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我的帝国将大宋包围了 > 第86章 幽云之事终是大宋心病

幽州兴汉军起事的消息传到汴京后,百姓们议论纷纷。幽州地处汉族与游牧民族交界处,民风彪悍,居民体魄强健,擅长骑马射箭,历史上多次成为叛军起事的根据地。此次起事,再次引发了汴京百姓的广泛关注。

在汴京的街头巷尾,茶馆酒肆中,百姓们围坐在一起,讨论着这个震惊朝野的消息。

“你们听说了吗?幽州那边起事了!”一位老者摇头叹气道,语气中带着一丝忧虑,“这幽州地处边陲,民风彪悍,历来就是多事之地。”

旁边一位中年汉子接过话茬:“可不是嘛,幽州的百姓个个身强力壮,骑马射箭样样精通,要是真打起来,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另一位老者点头附和:“说得没错,幽州的百姓向来不服软,这次兴汉军起事,怕不是小事一桩。”

“听说这次起事的领头人叫李云湛,是个有本事的主儿。”一位年轻的书生插话道,“他不仅武艺高强,还深得人心,手下兵强马壮,说不定真能成一番大事。”

旁边一位老者却摇头道:“年轻人,你这话可就太天真了。幽州汉民起事,但毕竟是宋辽之间的缓冲地带,一旦起事,必然会引起宋辽双方的注意。到时候,战火一起,百姓遭殃,可不是闹着玩的。”

旁边一位满脸傲气、身强体壮的年轻人,听到这话后,很不服气地站出来反驳道:“哼!幽州那地方又不在咱大宋的境内,就算打得昏天黑地、血流成河,那也只是辽人的事情罢了,跟咱们大宋有什么关系呢?咱们何必去操那份闲心!”

紧接着,另一个声音附和着响起:“就是啊,老人家。他们辽人自己打自己人,让他们打去吧!咱们大宋的老百姓只要能安安稳稳地过日子就行了,谁还会去管那幽州到底闹腾出个啥样儿来呢?”

周围的人们听到这两人的话语后,反应各不相同。有的人连连点头,表示赞同;而有的人则轻轻摇头,似乎对这种说法并不完全认可。就在这时,人群中的一位中年商人忍不住插言道:“话虽然这么说没错,但你们想想看呐,幽州可是离咱们大宋的边境非常之近啊!万一那边真的打起仗来了,而且战况激烈得无法控制,那很难保证战火不会蔓延到咱们这边来呀!一旦发生这样的情况,首先遭殃的肯定就是居住在边境地区的那些无辜百姓们啦!所以说,这事咱们还是不能掉以轻心呐!”

众人听了,纷纷陷入沉思。

当幽州兴汉军起事的消息如一阵疾风般迅速传至汴京时,整个朝堂犹如被投入了一颗巨石,顿时激起千层浪,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只见宰相文彦博面色凝重地从队列中走出,他微微躬身,双手恭敬地拱起,向皇帝禀报道:“官家啊,那幽州之地虽说并不处于我大宋疆土之内,然其所处之地理位置实乃重中之重。此番兴汉军起事,势必会引得宋、辽两方皆投以关注目光。倘若我们对此置之不理,恐怕将会引发边境局势的动荡不安,进而对我大宋的和平安宁造成严重威胁呐!”

此时,站在一旁的参知政事范仲淹亦颔首表示赞同,并紧接着补充道:“老臣深以为然,这幽州起事,诚然乃是辽人自家内部之事务。但我大宋万不可作壁上观、等闲视之呀。倘若那兴汉军能与辽军展开激战,我大宋正好可以趁此良机,巧妙周旋其中,谋取利益,说不定还能够一举收复往昔失去的幽州领土呢。”

然而,就在众人议论纷纷之际,枢密副使富弼却挺身而出,提出了截然不同的看法。他先是朝着皇帝抱拳行礼,然后言辞恳切地说道:“官家明鉴,这幽州起事,固然属于辽人内部的纷争乱局。只是,我大宋若是冒然插手介入,极有可能招致辽人的强烈不满情绪,甚至会破坏掉当前宋辽两国间来之不易的和平局面。依微臣之见,我大宋当下应当严格防守本国边界,暂且保持观望态度,静待时局变化再做定夺为宜。”

