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我的帝国将大宋包围了 > 第72章 北上

我的帝国将大宋包围了 第72章 北上

作者:玉树的王捕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5 07:47:30 来源:小说旗

对于让程守云担任税务司司使,李云湛其实也是无奈之举。在张烈、赵强、孙飞、程守云这几人中,程守云的战场表现确实是最差的。他在战场上虽然勇猛,但缺乏灵活的战术和应变能力,一味依赖炮火猛攻,导致战斗中多次陷入险境。若非李云湛使用“锦鲤气运卡”护佑,程守云早就败了。

程守云的作战风格过于简单粗暴,难以适应复杂的战场局势。相比之下,张烈、赵强和孙飞都展现出了更高的军事素养和指挥能力。张烈智勇双全,赵强作战风格灵活,孔飞则善于调动士兵的士气。相比之下,程守云的短板过于明显,继续让他留在前线,只会拖累整体战局。

然而,程守云并非一无是处。他性格豪爽直率,做事雷厉风行,虽然在军事指挥上有所欠缺,但在管理事务上或许能发挥长处。更重要的是税务司无军队之名,却有军队之实,李云湛需要一个人知兵的人去负责税务司的工作,而程守云无疑是这几人中“最合适”的选择——因为他暂时不适合继续参与军事指挥。

与此同时,李云湛暂停训练降兵,转而整编降军。当新参军的百姓还在训练,毕竟普通百姓没有战力,上战场也是炮灰,所以李云湛不到万不得已绝不会让他们上战场。

李云湛将降军整编为一个加强团,共计六千余人,命名为“近卫团”,并任命原烈火团副团长李瑞为团长。李云湛原本打算直接整编一个旅,但考虑到张烈、赵强仍然是团长,而孙飞也只被授予团长头衔,若让李瑞直接升为旅长,未免会让三人难以接受。

需要特别留意的一点是,虽然表面上看孙飞仅仅担任着一个团长的职务,但其实际所掌控的权力却绝非如此简单。事实上,整个奉圣州的军政大权都被他牢牢地握在手中,无论是招募新兵这样的重要事务,还是其他与军事相关的方方面面,统统都由他来决断。而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壮大,如今孙飞手下的兵力已然多达两万五千人之众,并且这个数字还在持续增加当中。

值得庆幸的是,此前孙飞曾经喝下过李云湛通过系统获取到的忠诚药水。若非如此,李云湛绝对不可能放心地将如此庞大数量的士兵交由孙飞来统领。

再说那南京道这边,短短半个月的时间里,李云湛就成功地招募到了三万多名新兵。再算上原本就有的钢铁团、烈火团,还有新组建而成的近卫团,他所拥有的总兵力已然高达六万八千之数。不过,若要论及真正能够拉出去投入实战的精锐部队,截至目前也就只有钢铁团、烈火团,外加那些辽军投降过来的士兵,总计一万五千人左右而已。

此时此刻,李云湛正静静地站立在一幅巨大的地图面前。他那双锐利的眼睛紧紧地凝视着地图上的每一处细节,仿佛要透过这些线条和标记看穿未来战争的走向一般。与此同时,他的右手食指也轻轻地叩击着桌面,发出一声声有节奏的轻响。很显然,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他的心中已经做好了一个重大的决定——率领大军向北挺进,主动对顺州和檀州发起攻击!而这一决策,绝不是他头脑发热时的冲动之举,而是综合考虑了敌我双方实力对比、战场形势变化等诸多因素之后才最终敲定下来的。

从系统中得知,耶律仁先正率领八万大军南下,每日行进近百里,预计五六天内便会抵达南京道。面对如此庞大的敌军,李云湛深知,若在幽州一带与之决战,后果不堪设想。幽州附近原本就有不少在辽国任职的汉人官员,虽然李云湛没有清算他们,但为了安抚百姓,他下令将这些官员的土地分配给了百姓。这一举措虽然赢得了民心,但也可能引发这些官员的不满。李云湛心里非常明白,在这些汉人官员当中,存在着不少拥有非凡才能的人物。他们所掌控的资源极为丰富,人脉更是错综复杂。倘若选择在幽州一带同辽军展开最终对决,那么这帮人极有可能借机挑唆鼓动当地的百姓,甚至还有可能暗中勾结辽军,从而里应外合,这无疑将会给他率领的军队造成诸多意想不到的困扰和阻碍。

