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回到太平天国当王爷 > 第70章 幼西王湖州求情,堵王施恩赦士卒

暮霭沉沉,苍穹似被重墨泼染,凛冽的风如泣如诉,呜咽着穿过荒芜的旷野。萧有和于焦灼中接得幼天王急诏,其心似骤起惊澜,不敢有丝毫耽搁。他辞别郭家众人时,目光决绝,似离弦之箭般策马疾驰而去。

这一路,他餐风宿露,未敢有半分停歇,如那逐光的孤影,在漫漫征途中追赶着星辰的脚步。终于,在某一日的黄昏时分,雄伟的湖州城如一座不可撼动的巨峰,傲然映入他的眼帘。

他勒马驻足,极目远眺。只见那湖州城的城墙,高大且坚实,宛如一条蛰伏的巨龙,横亘在大地之上。城墙上,太平军的旌旗猎猎舞动,似是激昂的战歌在风中奏响。守城的将士们阵列严整,目光如寒星般锐利,坚定地紧握手中的刀枪洋炮,那磅礴的气势,仿若那不可逾越的巍峨山岳。

后来于太平军中效力的英国绅士纳里斯,曾在他的日记里这般记述初逢幼西王的场景:“他身姿修长挺拔,面容俊逸清朗,待麾下士卒亲和友善,从士卒们那满含崇敬的眼神中,便能洞悉他们对其的爱戴与忠诚。”

纳里斯早年于英国皇家工程兵部队服役长达十二载,而后远涉重洋,来到神秘的东方古国 —— 中国,并加入了华尔统领的洋枪队。然而,命运的齿轮悄然转动,苏州被太平军攻克后,他未能再度获洋枪队录用。为谋生计,他只得投身于为中国商人护卫船队的营生。1864 年,在一次护送商船队的途中,他不幸被太平军擒获。因其曾有行伍经历且深谙枪炮之术,太平军遂网开一面,留他性命,并委以教导士卒使用先进火器的重任。

此后,纳里斯辗转被送至湖州府,归入堵王黄文金麾下。他凭借出色的军事素养,成为黄文金精心组建的洋枪队指挥官。这支洋枪队战力超群,被黄文金视若心腹亲卫,常年随侍左右,在与清军的鏖战中屡立战功。

萧有和与纳里斯的相遇,充满了机缘巧合,一切都发生在堵王的府邸之中。那日,萧有和在一众亲随的簇拥下踏入湖州城。当他正要迈进城门之际,却见一群被绳索紧缚的太平军士卒正被押解出城。这些士卒,个个形容憔悴,满面尘垢,血污与泥尘混杂在一起,糊满了他们沧桑的脸庞。他们的眼神中满是黯淡与绝望,脚步踉跄,显然是从前线历经九死一生才艰难撤回。然而,他们却被判定为失职之罪,即将遭受严酷的刑罚。

萧有和正欲上前询问详情,身旁的亲随汪白仁突然如疯魔般冲上前去,一把攥住其中一人的手臂,悲声呼喊道:“叔!” 原来,汪白仁认出此人正是自己的亲叔叔。他急忙转身,“扑通” 一声跪倒在萧有和面前,涕泗横流地哀求道:“小王爷,这是我亲叔啊!他向来作战勇猛无畏,此次定是有不得已的苦衷才从前线撤回,求您发发慈悲,救救他吧!”

萧有和心中猛地一震,看着眼前苦苦哀求的汪白仁,又望向那些被缚的可怜士卒,一时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幼天王的急诏犹在耳畔,于情于理他都应即刻前往拜见。然而,这群太平军士卒的性命此刻却如风中残烛,岌岌可危。这救与不救之间,着实让他陷入了两难的抉择。

沉思片刻,萧有和蓦地忆起玄逸道长临别时将玉佛交还给他,并言此玉佛日后定有大用。自那以后,他便一直将这玉佛奉为祥瑞之宝。此时,他心中灵光一闪,虽不知此举是否可行,但还是毅然决定带着这玉佛去求堵王黄文金,冀望能挽救这一队太平军士卒的性命。

怀揣着几分敬畏与忐忑,萧有和迈入那宽敞而庄严肃穆的议事厅。厅中,烛火摇曳不定,昏黄的光影在墙壁上肆意舞动,宛如神秘的精灵在暗夜中穿梭。正前方,堵王黄文金端坐在主位之上。他身形高大挺拔,即便端坐于椅上,那股与生俱来的威严之气仍如汹涌的潮水般扑面而来。他面容刚毅冷峻,轮廓如刀削斧凿般分明,剑眉下一双眼眸炯炯有神,似蕴藏着无尽的智谋与果敢。

萧有和赶忙上前,恭敬地行礼,声音清朗而沉稳地说道:“堵王在上,小王萧有和这厢有礼。” 黄文金微微颔首,声音洪亮如钟地回应道:“免礼。” 萧有和直起身来,目光审慎地打量着堵王,心中暗自思忖这位在太平天国末期举足轻重之人的传奇生平。

