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玄幻 > 竹杖奇缘录 > 第58章 五原郡中瘟疫起 神农鼎现炼仙丹(抗疫篇)

隆冬之季,天地苍茫,白雪皑皑,朔风卷着细雪掠过五原郡残垣。蔡佳轩竹杖点地,拨开半人高的枯草,忽见道旁枯树上吊着半片幡旗,褪色的\"安\"字被风撕成齑粉。王嘉馨袖中九龙剑穗轻颤,素白裙裾扫过冻硬的血污——自进入北国以来,他们见过太多这样的死城,却从未见过如此诡异的疫病。

\"夫君看这尸斑。\"她在一具僵直的尸体旁蹲下,指尖拂过死者青黑的唇畔,\"紫黑蔓延至耳后,指甲尽作靛色,与《伤寒杂病论》中记载的'大头天行病'不同,倒似中了山岚瘴气。\"话音未落,远处破屋中突然传来孩童的咳嗽,撕裂般的声响惊飞数只寒鸦。

蔡佳轩竹杖轻挥,杖头竹叶簌簌作响,竟在萧瑟冬日透出几分绿意。他皱眉道:\"此处地气阴寒,兼之百姓久困饥馑,脾胃先虚,恐是寒湿之邪乘虚而入。只是这咳嗽声......\"话未说完,王嘉馨已起身奔向声源,广袖翻卷间,腰间寒光剑折射出微弱光芒——此刻却似感应到苦难,泛出温润光晕。

破屋内浊气熏蒸,七八个面黄肌瘦的孩童挤在土炕上,最小的那个正剧烈抽搐。王嘉馨解下罗帕浸水,轻轻拭去孩子额上冷汗,触到脉门时指尖微颤:\"脉沉细如丝,尺肤寒若冰铁......\"她忽然撕开孩子衣襟,只见心口处有暗红斑块如蛛网蔓延,\"是'寒疫'!昔年张仲景治建安大疫,曾言'寒毒藏于肌肤,内犯脏腑',不想今日重现。\"

忽有老妇扑进来,枯瘦的手死死攥住她手腕:\"仙姑救救我孙儿!昨儿还能喝碗稀粥,今日便......\"浑浊的眼中滚出泪珠,滴在王嘉馨手背,烫得她心口发紧。蔡佳轩俯身扶起老妇,竹杖在地上画出太极图,淡淡道:\"老人家可知这疫病起于何时?可有人去过深山或是水泽?\"

老妇颤抖着指向北方:\"半月前,青壮们去阴山背煤,回来后便说山坳里有个冰湖,湖水泛着蓝光......\"话未说完,王嘉馨已取出银针,在烛火上炙烤后刺入孩子人中、涌泉诸穴。银针尽黑,她咬唇道:\"寒毒入髓,寻常汤药难救。须得寻一味'千年雪藕'为引,再以'附子理中汤'温里散寒。\"

蔡佳轩闻言起身,竹杖击地发出清越之音:\"阴山冰湖,想来便是雪藕生长之处。嘉馨且在此施针吊命,我去去便回。\"话音未落,却被王嘉馨拽住袖口:\"不可!那冰湖既出瘴气,必是阴寒极重之地,你纵有玄功护体,也需小心。\"她从怀中取出一个锦盒,内中盛着半块凝血状的赤色物件,\"这是当年在姑孰城求得的'赤阳石',带在身边可御寒湿。\"

目送夫君踏雪而去,王嘉馨解开随身药囊,取出茱萸、苍术等辟秽药材,在屋中燃起熏炉。浓烟裹着药香弥漫开来,炕上的孩童竟渐渐止了抽搐。老妇跪在地上连连叩首,她连忙扶起,触到对方粗糙的手掌时,忽然想起自己在王氏时,曾用这样的手为丫鬟包扎伤口,却被母亲斥为\"有失体统\"。如今想来,那些金玉珠翠堆砌的体面,怎及此刻一双能救人的手珍贵?

阴山腹地,冰湖如一块嵌在群山间的青黑色琥珀。蔡佳轩足踏竹杖凌空虚渡,忽见湖面冰层下隐约有黑影浮动,细观竟是无数白骨堆叠,腕间还系着采矿用的麻绳。他心中一凛,竹杖轻点水面,冰层应声而裂,一股阴寒之气直冲面门,比之玄门中的\"太阴寒流\"犹有过之。

屏息下沉丈许,果然见冰下生着几株雪白莲藕,顶端嫩芽犹带冰晶。方要伸手采摘,忽见白骨堆中一双眼睛睁开,眼白泛着幽蓝,竟是个被冻成冰雕的矿工!蔡佳轩暗运玄功,指尖凝出一道真火,正要照亮四周,却见那矿工突然抬手抓来,指甲长如弯钩,掌心赫然有个紫黑疮口——正是与五原郡百姓相同的症状。

\"原来是寒毒入体,化为行尸。\"他竹杖横扫,荡开数具扑来的冰尸,却见更多黑影从湖底升起,俱是当日采煤矿工。念及他们曝尸冰湖不得往生,蔡佳轩心中恻然,竹杖划出《度人经》字符,朗声道:\"魂归太虚,魄返幽冥,四大假合,何劳执迷!\"符光所及,冰尸们纷纷垂手退去,眼中幽光渐灭。

