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玄幻 > 竹杖奇缘录 > 第72章 青瓷茶冷禅意现,白梅香残道心坚(破妄境)

大隋开皇元年,冬雪初霁。秦岭深处,松涛如怒,压得枯枝断柯悉索作响。草庐檐下,蔡佳轩静坐,观那远处渭水似银链蜿蜒,正自凝冰,忽闻身后茶釜轻沸,如蟹眼初绽。

王嘉馨素手撷雪,以青瓷盏分茶。盏底绘着前朝顾恺之笔意的洛神,凌波微步处,墨色已被岁月磨得温润。她将茶盏递与夫君,指尖掠过盏沿时,忽有梅香袭来——原是窗下白梅,经霜雪压枝,竟挣出两三朵来,蕊心凝着冰晶,恰似玉人泪。

\"夫君可曾想过,这茶烟沸处,亦是一界?\"她轻吹茶沫,眼波映着炉中炭火,\"昔年在广寒门拾簪,只道是红尘偶遇,却不知早有天定前缘。\"

蔡佳轩执盏在手,观那茶汤中浮沉的雪水冰晶,忽觉眼前光影摇曳。恍惚间,依稀见草庐化作建康城碧玉阶,自己仍着青衫,蹲身拾簪。周围士族子弟掩口而笑,王嘉馨立于阶上,裙裾拂过青苔,簪花坠地时,竟化作一只寒蝉,振翅欲飞。

\"这便是妄境了。\"耳畔响起泰山碧霞元君的清音,\"世人皆困于执念,如蛾投火,却不知火亦是幻。\"

他猛然回神,手中茶盏已碎,茶水泼在青石板上,冻成蜿蜒冰痕。王嘉馨正以帕子拭手,见他目中清光流转,知是又入了禅机,遂取过竹杖,轻轻点地。竹杖顶端忽现一点朱砂,正是前世嘉馨仙子所点之痣。

\"隋主杨坚代周而立,虽称得国正顺,却不知北地尚有妖氛未靖。\"她望向东南方,\"方才观星,见牛斗间有黑气凝结,似是昔日匈奴左贤王的怨魂借突厥之手作祟。\"

蔡佳轩接过竹杖,杖身传来淡淡暖意,似有万千百姓祈愿聚于其上。忆起初入北地所见:枯骨盈野,小儿衔草而亡,妇人以血饲子——那些画面如刀刻石,纵是悟道之人,亦难释怀。

\"泰山碧霞元君娘娘曾言,天道如江河,虽九曲回环,终向东流。\"他轻抚竹杖,\"可我等所见之苦,究竟是天道必经之劫,还是人心所造之孽?\"

话音未落,忽闻山下传来哭号。两人循声望去,见一老妇负着病儿,跌跌撞撞行于雪径。病儿面如金纸,喉间发出破风箱般的喘息,显然已病入膏肓。

王嘉馨指尖凝出一点灵光,正要施救,却见老妇足下一滑,怀中孩童跌落雪地。刹那间,孩童化作白骨,老妇亦变作当日降服的那只黑熊精,龇牙咧嘴扑来!

蔡佳轩竹杖横扫,却见黑熊精穿过杖影,化作漫天风雪。待风雪止息,草庐依旧,老妇与孩童皆不见踪影,唯有窗下白梅又落了几朵,雪地上留着半枚熊爪印。

\"这便是妄境中的业障了。\"王嘉馨拾起一片梅瓣,\"世人皆被贪嗔痴所困,如在梦中。那黑熊精劫掠过客,何尝不是因前世为人时被胡人所害,才堕入妖道?\"

蔡佳轩闭目沉思,忽觉周身寒热交替。先是置身炎夏,赤地千里,农夫掘地三尺求水,小儿啃食树皮充饥;再入寒冬,暴雪封山,饥民相啖,白骨盈野。忽又听得金戈铁马之声,宇文邕率军破阵,血流成河,枯骨堆中竟开出曼陀罗花。

