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玄幻 > 竹杖奇缘录 > 第6章 寒门子弟踏霜雪 世族千金理瑶琴

初雪总带着几分凌冽,朱雀桥畔的青石板结着薄冰,乌衣巷口的铜兽门环凝着霜花。蔡佳轩攥紧袖中那截九龙剑穗,指腹摩挲着丝绦上凹凸的鳞纹,前日在碧玉阶前匆匆一晤,王嘉馨指尖的温度似乎还停留在掌心——那时她将剑穗塞给他时,眼尾微红,鬓边的白梅簪正落着细雪。

他住在城南长干里的一处旧宅,原是祖父当年在太学当差时分得的院落,青瓦上的苔痕被冬雪压得发暗,木门轴转动时总发出吱呀声响。此刻他正踞坐在院中老槐树下,手中雌剑泛着幽蓝冷光,剑鞘上缠绕的九龙剑穗在风雪中轻轻摇曳,恍若活物一般。

“呼——”

一口白气混着霜渣喷出,蔡佳轩足尖点地,剑光如游龙绕体三匝,忽然手腕翻转,剑尖挑起檐角冰棱,冰晶碎成齑粉时,剑身上竟凝出一层细密的寒霜。这是老道传他的《灵枢经》,需借天地至阴至阳之气淬炼剑魄,可他总觉得,每当剑穗与雌剑相触,寒光便会多出几分温润,似有暗香浮动。

“哐当!”

柴门突然被踹开,三五个锦衣少年闯入院中,为首者腰悬玉具剑,靴底鎏金纹饰在雪地上踩出歪斜的印子。蔡佳轩认得这是琅琊王氏旁支的子弟王彪之。

“蔡家小子,你好大的胆子!”王彪之甩着镶狐毛的袖袍,目中尽是轻蔑,“我族姑母的贴身剑穗,也是你能沾染的?”他忽然瞥见蔡佳轩手中剑穗,脸色骤变,“还敢私藏信物,莫不是想攀附我王家?”

风雪在剑刃上凝成冰珠,蔡佳轩指尖抚过剑鞘上的凹痕——那是前日在巷口被锦衣卫鞭梢扫中的印记。他忽然想起王嘉馨递剑穗时的眼神,明明是世家贵女,眸中却有星光流转:“这剑穗原是祖父早年随桓公北伐时,鲜卑单于所赠,九龙盘玉,可镇邪祟。”此刻他将剑穗缠得更紧,指节因用力而泛白。

“我当是什么宝贝,不过是根破丝绦!”王彪之忽然拔剑,寒铁剑刃在雪光中泛着青芒,“今日便教你明白,寒门贱骨,配不上玉盘珍馐!”剑光劈来之际,蔡佳轩旋身避开,脚尖在积雪上划出半弧,雌剑出鞘三寸,寒芒映得对方瞳孔骤缩。

却在此时,院外传来清越的琴音。

宫商角徵羽,五音中竟带着剑气锐意,正是王嘉馨常弹的《高山流水》。蔡佳轩心头一震,剑穗忽然发出微光,与远处琴音隐隐相和。他忽然想起三日前在玄武湖畔,王嘉馨倚着画舫栏杆拨弄琴弦,指尖掠过冰弦时,湖面上的薄冰竟裂开细纹,如莲花绽放。

“住口!”

正当王彪之欲再举剑时,巷口传来呵斥。青鸾纹的油纸伞下,王嘉馨身着月白羽氅,鬓边白梅簪换作了青玉步摇,身后跟着的侍女捧着朱漆食盒,盒角金丝绣着的正是九龙纹样。她踏雪而来,靴底绣着的银线在雪地上留下细碎的鳞纹,竟与剑穗上的纹路分毫不差。

“族兄这是何意?”王嘉馨站定在檐下,伞骨上的积雪簌簌而落,“寒冬日短,原是来与蔡公子探讨《灵枢经》,怎的闹得这般剑拔弩张?”她说话时,目光扫过蔡佳轩握剑的手,指尖轻轻摩挲着伞柄上的云纹——那是昨夜她在闺房,对着青铜镜练习了百遍的淡然神色。

王彪之的剑刃却未放下:“这寒门小子私藏你的贴身剑穗,还敢在院中舞剑,分明是心怀不轨!”他忽然指向蔡佳轩手中剑,“且看这剑,分明是江湖术士的邪物,怎配与我王家玉穗相缠?”