黄文金,自太平天国揭竿而起之初便投身其中,以作战勇猛无畏而闻名天下,人皆尊称其为 “黄老虎”。他长期镇守战略要地,安庆、湖口等地在他的坚守下,固若金汤,宛如两道不可逾越的铜墙铁壁,令清军望而却步。九江保卫战中,他与林启容精诚合作,坚守城池长达数年之久,清军虽多次强攻,却始终望城兴叹,无功而返。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局势急转直下,如大厦将倾。然而,黄文金却不离不弃,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苦苦支撑着危局。他精心组织了湖州的攻防战,积极调兵遣将,抵抗清军的疯狂进攻,为太平天国的延续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此刻,站在他面前,萧有和深切感受到他肩上那如山般沉重的责任,对这位久经沙场的将领也增添了几分由衷的敬佩。

萧有和快步上前,恭恭敬敬地拱手道:“堵王,晚生今日在城门口目睹那队被押解的士卒,见他们满脸疲惫、狼狈不堪之状,心中实难自安。他们或许是有难言之隐才从前线撤回,还望堵王能网开一面,查明缘由后再做定夺。”

黄文金霍然起身,目光如炬地瞪着萧有和,声若洪钟地说道:“幼西王,你可曾知晓军法如山?这些人临阵退缩,按律当斩首示众!若本王轻易饶过他们,日后这军中纪律何存?又如何让其他将士心服口服?” 言罢,他气得在厅中来回踱步,脚步急促而沉重,似要将地面踏出一个个深坑。

萧有和赶忙上前一步,言辞恳切地说道:“堵王,您且静心细想,前线战事何等惨烈,那些士卒们每日都在刀光剑影中浴血奋战,稍有不慎便会命丧黄泉。此次他们撤回,说不定是遭遇了清军的奇袭,或是陷入了敌军的重重埋伏,在寡不敌众的绝境下,为了保存有生力量才不得不暂时撤退。况且,这些士卒平日里对太平天国忠心耿耿,在之前的多次战斗中,他们皆冲锋在前,奋勇杀敌,立下了赫赫战功。就因为这一次可能的意外,便要将他们斩杀,实在是令人痛心疾首呐。”

黄文金眉头紧锁,如拧成的疙瘩一般,他停下脚步,厉声喝道:“你莫要在此为他们求情!这军法岂容儿戏?若人人都寻借口临阵脱逃,我太平军还如何与清军抗衡?”

萧有和见堵王态度坚决,心中虽焦急如焚,但仍不肯放弃。他深吸一口气,定了定心神,接着说道:“堵王,如今我太平天国正与清军激战正酣,每一个士卒皆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斩杀这些士卒,无疑是自断臂膀,削弱自身的力量。不如给他们一个将功赎罪的机会,让他们戴罪立功。可派遣他们去执行侦察清军军情的任务,或是参与突袭清军后方营地的行动。倘若他们能够出色地完成任务,不仅能证明他们的能力与忠心,也能让其他将士明白,只要肯改过自新、努力奋进,我们依然会给予他们机会。如此一来,反而能激励全军士气,使大家更加团结一心地对抗清军。”

黄文金听了,脸色稍有缓和,但仍未松口,继续在厅中来回踱步,陷入了沉思之中。

萧有和见状,咬了咬牙,狠下心来从怀中缓缓掏出装有玉佛的匣子,双手虔诚地捧着,恭恭敬敬地递到黄文金面前,言辞恳切地说道:“堵王,这是元明庵玄逸道长所赠的玉佛,晚生一直将其视作祥瑞之物,珍而重之。今日晚生愿将它献给堵王,只求您看在这玉佛的份上,再给这些士卒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玄逸道长道法高深莫测,这玉佛或许能为我们太平天国,为堵王您带来无尽的福气与庇佑。”

黄文金注视着萧有和缓缓打开那装玉佛的匣子,只见那温润的玉佛散发着柔和的光芒,慈眉善目,宝相庄严,一时间,满屋流光溢彩,宛如梦幻之境。黄文金眼中闪过一丝犹豫,他停下脚步,凝视着萧有和许久,最终重重地叹了口气,说道:“罢了罢了,看在你幼西王的面子上,就给他们这一次机会。但下不为例,若再犯,绝不轻饶!”

萧有和心中一喜,忙将玉佛小心收好,双手捧着装有玉佛的匣子上前几步,将匣子轻轻放在一旁的桌上,然后拱手谢道:“多谢堵王开恩,他们定会感激您的大恩大德,日后定当拼死效力,以报您的不杀之恩!”

而此时,身为堵王亲兵的纳里斯正伫立在堂中,他将所目睹的这一幕详细地记入自己的日记之中,这些文字也成为了后世人们研究萧有和的珍贵资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