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唐末:从一介书生到天下共主 > 第44章 师说

唐末:从一介书生到天下共主 第44章 师说

作者:身无分文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6 01:19:15 来源:小说旗

距离中午还早得很,带进考场的食盒无用,李佑又原封不动的提出来。

苏爽就守在考场之外,立即迎上来问:“哥哥考完了?”

“考完了,”李佑把食盒打开,分过去一块饼,“你等候许久,想必也饿了,且拿去填肚子。”

苏爽一边吃饼,一边安慰道:“哥哥莫急,今年不过,明年再来便是。”

李佑笑道:“我过了啊。”

苏爽继续说:“少爷怕也要考两三年,明年咱们再一起来。”

“我考过了。”李佑重复道。

“我晓得哥哥考过……呃,”苏爽顿时愣住,“哥哥被取中了?”

“取中了。”李佑点头。

苏爽一手执饼,一手帮李佑提书箱:“哥哥定是说笑,哄我寻开心。这才多久啊,大少爷怕是还未起床。”

“那便回客栈寻大少爷去。”李佑懒得再解释。

苏爽说:“我还要等小少爷呢。”

此时此刻,苏如鹤也已经交卷,并正在接受郑知县的面试。

郑知县面色古怪,看着手里的两篇文章。

第一篇破题为:“之乎者也,圣人之言,不听不可,不可不听。”

好吧,勉强还算正常,县试文章要求不高。

第二篇是作诗题目,郑知县看着苏如鹤的诗作,表情有些哭笑不得。苏如鹤的:“食多腹便便,行走苦难言。劝君节饮食,身健心自安。”

郑乾憋着笑问:“你也是颍上苏氏子弟?”

苏如鹤点头:“是啊。”

郑乾又问:“苏大昭也是你爹?”

苏如鹤点头:“是啊。”

“哈哈哈哈哈!”

郑乾终于忍不住了,坐在那里捧腹大笑,诸多考生都好奇的偷瞧过来。

苏如鹤见知县似乎很开心,顿时也得意起来:“县尊,我是不是做得很好?”

“很好,堪称绝妙,”郑乾都快笑岔气儿了,咬着嘴唇止笑,挥手道,“且去吧。”

苏如鹤心情愉悦离开,经过前排一个考棚,有考生低语:“县尊如此赏识,兄台文章必佳,请问作诗题目如何应对?”

苏如鹤性格豪爽,愿与众人分享成功经验,朗声道:“我就写了个食多带来的不便,劝人节食呢。”

“立即离场,不可喧哗!”

监考差役连忙喝止。

听到苏如鹤的回答,一些考生捂嘴偷笑,一些考生如闻仙音。

及至中午,陆续有考生交卷,许多诗作都跟吃的有关,郑知县已笑得腮帮子发僵。

此刻师爷前来顶班,郑乾没有立即走,而是拿出李佑的卷子:“贤弟且看,这里有一篇雄文。”

师爷瞟了一眼,表情有些古怪,只说:“果然好文章。”

郑乾兴奋道:“此文可为模范,应当张榜贴出,供众学童习之。”师爷憋笑道:“必当如此也。”

今天的考试题目,就是这师爷出的,昨晚郑知县喝花酒去了。

望着跑去吃午饭的郑乾,师爷的奉承表情全无,取而代之的是一脸鄙夷。

……

且说苏如鹤离开考场,立即招呼道:“走了,回客栈去,爹爹肯定还没走。”

苏爽接过书箱,问道:“少爷考得可好?”

苏如鹤喜滋滋说:“虽都是乱写的,本少爷却有急智,县尊看了开怀大笑,当场对我夸赞有加。”

苏爽又惊又喜,连说:“恭喜少爷,贺喜少爷,咱们快回客栈,把这好消息说与大少爷听。”“还不快走。”苏如鹤已经迫不及待了。

三人回到客栈,苏皓果然还没起床,周武早去河边备好船只。

绘彩、乐弦、赋才也没睡醒,他们昨晚都在陪苏皓玩叶子戏。

苏如鹤兴冲冲跑去敲门:“爹,爹,孩儿来报喜了!”

苏皓迷迷糊糊爬起,打着哈欠开门,带着起床气说:“这才几时,你怎已交卷了?”