\"夫君快看!\"王嘉馨的声音穿透幻境。他睁眼望去,见她手中托着一团微光,光中竟映出洛阳城景象:隋主杨坚正祭祀太庙,香烟缭绕中,却有黑影如蛛,攀附在太庙梁柱之上。

\"那是前齐国的冤魂,聚于龙气所在,欲阻新朝天命。\"她指尖微动,微光化作柳叶镖,射向黑影,\"可叹他们不知,朝代更迭本是天道循环,执念越深,越难超脱。\"

蔡佳轩忽然想起前世在八景宫所见:太上人教教主老子坐于青牛之上,指天地而叹:\"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那时他尚不理解,只道是天道无情,如今方知,所谓不仁,正是最大的仁——天地容万物自生自灭,不偏不倚,方是大道。

\"若要破妄,需先破心。\"他轻抚王嘉馨鬓边碎发,\"还记得在长江渡口,你解下王氏玉佩时眼中的光么?那时我便知,纵是天地为牢,亦困不住你我。\"

话音未落,窗外忽起狂风,将白梅残瓣尽皆卷去。却在此时,梅枝间竟抽出新芽,嫩得能掐出水来。蔡佳轩以竹杖轻点新芽,新芽瞬间长成玉树,开满晶莹剔透的花朵,每朵花中都映出世人百态:有哭有笑,有生有死,却都如流水般自然。

\"原来妄境非外魔,皆是自心所化。\"王嘉馨展颜一笑,如春风化雪,\"就像这白梅,残瓣落处,自有新芽生发。天道循环,本无断绝。\"

蔡佳轩握住她的手,只觉掌心温软,却又似握着整个天地。远处渭水冰面忽然开裂,一条金色鲤鱼跃出水面,鳞片映着天光,宛如星辰落于人间。

\"走吧,\"他提起竹杖,\"隋朝气数初兴,正需有人镇护山河。那北地妖氛,便让我们以这青瓷冷茶、白梅残香,化作斩妄之剑。\"

两人相视而笑,身影化作两道青光,破窗而去。草庐中,茶釜仍在轻沸,仿佛方才种种,不过是茶烟聚散,一梦浮生。

……

洛阳城东华门外,铜驼巷陌积雪未消。隋文帝杨坚着素色常服,独坐太庙偏殿,案头摆着青瓷茶盏,正是王嘉馨草庐中同款。他凝视着盏中浮沉的雪水,忽闻檐角铁马叮咚,似有清越之声穿廊而来。

\"陛下可是在等我等?\"蔡佳轩面带微笑,手持竹杖而立,青衫上犹带秦岭雪粒,\"太庙梁间黑气凝结,如蛛附龙,可是前齐余孽作祟?\"

杨坚抬眼,见来者丰神如玉,身旁女子冰肌玉骨,竟似姑射仙子临尘,忙起身肃容道:\"先生咱们又见面了,多年未见,先生越发天人了。朕自登基以来,每夜梦见黑衣百人环殿而泣,今晨太庙梁柱竟现血纹,莫非是...?\"

王嘉馨指尖拂过案上茶盏,盏中茶汤忽然泛起涟漪,映出那齐国后主高纬醉杀斛律光的场景:金銮殿上,美酒中掺着鸩毒,老将忠肝义胆化作冤魂,绕柱三匝而不散。

\"北齐立国二十八年,六主皆以暴虐为乐,剥人面皮、焚人于火,所积怨气何止千万?\"蔡佳轩竹杖轻点地面,青砖缝中竟生出白梅嫩芽,\"陛下欲安天下,需先安此辈亡魂。\"

杨坚皱眉道:\"朕已下旨为北齐君臣修墓立碑,为何怨气不消?\"

\"外在之恤,不及内心之悟。\"王嘉馨取过茶盏,将茶汤泼在殿柱血纹处,\"昔年佛陀拈花,迦叶一笑,皆因悟得'法无定法'。陛下可曾想过,这些冤魂所求,非是功名冢,而是一句'早知今日'?\"

