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医女的大唐恋歌 > 第78章 顺应自然

医女的大唐恋歌 第78章 顺应自然

作者:喜欢红苋菜的老袁头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14 17:06:14 来源:小说旗

崔婉感激地看着苏瑶:“谢谢你,苏瑶。你总是能用简单的方式让我理解这些深奥的知识。有你这样的朋友,真是我的幸运。”

苏瑶摆摆手,笑道:“别这么说,朋友之间互相学习是应该的。而且,看到你越来越重视健康,我也很开心。我们一起努力,把生活过得更加健康、更加美好。”她顿了顿,眼神中带着一丝认真,继续说道:“其实,中医的很多理论都来源于古人对自然和身体的深刻观察。比如,在《伤寒论》里有这么一句话,‘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这说的就是寒邪直接侵袭到了我们身体的太阴经,主要影响的就是脾。脾阳一旦受损,它正常的运化功能就没法好好发挥了,身体就会出现一系列问题,比如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所以,中医强调‘未病先防’,就是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暖,避免寒邪入侵,尤其是脾胃虚弱的人更要注意。”

崔婉听得入神,忍不住感叹道:“原来中医的理论这么细致入微,连寒邪对脾的影响都分析得如此透彻。难怪你一直提醒我夏天不要贪凉,冬天要注意保暖,原来这些细节真的会影响身体健康。”

苏瑶点点头,微笑道:“是啊,中医的智慧就在于它从整体出发,关注身体的每一个细节。只要我们顺应自然,保持身体的平衡,就能避免很多疾病的发生。所以,健康的生活方式其实并不难,关键是要用心去实践。”

崔婉笑着回应:“听你这么一说,我更有信心了。以后我一定要多注意这些细节,把中医的智慧融入到生活中去。”她顿了顿,若有所思地问道:“不过,苏瑶,你刚才提到寒邪对脾的影响,能不能再详细说说?我总觉得‘寒邪’这个词听起来有点抽象,它到底是怎么影响我们身体的呢?”

苏瑶点点头,耐心解释道:“咱平常说的着凉、受寒,其实就是寒邪在作怪。寒邪这东西,在中医里被归为阴邪,就爱跟人体的阳气对着干,阳气一碰上它,往往就‘败下阵来’。打个比方,阳气就像咱们身体里的小火炉,负责给全身供暖,让各个器官都能舒舒服服地‘工作’。可寒邪一入侵,就像往小火炉里泼了盆冷水,火力一下子就弱了。”

她接着说道:“人体有十二条正经,太阴脾经就是其中重要的一条,它和脾紧密相连,对脾的正常运作起着关键作用。要是寒邪直直地钻进太阴脾经,那脾可就遭了殃。脾本来的任务是把吃进去的食物转化成营养,再把身体里的水液安排得妥妥当当,让它们能各尽其用。可脾阳被寒邪削弱后,脾就像个没了力气的工人,工作效率大幅下降,没办法正常运化食物和水液。这时候,身体就会出现各种不对劲的地方,这些表现其实就是在提醒我们,寒邪已经在身体里捣乱了。”

崔婉听得入神,忍不住追问道:“那寒邪捣乱的时候,身体会有什么具体的表现呢?”

苏瑶微微一笑,继续说道:“一旦寒邪在身体里捣乱,各种各样的症状就会冒出来。很多人最明显的感觉就是特别怕冷,哪怕别人都觉得温度正好,自己却手脚冰凉,怎么都捂不热。这就好比家里的暖气坏了,房间里自然冷飕飕的。身体里的阳气就像暖气,寒邪一来,阳气被削弱,没办法到达四肢末梢,手脚就成了‘重灾区’,冰凉冰凉的。”

她顿了顿,又补充道:“除了怕冷,还可能出现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症状。因为脾阳受损后,消化功能也会受到影响,食物无法被正常运化,身体自然就会发出这些‘抗议信号’。所以,中医强调要‘未病先防’,尤其是在寒冷的季节,更要注意保暖,避免寒邪入侵。”

崔婉恍然大悟,点头道:“原来如此!难怪我冬天总是手脚冰凉,还容易拉肚子,原来是因为寒邪在作怪。看来以后真的要多注意保暖,不能再贪凉了。”

苏瑶笑着拍了拍她的肩膀:“没错,健康就是从这些细节开始的。只要我们顺应自然,保护好身体的阳气,就能远离很多疾病的困扰。”

崔婉听得连连点头,眼中满是好奇和思索:“原来寒邪对身体的影响这么大!难怪我有时候明明没怎么喝水,却一点也不觉得渴,甚至还有点不想喝水。原来是因为阳气被寒邪削弱了,身体的水液代谢出了问题。”

苏瑶微笑着点头,继续解释道:“是啊,还有些人会发现,自己口不渴,就算偶尔觉得有点渴,也不想喝水。正常情况下,咱们身体里的阳气就像一个勤快的‘小助手’,能把喝进去的水变成身体需要的各种体液,输送到该去的地方。可寒邪入侵后,阳气这个‘小助手’没了力气,水液就没办法被好好转化利用,身体就不会发出强烈的‘口渴信号’,就算有点渴,也不想喝水。”

