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医女的大唐恋歌 > 第4章 宫廷风云

医女的大唐恋歌 第4章 宫廷风云

作者:喜欢红苋菜的老袁头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14 17:06:14 来源:小说旗

第四章:宫廷风云

在一个暖阳高悬的午后,京城的御花园里,繁花似锦,蝶舞翩跹。苏瑶身着一袭淡粉色罗裙,裙角绣着精致的海棠花,她手持一把团扇,轻轻扇动,微风拂过,发丝轻扬。李逸则身着一袭玄色劲装,身姿挺拔,剑眉星目,他望着苏瑶,眼中满是温柔。

“瑶儿,等我再立战功,便向皇上请旨,与你成亲,从此我们便能长相厮守。” 李逸紧紧握住苏瑶的手,语气坚定。

苏瑶脸颊绯红,微微颔首,轻声说道:“逸郎,我等你,只盼你平安归来。”

然而,他们沉浸在这甜蜜的爱意之中,却浑然不知危险正如乌云般悄然汇聚。

边疆之地,黄沙漫天,李逸跨着一匹矫健的骏马,手持长枪,在沙场上奋勇杀敌。他身姿矫健,如入无人之境,敌军纷纷败退。一场恶战过后,李逸带领的军队大获全胜,他的威名在边疆如雷贯耳,百姓们欢呼雀跃,称赞他是保家卫国的英雄。

消息很快传到了京城,一时间,李逸成为了百姓口中的传奇。然而,这荣耀却引来了朝中一些奸臣的嫉妒。为首的便是宰相刘康,他长期在朝中结党营私,把持朝政,将朝堂搅得乌烟瘴气。此时,他正坐在书房中,脸色阴沉,手中的茶杯被他重重地摔在地上。

“哼,一个小小的武将,竟如此风光,若他继续这般发展,日后岂不是要骑到我头上?” 刘康咬牙切齿地说道。

他身旁的一位幕僚谄媚地说道:“大人,依小人之见,得想个法子打压打压他,不然他的势头太盛,恐对大人不利。”

刘康眯起眼睛,眼中闪过一丝阴狠:“传我命令,让那些与李逸作对的官员,收集他的‘罪证’,我要让他有来无回。”

而远在边疆的李逸,依旧沉浸在即将与苏瑶团聚的喜悦之中,他精心准备着给苏瑶的礼物,满心期待着回到京城,与爱人共结连理,却不知,一张阴谋的大网正缓缓向他张开。

一日早朝,刘康在朝堂之上向皇帝进谗言:“陛下,李逸将军虽战功赫赫,但近来听闻他在军中威望过高,甚至有些将士只知有李将军,不知有陛下。臣担忧他日后会有不臣之心啊。” 皇帝听后,脸色微微一变,心中虽对李逸信任有加,但刘康的话也让他心中泛起一丝疑虑。就在皇帝神色微变,内心的疑虑如涟漪般散开之时,朝堂上一片寂静,众大臣面面相觑,无人敢率先出声打破这紧张的氛围。

这时,站在一旁的兵部侍郎王大人,平日里与刘康狼狈为奸,见状立刻出列,拱手说道:“陛下,宰相所言极是。李逸将军在边疆手握重兵,如今又深得将士之心,不得不防啊。若他真有谋逆之心,恐怕会对我朝江山社稷造成极大威胁。”

皇帝眉头紧皱,目光在朝堂上扫过,试图从大臣们的表情中寻找答案。沉默片刻后,一位年迈的老臣颤颤巍巍地走出,正是三朝元老赵太师。他缓缓跪下,语气诚恳:“陛下,老臣以为,李逸将军忠心耿耿,为我朝立下汗马功劳,不可仅凭几句传言便对其产生猜忌。边疆战事吃紧,正需李将军这样的人才,望陛下明察。”

刘康心中暗恨赵太师坏他好事,急忙说道:“赵太师,您固然是三朝元老,经验丰富,但如今形势不同以往。李逸将军军中势力日大,已到了不得不重视的地步。陛下,为了江山社稷,还请您早做决断。”

皇帝沉思良久,缓缓开口道:“朕深知李逸的功劳,然刘爱卿所言也并非毫无道理。此事兹事体大,容朕再仔细斟酌。诸位爱卿若有其他见解,可随时上奏。” 说罢,皇帝起身,甩袖离去,早朝便在这充满猜忌与不安的氛围中匆匆结束。