苏爽抢着报喜:“爹爹,少爷考得好,得了县尊老爷夸奖。”

苏皓一边穿衣,一边问道:“你写的什么文章?”

“第一题还凑合,”苏如鹤得意洋洋说,“县尊看了第二题的诗,当即开怀大笑。作诗题目跟吃有关,孩儿就写了‘食多腹便便,行走苦难言。劝君节饮食,身健心自安’,想来正中县尊下怀……爹,你拿板凳作甚?”

“轰!”

一张板凳飞过去。

苏如鹤连忙躲闪,惊恐道:“爹,你为何要打我?孩儿这次考得很好啊。”

苏皓闭眼缓和情绪,似乎不想再看傻儿子,吩咐李佑说:“帮我教训这兔崽子!”

“好嘞!”李佑一脚踹出。

苏如鹤完全没有防备,被这一脚踹到屁股,顿时在屋里跌个狗吃屎。他爬起来,转身怒视李佑:“你竟敢偷袭我!”

李佑指了指苏皓,表示自己听命行事。

苏如鹤气呼呼坐下,估计也想明白情况,嘀咕道:“这次丢脸了,县尊定然在笑话我。”

苏皓总算穿好衣服,问李佑:“你怎么也交卷了?”

李佑回答道:“胡乱写了两篇文章,县尊让我回家准备乡试。”

“当场录了?”苏皓有些惊讶。

“录了。”李佑点头说。

苏如鹤、苏爽主仆二人,顿时面面相觑,都觉得李佑真是好牛逼。

苏皓问道:“怎过的?”

李佑解释说:“第一题,孩儿抄了韩愈的散文,哪知县尊老爷拍案叫绝。”

“也是个不学无术的,”苏皓忍不住讥笑,也不知在讥讽李佑,还是在讥讽张知县,他问道,“抄了哪篇文章?”

李佑回答道:“也没抄完,后面的记不住,只能胡乱凑字数。实在记不全,只能勉强拼凑。题目是‘子曰’,孩儿以‘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出自韩愈《进学解》)破题,后面又胡乱写了些。”破题。”

“那句竟是韩愈……”苏皓突然顿了顿,改口说,“抄得好!”

李佑:????

不会吧,不会吧。

苏皓自诩文采了得,竟也跟张知县一样,没有读过韩愈的文章?

还真没读过!

唐末虽有古文运动,但多数士子更专注于诗赋以及应举的时文,对于散文的研读参差不齐。而且当时书籍传播不便,即便知道韩愈等大家,也未必能读到其全部作品。

苏皓面带微笑,故作平静道:“你学过韩愈的散文?”

“囫囵读过。”李佑回答。

“先人的散文都读过?”苏皓又问。

李佑说道:“只读过一些。”

苏皓考教问:“你最喜欢哪篇?”

李佑答道:“《师说》,是韩愈的。”

“可会背诵?”苏皓问道。

“或许有些句子忘了,”李佑开始背诵,“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苏皓越听越心惊,这篇文章太好了,他竟然没有读过,只知道其中一些名句。

“好,甚好!”苏皓连连赞许。

李佑则越背越心惊,认真观察苏皓的表情,这位老兄竟然不知道《师说》?

唐末的举人也太水了吧!

也不能这么说,苏皓熟读诸子百家,家里收藏了许多秦汉文章。

“走了,走了,”苏皓掩饰心中尴尬,招呼孩子们登船出游,半路上又悄悄对赋才说,“去买一本韩愈等大家的文集,速去速回,我在船上等你。”

众人登船许久,赋才终于买书回来。

“爹爹,我跑了好几家书店,总算是买到一本。”赋才的手上全是灰尘,也不知这本书被嫌弃了多少年。

开船启航,前往汝阴。

苏皓独自坐在舱中,连续品读几篇雄文,突然泪流满面:“今日方知文章真谛,吾已蹉跎半生矣!”

其实不算晚,在古文运动的推动下,许多文人也是后期才深入研读大家之作。

李佑坐在船头,眺望两岸风景,心情极为复杂。

这大唐,不仅该给老百姓提供粮食,还得给天下士子提供精神食粮啊。

一个颇具才名的举人,竟然不知道《师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