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我的帝国将大宋包围了 > 第134章 襄平

我的帝国将大宋包围了 第134章 襄平

作者:玉树的王捕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5 07:47:30 来源:小说旗

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李云湛微微皱眉,转身望去,只见一队骑兵飞速驰来。为首的是一个身着铠甲的传令兵,他高举着一面大旗,上面写着“兴汉”两个大字。

传令兵来到李云湛面前,翻身下马,单膝跪地,大声说道:“报,督军大人!大李瑞将军和张烈将军大破女真金军,杀敌三万,降兵两万,现以已经攻克沈州和通州!”

李云湛的脸上露出一丝满意的微笑,他点了点头,说道:“好!传令下去,让李瑞和张烈两位将军继续追击残敌,不可让女真金军有喘息之机!”

传令兵领命而去,李云湛再次将目光投向完颜乌古乃。此时的完颜乌古乃已经彻底失去了刚才的威风,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惊恐和绝望。

李云湛微微皱眉,转身对身边的锦衣卫说道:“将他押下去,好好看管。”锦衣卫们应声而动,正要上前将完颜乌古乃带走。

“慢着!”完颜乌古乃突然开口,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但又透着几分坚定,“李督军,你刚才说会善待女真人,是不是真的?”

李云湛的动作微微一顿,他转过身,目光如刀般落在完颜乌古乃的脸上。他的眼神中带着一丝复杂的情绪,仿佛在思考着什么。片刻之后,他轻轻点了点头,示意锦衣卫停手。

“自然。”李云湛的声音平静而坚定,仿佛在陈述一个事实,“我李云湛做事,向来说一不二。既然我说了会善待女真人,自然会做到。”

完颜乌古乃缓缓说道:“李督军,我有一个请求。”

李云湛微微挑眉,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完颜乌古乃抬起头,看着李云湛:“请给我笔墨纸砚,我要写一封信,让女真部落归降于您。”

此时完颜乌古乃已不再自称朕,而是用上了我。

李云湛露出一丝笑容:“好,你写吧。”

完颜乌古乃知道,虽然长白山三十部、五国部、蒲卢毛朵部等部落并不会仅仅因为自己的投降而顺从兴汉军,毕竟自己为了巩固地位,没少对这些部落动用武力,他们对完颜部早已心存芥蒂。但完颜部的族人一定会听从自己的命令,

他接过锦衣卫递来的纸笔,沉思片刻,开始书写。他的笔迹虽然有些颤抖,但每一个字都写得工整有力。信中,他详细地描述了自己与兴汉军的交战经过,以及李云湛的承诺和宽宏大量。他强调,投降兴汉军并非是软弱的表现,而是为了女真族的长远未来,为了避免无谓的流血和牺牲。

写完信后,完颜乌古乃将信封好,递给李云湛:“请李督军派人将这封信送到完颜部,我相信他们会听从我的安排。”

然而,接下来半个月金国的局势已经到了分崩离析的边缘。因皇帝被俘,各地的部落纷纷自立,金国的统治已经名存实亡。李云湛的军队在接连的胜利后,已经控制了大片领土,但金国的残余势力仍在负隅顽抗。

就在李云湛安排好送信的第二天,前线突然传来了令人振奋的捷报!原来,完颜部在收到完颜乌古乃的信后,经过一番短暂而激烈的商议,最终决定归顺李云湛所率领的兴汉军。这一决定不仅意味着他们愿意听从李云湛的指挥和安排,更代表着兴汉军在这场战争中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随着完颜部的归顺,长春州一带的局势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原本属于完颜部的土地,如今也自然而然地落入了兴汉军的掌控之中。兴汉军如汹涌的潮水一般,迅速涌向长春州,将这片土地纳入了自己的版图。

至此,混同江(也就是后世的松花江)流域以南的地区,纷纷响应完颜部的决定,归顺了兴汉军。这一连串的胜利,让兴汉军的势力范围得到了极大的扩张,同时也让李云湛的声望如日中天。

然而,就在兴汉军节节胜利之际,李云湛却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他下令停止了对其他女真人部落的征讨。这并非是因为兴汉军实力不足,而是因为这些地方大多都是贫瘠之地,即使征讨下来,也无法为军队提供足够的物资补给。

此外,经过与兴汉军的多次交战,女真人对李云湛和他的军队已经心生畏惧。面对如此强大的敌人,他们再也不敢轻易与之开战,纷纷选择退避三舍,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女真战事告一段落后,辽阳城内,李云湛下令内阁及各司官员迁往辽阳,并且下令将辽阳名字改回襄平。这一决定在兴汉军引起了一些争议。

不少人已经想到,他们的督军想定都辽阳。然而,不少人纷纷反对,认为应该把国都立在幽州。

李云湛对此据理力争,理由是幽州离大宋太近,且无险可守。他强调,国都乃是一国的心脏,必须选择一个保障安全地方。

然而,也有人提出异议,认为兴汉军战力强大,无惧大宋。李云湛正色反驳道:

“诸位,世事无常,古时始皇帝一统六国,何等威风,可曾想到身故之后短短三年,秦帝国便二世而亡?大隋文帝开皇之治,国力强盛,但炀帝无道,最终也落得个国破家亡的下场。

“幽州虽靠近大宋,看似便于交流,但正因如此,也易受其威胁。一旦大宋有变,幽州首当其冲,无险可守,难以自保。而襄平地处辽东半岛,背靠长白山,面朝大海,易守难攻,是理想的国都之地。我们不仅要考虑眼前的军事优势,更要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稳固的基业。”

李云湛的一番话,让众人陷入沉思。他们意识到,李云湛的决策并非仅仅基于眼前的利益,而是有着深远的战略眼光。最终,众人接受了李云湛的决定,将内阁及各司官员迁往襄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