回到后宫,皇帝仍心烦意乱。他坐在御书房中,望着墙上的江山社稷图,心中天人交战。一方面,李逸多年来为朝廷浴血奋战,从未有过不忠之举;另一方面,刘康等人的话又让他对李逸的势力有所忌惮。

而此时,在边疆的李逸依旧兢兢业业地操练军队,防御外敌。他丝毫不知朝堂之上,一场针对他的阴谋正悄然展开,还满心欢喜地筹备着回京城与苏瑶成亲的事宜。苏瑶在京城中,也察觉到了气氛的异样,她隐隐感觉到有一股暗流在涌动,心中不禁为李逸担忧起来。

刘康在李逸出征后,便与几个心腹在密室中密谋。他眼神阴鸷,压低声音道:“此次与敌军勾结截断粮草,再散布李逸通敌的谣言,双管齐下,定能置他于死地。”

“大人妙计,如此一来,李逸就算有通天的本事,也插翅难逃。等他一死,朝中便再无人能与大人抗衡。” 一个心腹谄媚地笑着。

刘康得意地捋了捋胡须,随后便安排人在京城各处散播谣言。一时间,街头巷尾都在议论李逸通敌叛国之事,百姓们不明真相,纷纷愤慨不已。

在朝堂上,刘康更是添油加醋,声泪俱下地向皇帝启奏:“陛下,如今李逸通敌叛国之事人尽皆知,边疆又传来粮草被劫的消息,想必就是他与敌军勾结的铁证。”

皇帝听闻,龙颜大怒,拍案而起:“朕如此信任他,他竟做出这等大逆不道之事!”

此时,朝中不少被刘康收买的大臣也纷纷附和,要求严惩李逸。唯有赵太师等少数几位正直的大臣为李逸辩解:“陛下,此事疑点重重,在没有确凿证据之前,不可轻信谣言啊。”

但皇帝此时已被愤怒冲昏头脑,根本听不进劝告,当即下令,若李逸不能尽快平定边疆战事,又无法证明自己的清白,便按叛国之罪论处。

而远在边疆的李逸,正带领将士们与敌军浴血奋战。粮草的断绝让军队陷入了绝境,士兵们每日忍饥挨饿,战斗力大减。但李逸依旧身先士卒,鼓舞着士气:“将士们,我们为了家国而战,哪怕前方是刀山火海,也绝不能退缩!”

看着士兵们疲惫却坚定的眼神,李逸心中满是感动与愧疚。他知道,此次危机重重,不仅要面对凶悍的敌军,还要应对朝堂上的阴谋,但他坚信,自己定能战胜一切,还自己一个清白。

苏瑶在京城得知李逸被污蔑通敌叛国的消息后,心急如焚。她四处奔走,试图为李逸寻找证据洗刷冤屈,可刘康等人早已布下天罗地网,她每前进一步都困难重重。但苏瑶没有放弃,她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暗暗发誓,一定要救李逸于水火之中。

她深知李逸是被冤枉的,必须想办法救他。凭借着与长安府尹李明轩的交情,凭借这层关系,她觅得契机,终得踏入皇宫,面见圣上。

在皇帝面前,苏瑶不卑不亢地说道:“陛下,李逸将军一心为国,绝无叛国之心。如今他在前线浴血奋战,却被小人陷害,粮草断绝,这让将士们如何安心作战?恳请陛下明察。”皇帝看着眼前这个看似柔弱却又无比坚定的女子,心中的怒火稍稍平息了些,但疑虑仍未完全消散。他微微皱眉,开口道:“苏瑶,你与李逸情投意合,朕自然知晓。但如今这通敌叛国的传言闹得满城风雨,朕也不能偏听偏信。”

苏瑶赶忙跪地,眼中含泪,恳切地说道:“陛下,若李逸将军真有叛国之心,为何在接到出征命令时毫不犹豫便奔赴前线?又怎会在粮草断绝的艰难处境下,依旧带领将士们拼死抵抗?这分明是有人蓄意陷害,想借陛下之手除掉李将军。”

皇帝陷入沉思,苏瑶所言确实有几分道理。可刘康等人言之凿凿,还呈上了一些所谓 “证据”,虽有些牵强,但也让他难以决断。

这时,苏瑶接着说道:“陛下,臣妾愿以性命担保,李逸将军的忠诚日月可鉴。还望陛下能派一位信得过的大臣前往边疆,实地调查此事,真相自会大白。若李逸将军真有不轨之举,臣妾甘愿与他一同受罚。”

