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玄幻 > 竹杖奇缘录 > 第73章 镜湖倒影观自在,水月空明见真如(照本相)

楔子·开皇元年

江北硝烟初散,江南草木犹腥,镜湖之畔,残碑断碣间犹见陈朝甲胄,牧童笛声里尽是离人愁绪。蔡佳轩持竹杖,王嘉馨挽青裳,自漠北南下,见沿途州县皆挂新朝黄旗,却难掩百姓面有菜色。这日行至镜湖东畔,见湖水澄明如鉴,倒映青天流云,竟无半分波澜,二人相视一笑,知是悟道机缘已至。

时维孟夏,湖岸芦苇正青。蔡佳轩择一磐石坐定,竹杖斜倚身侧,指尖轻抚杖身斑驳纹路——此杖自北地炼化以来,曾降熊罴、镇妖邪,今已温润如玉,隐隐有青芒流转。王嘉馨立于岸边,素手轻撷一朵芙蕖,忽然掷向湖面,涟漪骤起处,倒映碎作金鳞万点。

“夫君可曾见水中月?”她转身轻笑,鬓间九龙剑穗随微风拂动,“世人皆道逐月不得,却不知月在天心,亦在波心。”

蔡佳轩凝眸湖面,见涟漪渐平,中天白日竟与湖底金乌相映成趣,忽觉心神一震。恍惚间,竹杖化作青牛尾帚,他身着道袍,立于函谷关外,见一位白须老者骑牛而至,紫气自东而来,弥漫八百里秦川。老者回首,目光如电:“童子可悟‘道可道,非常道’?”

“老师!”他脱口而出,却见场景骤变。镜湖化作弱水三千,他身披鳞甲,原是东海一尾金鲤,正奋力跃过龙门。浪花飞溅间,一位身着霞帔的仙子踏莲而过,眉心一点朱砂痣如血似火——正是王嘉馨前世嘉馨仙子。

“道心不可执,情念不可断。”仙子声如凤鸣,玉指轻点他额心,“待汝历经红尘劫,方知大道在人间。”

涟漪再动,画面转至东晋建康。乌衣巷口,他仍是寒门子弟,蹲身捡拾玉簪时指尖触到温润白玉,抬眼便见王嘉馨衣袂飘飘,如广寒仙子临世。周围士族子弟的嗤笑犹然在耳,而她眼中却无半分轻慢,只轻声道:“公子可曾读过《诗经》‘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场景急转,长江渡头血雨腥风。王嘉馨口吐鲜血仍紧攥他衣袖,王氏家臣的刀剑映着冷月,而她解下玉佩时,碎玉声竟与当年簪花落地声重叠。“我心匪石,不可转也。”她鬓发沾血,笑容却比春日桃夭更艳,“蔡郎可敢与我共赴刀山火海?”

镜湖忽然翻涌如沸,血色弥漫间,他见自己挥剑斩向三十六个世家杀手,剑气纵横处,寒光照亮她苍白的脸。谢道韫乘舟而至,清谈声若珠落玉盘:“情之一字,虽匹夫亦可抗王侯,虽凡俗亦可通天地。”

画面渐转,大漠黄沙扑面而来。他手持竹杖,正与黑熊精周旋。百姓慌乱中采摘的竹枝,经他以先天一气炼化,竟化作斩妖利器。王嘉馨立于山冈,素手结印超度亡魂,风卷经幡声中,他忽然明白:大道非避世清修,乃为生民立命。

鲜卑公主慕容雪的幻术宫殿轰然崩塌,她化作原型前的悲鸣犹然在耳:“若能换得真心,纵为妖又何妨?”匈奴大军屠城时,孔雀后裔吞噬生魂的景象何等惨烈,而王嘉馨含泪诵念往生咒,让他懂得慈悲与雷霆本为一体。

最痛处,是周弘济被心爱之人算计,锁入捉妖塔时的绝望眼神。“人妖殊途,人心却比妖心更险。”王嘉馨轻抚塔身,泪落处竟生青莲,“蔡郎可曾想过,为何妖魔多有情,而世人多薄幸?”

