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得好!”
程青眼中精光一闪。
“能看出这些,说明你已经摸到门道了。”
“但记住,鉴定一行,最忌讳的就是经验主义和想当然。”
“每一件东西都有其独特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可一概而论。”
秦恒拥有金瞳这个逆天外挂,学习起这些专业的鉴定知识,简直是如鱼得水,事半功倍。
许多程青只是点到即止的玄妙之处。
他往往能迅速领悟,甚至还能举一反三,提出一些让程青都感到惊讶的独到见解。
这让程青心里啧啧称奇,对这个意外收下的关门弟子。
那是越看越顺眼,恨不得把自己压箱底的本事一股脑全塞给他。
他甚至不再藏私,开始将一些寻常师傅轻易不外传的古玩修复独门秘技。
也毫无保留地传授给秦恒。
“瞧好了,这青花的发色,不同年代,用的钴料不同,烧制温度也影响。”
“清洗的时候,力道、药剂,差一点,那韵味就没了。”
程青拿着一块碎瓷片,指指点点,语气是难得的郑重。
又或者拿起一支残破的毛笔。
“这笔杆是竹的,但你看这裂纹,得用特制的胶去填,还得模仿当年的包浆,不然行家一眼就看穿是修过的。”
他演示如何根据不同材质的文物,从一堆瓶瓶罐罐里挑拣。
调配出最合适的清洗剂和加固剂。
如何捻起细如牛毛的锔钉,屏息凝神地对破损的瓷器进行无痕修复。
让裂痕仿佛从未存在。
又如何摊开一幅古画,从纸张的纤维、墨色的浓淡、印章的泥质和篆法。
判断其真伪和年代,进而小心翼翼地进行揭裱和补缀。
让老画重焕生机。
这些门道,别说是外行,就是行内人,没个十年八年的浸淫,连门槛都摸不着。
可秦恒呢?
上手那个快,简直不像是在学,倒像是把脑子里原本就有的东西翻出来用一样。
悟性高得吓人,往往程青一点拨,他就能举一反三。
短短十几天,无论是眼力劲儿,还是手上功夫,都噌噌往上涨,其进步速度,足以让任何一个老古玩人惊掉下巴。
除了手艺活,程青也没忘了敲打。
老爷子就好这口,平日里喝着茶,看似闲聊,实则句句都是经验之谈。
“小子,记住了。”
程青端起那把用了多年的紫砂壶,滋溜呷了口热茶,眼皮半耷拉着。
“咱们这行当,跟那江湖没什么两样,水深着呢。”
“人心呐,比那些埋了几百年的老玉还难琢磨。”
“有时候,看明白了,不说,那是本事。”
“藏着点,别啥都露外面,等机会来了再动,这样才能走得稳当。”
又或者,在处理完一桩小买卖后,他会拍拍秦恒的肩膀。
“生意没做成,别跟人红脸。”
“多个朋友,总比多个仇家强。”
“咱们玩的是古董,玩的是个‘缘’字,靠的是‘信’字。”
“你要是搞坑蒙拐骗,就算一时捞着了,那也是自掘坟墓,长久不了。”
秦恒听得认真,把师傅的话,一句句都刻在心里。
没事就拿出来咂摸滋味。
他不是傻子,自然清楚这些话的分量。
这都是程青用大半辈子在鱼龙混杂的古玩行里摸爬滚打。
摔了无数跟头才换来的金玉良言,对他将来立足,价值千金。
在灵宝阁这边埋头苦学,秦恒也没耽误正事。
找房子的事,他早就托付给了韩轩。
“轩哥,麻烦你多上心。”
“地方得绝对安全,越隐蔽越好,周围环境也得清净。”
“最关键的,得有个大点的空间,我好弄个专业的工作室,再隔个恒温恒湿的库房出来。”
秦恒在电话里交代得很细致。
他手里的好东西越来越多,没个妥善的地方放着,总觉得不踏实。
……
而另一头,被秦恒在家门口结结实实收拾了一顿的吴三通和柳宁芝。
这口气怎么可能咽得下去?
两人灰头土脸地从秦恒住的小区逃出来,钻进车里,半天没说话,气氛压抑得可怕。
等缓过点劲来,那股子屈辱和愤怒就直冲脑门。
尤其是柳宁芝,从小到大,她哪受过这种委屈?
被人指着鼻子骂,还动手动脚,脸上火辣辣的疼似乎还在提醒她刚才的狼狈。
“那个小杂种!我绝对饶不了他!”
柳宁芝捂着还有些红肿的脸颊,声音从牙缝里挤出来,带着一股子狠劲儿,眼睛里像是淬了毒。
吴三通脸色也难看得很,愤恨之余,更多的是后怕。
秦恒那几下子,他是亲眼见识了,又快又狠,柳宁芝根本没还手之力。
自己这点花拳绣腿,上去估计也是白给。
“宁芝,你先消消气。”
吴三通劝道,眼珠子却飞快地转着,盘算起来。
“这小子现在有点邪门,身手好得不像话。”
“咱们跟他硬碰硬,肯定吃亏。”
“那怎么办?就这么算了?!”
柳宁芝尖叫起来,声音都变了调。
“算了?哪能这么便宜他!”
吴三通嘴角撇了撇,身子往前倾,几乎贴着柳宁芝的耳朵,声音又低又狠。
“明的不行,咱们就来暗的。”
“枪好躲,箭难防,懂吗?”
“得找个机会,绊他个狠的,让他摔个大马趴!最好是……”
“让他这辈子都别想再站起来!”
柳宁芝猛地一拍大腿,声音带着一股子快意。
“没错!不把他名声搞臭,家底掏空,我柳宁芝三个字倒过来写!”
两人心思撞到一处,立刻在车厢里低声合计起来。
只是秦恒这小子最近运气太好,鉴宝会上出尽风头不说。
还攀上了程青这棵大树,听说苏家也挺看重他。
这些都让吴三通和柳宁芝心里打鼓,不敢立刻动手。
只能把怨气先压下去,暗地里盯着,等着那个能把他一棍子打死的机会。
吴三通那点坏水又开始冒泡。
想起之前在秦恒那儿没说完的“大货”。
他发动那些狐朋狗友到处打听,费了不少周折,总算挖到点消息。
听人说,这“大货”来头极大。
是件能让整个收藏界抖三抖的国宝,很快就要在平城一个极其隐秘的私人聚会上露面。
能进那个场子的,个个都是手眼通天、家财万贯的人物。
吴三通一听,心里的小算盘噼啪作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