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我的帝国将大宋包围了 > 第九十六章 蜂窝煤开售

我的帝国将大宋包围了 第九十六章 蜂窝煤开售

作者:玉树的王捕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5 07:47:30 来源:小说旗

两天后的清晨,阳光透过云层洒在幽州城的大街小巷,街道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一辆辆装满蜂窝煤的马车缓缓驶过,车轮与石板路发出清脆的声响,仿佛在演奏一场独特的交响乐。

车夫们站在车辕上,手持长鞭,高声吆喝着:“来来来,看看这新奇的蜂窝煤!燃烧旺,烟少,还便宜!”他们的声音如同洪钟一般,在喧闹的街市中回荡,吸引着过往的百姓们纷纷驻足观看。

工业司的工匠们正忙碌地准备着一场特别的演示。他们在广场中央放置了一个蜂窝煤炉子,并当众点燃了它,目的是向周围的百姓展示蜂窝煤的使用方法和优点。

随着火焰的燃起,炉子里的蜂窝煤开始熊熊燃烧,火势异常旺盛。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尽管火势如此之大,却几乎看不到浓烟冒出。这一幕让围观的百姓们不禁发出阵阵惊叹声,他们对这种新型燃料充满了好奇和疑惑。

“这东西真的无毒吗?”人群中,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皱起眉头,半信半疑地问道。他凝视着炉子里燃烧的蜂窝煤,眼中透露出一丝担忧。

工匠们显然对这个问题早有预料,他们微笑着从炉子里取出一块已经烧过的蜂窝煤,然后轻轻掰开。众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这块蜂窝煤上,只见里面的小孔结构清晰可见,就像蜂巢一般。

“各位乡亲,这蜂窝煤之所以燃烧时产生的烟雾少,是因为它内部有许多小孔。”工匠耐心地解释道,“这些小孔可以让空气充分流通,使燃料燃烧得更充分。而且,它燃烧后不会产生异味,对大家的身体也没有害处。”

这些蜂窝煤被整齐地码放在马车上,每一块都呈现出规则的六边形,犹如蜂巢一般。煤块表面光滑,色泽黑亮,散发出淡淡的煤炭香气。

好奇的人们纷纷围拢过来,对着蜂窝煤指指点点,议论纷纷。有人拿起一块蜂窝煤仔细端详,感受着它的重量和质地;有人则询问车夫关于蜂窝煤的价格和使用方法。

车夫们热情地解答着大家的问题,详细介绍着蜂窝煤的优点。他们告诉人们,这种蜂窝煤不仅燃烧效率高,火力旺盛,而且产生的烟雾较少,不会对环境造成太大的污染。更重要的是,蜂窝煤的价格相对较为便宜,非常适合普通百姓使用。

随着车夫们的介绍,越来越多的人对蜂窝煤产生了兴趣,开始购买这种新型的燃料。一时间,马车周围挤满了人,讨价还价声、欢呼声此起彼伏,好不热闹。

为了进一步证明蜂窝煤的安全性,工匠们可谓是煞费苦心。他们不仅准备了各种详细的讲解和演示,还特意准备了一些简单而直观的实验,以让百姓们能够亲眼目睹蜂窝煤的优点。

在众人的注视下,工匠们将一盆清澈的水放置在炉子旁边。接着,他们小心翼翼地将正在燃烧的蜂窝煤放在盆边,让百姓们能够清楚地观察到整个过程。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蜂窝煤在燃烧过程中并没有产生过多的烟雾,这让百姓们感到十分惊讶。过了一会儿,工匠们决定进行下一步的实验。他们毫不犹豫地将手伸进盆里,取出那盆清水,展示给大家看。

“大家看,这水还是清澈透明的,没有丝毫的浑浊。这就说明,我们的蜂窝煤在燃烧时并没有产生有害的烟雾,对环境和人体都没有危害。”工匠们声音洪亮地解释道,语气中透露出自信和自豪。