尽管李云湛持有那神秘莫测的“锦鲤气运卡”作为护身法宝,心中深知自己定然不会遭遇失败的结局,但他着实不愿意让自己的军队身陷如此被动的局势之中。毕竟,战场上形势瞬息万变,任何一个细微的失误都可能导致战局发生逆转。

更为关键的一点在于,李云湛此次高举的旗帜乃是“光复已经失去的汉族疆土,引领全体汉人奋起推翻契丹人的残暴统治”。既然如此,他就必须将所有的汉人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即便是那些身处契丹人统治之下的汉人官员,也应当被纳入到这个团结的大集体当中来。要知道,在古代的时候,绝大多数的人才都是出身于富贵名门之家,而贫苦的寻常百姓则很少有机会能够接受教育、成为饱读诗书之人。所以说,如果想要顺利实现自己的宏伟目标,就绝对不能忽视这些汉人官员的力量和作用。

在宋代之前,门阀士族宛如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牢牢掌控着朝廷中的关键职位。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便是他们手中紧握的大量珍贵书籍以及丰富无比的教育资源。即便是后来科举制度应运而生,那些出身贫寒的子弟们想要在整体实力上一举超越门阀子弟,仍然犹如登天般困难。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尽管现今门阀士族不存在于世,但令人唏嘘不已的是,富贵之家所培养出来的人才数量依然远远超过了寒门子弟。正因为这样一种现实状况,即便日后不再任用当前这批官员,也必然会考虑起用他们家族中的后辈英才。

正是基于以上种种缘由,李云湛内心深处实在不愿意仅仅因为对这些官员进行彻底清算了结,就白白断送掉这一批潜在的宝贵人才资源。

只见他目光如炬,神色坚定地高声下令道:“速速传令下去!命令近卫团立刻向北挺进,钢铁团与烈火团则从敌军后方巧妙穿插而过。我们务必要在密云或者檀州那片区域布下一张密不透风的天罗地网,静静等候耶律仁先率领的大军自投罗网。”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李云湛毅然决然地选择将这场决定生死存亡的最终决战之地点定在了密云或是檀州一带。毕竟此地地势平坦开阔,对于预先设伏而言简直再合适不过;与此同时,还能够有效地规避因战斗发生在幽州附近而可能引发的一系列不必要的混乱局面。

“督军,为何不直接在幽州附近与辽军决战?那里地形我们熟悉,且百姓对我们支持甚高,会与我们一起守城”赵强不解地问道。

李云湛面色凝重地看着赵强,缓缓说道:“赵强啊,你所关注到的只是眼前那看似明显的优势罢了,但你可曾想过这背后潜藏着怎样巨大的风险?就拿幽州来说吧,此地虽因我们对其周边地形较为熟悉以及当地百姓的大力支持,乍一看似乎是个不错的选择。然而,此处曾经可是辽国的统治中心所在呀!人心之复杂远超乎想象。众多百姓与官员们都已在辽国的统治之下生活了多年之久,他们当中有不少人与契丹人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难以割舍的关联。倘若真要在此处展开决战,万一那些人受到辽军的蛊惑与煽动,甚至不惜与敌人里应外合起来,那最终会酿成何等可怕的后果简直不堪设想呐!”

说到这儿,李云湛稍稍停顿了一下,深吸一口气后接着道:“相较而言,密云和檀州一带的地势则显得尤为险要,这种地形对于我方军队部署伏击战极为有利。而且,它们还远离幽州的核心区域,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因为战事引发百姓恐慌以及内乱的风险。只要我们能够巧妙谋划,在此精心布下一张天罗地网,便有望成功地将耶律仁先率领的那八万雄师诱入这个包围圈之中,届时便可凭借一场酣畅淋漓的大战一举奠定胜局!”