风雪忽然转急,吹得王嘉馨鬓发纷飞。她忽然轻笑,取下腕间羊脂玉镯,轻轻放在石桌上:“族兄既说剑穗贵重,不妨以玉镯为凭。”她指尖划过食盒上的铜扣,朱漆盒盖应声而启,露出里面整齐码放的《黄庭经》抄本,每一页边角都用银线绣着小楷批注,“这是蔡公子前日借我的经卷,批注中对‘含光内视’之法另有妙解,难道族兄连太学博士的学问也要质疑?”

石桌上的玉镯映着雪光,蔡佳轩忽然想起初见时,王嘉馨鬓间簪花落在广寒门砖缝里,他蹲下身去捡,指尖触到她裙摆的流苏——那流苏上的银线,竟与此刻食盒上的绣纹一般无二。原来她早有准备,将私相授受之事,化作了太学中的学问探讨。

“身为待字闺秀,怎可与寒门子弟私相往来!”王彪之的剑尖终于垂下,声音却依旧尖锐,“今日之事,我必禀明族长,教你——”

“教我如何?”王嘉馨忽然向前一步,伞尖轻点地面,积雪应声而化,露出下面刻着的八卦纹路,“是教我遵族规不得与寒士交谈,还是教我学那‘举贤不出世族’的旧例?”她望向蔡佳轩,眼中闪过微光,“当年桓公北伐,收流民为北府兵,方有淝水之胜,如今族兄却连太学弟子的经卷往来也要阻拦,莫非忘了王家‘公器莫私’的祖训?”

寒风掠过槐树枝桠,几片枯叶落在石桌上。蔡佳轩望着王嘉馨,发现她今日的裙裾上暗绣着寒梅纹,与那日在碧玉阶前不同,梅枝上多了几簇未化的霜雪——原来她早算准了今日的风雪,连衣饰都暗合天时。他忽然想起老道传剑时说的“雌雄双剑,感应天地”,此刻手中雌剑微微发烫,剑穗上的九龙竟似在雪光中游走。

王彪之终究不敢对族中贵女太过放肆,收剑时靴底在八卦纹上碾出几道痕迹:“真是好说辞,只是这等行径若传出去——”

“传出去又如何?”王嘉馨忽然转身,伞面遮住半张脸,声音却清晰传来,“当年谢夫人(谢道韫)与王凝之结缡,不也常与寒门士子清谈?如今我不过借经卷论道,难不成比‘未若柳絮因风起’更失体统?”

雪不知何时停了,天际泛着青灰色。王彪之甩袖离去时,衣摆扫落石桌上的玉镯,蔡佳轩伸手接住,触手生温,竟似带着王嘉馨腕间的暖意。她望着他手中玉镯,忽然低声道:“明日酉时,玄武湖画舫,《灵枢经》‘守一’章,我抄了葛洪真人的批注。”说罢转身,白羽氅在风雪中扬起,如同一尾振翅的白凰。

暮色漫过长干里时,蔡佳轩坐在灶台前,借着火光研读《黄庭经》。案头放着王嘉馨留下的食盒,除了经卷,还有半块未动的杏仁酥——那是他前日说过,幼年在钱塘时,母亲常做的点心。酥皮上的梅花印子还清晰,想来是她亲手所制。

剑穗垂在剑柄旁,九龙纹在火光中忽明忽暗。他忽然想起白天王彪之的话,“寒门贱骨,配不上玉盘珍馐”,可手中的剑穗,分明是王嘉馨亲手所赠,带着体温的余温。窗外传来更鼓,他握剑的手忽然收紧,剑鞘上的凹痕硌着掌心——这是他身为寒门子弟的印记,却也是他与她相连的印证。

与此同时,乌衣巷深处的“听涛阁”内,王嘉馨正对着青铜镜卸妆。青玉步摇上的流苏轻轻晃动,映得镜中人影朦胧。侍女端来的熏炉里,沉水香正缓缓飘散,却化不开她眉间的轻愁。