采得雪藕正要离去,忽觉湖底有器物反光。运力劈开冰层,竟见一座石匣半埋淤泥,匣上刻着\"神农氏之器\"五字古篆。打开时,内里卧着一尊青铜鼎,鼎身刻满草木虫鱼,腹间铭文曰:\"鼎镇五方,德配天地,凡有疾厄,叩之则应。\"蔡佳轩心念一动,想起泰山娘娘曾言\"医道与天道相通\",遂将雪藕放入鼎中,以真火淬炼。霎时间,鼎中腾起五色祥云,隐隐有凤鸣之声。

五原郡城隍庙,王嘉馨正在给一位孕妇施针。忽闻檐角铜铃骤响,抬眼便见蔡佳轩踏雪而来,肩头落着片冰晶,怀中却抱着一尊古鼎,鼎中雪藕已化作琼浆。

\"这是......\"她指尖抚过鼎身铭文,忽然想起幼时在王氏藏书阁见过的《神农本经》残卷,\"莫非是上古神农氏炼药之鼎?\"蔡佳轩点头,将鼎置于灶前,取出从冰湖带回的附子、干姜等药材:\"此鼎自带火候,无需柴薪。只是这寒疫深入骨髓,普通煎药之法难达病所,须得用'阴阳九炼法'。\"

说罢,他双手结印,鼎中竟同时燃起红蓝两色火焰。王嘉馨见状,立刻取出随身携带的《黄帝内经》竹简,对照其中\"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之理,将药材按君臣佐使依次投入。当最后一味\"雪藕汁\"倒入鼎中时,整座城隍庙忽然被柔光笼罩,药香飘出十里,连街角的冻尸眼角都凝出露珠。

\"先给孩童和妇人服用。\"王嘉馨以陶碗盛药,亲手喂给孕妇,\"寒疫伤阳,妇人胎中气血本弱,最易受侵。\"看着对方喝下汤药后,苍白的脸颊泛起血色,她忽然想起自己曾在王氏医案中见过类似记载,却从未想过有朝一日会在这破庙中践行。

更夫敲过三更,城隍庙外忽然传来喧哗。数十个百姓举着火把涌来,为首的汉子腰间别着柴刀,哑着嗓子喊道:\"听说你们在熬药!是不是在里面下蛊?我婆娘喝了药反而更喘了!\"王嘉馨站起身,烛火在她眸中跳动:\"带我去看你婆娘。\"

病榻前,她仔细诊脉后,从发间取下玉簪,挑开患者后槽牙,只见咽喉处肿起如桃,堵塞气道。\"这是寒痰结于喉间,需用'半夏厚朴汤'加减。\"她转向汉子,\"你妻子病在肺胃,我刚才开的是温脾阳的药,需得另配宣肺化痰之剂。可曾有人告诉你,她喝药后要避风?\"汉子低头搓手:\"家里没门,风能灌进来......\"

王嘉馨解下外袍,披在病妇身上,又取出随身携带的紫苏叶,让蔡佳轩在鼎中另熬一锅药。当辛辣的药气熏入喉间,病妇忽然剧烈咳嗽,吐出一团紫黑浓痰,竟能开口说话。汉子扑通跪下,额头磕在冻土上:\"仙姑赎罪!俺们穷怕了,见不得人好......\"

王嘉馨扶起他,指尖触到他粗糙的掌心:\"我虽出身世家,却知民间疾苦。这药鼎可熬千人次,明日起,你们挨家挨户来取药,老弱妇孺优先。\"说罢,她看向窗外渐白的天际,轻声道,\"寒夜虽长,总有尽时。\"

七日后,五原郡街头响起久违的鸡鸣。王嘉馨坐在城隍庙门槛上,给最后一个孩童喂下解药,看着他跑向远处招手的母亲,忽然眼前一黑。蔡佳轩及时扶住她,只见她唇角起了燎泡,眼底尽是血丝,心疼道:\"你已七日未合眼,快些歇息。\"

她摇头,指着鼎中残药:\"还有三户人家的孤寡老人没来取药......\"话未说完,忽闻远处传来喧闹,竟是百姓们抬着猪羊赶来。为首的老丈颤声道:\"仙姑救了五原郡,俺们没什么好谢的,只有这点心意......\"

王嘉馨看着那些活蹦乱跳的牲畜,忽然想起初到江北时,路边饿殍旁总有野狗徘徊。她站起身,广袖拂过鼎身:\"诸位若要谢,便谢上古圣贤留此鼎器,谢天地生此草木。\"她转向蔡佳轩,眼中泛起微光,\"夫君可记得,谢道韫曾说'苍生皆苦,唯爱与道可渡'?今日方知,这爱不是怜悯,是把自己放进苍生里,同他们一道受冻挨饿,一道熬药尝苦。\"

蔡佳轩握住她的手,触到掌心新结的茧子。曾几何时,这双手只会抚琴簪花,如今却沾满药汁与血污。他忽然想起邋遢老道传法时曾留下\"道在蝼蚁,在稊稗,在瓦甓\",真正的大道,从来不在深山玄观,而在这鼎沸的人间烟火里,在每一个为救苍生而累弯的脊梁里。

是夜,神农鼎忽然发出清鸣,鼎身浮现出一行小字:\"医者仁心,天地可鉴\"。王嘉馨望着满天星斗,忽然轻笑出声——当年在碧玉阶前捡簪花时,她怎会想到,这双曾被人笑作\"攀龙附凤\"的手,有朝一日能握住如此厚重的人间?

雪停了,东方既白。城隍庙外,百姓们排成长队,手中捧着空碗,眼中盛着晨光。王嘉馨往鼎中添了最后一味甘草,看那金黄的药液翻涌如浪。

原来最苦的药里,藏着最甜的人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