赵祯听完一众大臣们各抒己见、争论不休之后,眉头微皱,陷入沉思之中。他端坐在龙椅之上开口说道:“诸位爱卿所言,朕都已深思熟虑。关于幽州起事一事,乃是辽国内部纷争所致,与我大宋并无直接关联。因此,传朕旨意,命令雄州知州赵滋务必严密防守边境之地,切不可贸然出兵轻举妄动。与此同时,再派遣得力之人迅速赶赴幽州,详细查探此次幽州起事的汉民究竟有何实力和真实意图。”

范仲淹闻听此言,心中焦急万分,连忙向前一步,拱手施礼道:“官家啊!那燕云十六州本就属于我大宋故土,其收复与否关系到国家未来的长治久安以及千秋万代的利益得失。现今汉民奋起反抗,这无疑是一个千载难逢的绝佳机会啊!倘若我们不能当机立断、抓住此等机遇,只怕将来后悔莫及呀!”

赵祯缓缓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一丝无奈之色,语重心长地回应道:“范卿啊,你的一片赤诚之心朕又何尝不知呢?只是我大宋与辽国之间长久以来一直保持着盟誓和约,如果轻率地出动大军征伐,恐怕会引发两国之间的战火纷飞,从而彻底打破目前来之不易的和平局势。如此一来,遭殃受苦的终究还是黎民百姓啊!”

枢密副使富弼面色凝重地从队列中跨步而出,他双手抱拳,躬身向皇帝行礼后,朗声道:“官家,当下西夏的使者已然抵达京城,他们怀着恳切之心,表示愿意与我大宋朝携手合作,一同抵御来自辽国的威胁和压力。此时此刻,辽邦境内又有汉族民众奋起反抗,局势动荡不安,此乃天赐之良机呀!恳请陛下能够英明决断,把握时机,做出最为明智的决策。”

几乎与此同时,御史中丞欧阳修亦毫不迟疑地步出队列,同样恭敬地拱手施礼,然后语气沉稳地说道:“官家,微臣认为富弼大人所言固然有些许道理,然而不可忽视的是,我大宋与辽国之间向来存有盟约,彼此相安无事多年。若是轻率地出动军队,恐怕将会打破这来之不易的和平局面。而且,如果我们在此刻选择与西夏联合,不但极有可能引起辽国方面的强烈不满,甚至还有可能把我大宋卷入一场本可避免的无谓战争当中去。因此,微臣斗胆恳请官家务必深思熟虑,谨慎行事,切不可草率作出决定。”

紧接着,翰林学士司马光也连忙附和起来,他向前一步,微微低头,言辞恳切地道:“官家,尽管西夏表现出了联合的意愿,但实际上其国力相对弱小,并且与辽国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扑朔迷离。倘若我大宋冒然与其结盟,很有可能会让自身陷入左右为难的尴尬处境。依微臣之见,我大宋应当坚定不移地秉持着和平的外交政策,极力避免轻易挑起战火,以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百姓的安居乐业。”

赵祯端坐在龙椅之上,目光缓缓扫过殿下众臣,面色凝重地听完他们的议论之后,微微眯起双眼,沉默不语,似乎在深思熟虑着什么。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整个朝堂都陷入一种紧张而压抑的氛围之中。终于,赵祯轻咳一声,打破了这份寂静。他稍稍调整了一下坐姿,开口说道:“诸位爱卿所言皆不无道理,但依朕之见,幽州起事,乃是辽人内部之争,与我大宋并无直接关联。”说罢,他顿了一顿,眼神坚定地继续道:“传朕旨意,命雄州知州赵滋务必严守边境,切不可贸然出兵。另外,速速派遣得力之人前往幽州详细探查,务必摸清起事汉民的真实情况以及背后势力。至于西夏方面提出的联合提议……”说到此处,赵祯略微迟疑了一下,然后才接着说道:“此事朕还需再行斟酌思量一番。”

随着赵祯话音落下,朝堂上原本此起彼伏的议论声也逐渐停歇下来。众臣面面相觑,虽然对皇帝的决策仍有些许疑虑,但也不敢再多言,只得恭敬地行礼告退。待众人散去之后,赵祯从龙椅上站起身来,转身朝着御书房走去。不多时,一名内侍匆匆来到宰相文彦博面前,低声传达了圣上的口谕,请他速去御书房觐见。

文彦博闻听此言,不敢怠慢,连忙整理衣冠,加快脚步向御书房赶去。一进书房,便见到赵祯正站在窗前负手而立,若有所思地凝视着窗外的景色。听到脚步声传来,赵祯转过身来,脸上露出一丝微笑,示意文彦博免礼平身。文彦博谢恩过后,拱手施礼问道:“官家,不知此番紧急召见微臣所为何事?”

