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回到太平天国当王爷 > 第19章 地堡城风云

回到太平天国当王爷 第19章 地堡城风云

作者:参悟天地一条鱼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5 00:03:02 来源:小说旗

破晓前的黑暗浓稠如墨,将地堡城严严实实地包裹着。

三通聚将鼓轰然震响,恰似战争之神的怒吼,粗暴地撕裂了夜的寂静。声音滚滚传开,在空旷处回荡,引得山林间的飞鸟惊惶振翅。

大堂内,大战前的宁静使得气氛凝重得仿佛能攥出水来。

只有那四壁上儿臂粗的牛油巨烛,燃烧的火苗在幽暗中不安地摇曳。这摇曳的光影又幻化做张牙舞爪的鬼魅,在墙壁上肆意晃动。

大堂正中,摆放着一张乌沉沉的铁木帅案,印信、令箭筒整齐排列其上,仿佛在无声地宣告着主人的权力。虎皮椅的靠背高高隆起,上面的虎皮仿佛被这紧张的氛围所激怒,似要咆哮着挣脱束缚。

曾国荃,正值四十上下的年纪,身材壮硕,稳稳地端坐于堂上,身后的一幅猛虎下山图,将他的威猛衬托。他坐在那里,宛如一座不可撼动的巍峨山峰。

曾国荃有一张湖南人特有的国字脸,他的脸庞方正坚毅,轮廓线条刚硬,古铜色的皮肤饱经岁月和征战的磨砺,刻满了沧桑的痕迹。两道浓眉恰似墨色的蛟龙,眉尾微微上挑,深邃的双目锐利如寒潭秋水,时不时闪烁出精明果断的光芒,仿佛能看穿一切虚妄。

高挺的鼻梁让他的面容更显立体威严,浓密杂乱的胡须从下巴蔓延至两腮,为他增添了几分成熟稳重与不怒自威的气势。他的厚唇平时总是紧紧抿着,偶尔开口说话时,便能瞥见洁白的牙齿,与古铜色的面容形成鲜明对比。一头乌黑浓密的头发整齐地挽成发髻,用一根乌黑的发簪稳稳固定,整个人显得利落干练。

此刻,曾国荃的心中十分清楚,太平天国虽已显颓势,但仍

不可小觑,这一战必须精心谋划,才能确保胜利,不负皇恩。

悠长的号角声骤然响起,那声音如同尖锐的利刃,划破夜空,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战即将拉开血腥的帷幕。

聚集在门外的将领们,如汹涌的潮水般鱼贯而入。

他们身着沉重的甲胄,每一步踏在石板地上,都发出沉闷而有力的声响,那声音仿佛是战争的前奏,步步紧逼,令人心跳加速。

为首的将领身形魁梧壮硕,头顶的头盔在昏暗的光线下闪烁着冷冽的寒光,盔缨在行进间微微颤动,恰似一团燃烧的火焰,散发着炽热的斗志。

他就那么大踏步的,当先走入大堂,此人正是前日夜袭险些攻克地堡城的李臣典,他的眼神中透着一股狠厉与勇猛,仿佛一头蓄势待发、即将扑向猎物的猛兽,浑身散发着令人胆寒的气势,这大概就是久经沙场凝聚的煞气。

在他身后,其他将领们或面色冷峻,犹如寒冬中冰冷彻骨的冰块;或神情肃穆,仿佛在脑海中反复推演着即将到来的生死之战,每个人都带着属于自己的故事和使命,汇聚于此。

众人鱼贯入内,先是整齐地向正中的曾国荃行参拜大礼。

他们单膝跪地,动作整齐划一,抱拳齐声高呼:“末将等参见大帅!” 那声音如洪钟般震耳欲聋,仿佛能冲破屋顶,直冲云霄,震得大堂的空气都微微颤动,久久回荡在每一个角落。

曾国荃缓缓抬起手,声音低沉而有力:“众将平身。” 待诸将起身,他目光威严地扫视全场,缓缓开口:“今逆贼太平天国仍在负隅顽抗,贼势汹汹。我等身负皇恩,当为大清社稷,为天下黎民,全力剿灭乱匪。” 言罢,他环顾左右,目光如炬,看向李臣典,说道:“臣典昨日已与新来发逆交手,可谈谈想法。”

李臣典上前一步,身姿挺拔,朝曾国荃拱手回禀道:“昨日标下领大帅命夜袭地堡城,一如大帅所料,初时标下攻击顺利,但城内新来乱匪杀出后,攻势便被遏制。该股乱匪似是精锐之师,尤其当中一人,虽年轻却甚是悍勇。”

“可知道此人名号?” 曾国荃追问道。

“据昨日入城士卒报,有乱匪称呼这人为小王爷。” 李臣典如实回答。

曾国荃示意李臣典退下,眉头微微皱起,心中暗自思量:这所谓的小王爷会是何人?若真如李臣典所言那般悍勇,倒是个棘手的人物。太平天国虽已日薄西山,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万一这小王爷真有过人之处,那地堡城的战事恐怕会陷入胶着。

他深知,一旦战事拖延,不仅朝廷那边不好交代,还可能会让太平天国余部有喘息之机,重新整合力量。但他又安慰自己,太平天国已到穷途末路,即便这小王爷再厉害,仅凭他一人之力,怕也难以扭转乾坤。

当下,他不敢掉以轻心,沉声道:“乱匪中被称为小王爷又能独自领兵者不多见,此人必是那幼西王萧有和无疑。只是此人素来嚣张跋扈,只知吃喝玩乐,可见乱匪已经穷途末路了!” 说罢又看了李臣典一眼,补充道:“那报信人之言,未可全信。” 他意指匪首悍勇一说不可轻信。李臣典拱手称是。