皇帝凝视着苏瑶,从她的眼神中看到了深深的信任与决然。他长叹一口气,缓缓说道:“苏瑶,你起身吧。朕答应你,派赵太师前往边疆调查。若李逸真如你所说,朕定不会亏待他;若他真有叛国行径,朕也绝不姑息。”苏瑶心中大喜,赶忙叩谢:“陛下圣明,臣妾代李逸将军及边疆将士谢过陛下。愿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皇帝看着苏瑶,心中对她的胆识和言辞颇为赞赏,但刘康在一旁却冷笑道:“一个女子,竟然敢在朝堂之上妄言,莫不是与李逸有私情,想要为他开脱?” 苏瑶心中一惊,但很快镇定下来,她反驳道:“宰相大人,您仅凭猜测就污蔑李将军,可有证据?若没有证据,随意诋毁朝中大臣,这恐怕也有失宰相的风范。”

刘康被苏瑶怼得哑口无言,心中对她更是恨之入骨。皇帝见此情景,便下令让苏瑶去调查此事,若能找到李逸被冤枉的证据,便还他清白。

苏瑶领命后,心中既感责任重大,又觉看到一线希望。她深知,这是救李逸的唯一机会,必须全力以赴。

出了朝堂,苏瑶一刻也不敢耽搁,立刻着手展开调查。她首先想到,既然刘康污蔑李逸通敌叛国,那关键或许就在粮草被劫一事上。于是,她决定从粮草运送的相关人员入手。

待苏瑶退下后,皇帝立刻宣赵太师进宫,将此事托付于他。赵太师领命后,深知责任重大,不敢有丝毫耽搁,即刻收拾行囊,快马加鞭赶往边疆。

另一边,刘康得知苏瑶进宫为李逸求情,心中暗恨。他急忙找来几个心腹商议对策:“这苏瑶坏我好事,赵太师此去,恐怕会查出些端倪。你们快想想办法,如何能让李逸的罪名坐实。”

一个心腹眼珠一转,献计道:“大人,我们可在赵太师前往边疆的途中设下埋伏,将他截杀。如此一来,便无人能为李逸洗刷罪名了。”

刘康沉思片刻,点头道:“事不宜迟,你们速去安排,务必做得干净利落,不能留下任何把柄。”

于是,一场新的阴谋在赵太师前往边疆的途中悄然展开,而远在边疆的李逸与焦急等待消息的苏瑶,都还不知晓这即将到来的危机。

苏瑶四处打听,得知负责粮草押送的是一位名叫王福的官员。她几经周折,找到了王福的府邸。苏瑶表明来意,王福却面露难色,支支吾吾不肯多说。

苏瑶见状,诚恳地说道:“王大人,李逸将军一心为国,如今却蒙此大冤。您若知晓内情,还望能如实相告,这不仅是救李将军,也是为了朝廷的公正啊。”

王福犹豫再三,终于长叹一口气,说道:“苏姑娘,实不相瞒,粮草被劫一事有蹊跷。原本此次押送粮草的路线极为隐秘,可不知为何会被敌军知晓。而且,就在粮草被劫的前一天,我收到一封匿名信,信中威胁我若不配合,便会对我家人不利。”

苏瑶心中一凛,忙问:“那信呢?可还在?这或许是关键证据。”王福无奈地摇摇头:“信我看完就烧了,当时害怕惹祸上身。不过,我记得信上的字迹有些特别,笔画歪歪扭扭,像是故意伪装的。”苏瑶虽有些失望,但还是从王福的描述中获取了重要线索。她谢过王福后,又马不停蹄地开始调查朝中与敌军勾结的可能线索。

与此同时,刘康得知苏瑶开始调查此事,心中又急又怒。他叫来几个亲信,恶狠狠地说道:“绝不能让苏瑶找到证据,你们想办法给她使绊子,必要时,不惜一切代价阻止她。”

亲信们领命而去,开始在暗中监视苏瑶的一举一动,准备随时出手破坏她的调查。

苏瑶在调查过程中,明显感觉到有人在跟踪自己。但她毫不畏惧,反而更加小心谨慎,利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与暗中的敌人周旋。