云雾渐散,泰山之巅,碧霞元君化身老妪,以杖指点他眉心:“师弟可还记得,当年在兜率宫误触八卦炉,致使三昧真火外泄?”画面重现,他见自己身为道童,因好奇掀开炉盖,星火坠落人间,竟成多年后五胡之乱的业火。

“你道是因‘道’生祸,却不知‘道’本无善恶。”老妪长叹,“情念若能化为护世之心,便是大道之基。嘉馨仙子为你受罚,却甘之如饴,你可明白?”

王嘉馨此时亦现仙身,眉心朱砂痣化作女娲石碎片,与他额心道纹遥相呼应。她轻声道:“当年在娥皇宫,我见你对‘无为’二字心生疑窦,便知你必有红尘一劫。如今历经轮回,可悟‘无为’非‘不为’,乃‘不妄为’?”

忽然风止波静,镜湖如同一面太古青铜镜,清晰映出两人身影。蔡佳轩见自己额心道纹与王嘉馨眉心朱砂痣隐隐相连,化作太极图阴阳鱼,而竹杖上青芒与九龙剑穗的金光交织,竟成先天八卦之形。

“蔡郎看这倒影,”王嘉馨轻拂水面,“看似你我二人,实则天地万物皆在其中。若执念于‘我’与‘非我’,便是作茧自缚。”

他忽然顿悟,当年老子传他《道德经》,他却困于“清净无为”,以为情念是修道阻碍。却不知,历经红尘爱恨、生离死别,仍能心怀悲悯、护佑苍生,才是真正的“道法自然”。

竹杖忽然腾空而起,化作一条青龙盘旋湖面,龙吟声中,镜湖底竟浮现出先天道文。蔡佳轩伸手虚握,道文化作流光融入体内,刹那间,他看透前世今生——从道童到凡人,从金鲤到剑客,每一世轮回,都是为了悟透“情与道”的真谛。

暮色四合,湖面上雾岚如纱。蔡佳轩站起身,竹杖轻轻点地,竟在水面踏出一朵金莲。他伸手握住王嘉馨的手,二人踏莲而行,倒影与真身重叠,分毫不差。

“原来真如自在,不在深山古刹,不在黄庭道经,”他望向漫天星斗,“而在这人间烟火、爱恨嗔痴之中。你我历经万劫,却始终相守,便是‘道’的印证。”

王嘉馨点头,指尖凝聚一滴湖水,映出万家灯火:“看这镜湖,容得下星月云霞,也容得下污泥浊水。大道亦如是,容得下清修,也容得下红尘。夫君可还记得谢道韫说过‘情至深处,鬼神可通’?”

忽然,远处传来渔歌:“月在天心水在瓶,人间烟火总关情。千帆过尽初心在,不向苍天问浊清。”二人循声望去,见一老渔夫驾着小舟驶来,船头挂着半盏油灯,照亮他鬓角霜雪。

“二位可是要渡江?”老渔夫抬手拂袖,竟有紫气萦绕,“老汉在此打渔三千年,头一回见有人能让镜湖现先天道文。”

蔡佳轩恍然大悟,抱拳行礼:“原是大道点化,弟子愚钝,今日方知‘道在迩而求诸远’之谬。”

老渔夫哈哈大笑,化作一道流光消散,空中留下两句偈语:“镜花水月皆幻相,本心清净即真如。”

是夜,二人于湖畔结庐而居。蔡佳轩以竹杖划地,布下先天八卦阵,护住方圆百里百姓;王嘉馨采集镜湖灵水,炼制祛病丹丸,分发给附近村民。次日清晨,湖面升起七彩祥云,竹杖青芒与剑穗金光冲天而起,竟引得百鸟来朝。

百姓跪于岸边叩首,以为见了真仙。蔡佳轩扶老携幼,温言劝慰:“吾非仙也,乃世间一凡人耳。但求众生皆得温饱,妖魔不敢作祟,便是吾二人之道。”

王嘉馨取出玉簪,轻轻插入发髻:“昔日广寒门遗落之物,今日终成证道之缘。夫君,你看这镜湖,明日又会映出怎样的人间百态?”

他望向东方既白的天空,握紧她的手:“不管映出什么,有你在旁,便是自在真如。”

镜湖无声,却将这一幕永远倒映在时光深处,待后世有缘人,再去寻那一缕青芒、一抹红颜,以及那超越生死轮回的,情与道的真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