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回到太平天国当王爷 > 第111章 扶王死节处,贵福逢生域

池州城头的战旗仍在风中猎猎作响,但夜莺带来的消息却如同晴天霹雳,让整个太平军阵营陷入了紧张与混乱之中。

在池州中堂内,气氛凝重得如同暴风雨前的宁静。

幼主洪天贵福满面愁云,望着在场的众位将领,忧虑地说道:“夜莺传来消息,汪海洋和李世贤竟已离开建昌,不知所踪。这可如何是好?”

干王洪仁玕轻捋长须,试图安抚幼主的情绪:“幼主不必忧虑,或许是我军行动过快,他们尚未得到消息。不如先派夜莺去查探一番。”

堵王黄文金猛地一拍案几,起身道:“可恶!我本打算与他们会合后一同攻打南昌,如今计划全乱了。难道要我们孤军深入?” 辅王杨辅清沉声说道:“黄兄不必着急,先听军师的计策。萧军师,你有何高见?”

萧有和的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他缓缓说道:“杨将军说得对。我军行动迅速,但也要确保后勤无忧。另外,我判断李世贤和汪海洋两位王爷应该是遭遇到了清军的攻击,不得已离开。只是他们这样离开,我军再去建昌无异于飞蛾扑火。”

干王洪仁玕问道:“依萧军师看,我军下一步将如何打算?” 萧有和沉思片刻后道:“夜莺传来消息,扶王陈德才在沿江发动牵制作战,我部应当更改与李汪合流的计划。一方面要夜莺尽量找到李汪两王,晓以大义,督促他们向我们靠拢;另一方面筹集钱粮,做好继续向甘陕转进的准备。”

幼西王洪天贵福微微点头:“嗯,有和所言甚是。只是不知清军的动向如何,若他们提前得知,我军岂不陷入重围?”

这时洪天娇看完手中夜莺传来的情报,道:“幼主,我已命人打探清军消息。据最新情报,左宗棠正调兵遣将,意图围堵我军。不过,他的兵力分散,我军尚有机会突破。”

堵王黄文金摩拳擦掌:“好!只要有机会,我等便杀出一条血路!诸位兄弟,准备出发!” 辅王杨辅清拉住黄文金:“黄兄且慢,先安排好粮草和辎重。行军打仗,粮草先行,不可有误。”

就在这时,堂外突然传来骚动,赖汉英裹挟着血腥气闯进来:“清军前锋已抵池州东郊!” 话音未落,远处传来沉闷的炮声,震得帅案上的令箭簌簌作响。

幼西王洪天贵福站起身来:“好,就依各位爱卿所言。全军即刻准备,按计划向江西进发。希望汪海洋和李世贤能及时出现,与我们会合。”

而在三百里外的武昌江面,陈德才正指挥船队逆流而上。这位扶王的胡须已结满霜花,却仍在甲板上踱步如虎:“湖州突围的弟兄们还在长江上漂着!” 他猛地转身,目光扫过麾下诸将,“就算拼掉这条老命,也要给幼天王杀出条血路!” 船队突然转向,船头直指清军水师薄弱处,炮火映红了半江秋水。

建昌空城的消息传到湘军营帐时,左宗棠正在批阅沈葆桢的加急文书。“汪海洋部经抚州向瑞金移动?” 他猛地站起,舆图上的红线突然连成了一张网。“大帅,黄矮子的诈降计!” 席宝田指着情报上的 “抚州” 二字,“他们根本没想接应幼逆,而是要与李世贤合流!”

赣南山道上,汪海洋的部队正顶着暴雨急行军。黄矮子骑在马上咳嗽不止,却仍在向主将献计:“湘军必以为我等会走梅岭古道,我们偏要翻越武夷山!” 他的破锣嗓子在雨幕中格外刺耳,“等左宗棠发现上当,我们已与侍王会师汀州!”

