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回到太平天国当王爷 > 第121章 曾国藩督师狼烟起,林小虎巡营励志坚

同治四年(1865年),对于大清王朝来说,是动荡不安的一年。在这一年里,太平军从湖州突围,如一把利刃刺向清廷的要害,一路向西占领了宣城、池州和安庆。这一系列的胜利,让太平军的声威大震,也让清廷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清廷急忙启用曾国藩督师,他带着满腔的忠诚与决心,奔赴前线。在他的指挥下,清军开始加强安庆和池州周边的防御工事。一时间,这两座城市被坚固的防线所环绕,清军沿线州府准备了足够的木材、石料等物资,确保工事的坚固与耐久。

江西巡抚刘坤一被安排驻守关键位置,他的部队如同一颗颗钉子,牢牢地钉在了防线上。与此同时,李鸿章率领淮军主力从水路进攻,淮军的水师优势被发挥得淋漓尽致,长江水面被封锁得严严实实,太平军的水上交通补给线岌岌可危。

而左宗棠则率领湘军精锐从陆路进攻,他的部队以强悍的战斗力着称,如同一把尖刀,直指太平军的防御阵地。清军的两路大军相互配合,形成合围之势,试图将太平军困于安庆和池州之间,予以歼灭。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太平军并没有坐以待毙。太平军的高级别会议上,幼主洪天贵福,洪仁玕,萧有和,黄文金,杨辅清,黄文英,洪天娇再次聚集一起商议方略。洪天娇通报了夜鸢传回的情报。面对太平军再次被围剿的危机,大家通过了萧有和提出的坚持作战方针不变的设想,仍是“诱敌深入,避敌主力,打其虚弱”。然而在决定主战场设在哪里时,大家发生了分歧。黄文金,杨辅清,黄文英认为将主战场设在九华山,而萧有和则立主将主战场设在大别山。

黄文金等人主张将主战场设在九华山,他们的依据是九华山地形复杂,山高林密,道路崎岖,便于太平军隐蔽部队、设置伏击点和开展游击战。清军的大规模部队在山区行动困难,难以发挥其兵力优势。同时,九华山地区百姓对清政府的统治不满,太平军可以争取到他们的支持和帮助,为太平军提供粮食、情报等方面的支持。此外,九华山地区物产丰富,有利于太平军的后勤补给,交通相对便利,便于与外界联系和获取物资。

萧有和则坚持将主战场设在大别山,他的理由是大别山地势险要,山高林密,道路崎岖,便于太平军隐蔽和伏击,清军的大规模部队在山区行动困难。大别山位于湖北、河南和安徽三省交界处,是长江和淮河的分水岭,具有重要的军事和政治意义。控制大别山地区,可以对周边地区形成战略威胁,牵制清军的兵力,为太平军的其他行动创造有利条件。此外,大别山地区百姓对清政府的统治不满,太平军可以争取到他们的支持和帮助,为太平军提供粮食、情报等方面的支持。大别山地区物产丰富,有利于太平军的后勤补给,交通相对便利,便于与外界联系和获取物资。

在讨论过程中,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黄文金等人强调九华山的地形优势和民众支持,认为在九华山作战可以充分利用地形,灵活机动,不断消耗清军的兵力和士气。而萧有和则认为大别山的战略地位更为重要,控制大别山可以对清军形成更大的战略威胁,同时也有利于太平军的长期发展。

最终,萧有和吸纳了对方的意见,提出一个折中的方案:将主战场设在大别山,同时在九华山展开行动吸引清军注意,分散清军围剿兵力。这一建议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萧有和详细阐述道:“我们可以在大别山地区集中主力部队,利用其险要地形进行坚守和反击。同时,在九华山地区安排部分兵力,采取灵活机动的战术,如夜袭、伏击、突袭等,不断骚扰和打击清军,吸引其部分兵力,使其无法集中全力进攻大别山。这样既能发挥大别山的战略优势,又能利用九华山的地形特点,实现对清军的全面牵制。”

幼主洪天贵福听完众人的讨论后,点头赞同道:“萧有和的方案较为全面,既考虑了大别山的战略地位,又兼顾了九华山的地形优势。这样可以有效地分散清军的兵力,减轻我军的防御压力,为我军创造更多的战机。”

于是,大家决定按照萧有和的建议,将主战场设在大别山,同时在九华山展开行动,吸引清军注意,分散其围剿兵力。为此,太平军的右路集团和中路集团集结安庆,秘密进入大别山区,隐蔽待机,准备对李鸿章的淮军作战。黄文金,黄文英的左路集团留在池州和宣城至宁国一线牵制左宗棠部清军。

九华山区。

晨雾如轻纱般笼罩着连绵的山峦,山林间,鸟鸣声此起彼伏,为这寂静的山林增添了几分生机。然而,在这看似平静的山林中,却隐藏着一股紧张的气氛。

黄文金的军队作为偏师,已经按照军议进入了九华山区,按计划对左宗棠部清军展开袭扰。

林小虎,一个年仅二十出头的太平军士兵,正小心翼翼地穿梭在山林间。他是黄文金部太平军中的一个小头目,十几岁就就加入了太平军。他身着褪色的太平军号衣的汉子,腰间挂着一把砍刀,背上背着一支鸟铳,显得精明干练。

“小虎,你又在巡营啊?”一个熟悉的声音从林间传来,是他的战友刘二牛,也是同一个村上的发小。

“是啊,二牛哥。这清军的围剿越来越紧了,咱们得格外小心。”林小虎回答道,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忧虑。

“听说清军在山外围起了不少据点,还调来了不少兵力。”刘二牛的语气中也带着一丝紧张。“嗯,不知道上面怎么想的,放着好好的城里不住,非到这荒山老林来受罪。”

林小虎皱起了眉头,他想起了讲习所先生说的故事:\"二牛哥,咱们的讲习所先生曾说,要保存自己才能更好的消灭敌人。这山林虽荒芜,却能以少胜多。如今清军虽众,但山林间他们优势尽失。只要咱们坚守,定能寻得战机。\"

“嘿嘿,听你这么说我也放心不少。”

“嗯,我们一定能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这是他在讲习所听萧军师说的,觉得很有气势。

离开这个发小,林小虎走到另外一处隐蔽的营地。这里主要是池州分地后加入的太平军。

林小虎不放心,过来看看他们的备战情况。走进这片营地,就看见两个新兵在拉家常。

新兵甲问新兵乙。“你为什么加入太平军?”新兵乙说“地主逼捐害死了父亲,自己要报仇”

林小虎听着,想起了自己参军的初衷。他走上前,拍了拍新兵乙的肩膀说:“报仇雪恨,正是我等加入太平军的意义。但不止于此,更是为了天下的穷苦百姓能过上好日子!”

新兵甲问道:“我们能打赢吗?”

“能!我们一定能打败清军!”林小虎语气坚定,眼神中透露出无畏的信念。“清军虽多,但山林作战,他们优势尽失。我们熟悉地形,行动灵活,只要我们团结一心,运用好战术,就能以少胜多!”

林小虎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坚定:“咱们一起努力,一定要让清军付出代价!”

“一定会的!”新兵乙坚定地回应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