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我的帝国将大宋包围了 > 第151章 准扭转贸易逆差

我的帝国将大宋包围了 第151章 准扭转贸易逆差

作者:玉树的王捕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5 07:47:30 来源:小说旗

程铁年双手接过奏告,眉头微皱,心里暗自思忖:“这奏告所写何事?为何如此晦涩难懂?”他定了定神,开始逐行逐字地仔细翻阅。

程铁年自幼勤奋好学,对各类知识都有涉猎,但他的专长主要集中在工匠工艺和管理方面,对于商业领域的知识确实知之甚少。尽管如此,他深知自己身为工部尚书,陛下不太可能让他去管理商部的事务。然而,这份奏告的内容却让他感到有些棘手。

他全神贯注地研读着奏告中的文字,试图理解其中的含义。然而,尽管他费尽心力,最终也只能看懂其中的一部分:大宋的商人似乎比大雍这边的商人赚得更多。

程铁年深知在陛下面前,自己绝对不能流露出对这份奏告一知半解的样子,那样会显得自己学问浅薄。于是,他强作镇定,继续仔细阅读完整个奏告。

待看完奏报后,程铁年微微躬身,毕恭毕敬地说道:“不知陛下有何吩咐,臣定当全力以赴,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李云湛说道:“程爱卿啊,朕对你并没有过高的要求,也无需要你去赴汤蹈火、历经艰难险阻。朕所要求的是你工部能够加快新式纺纱机和织布机的制造速度,同时也要加快厂房的建设进度,这其中不仅包括普通的厂房,还包括玻璃厂哦。此外,朕希望你能在幽州也兴建几座水泥厂。”

程铁年听闻此言,赶忙拱手施礼,恭恭敬敬地回答道:“陛下圣明,微臣定当催促新式纺纱机和织布机的制造,微臣回走定当责令工匠们全力以赴、加紧赶制了。至于厂房和玻璃厂的建设,目前也都在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地推进当中。至于在幽州兴建水泥厂一事,微臣定会立刻着手安排相关人员,尽快选定合适的厂址并开始动工建设。”

李云湛微微颔首,表示满意,接着说道:“如此甚好。这些事情对于我们国家来说,实在是至关重要啊。新式纺纱机和织布机的成功制造,必将极大地提升我国纺织业的竞争力,使其在国际市场上更具优势。而玻璃厂和水泥厂的建设,则会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和保障。程爱卿啊,这些项目都关系到国家的兴衰荣辱,你可一定要亲自监督办理,万万不可有丝毫懈怠,务必确保这些项目能够早日顺利完成啊。”

程铁年:“陛下放心,臣定当亲自督办,确保这些项目按时完成。臣会安排最优秀的工匠和管理人员,全力推进这些项目。”

程铁年说完,向李云湛拱手施礼,然后转身离去。

李云湛看着程铁年的背影消失在门口,心中稍稍松了一口气。他知道程铁年是个可靠之人,有他负责这些项目,应该不会有太大问题。

然而,李云湛的心情并未完全放松下来。他独自一人站在御书房的窗前,望着远方的天空,心中思绪万千。

大雍要想在经济上取得更大的突破,光靠传统的农业和手工业显然是不够的。李云湛深知,必须在金融领域有所作为,才能真正实现经济的腾飞。

开设银行,无疑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一步。通过银行,可以集中社会资金,为企业提供融资支持,促进商业活动的繁荣。同时,银行还可以发行货币,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稳定物价。

想到这里,李云湛的心情愈发沉重。他知道,要开设银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需要制定一套完善的银行制度和流程,以确保银行的安全运营。其次,还需要培养一批专业的银行人才,包括管理人员、柜员、信贷员等。

李云湛拿起一支毛笔,开始在书卓纸上书写关于银行流程和人员培训的计划。他的笔触流畅而有力,仿佛在描绘着大雍经济的未来蓝图。

银行的设立,不仅仅是金融领域的一次创新,更是大雍经济改革的重要举措。”李云湛在心中暗暗思索,“银行的运营必须规范、透明,确保资金的安全和高效流通。”

他写下了银行的基本运营流程,包括存款、贷款、汇款、结算等业务的办理流程。每一项业务都详细列出了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确保银行的运营有章可循。

接着,李云湛开始静下心来,仔细思考并撰写关于人员培训计划的具体内容。他深知,一个良好的培训计划对于团队的发展和提升至关重要。

在考虑行长人选时,李云湛毫不犹豫地将自家人列为优先选择。毕竟,人都有私心,他相信自己的家人会更尽心尽力地为银行的发展贡献力量。然而,他也明白,能力同样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与此同时,在大宋的边境地区,大雍的大量雪精盐如潮水般涌入。这些雪精盐以其卓越的品质和低廉的价格,给大宋的盐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这种雪精盐不仅质量上乘,口感鲜美,而且价格极为亲民,仅需五文钱一斤,相较于大宋本土的盐,简直是天壤之别。

更重要的是,大雍的雪精盐供应量极其庞大,完全满足了市场的需求。这使得大宋的盐业市场瞬间陷入了混乱,许多盐商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在大宋边境的一些普通百姓,当他们第一次品尝到这种雪精盐时,都不禁为之惊叹。有些人甚至因为长期以来只能食用劣质盐而泛起了泪花,他们感叹终于能够享受到如此优质的盐了。

“如此精盐,雍人贱卖不止这个价吧?”富商满脸狐疑地看着手中的雪精盐,心中暗自思忖。他小心翼翼地将一小撮盐放入口中,细细品味着那咸鲜的味道,不禁惊叹道:“这盐的品质如此之高,若在我大宋,怕是要价比天高啊!”

这位富商的话语引起了周围众人的共鸣,大家纷纷议论起来。有人说:“这大雍的雪精盐,不仅质量上乘,而且价格如此之低,这其中必定有什么猫腻。”还有人猜测:“难道是大雍的盐产量过剩,所以才会如此低价倾销?”一时间,各种说法四起,众人都对这雪精盐的低价感到十分不解。

大宋的盐商们更是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他们的盐价原本就相对较高,如今大雍的雪精盐以如此低廉的价格涌入市场,无疑给他们的生意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一些盐商开始抱怨起来:“这大雍的盐商也太狠了,这不是要把我们逼上绝路吗?”更有甚者,直接上书朝廷,要求禁止大雍盐的进口,以保护本国盐商的利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