她顿了顿,又说道:“肚子疼也是常见的症状之一。好多人疼起来的时候,就喜欢拿个温热的东西捂着,或者用手按一按,这样能舒服不少。这是因为寒邪就像个‘路障’,让身体里的气运行不顺畅,气堵在某个地方,就会产生疼痛。而热的东西能像一把‘小铲子’,把这些‘路障’铲开,让气重新顺畅地流动起来,疼痛自然就缓解了。”

崔婉若有所思地摸了摸自己的肚子,轻声说道:“难怪我有时候肚子疼,用热水袋捂一捂就会好很多。原来这也是寒邪在作怪。”

苏瑶点点头,继续说道:“另外,大便稀溏也是寒邪捣乱的结果。前面说过,脾负责运化水湿,可脾阳被寒邪削弱后,脾就像个失灵的‘过滤器’,没办法把水湿好好处理。水湿在身体里‘乱跑’,最后只能跟着大便一起排出来,导致大便稀稀拉拉的。”

崔婉恍然大悟,感叹道:“原来这些看似平常的小毛病,背后都有中医的理论支撑。看来,中医真的是从生活的细节出发,帮助我们理解身体的信号。”

苏瑶笑着回应:“没错,中医的智慧就在于它从整体出发,关注身体的每一个细节。只要我们顺应自然,保持身体的平衡,就能避免很多疾病的发生。所以,健康的生活方式其实并不难,关键是要用心去实践。”

崔婉笑着点头:“听你这么一说,我更有信心了。以后我一定要多注意这些细节,把中医的智慧融入到生活中去。”她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好奇,问道:“苏瑶,我听说中医看病的时候,医生都会让病人伸出舌头看看,还会把脉。这些方法真的有那么神奇吗?”

苏瑶微微一笑,语气中带着几分自豪:“当然!中医诊疗过程中,看舌头与摸脉象堪称极为关键且独具特色的诊断‘法宝’。其中,舌诊作为中医传统诊断手段的重要一环,蕴含着诸多奥秘,能够精准反映人体内部的健康状况。”

她一边说着,一边示意崔婉伸出舌头:“你看,舌头的颜色、形状、舌苔的厚薄和颜色,都能反映出身体的不同状态。比如,舌头发白、舌苔厚腻,可能是体内寒湿较重;舌头发红、舌苔少甚至没有,可能是阴虚火旺。通过这些细微的变化,中医可以判断出人体的气血盛衰、脏腑功能的强弱,甚至是疾病的深浅。”

崔婉听得入神,忍不住问道:“那脉诊呢?我听说把脉特别难学,是真的吗?”

苏瑶点点头,语气中带着几分感慨:“脉诊确实是中医诊断中的一门高深技艺。通过触摸手腕上的脉搏,中医可以感知到人体气血的运行状态。比如,脉象浮而有力,可能是外感风寒;脉象沉而细弱,可能是气血不足。脉诊需要多年的经验和敏锐的感知力,才能准确把握其中的细微变化。”

她顿了顿,又补充道:“舌诊和脉诊结合起来,就像是为身体做了一次全面的‘体检’。它们不仅能帮助医生判断病情,还能为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比如,如果舌苔厚腻、脉象滑数,可能是体内痰湿较重,治疗时就需要以化痰祛湿为主。”

崔婉听得连连点头,感叹道:“原来中医的诊断方法这么细致入微!难怪你总是能从一些看似平常的症状中看出问题的根源。”

苏瑶笑着回应:“是啊,中医的诊断方法虽然看似简单,但背后却蕴含着深厚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只要我们用心去学习和体会,就能从中发现许多健康的奥秘。”

崔婉笑着点头:“听你这么一说,我对中医的兴趣更浓了。以后我一定要多向你请教,把这些智慧运用到生活中去。”

正常的舌头,恰似大自然中最精妙的杰作,呈现出淡红色,那色泽宛如刚成熟的桃子皮,鲜嫩而富有光泽,洋溢着蓬勃的生机与活力,让人一眼望去,便心生愉悦之感,仿佛能从中窥探到身体内部气血的顺畅运行与脏腑的和谐状态。这种淡红色的舌质,正是人体阳气充沛、气血调和的外在表征。

然而,一旦寒邪悄然侵入人体,犹如黑暗势力打破了原本的平衡,阳气受到严重打压,人体的生理状态便会急转直下。反映在舌头上,最直观的变化便是舌质颜色的改变。原本红润的舌头,逐渐褪去了鲜艳的色彩,变得淡而无光,恰似失去了太阳照耀的花朵,黯然失色。这种淡白的舌质,恰恰揭示了体内阳气不足,无法充分温煦血液,致使血液运行迟缓,舌体得不到充足的气血滋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