下行经过面部、颈部,再沿着胸腹正中线旁开四寸,大腿前侧,一直延伸至足部。胃主受纳腐熟水谷,将食物初步消化成食糜。而胃经则负责将胃消化后的水谷精微物质,通过经络的运输,输送到全身各处,为人体提供营养。若胃经气血不畅,就会影响胃的受纳与腐熟功能,出现食欲不振、胃脘胀满疼痛、消化不良等症状。反过来,若胃腑本身出现病变,如饮食不节导致脾胃受损,胃中积滞,也会通过经络反映到体表。比如,有的人在暴饮暴食后,会发现足三里穴附近出现酸痛、按压痛等异常反应,这正是因为胃经与胃腑相互关联,胃腑的病变通过经络在穴位上表现了出来。

脏腑通过经络与外界相连,感受外界的各种刺激,同时也将自身的状态通过经络反映于体表。比如,当人体感受风寒之邪时,寒邪往往先侵袭皮毛,皮毛受邪后,通过经络传导至肺脏,使肺的宣发功能失常,进而出现恶寒、发热、咳嗽等症状。而在治疗疾病时,我们也正是利用经络与脏腑的这种紧密联系,通过刺激经络上的穴位,来调节脏腑的功能。例如,当肝气郁结时,我们可以通过按摩或针刺足厥阴肝经上的太冲穴,来疏肝理气,调节肝脏的疏泄功能。因为太冲穴是肝经的原穴,与肝脏有着直接且密切的联系,刺激太冲穴能激发肝经的经气,调节肝脏气血,从而缓解肝气郁结所导致的情绪抑郁、胁肋胀痛等症状。

经络与脏腑之间这种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贯穿于人体生命活动的始终。了解并掌握它们之间的奥秘,对于我们预防和治疗疾病、保持身体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没错,经络在人体这个精妙复杂的系统里,承担着无可替代的关键角色。就拿肝经来讲,它起于足大趾爪甲后丛毛处,向上沿足背至内踝前一寸处,向上沿胫骨内缘,在内踝上八寸处交出足太阴脾经之后,上行过膝内侧,沿大腿内侧中线进入阴毛中,绕阴器,至小腹,挟胃两旁,属肝,络胆,向上穿过膈肌,分布于胁肋部,沿喉咙的后边,向上进入鼻咽部,上行连接目系,出于额部,与督脉会于头顶部。当肝经气血阻滞不通时,首当其冲受影响的便是肝脏的疏泄功能。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一旦疏泄失常,气机不畅,就容易导致情绪抑郁不舒,时常闷闷不乐,对诸事提不起兴致。同时,肝经循行经过胸胁部位,气血瘀滞在此,就会引发胸胁胀痛之感,有时疼痛还会游走不定。

再看胃经,它的循行路线颇为复杂,从面部起始,经颈部、胸部、腹部,再下行至下肢。胃经若出现堵塞,胃的正常生理功能必然受到冲击。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胃经不畅,胃的受纳能力下降,人就容易出现食欲不振、食后腹胀等消化不良的症状。而胃经气血不通,不通则痛,胃脘部便会产生疼痛,疼痛性质多样,有的是隐隐作痛,有的则是胀痛、刺痛。

在中医调理的范畴里,经络与脏腑之间这种紧密联系,为我们提供了极为有效的治病思路。通过调节经络,能够巧妙地间接对脏腑功能进行调理。就拿足三里穴来说,它是胃经的重要穴位,被历代医家视为养生保健的要穴。足三里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 3 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经常按摩足三里穴,就如同给脾胃注入了一股强大的动力。它能够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增强脾胃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能力,从而有效缓解因脾胃虚弱或胃经不通导致的胃痛、胃胀、食欲不振等问题。长期坚持按摩足三里,还能起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功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