赵强听完李云湛所说的话语之后,心中已然明晰对方所阐述的战略意图,然而即便如此,他依旧觉得这一计划充满着极大的风险。于是乎,他面色凝重地开口道:“督军大人,您所提及的战术穿插策略确实精妙无比,但不得不说其中存在诸多隐患啊!要知道,执行这种任务必然需要轻装上阵,根本无法携带过多的物资以及充足的弹药。虽说咱们的火枪和火炮威力惊人,可一旦弹药耗尽,那后果将不堪设想呐!届时,烈火、钢铁、近卫这三大军团总计一万二千大军,将要直面多达八万之众的辽军,展开一场近身肉搏之战。恕我直言,以这样悬殊的兵力对比来看,想要取胜恐怕希望渺茫啊!”

说到此处,赵强稍稍停顿了一下,接着深吸一口气,再次补充道:“还有一点至关重要,目前顺州、檀州以及密云等地尚掌控在辽军手中,而想要在短短五六天之内攻克这些城池,着实是个未知数啊!万一未能如期得手,那咱们可就陷入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啦!依我之见,如果能将战场设定在幽州城的话,则情况将会大不相同。毕竟那里有新招募而来的众多士兵,再加上那些刚刚分得田地的老百姓们,他们必定会齐心协力协助我方守城。更为关键的是,工业司也位于幽州城中,如此一来,弹药的供应便能够得到充分保障。前脚这边刚刚制造完成,后脚就能迅速投入使用,从而确保我军始终保持强大的火力输出。”

李云湛觉得赵强说得很有道理,但他还有自己的考虑。自己手头还有二十多张“锦鲤气运卡”,这意味着即便在战场上遇到不利局面,他也能够凭借这些气运卡扭转乾坤。然而,赵强并不知道这一切,他所提出的方案是基于最稳妥的军事策略,即利用幽州城的地理优势、新招募士兵和百姓的支持,以及工业司的弹药供应,确保在守城战中占据主动。

李云湛见无法反驳赵强便说道:“赵强,军人守则第一条是什么,告诉我。”

赵强微微一愣,随即挺直了腰板,朗声回答道:“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一切行动听指挥!”

李云湛点了点头,满意地说道:“说得好。军人的职责就是执行命令,而不是质疑命令。你的担忧我都知道,但作为军人,我们必须相信指挥官的决策。我不会让你和兄弟们去打无把握的仗。”

随后,夜幕深沉,只有点点星光点缀着漆黑的天幕。赵强心急如焚地带着简单的行囊,星夜兼程,马不停蹄地赶往钢铁团,去接任团长之职。

而另一边,烈火团这边也收到了来自李云湛的紧急命令。此时的烈火团可谓士气如虹,刚刚以雷霆之势攻下了易州城,战士们个个摩拳擦掌,正欲一鼓作气继续攻打涞水县和容城县。然而,就在这关键时刻,北上的命令却如同一盆冷水浇在了众人的心头。

作为烈火团的统帅,张烈心中自然也是有所不甘。毕竟眼前大好形势,眼看着就能扩大战果,可军令如山倒,他深深地明白身为一名军人,首要的职责便是坚决执行上级的命令。于是,尽管心有不愿,他还是毫不犹豫地迅速做出了应对措施,重新调整作战部署。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张烈决定留下几百名精锐士兵驻守易州城,以防敌军趁虚而入。而他自己,则亲自率领着烈火团的主力部队,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北上的征程。

在集结部队的时候,张烈面色凝重地站在高台上,对着下方密密麻麻的士兵大声喊道:“兄弟们!我知道你们每一个人都刚刚经历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战斗,好不容易才打下了易州这座城池,现在正是乘胜追击、扩大战果的绝佳时机。但是,督军的命令已经下达,我们身为军人,就必须无条件服从!所以,我只能留下一小部分兄弟守城,其余主力将跟随我一同北上。这次的任务非常艰巨,我们要前往密云和檀州支援那里的战斗,因为这关系到整个战局的胜负,是一项关乎全局的战略部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