围观的百姓们纷纷点头,表示认同。他们亲眼看到了实验的结果,心中原本的疑虑也逐渐消散。

“是啊,我家以前用的柴火,烧起来那烟可大了,整个屋子都乌烟瘴气的。这蜂窝煤可真是好东西啊!”一位汉子附和道,他看着工匠们手中的蜂窝煤,眼中闪过一丝心动,心中暗自决定也要买一些回去试试。

车夫们站在一旁,看到百姓们对蜂窝煤的兴趣越来越浓厚,脸上不禁露出了得意的笑容。他们继续高声吆喝着,向人们推销这种新奇的燃料,同时也不忘强调蜂窝煤的诸多优点和便利性。

“各位乡亲们啊,快来看看咱这蜂窝煤啊!这蜂窝煤可不一般呐,它不仅燃烧得旺旺的,而且价格还特别便宜呢!您看啊,这一车蜂窝煤,那可抵得上两车柴火啊!而且啊,这蜂窝煤还有个好处,就是不占地方,方便储存。您家里要是有个小角落,就能轻轻松松地放下这一车蜂窝煤啦!”车夫们扯着嗓子大声喊道,声音中透露出一丝丝的自豪。

这时,人群中一位老者站了出来,他对这蜂窝煤似乎很感兴趣,但还是谨慎地问道:“这蜂窝煤多少钱一个啊?”

车夫们一听,立刻回答道:“大爷,这蜂窝煤可便宜啦!5文钱就能买4个呢!而且啊,这个月购买蜂窝煤,我们还免费送炉子哦!”车夫们的声音中明显带着一丝兴奋,仿佛这个优惠活动是他们自己争取来的一样。

“啥?5文钱4个,还免费送炉子?”百姓们听到这个价格后,都不禁心动了起来。5文钱4个蜂窝煤,这价格确实很实惠啊!再加上免费送炉子,这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啊!尤其是那些家里经常需要用火的主妇们,更是觉得这蜂窝煤是个好东西。

“这价格真划算啊!”一位妇人惊叹道,她的声音在人群中引起了一阵骚动。人们纷纷转过头来,好奇地看着这位妇人。只见她从人群中挤出来,快步走到车夫面前,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显然对这种蜂窝煤非常感兴趣。

“我也要一些!”另一位汉子紧接着喊道。他的声音洪亮而有力,仿佛在向所有人宣告他的决定。他大步走到车夫旁边,仔细端详着那些蜂窝煤,眼中流露出满意的神情。

车夫们见到百姓们如此热情地购买,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了。他们迅速从车上卸下蜂窝煤,动作熟练而利落。每一块蜂窝煤都被整齐地码放在地上,等待着被顾客们领走。

“这东西确实不错啊!”另一位汉子也附和道,他手中拿着一块蜂窝煤,仔细观察着。“烧起来肯定很旺,而且还不呛人。”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这种新型燃料的期待和信心。

一时间,幽州城内的蜂窝煤生意异常火爆。百姓们纷纷涌向车夫们的摊位,争先恐后地购买着蜂窝煤。一车车的蜂窝煤很快就被抢购一空,车夫们忙得不可开交,但他们的脸上都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李云湛站在远处,看着这热闹的场景,脸上露出一丝满意的笑容。

就在此时,程铁年步履匆匆地朝这边走来,他的眉头微皱,满脸都是忧虑之色。待到走近李云湛,他停下脚步,语气略带焦急地说道:“督军大人,我觉得我们这样定价不太妥当啊。5文钱4个蜂窝煤,还免费送炉子,这成本都收不回来啊!”

李云湛见状,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他不紧不慢地抬起手,轻轻地拍了拍程铁年的肩膀,安慰道:“程铁年啊,你不必如此担忧。我们推广蜂窝煤的初衷并非是为了赚取利润,而是希望能够改善百姓们的生活。虽然这次我们可能会面临一些经济上的损失,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绝对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举措。”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当百姓们用上这种优质的燃料后,他们的生活会变得更加便利。而他们也自然会对我们心怀感激之情。如此一来,我们所付出的努力就都得到了回报。”

程铁年点了点头,但还是有些担心:“可是督军大人,长期这样下去,工业司的资金会吃紧的。”