话音未落,梁间突现黑影,如墨汁滴落水中,化作无数披发鬼卒,手持断戈残戟,山呼\"还我命来\"!杨坚惊退半步,却见蔡佳轩竹杖挥处,白梅枝条漫天飞舞,每片花瓣都映着北齐宫廷的荒淫无道——宫女以血涂面为乐,幼主置婴儿于斛中任人剖食,匠人被剥皮充作灯笼...鬼卒们见此景,皆抱头惨呼,血纹竟如冰雪般消融。

\"他们困在执念中,以为是旁人负了自己,却不知一切恶果,皆由自心种下。\"蔡佳轩望向杨坚,\"陛下代周立隋,若能以仁心化戾气,方是真正的'顺天应人'。\"

杨坚肃然下拜,再抬头时,偏殿中已无二人踪影,唯有案头白梅一枝,枝头凝着水珠,恰似泪痕。

子时三刻,邙山深处。王嘉馨指尖凝着冷焰,如持月轮,照见前方墓碑林立,碑上字迹多已风化,唯有\"齐故襄城王\"几字尚可辨认。蔡佳轩忽觉竹杖微震,杖头朱砂痣映出磷火幽光,竟是千万冤魂聚于山腹。

\"北齐诸王皆葬于此,生前争权夺利,死后犹自相残。\"王嘉馨以九龙剑穗系于梅枝,掷入深穴,\"夫君,你听——\"

地底传来磨牙吮血之声,混着妇人哭号、小儿夜啼。蔡佳轩闭目掐诀,竹杖化作金桥,直通幽冥。两人踏桥而下,见洞穴深处矗立着九层血塔,每一层都锁着一具骸骨,骸骨手中皆握卷残书,上书\"夺嫡秘计驭下三十六术\"等字。

\"这是北齐宗室的'黄泉血录',每代帝王以心头血书写,记载着弑兄屠侄的秘术。\"王嘉馨剑穗所过之处,骸骨纷纷碎裂,\"他们到死都不肯放下权力执念,以为即便成鬼,亦可凭此掌控阴司。\"

忽有黑影扑来,化作北齐文宣帝高洋形貌,披头散发,手中拎着酒壶:\"朕乃天子,尔等敢犯天威?\"蔡佳轩竹杖点其眉心,高洋惨叫着化作飞灰,却在灰中现出一枚黑莲,莲子上刻着\"贪嗔痴\"三字。

\"看这莲子,便知北齐国运为何短促。\"蔡佳轩以真火炼化黑莲,洞顶竟漏下月光,照见层层叠叠的骷髅堆中,有稚子骸骨犹自攥着半块糖糕,\"这些孩童,本应天真无邪,却因生于帝王家,早早沾了杀业。\"

王嘉馨取出玉净瓶,倾洒甘露:\"愿以此水,洗去尔等心中尘垢。若有来世,莫再生于帝王家。\"甘露所及之处,骷髅皆生青苔,化作春泥。深处传来一声叹息,血塔轰然倒塌,化作万千流萤,向北斗方向飞去。

洛水之畔,残雪断桥。一位老尼负手而立,袈裟上绣着已褪色的牡丹纹样,见两人踏雪而来,合十道:\"贫尼静慈,等候二位施主久矣。\"

蔡佳轩见她眉心生着朱砂痣,与自己前世眉心之痣竟有二分相似,心中微动:\"师太可是那前北齐宫人?\"

静慈苦笑,从怀中取出半面铜镜,镜中映出两张年轻面容:一为锦衣少年,一为绿鬓宫女,正在御花园中私语。\"贫尼前世名唤琉璃,是后主高纬的才人。这镜中少年,乃左丞相斛律光之子斛律恒伽。\"

她指尖抚过镜面,画面流转:高纬听信谗言,赐死斛律光,满门抄斩。琉璃冒死将恒伽藏于枯井,自己却被投入虿盆。临终前,恒伽紧握她的手:\"待我转世,必灭北齐皇室,为父报仇!\"

\"谁知他转世为北周武帝宇文邕最信任的大将韦孝宽,果真协助武帝灭了北齐。\"静慈眼中泛起泪光,\"可他灭国之后,却在邺城皇宫见到我的画像,才知我早已魂飞魄散。他余生都在寻找我的转世,直到驾崩前,还握着这半面铜镜...\"

