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玄幻 > 竹杖奇缘录 > 第17章 夜探世家惊秘事,朝闻寒门遭构陷

石头城的夜色,像块浸了墨的锦缎,将世家的阴谋裹在其中。蔡佳轩悄悄贴着潮湿的石壁前行,雄剑在鞘中轻颤,剑穗上的金丝与石墙内的剑气结界产生共鸣,在掌心烫出淡红印记——那是谢氏三长老的佩剑“寒蝉”,曾在春宴上斩落过秦淮河的流灯。

“吱呀——”

地窖的木门被剑气削开寸许,腐木味混着檀香扑面而来。蔡佳轩屏息望去,七盏青铜灯按北斗方位排列,照见石桌上堆着的绢帛:最上层是官家的密旨抄本,“查寒门子弟通敌”的朱批格外刺眼;下层叠着伪造的北国文书,落款处的狼毫墨痕还未干透,分明是谢氏专用的辽东松烟墨。

“好个‘私通魏国’。”他冷笑,指尖抚过文书边缘,忽然发现每幅密信的右下角,都用银针刻着极小的云雷纹——琅琊王氏的族徽,却被刻意淡化,显然是要将罪名坐实给寒门。

石墙后传来脚步声,他旋身藏入阴影,见两名锦衣侍从抬着桐木匣进入,匣盖刻着谢氏的九狮纹。其中一人低声道:“三长老说了,明日祭天便将这些密信公布,届时连王氏那丫头,也脱不了干系。”

“嘘——”另一人望向北斗灯阵,“若让谢道韫那老婆娘察觉,咱们都得去喂江鱼。”

脚步声渐远,蔡佳轩现身,以剑尖挑开桐木匣,里面竟躺着半枚虎符,错金纹路正是东晋朝廷调兵所用。他瞳孔骤缩:世族竟私铸虎符,嫁祸寒门通敌,其心可诛。

梧桐院的更漏敲过三更,王嘉馨握着母亲给的碎玉,站在父亲书房前。门缝里漏出的烛光,将王弘业的影子投在窗纸上,正对着案头的《臣鉴录》,那是世族子弟必修的权谋之书。

“老爷,谢氏的人刚走。”老仆的声音传来,“他们留下的密信,您看……”

“烧了。”王弘业的声音疲惫不堪,“明日祭天,按计划行事。”

王嘉馨指尖发颤,碎玉在掌心留下血痕。她忽然想起,幼年见过父亲在密室擦拭的寒铁剑,剑鞘上的云雷纹与蔡佳轩的雄剑竟有七分相似——那是王氏先祖抗胡的佩剑,如今却要用来对付寒门。

“夫人,小姐在书房外。”小翠的通报惊破夜色。

顾氏匆匆赶来,见女儿盯着书房,眼中闪过慌乱:“天冷,随为娘去暖阁。”她忽然瞥见女儿袖中露出的碎玉,脸色大变,“谁让你去听壁角的?”

“母亲,”王嘉馨握住母亲冰凉的手,“我看见密信了,谢氏要借祭天之名,将通敌的罪名扣在佳轩头上。”

顾氏望向书房,压低声音:“不止如此……他们还要趁机清洗寒门学子,明日的法场,怕是要血流成河。”她从袖中取出幅残破的舆图,“这是建康城的暗桩分布,为娘只能帮你到这儿了。”

石头城地窖,蔡佳轩将密信与虎符收入袖中,雄剑突然剧烈震颤——是王嘉馨的雌剑在示警。他望向东南方,见梧桐院方向腾起三朵青鸾状的剑光,正是他们约定的“危殆”信号。

“轰——”

地窖顶突然坍塌,谢氏三长老的“寒蝉”剑破石而入,剑光映着他嘴角的冷笑:“寒门小子,你以为夜探石城,便能破了世族的局?”

蔡佳轩旋身挥剑,雄剑与寒蝉相交,激起的气浪震碎北斗灯。他借着飞溅的灯油,看清石墙上新刻的字迹:“官家禅位诏书,三月后交于刘裕”——原来世族早与刘裕暗通,所谓清查通敌,不过是为新朝登基清扫障碍。

“你以为靠几封密信,便能揭露真相?”三长老逼近,九狮纹剑穗扫过满地狼藉,“明日祭天,便是寒门的末日。”

建康城的黎明,在血腥气中到来。朱雀桥畔的告示栏前,围满了指指点点的百姓,新贴的黄纸赫然写着“寒门子弟蔡佳轩通敌谋反,同党三百人即日问斩”,末处盖着琅琊王氏与陈郡谢氏的朱印。