曾国荃站起身,迈着沉稳的步伐踱步到堂中悬挂的军事地图前。那地图上密密麻麻地标记着兵力部署与山川地形,是这场战争的关键脉络。他拿起指挥棒,指向地图上的地堡城处:“此处乃贼军关窍所在,虽城防坚固,然我军不可退缩。” 众将皆伸长脖颈,凝视着地图,眼神中透着决然,仿佛已经看到了即将到来的惨烈战斗,硝烟似乎已经在他们眼前弥漫。

一位老将出列,抱拳行礼,声音洪亮:“大帅,末将以为,可效法天堡城之策,挖地道行穴攻之策。” 曾国荃微微点头,心中权衡着利弊:挖地道虽有成功先例,但太平军必定有所防备,一旦被察觉,不仅前功尽弃,还可能折损大量兵力。他嘴上却说道:“此计虽善,但贼军狡诈,必严加防守。”

又有一位年轻将领上前,身姿矫健,眼神中透着无畏的勇气:“大帅,末将愿率敢死之士,再行夜袭之策。” 曾国荃目光中露出一丝赞许,心里想着:这年轻将领倒是有几分勇气,可夜袭谈何容易,稍有不慎便会损兵折将。而且那小王爷既然能抵挡住上一次夜袭,想必也会加强防备。但他还是说道:“此勇可嘉,然再次夜袭需精密筹划,不可莽撞。”

堂下又有一将上前拱手道:“大帅何不等炮营到达后,行那集炮轰塌地堡城之策。” 曾国荃点头道:“此策亦可,只是太慢。” 他心里焦急万分,只因朝廷已多次发来圣旨,催促他早些攻下天京城。炮营移动缓慢,此时尚在山脚,山路崎岖难行,多耽搁一刻,变数便多一分,可又不能盲目进攻。万一那小王爷趁着这段时间加固城防,或者联络周边太平军赶来支援,局势将更加棘手。

诸将纷纷进言,或论战术,或言兵力调配,一时间大堂内议论纷纷,气氛热烈而紧张。曾国荃时而倾听,时而插言,手中令箭不时轻敲帅案,发出有节奏的声响,似在为这军事谋划打着节拍,那节拍仿佛是战争的鼓点,敲在每个人的心头。

就在曾国荃在这边紧锣密鼓地谋划如何攻克地堡城之时,地堡城内亦是一片忙碌景象。

地堡城城主府的大堂上,萧有和带来的赖汉英、曾水源和萧铁头,与地堡城内原有的将领们汇聚一堂。一众将校在萧有和的示意下,逐一自我介绍。

萧有和目光缓缓扫过众人,只见一名大胡子将领当先抱拳,声若洪钟,震得人耳鼓生疼:“某家胡大胜,安徽人,现为这地堡城中旅帅。” 接着又有一将抱拳,声音沉稳有力:“某家贺靖安,湖南人,现为这地堡城中卒长。” 随后那日小将也抱拳,英姿飒爽,意气风发:“某家汪白仁,安徽人,现为这地堡城内两司马。” 等这堂上的人都介绍完了,萧有和大致了解到,这地堡城内的原主管已经阵亡,目前是由这职务最高的胡大胜暂代其职。

萧有和看向胡大胜,神色关切地问道:“目前地堡城有士卒多少人?”

胡大胜答道:“地堡城平时能驻扎士卒 1400 人,因前期支援天堡城去了 500 余人,抵御清妖进攻前后又损失士卒 300 余人,不算王爷麾下,目前地堡城还有士卒不到 700 人。”

“城内现有存粮多少,火炮几门,有没有洋枪,弹药多少?” 萧有和继续问道。

“好叫小王爷知道。” 这时贺靖安上前回话:“地堡城存粮目前够 800 人一月用度,城墙上有火炮 16 门,其中有 2 门开花炮(由 5 人操作的中型炮),洋枪 100 杆。”

萧有和微微点头,又看向赖汉英问:“昨夜一战我军损失几何?”

“回禀小王爷,昨夜一战虽突然,幸奈小王爷临危不乱,我军战死 13 人,轻伤 30 人,地堡城守军伤亡情况由汪司马清点,属下不知。”

萧有和问:“汪司马,可曾清点完毕?”

“回小王爷,地堡城昨夜一战弟兄们战死者四十有七,重伤

者 53 人,轻伤者无算。”

萧有和点头又问是否清理了清军尸体。汪白仁回答:“突入街巷者遗尸 32 具,城墙上清妖遗尸 143 具。”

听完这些基本情况,萧有和的神色变得凝重起来。他在心中暗自思量,地堡城如今兵力不足,存粮虽暂时够用,但也仅够支撑一个月,火炮和洋枪数量有限,弹药更是珍贵。昨夜虽击退了清军夜袭,但清军必定不会善罢甘休,下一次进攻恐怕会更加猛烈。曾国荃老谋深算,必然会想出各种攻城之策。他深知,自己必须尽快整合现有力量,重新布置城防,才能有一线生机。

他轻咳一声,那声音在大堂内清晰可闻,说道:“地堡城之重要不需本王多说,昨夜一战我军小胜一场,我欲重新编组士卒,便于指挥,以备曾妖头反扑。各位意下如何?”

堂下诸人异口同声,声音响彻大堂:“谨遵小王爷将令!”

此刻,地堡城的命运悬于一线,萧有和与曾国荃这两位对手,在战略层面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心理博弈。曾国荃担忧着小王爷的威胁,绞尽脑汁谋划破城之策;萧有和则在有限的资源下,苦苦思索着如何坚守。他们的每一个决策,都可能改变这场战争的走向,而这一切,都如同浓重的迷雾,笼罩在天堡城的上空,让人充满期待,又忐忑不安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