王嘉馨轻轻握住她的手,只觉其掌心布满茧子,分明是常年抄写经文所致:\"师太既知前尘,为何还在此徘徊?\"

\"我恨他为何不早些认出我,又恨自己为何偏生爱上仇人之子。\"静慈取出一匣骨灰,\"这是韦孝宽的骨灰,他临终前嘱人将骨灰撒在洛水,与我的一缕发丝合葬。可我...始终无法释怀。\"

蔡佳轩竹杖轻点洛水,水面浮现出韦孝宽的幻影:他身着铁甲衣,却满脸疲惫,怀中抱着琉璃画像,低声道:\"我助周帝统一天下,却独独负了你。若有来世,愿做寻常百姓,与你共剪西窗烛。\"

静慈泪如雨下,将骨灰匣投入洛水。刹那间,水面开满白梅,幻影与骨灰皆化作光点,融入梅香之中。老尼褪去袈裟,露出内里的青衫布裙,面上皱纹尽消,竟化作妙龄女子,对着两人盈盈一拜:\"多谢二位施主,让我终于能放下这千年执念。\"

话音未落,她已化作清风,唯有半面铜镜留在雪地上,映着天际初升的朝阳。

黎明时分,洛阳城北邙山之巅。蔡佳轩以竹杖为桩,王嘉馨以梅枝为引,布下先天八卦阵。杨坚率满朝文武素衣斋戒,在阵外焚香跪拜。

\"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王嘉馨的声音如晨钟暮鼓,震彻四野。梅枝骤然生长,化作千丈玉树,每片花瓣都发出柔和光芒,照亮了整个邙山。地缝中涌出无数透明人影,有老有少,有男有女,皆抬眼望向玉树。

蔡佳轩挥动竹杖,杖头朱砂痣爆发出万丈金光,与玉树光芒相和,形成巨大光轮。光轮中浮现出老子骑牛、孔子问礼、佛陀拈花等景象,每个景象都映出一个\"悟\"字。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王嘉馨轻诵《金刚经》,玉净瓶中甘露化作漫天细雨,落在冤魂身上。那些紧握兵器的手渐渐松开,瞪视仇人的眼渐渐柔和,抱着金银的臂渐渐舒展。

一位身着华服的老妇走到王嘉馨面前,屈膝行礼:\"妾乃北齐胡太后,之前见过蔡先生,吾生前纵乐无度,死后沦为娼妓鬼魂。今日幸遇仙姑,方知富贵如浮云,执念如牢狱。\"言罢,她褪去满头金钗,化作寻常老妪,牵着一个孩童的手,向光轮深处走去。

当最后一缕怨气消散时,玉树化作飞灰,竹杖顶端却多了一颗晶莹剔透的珠子,正是万千冤魂的善念所化。蔡佳轩将珠子纳入竹杖,忽闻天际传来鹤鸣,泰山碧霞元君娘娘乘云而至,手中托着一面宝镜。

\"善哉,善哉。\"娘娘微笑道,\"你二人破妄境、度亡魂,已悟得'慈悲即是道心'。这面照心镜,便赠你们照见世间百态,助你们早日得道。\"

蔡佳轩与王嘉馨叩首谢恩,再抬头时,晨光已洒满邙山,远处洛阳城炊烟袅袅,传来孩童的嬉戏声。杨坚走上前来,手中捧着一卷《开皇律》:\"朕已命人删去苛法,新增'恤孤弱、薄赋敛'诸条。愿以此为始,开太平之世。\"

王嘉馨望向东方,见渭水冰面尽融,金色鲤鱼逆水而上,直向天际。她忽然轻笑,取出青瓷茶盏,以雪水烹茶:\"夫君可闻梅香?\"

蔡佳轩接过茶盏,见茶汤中映着两人鬓角微霜,却眉目舒展如春日远山。茶烟升起时,才知——所谓破妄,非是远离红尘,而是在红尘中见真章,如茶冷而禅意自现,梅残而道心愈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