“小姐,夫人让奴婢送来《列女传》新抄本。”侍女将漆盒放在案头,盒盖上刻着“三从四德”四字,“还说明日晨起,要教小姐研习‘敬慎篇’。”

王嘉馨指尖划过镜面上的云纹,忽然看见鬓边残留的白梅香粉——那是今天在蔡家院中,被风雪吹落的花瓣留下的痕迹。她忽然取下案头的焦尾琴,琴弦上还凝着日间论战的剑气。当指尖拂过“凤求凰”的琴谱时,某根冰弦突然“铮”地绷断,尾音在阁中回荡,惊起梁上尘埃。

“小姐的琴……”侍女欲上前收拾,却见王嘉馨已执起断弦,在烛火上轻轻灼烧。焦糊味中,断弦竟化作一缕青烟,绕着九龙剑穗的纹样盘旋——那是她方才从蔡佳轩手中收回的剑穗,此刻正放在琴几上,泛着幽幽微光。

“去回禀母亲,”她忽然开口,声音轻得像雪,“就说我夜观天象,见‘天市垣’中‘斗宿’亮度异常,恐主世族纷争,需在听涛阁闭关三日,推演《洛书》。”侍女退下后,她望着窗外的月光,忽然轻笑——所谓“斗宿异常”,不过是她今早让府中星官改动了浑天仪的刻度。

案头的《列女传》翻开着,书页间夹着片银杏叶,那是去年秋日,她在朱雀桥边看见蔡佳轩捡拾遗落的经卷,袖口沾着的落叶。此刻她提笔,在“班昭续史”的典故旁批注:“女子之德,岂在闺阁针黹?当如太姒治内,后妃辅政,方不负‘关关雎鸠’之意。”笔尖划过纸面,墨痕竟隐隐透出剑气,在纸页上留下浅淡的纹路。

更漏三声时,蔡佳轩在院中练完最后一趟剑式。雌剑插入雪堆,剑穗上的九龙忽然发出微光,在雪地上映出龙形光影。他忽然想起王嘉馨今日的眼神,当她说“公器莫私”时,眼中有火光跳动,像极了当年在太学听讲时,博士讲解“天下兴亡”的神采。

“蔡家哥哥!”

巷口突然传来低唤,隔壁张伯的孙女抱着陶罐跑来,罐口盖着蓝布,还带着热气:“我阿爷说,下雪天该喝碗羊肉汤。”小女孩望着他手中的剑,眼中闪过好奇,“这剑穗真好看,像我娘绣的九龙被面。”

蔡佳轩接过陶罐,指尖触到粗陶的温热。张伯原是北府兵旧卒,因伤退居市井,常与他说淝水之战时,王家子弟在阵前击鼓的往事。此刻他望着小女孩跑远的背影,忽然明白王嘉馨为何总带着九龙剑穗——那不仅是定情信物,更是世族与寒门之间,那道看似不可逾越的鸿沟上,架起的一座窄窄的桥。

雪又开始下了,细如盐粒,落在剑穗上,竟化作点点金鳞。蔡佳轩忽然抬头,看见乌衣巷方向有流光闪过,似是琴音裹挟着剑气,划破夜空。他知道,那是王嘉馨在演练家传的“广陵剑舞”,每到月圆之夜,她便会在听涛阁上舞剑,琴音所及,连玄武湖的冰面都会裂开莲花状的纹路。

此刻他坐在老槐树下,羊肉汤的热气模糊了视线。手中的雌剑忽然轻颤,剑穗与剑柄相触的瞬间,他仿佛看见王嘉馨在阁中抚琴的模样——她素白的袖口拂过琴弦,腕间玉镯与剑穗上的九龙交相辉映,像极了老道所说的“阴阳相济,雌雄合鸣”。

更鼓四声,蔡佳轩吹熄烛火,任由月光照亮剑穗上的纹路。他知道,明日的玄武湖画舫之约,必定会有更多的目光注视,更多的流言蜚语。但此刻,掌心的温度,剑穗的微光,还有那缕穿越风雪而来的琴音,让他忽然明白,所谓世族门阀,所谓寒门贵胄,在这把寒光剑与焦尾琴之间,不过是一层薄如霜雪的隔阂,终将在真情与勇气面前,化作春水东流。

雪,还在下。

而寒梅,已在枝头,悄然结出了待放的花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