文彦博沉思须臾之后,才缓缓开口道:“官家啊,依微臣之见,此次幽州起事虽说乃是辽国内部的纷争,但咱们大宋万不可轻率地介入其中啊!想当年,我大宋与西夏之间曾有数次交锋,起初我军虽屡获小胜,但最终却都以失败告终,这当中的惨痛教训实在令人刻骨铭心呐!现如今若贸然与强大的辽国开战,恐怕我们将会身陷进退维谷的两难之境呀!因此,微臣恳请官家务必审慎行事,切不可轻易挑起战火啊!”

赵祯闻听此言,轻轻点了点头,表示赞同道:“彦博爱卿所言极是。那辽邦此番只不过是爆发了一场小小的民乱而已,料想对于我大宋收复幽云十六州之举怕是难以产生太大的影响。依朕看来,这场动乱估计不出两三月便会被辽邦自己给平定下去喽。”

其实在赵祯心中,着实没有将幽州兴起的汉军起事太过放在心上。毕竟就在去年,大宋境内也曾发生过王伦领导的起义事件呢。当时那支起义军在山东一带闹腾得好不热闹,可即便如此,折腾了整整两个月之后,不还是照样被朝廷派出的官军给彻底镇压下去了嘛。所以在赵祯眼里,幽州的这次起事跟王伦起义没啥本质区别,无非就是些地方性的小规模民变罢了,压根儿就不可能掀起什么大风大浪来。

文彦博见赵祯心意已决,深吸一口气后,缓缓拱手道:“官家所言甚是,不过区区一场民乱罢了,实不足为虑啊!以微臣之见,我大宋万不可牵扯其中,免得引火烧身,进而破坏与辽国好不容易才维持住的和平局面。想如今这大宋,正处于一片太平盛世之中,黎民百姓皆能安居乐业,着实不宜轻率地开启战端呐!”

赵祯听着文彦博这番话,微微颔首,表示赞同,接着开口说道:“彦博所言极是啊!朕对此亦是深有同感。那幽州起事说到底也只是辽人的内部纷争而已,我大宋切不可贸然介入其中,否则只怕又要掀起一阵腥风血雨、刀光剑影之灾祸啦。”

说罢,赵祯目光如炬地看向文彦博,语重心长地道:“彦博啊,此事务必谨慎处理。你且去吧,朕对你深信不疑,坚信你定然能够将此事妥善处置妥当的。”

文彦博赶忙再次拱手行礼,恭敬应道:“官家圣明,微臣定当全力……。”

待赵祯转身回内殿,文彦博才缓缓退出御书房。

文彦博刚迈出宫门,便见几名官员迎面走了过来。当先一人是参知政事范仲淹,他面色凝重,眼中带着一丝不甘。紧随其后的,是枢密副使富弼、御史中丞欧阳修以及翰林学士司马光。几人皆是朝堂上举足轻重的人物,此刻齐聚于此,显然是为了幽州之事。

范仲淹见文彦博出来,快步上前,拱手道:“彦博兄,陛下对幽州之事已有了决断?”文彦博微微点头,叹了口气道:“陛下已定下基调,命雄州知州赵滋严守边境,不得轻举妄动,同时派人探查幽州起事的虚实。至于西夏的联合提议,陛下还需再行斟酌。”

富弼听后,微微皱眉,沉声道:“彦博兄,依你之见,这幽州起事当真只是辽人的内部纷争?若我大宋此时不趁机而动,岂非错失良机?”

文彦博摇了摇头,目光深邃:“富弼兄,你我皆知,宋辽之间盟约已久,虽非铁板一块,但多年相安无事。此次幽州起事虽是辽国内部矛盾所致,但若我大宋贸然介入,必会引起辽人的警觉,甚至可能破坏现有的和平局面。一旦战火重燃,百姓遭殃,我等身为臣子,又该如何自处?”

欧阳修在一旁轻捋胡须,缓缓开口道:“彦博所言不无道理。西夏虽有联合之意,但其国力弱小,与辽国关系复杂。若我大宋与之结盟,不仅难以左右战局,反而可能陷入两难境地。与其冒险一搏,不如静观其变,待局势明朗后再做打算。”

范仲淹听后,沉默良久,最终长叹一声:“罢了,罢了。我等皆为大宋臣子,只盼能为国家谋取最大利益。既然陛下已有决断,我等自当遵从。只是这幽云之事,终究是大宋的一块心病,不知何时才能彻底解决。”

几人又商议片刻,最终各自散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