梧桐院的雕花窗内,王嘉馨望着案头的雌剑,剑穗上的金丝正朝着法场方向绷直。她忽然解下腰间的水苍玉佩,系上母亲连夜赶制的素纱囊,里面装着从父亲书房偷出的调兵符拓片。

“小姐,顾夫人说,过了朱雀桥便是谢氏别院,谢道韫夫人在那儿等您。”小翠递上斗笠,眼中含泪。

王嘉馨点头,雌剑入鞘,剑穗扫过案头的《诗经》,停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处。她忽然轻笑,指尖抚过眉间朱砂痣——那是蔡佳轩昨夜用剑穗传讯时,留下的“法场见”暗号。

法场设在南郊天坛,三百寒门学子被铁链锁成环形,中央跪着的蔡佳轩,青衫染血,却仍昂首望着天坛上的世族。王玄龄手持密旨,谢氏三长老捧着虎符,周围站满甲士,矛头都染着晨露,像等着饮血的恶犬。

“蔡佳轩,你私通那北方蛮夷,图谋颠覆晋室,可认罪?”王玄龄的声音在天坛回荡。

“认什么罪?”蔡佳轩抬头,望向天坛边缘的白衣身影——王嘉馨正随着谢道韫步入,袖中雌剑的清光,与他的雄剑遥相呼应,“是认你们伪造密信,私铸虎符,还是认你们妄图借新朝上位,血洗寒门?”

场中哗然。谢氏三长老脸色铁青,挥手示意甲士上前,却见谢道韫突然上前一步,焦尾琴横在胸前:“且慢,如此大案,怎可仅凭几封文书定谳?”她望向王玄龄,“我谢氏愿出一人,与蔡佳轩当面对质。”

王玄龄皱眉,未及开口,便见王嘉馨越众而出,素纱囊中的拓片飘落,正是谢氏私铸虎符的证据:“大伯可记得,王氏祖训有云‘敦本务实,毋忘黎元’?如今为了权位,竟要血祭三百寒门子弟,九泉之下,如何面对王导公?”

天坛下的百姓窃窃私语,有人认出拓片上的九狮纹,正是谢氏的族徽。王玄龄脸色青白,忽然瞥见蔡佳轩袖中露出的密信一角,那是他昨夜才令人销毁的证物,此刻却在晨光中泛着冷光。

“杀!”谢氏三长老突然暴喝,寒蝉剑直取蔡佳轩咽喉。

千钧一发之际,王嘉馨的雌剑已出鞘,九龙剑穗与雄剑的云雷纹在空中交织,竟形成一道光盾。蔡佳轩趁机震断铁链,雄剑清光暴涨,将法场的木桩劈成两半,露出下面藏着的北朝服饰——正是世族用来栽赃的道具。

“各位请看!”他拎起服饰,上面绣着的,竟是谢氏三长老的私章,“他们先栽赃寒门通敌,再‘查获’证物,不过是为了向新朝献媚!”

天坛上下,一片死寂。谢道韫抚琴而笑:“《周易》有云‘讼,上刚下险,险而健,讼’,今日之讼,非为个人,为的是天下寒门。”她望向晋恭帝的方向,“官家若在此,怕也不愿见世族如此草菅人命。”

晋恭帝的车辇中,传来一声叹息。王玄龄望着谢氏三长老惨白的脸,忽然意识到,这场阴谋早已被谢道韫与王氏母女看透,所谓祭天,不过是世族的一场闹剧。

“全部释放。”他终于开口,声音里带着不甘,“此案……另有隐情,需从长计议。”

法场的铁链被一一解开,寒门学子们望着蔡佳轩和王嘉馨,眼中泛起泪光。王嘉馨望着远处的朱雀桥,见母亲顾氏正立在桥头,向她轻轻点头,鬓边的木簪,在晨风中摇曳,像株开在霜雪里的梅。

是夜,蔡佳轩与王嘉馨在谢氏别院相对而坐,案头摆着从地窖带出的密信与虎符。谢道韫轻抚焦尾琴,琴声中带着释然:“世族的局,终究是破了,但更大的风雨,还在后面。”

蔡佳轩望向窗外的石头城,那里的灯火依旧辉煌,却掩不住墙角的暗潮。他知道,今日的法场之变,不过是世族与寒门之争的序幕,真正的考验,还在长江北岸,在那个即将分崩离析的时代。

王嘉馨忽然取出半幅残锦,上面绣着的并蒂莲,正是母亲顾氏的定情之物。她将残锦与蔡佳轩的《水经注》放在一起,忽然轻笑:“所谓冤案,不过是世族手中的棋子,可他们忘了,棋子也能破局,就像这残锦,终有一日,会拼成完整的画图。”

焦尾琴的余音,混着远处的更鼓,在夜空中回荡。建康城的星子,依旧明亮,照着两个执剑的身影,照着三百寒门学子的归途,也照着这个即将天翻地覆的时代——在世家大族的阴影下,在寒门子弟的剑鸣中,一个新的纪元,正悄然拉开序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