沈葆桢站在建昌城头,望着城外密密麻麻的清军大营冷笑。他亲自设计的 “铜墙铁壁阵” 正在发挥效用:三道壕沟灌满桐油,鹿角寨绵延十里,最前沿的虎蹲炮阵更是对准了所有可能的突破口。“飞报督师” 他转身对传令兵道,“建昌已收复,江西的门户,我沈某半步不让!”

而左宗棠这里也终于攻克了黄文英镇守的广德。\"哥哥说过,守险不守城!\" 他将火把扔进粮仓,火舌瞬间吞没了整座城楼。

广德失守的消息传来时,百姓们的哭声渐渐变成了哀求。\"殿下,弃了他们吧!\" 赖汉英跪在地上,盔甲上满是血污,\"再不走,我们都要陪葬!\" 萧有和正在给百姓分发最后一批粮草。他猛地起身,却见百姓们扶老携幼挤在辕门外,浑浊的眼睛里满是哀求。他想起刘备在长坂坡的抉择,指甲深深掐进掌心。

一名亲卫送来了夜莺的密报。那密报被鲜血染红,字迹模糊难辨:“汪海洋... 汀州... 李世贤...” 他突然大笑起来,惊得周围百姓纷纷后退。“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他将地图扯下掷于地上,“我们都被黄矮子耍了!”

汀州城外的山谷里,汪海洋与李世贤的部队终于会合。两位太平军名将相拥而泣,背后是漫山遍野的火把。“幼天王还在江西腹地!” 李世贤的声音带着哽咽,“我们必须尽快北上接应!” 黄矮子却突然插话:“侍王三思!湘军主力正在南下,此时北上无异于飞蛾扑火!”

汀州山谷的火把突然熄灭,汪海洋按住剑柄低声道:\"湘军斥候!\" 黄矮子从怀中掏出信号弹正要发射,李世贤突然按住他的手:\"莫慌,看我眼色行事。\" 月光下,一支清军小队正小心翼翼逼近,为首者突然摘去斗笠 —— 竟是伪装的太平军细作!

池州城郊的喊杀声已清晰可闻,萧有和将最后一口干粮塞进一老妇人怀中,转身对满城的百姓道:“池州战后需要建设,诸位跟随至此也算有个立足之地,想来我们主动退出,左季高不会对大家怎么样,当然,有愿意加入太平军的跟我走。“

就在萧有和决定让百姓们留下的同时,陈德才的旗舰在炮火中倾斜,船身被清军连环炮击出三个大洞。\"扶王!快撤!\" 副将扯着他的衣袖大喊。这位年近六旬的老将突然抽出佩剑斩断锚索,\"告诉弟兄们,沉了这条船!\" 随着旗舰缓缓沉没,太平军水师爆发出最后的呐喊,数十艘火船如火龙般冲向清军阵型。

左宗棠站在广德废墟上,望着池州方向的火光冷笑。\"沈葆桢那边如何?\" 他转身问亲兵。\"回大帅,建昌铜墙铁壁,汪海洋部被堵在武夷山麓。\" 席宝田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不过陈德才的水师...\" 他突然顿住,眼中闪过一丝忧虑。

陈德才的船队残骸顺江而下时,洪天贵福正在山林中跋涉。他望着天边如血的残阳,突然听见远处传来马蹄声。\"是清军?\" 幼天王握紧佩剑,却见一名斥候跌跌撞撞跑来:\"报... 扶王的船队...\" 话未说完便昏倒在地。

萧有和的队伍在黎明前抵达九江时。身后的追兵枪声渐稀,百姓们的欢呼声却突然凝固。他顺着众人的目光望去,只见陈德才的船队残骸布满江面,江水泛着诡异的红色。\"扶王... 殉国了...\" 他喃喃自语,突然跪倒在地,泪水滴在破碎的帅旗上。

战争是残酷的,革命从来都不是温情脉脉,是要血来喂养的。红军过湘江时血水染红了江面,以至于数年内沿江百姓都不吃湘江鱼。幼西王能否绝地翻身,萧有和能不能走完长征路,能不能为破碎的太平军找到一条光明之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