她一边躲避跟踪,一边继续寻找线索。偶然间,她从一位老太监口中得知,刘康曾在宫中与一位神秘人秘密会面,之后不久,就传出了李逸通敌的谣言。

苏瑶意识到,这个神秘人或许就是解开谜团的关键。她顺着这条线索,四处打听神秘人的身份,终于查到此人是一个与敌军有往来的江湖术士。

瑶一路奔波,脚下的鞋底早已磨得薄了几分,每一步都带着疲惫与执着。线索如同散落的珠子,她凭借着过人的机敏和一股子不放弃的劲头,一点点拼凑起来。那江湖术士行事极为诡秘,藏身之处隐匿在深山老林之中,四周弥漫着潮湿腐朽的气息,交错的藤蔓和低矮的灌木仿佛张牙舞爪的怪物,随时准备将人吞噬。

她的发丝被汗水浸湿,一缕缕贴在脸上,眼神却愈发坚定。在这密不透风的丛林里,她仔细辨别着每一丝可疑的迹象,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角落。终于,在一处山坳的尽头,她发现了一座破旧不堪的木屋。木屋的墙壁千疮百孔,像是被岁月和风雨反复鞭笞过。

苏瑶的心猛地一紧,她下意识地屏住呼吸,缓缓靠近。靠近木屋时,她能听见自己剧烈的心跳声,仿佛要冲破胸腔。她的手微微颤抖着,缓缓伸出,轻轻推开那扇半掩的门,一股陈旧的霉味扑面而来,预示着即将到来的未知与危险。

她屏气敛息,蹑手蹑脚地朝着那屋子靠近,每一步都走得极为谨慎,生怕弄出半点声响。好不容易挨到门口,她轻手轻脚地推开那扇半掩的门,缓缓潜入屋内。

可刚一进去,她便察觉到异样,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危险的气息。还没等她反应过来,死寂的空气里陡然传来一阵轻微却又极具压迫感的衣袂摩挲声。刹那间,原本昏暗的屋内,黑影如鬼魅般从四面八方疾射而出。这群黑衣人仿佛是从黑暗中直接凝化而成,他们脚步轻盈却又透着不容置疑的狠厉,眨眼间就将苏瑶围得水泄不通。他们手中的利刃在微弱的光线下闪烁着森冷的寒芒,那冰冷的锋刃好似随时都会划破空气,刺向苏瑶。

“苏姑娘,你不该多管闲事,今日便是你的死期。” 为首的黑衣人冷笑道。

苏瑶面色镇定,神色间不见丝毫慌乱,可内心却如飞速运转的齿轮,暗暗思索脱身之计 。她眼角余光快速扫过四周,试图在这重重包围中寻得一丝破绽,脑海中不断回忆着自己所学的武功招式和应对策略,盘算着如何出其不意,突出重围。

苏瑶的面色平静如水,不见一丝波澜,可那看似沉静的眼眸深处,却藏着只有久经沙场的人才能读懂的警觉与锐利。她呼吸平稳,每一次吐纳都像是在给自己积蓄力量。虽然身处这被黑衣人层层包围的绝境之中,她的脊背却挺得笔直,仿佛从未将眼前的危险放在眼里。

然而,在这镇定自若的表象之下,她的内心早已开启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无数的念头如同闪电般在她脑海中划过,她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将军,迅速而冷静地分析着局势。她的眼角余光如同一把精准的雷达,以极快的速度扫过四周,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成为突破口的地方。

她的脑海中不断地回想着自己多年来所学的武功招式,那些曾经日夜苦练的画面在眼前一一浮现。每一招每一式的发力点、破绽以及应对方法,都在她的脑海中飞速地过了一遍。她仔细地观察着黑衣人的站位和行动规律,试图从中找到一丝破绽,哪怕只有一个极小的缝隙,她也能凭借着自己的敏捷身手和过人的智慧,撕开这看似坚不可摧的包围圈,出其不意地突出重围。

终于,苏瑶捕捉到黑衣人包围圈的一个细微破绽 —— 左前方两名黑衣人之间的间距,在一次移动中出现了短暂的变大。她没有丝毫犹豫,脚尖轻点地面,整个人如同一道黑色的闪电般疾射而出。与此同时,她运起 “清风拂柳” 这一轻功绝技,身形飘忽不定,令黑衣人难以捉摸她的行动轨迹。

冲出包围圈的瞬间,苏瑶踏入了一片茂密的竹林。竹子高耸入云,密密麻麻地排列着,阳光只能透过层层竹叶,洒下斑驳的光影。竹叶在微风中沙沙作响,像是在为这场激烈的战斗奏响一曲紧张的乐章。苏瑶巧妙地利用竹子作为掩护,时而在竹间穿梭,时而借助竹子的弹性弹向空中,躲避黑衣人的攻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