李云湛想了想,说道:“这样吧,我们先用督军府的经费补贴一下。等蜂窝煤的生产规模扩大,成本降下来了,我们再适当调整价格。另外,你去和工匠们商量一下,看看能不能进一步优化生产流程,降低成本。”

程铁年听了,心中一亮,连忙说道:“属下明白了,督军大人放心,属下一定想办法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夜幕降临,幽州城渐渐安静下来。一户普通人家的屋内,炉子里的蜂窝煤燃烧得正旺,火光映照在每个人的脸上,带来温暖和光明。这家的主人是一位中年妇人,她正忙着在炉子上煮晚饭,脸上带着满意的笑容。

“娘,这蜂窝煤真好用,烧起来不呛人。”一个小男孩坐在炉子边,好奇地看着燃烧的蜂窝煤,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妇人点了点头,微笑着说道:“是啊,这蜂窝煤真是个好东西。以前用柴火,烟熏火燎的,眼睛都熏得疼。现在用这蜂窝煤,不仅烧得旺,还不呛人,真方便。”

她慢慢地站起身来,动作轻柔而优雅。走到炉子旁边,小心翼翼地揭开锅盖。

餐桌上的食物虽然简单,但却散发着家的味道。一盆热气腾腾的糙米饭。

妇人面带微笑,轻声说道:“来,大家都过来吃饭吧。”她的声音温和而亲切,仿佛能驱散冬日的严寒。

小男孩听到母亲的呼唤,迅速放下手中的玩具,跑向餐桌。他拿起筷子,迫不及待地夹起一团糙米饭,送进嘴里,慢慢咀嚼着。米饭的香气在口中散开,让他感到一种满足和幸福。

妇人的丈夫也跟着走过来,坐在餐桌前。他一边吃饭,一边感慨地说:“这蜂窝煤可真是督军大人的好主意啊!”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这位督军大人的感激之情。

“是啊,以前冬天烧柴火的时候,那烟可大了,家里总是乌烟瘴气的,呛得人难受。”妇人附和着丈夫的话,“现在用这蜂窝煤,不仅家里干净多了,而且也不用天天去砍柴了,真是方便了不少呢。”

“这蜂窝煤真是督军大人的好主意啊!”妇人的丈夫一边大快朵颐地吃着饭,一边心满意足地感慨道,“以前冬天的时候,咱们家都是烧柴火取暖,那烟大得很呢,整个屋子里都是乌烟瘴气的,呛得人直咳嗽。而且,每天都得去砍柴,累得很呢!现在可好了,用这蜂窝煤,家里干净多啦,也不用天天那么辛苦地去砍柴啦!”

妇人听着丈夫的话,频频点头,脸上露出了感激的神情,说道:“可不是嘛,这蜂窝煤真是个好东西啊!不仅方便,而且还便宜呢。你看,5文钱就能买4个蜂窝煤,还送一个炉子,多实惠啊!”

这时,坐在一旁的小男孩突然插嘴道:“娘,那督军大人是谁呀?”

妇人微微一笑,温柔地摸了摸小男孩的头,回答道:“督军大人啊,他可是咱们城里的大官呢!他呀,总是想着法子让咱们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更好。这次推广这蜂窝煤,不就是为了让咱们冬天能过得更暖和些嘛!”

妇人说着,眼神不禁有些恍惚,仿佛透过眼前的景象看到了远方的丈夫。一个月前,丈夫得知参军可以分到三十亩田地,这对于他们这样的普通百姓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诱惑。那三十亩田地意味着一家人的生活将有保障,孩子们也能有更好的未来。

“娘,爹爹什么时候回来呀?”小男孩眨巴着大眼睛,再次问道,声音中透露出一丝期待。

妇人轻轻叹了口气,缓缓说道:“你爹爹托人来信了,说他现在在和大宋的边防境线上驻守呢。”她顿了顿,接着说:“现在没有和南边的大宋打起来,娘心里也踏实多了。只要没有安排去打仗,能平平安安地活着就好。”

妇人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今天教书张先生念丈夫的信中的内容,边境虽然局势紧张,但目前还没有战事。这让她一直悬着的心稍微放了下来,但对丈夫的安危仍然时刻担忧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