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唐末:从一介书生到天下共主 > 第6章 裂苍穹

唐末:从一介书生到天下共主 第6章 裂苍穹

作者:身无分文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6 01:19:15 来源:小说旗

药膏颇为管用,只是价格昂贵,两贯铜钱才能买一勺。

涂在患处,凉飕飕的,感觉和五倍子散功效类似。

估计还有杀菌的作用,半天时间便消肿了。可惜李佑总是便秘,一用力伤口就会崩裂,前前后后折腾了好多天,足足给药铺送去六贯5000文铜钱。

从侯爷家抢来的铜钱,一下子就花去了四分之一。

唉,不管怎样,咱也算是刚烈的男人。

郑州粮价日益高涨,就拿买烧饼来说,短短几天价格就上涨了三成,肯定是郑州粮商在哄抬物价。

李佑没有刻意省钱,肉包子、菜包子,每天换着买来吃。

钱可以再赚,身体必须调养好。

兄妹俩的气色好了许多,能跑能跳,不再走一会儿就觉得疲惫。

老天怜悯,两个营养不良的孩童,淋了一场大雨居然没有生病,这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李佑行事极为谨慎,每次买吃的,都不在同一家店铺。但还是被人盯上了,只因他一个孩童,连续数日在药铺支付散碎铜钱。

“快走!”李佑拉着小妹的手,在街头转角处,突然加快脚步,接着奔进另一条小巷。

一个混混跟了上来,却发现目标消失不见,气得在那里跺脚咒骂。

兄妹俩直奔城东南而去,那里有郑州府学和贡院,是郑州学子读书考试的地方。

再怎么世风日下,读书人总归要些颜面,流氓混混不敢在府学附近撒野。

府学对面,是一家书坊。

兄妹俩蹲在屋檐下吃东西,书坊老板也不驱赶,只是让他们别靠门口太近。

几个府学生结伴而来,在店中挑选一番,各自拿着新购的书本离开。

李佑偷偷瞧去,学生手里拿的全是传奇话本。

他顿时有了主意,或许可以靠讲故事赚钱,仙侠武侠之类的随便瞎编就行。

当夜,就在书坊房檐下睡觉。

“二哥,我冷。”

半夜里,小妹在他怀里瑟瑟发抖,紧紧抱住李佑取暖。

李佑也被冷醒了,忍不住咒骂:“这鬼天气,简直不给穷人活路!”

才农历八月初啊,竟突然袭来一股寒潮。

从侯爷家抢来的两件孩童绸衣,李佑一直不敢拿出来穿。此时此刻,却顾不了那么多,赶紧让小妹穿上御寒。

可还是冷!

兄妹俩只得抱成一团,蜷缩在屋檐下,好歹熬到了天亮。

郑州没法再待下去了,昼夜温差本就大,若迟迟不南下,入秋之后肯定会被冻出毛病。

顾不得说书赚钱的计划,李佑立即准备食物。

买了一些干粮,又买了几斤杂粮,还买到少许劣质食盐,兄妹俩隔日便结伴出城。

……

郑州北码头,位于城东北。而郑州城的东南方,还有一个南码头。

南码头虽不如北码头繁华,却设有“极冲级”(最高等级)驿站——管城驿。

几十年前,管城驿在更南边的管城镇,靠新郑县的财政拨款维持。

途经驿站的官员实在太多,不管是否有公务在身,都亮出官牌白吃白住,而且还得好酒好菜招待。

一个驿站而已,竟成了新郑县最大的固定财政支出。

于是,新郑县不干了,但极冲级驿站又不能裁撤,朝廷只得把管城驿移到郑州。郑州富庶,养一个驿站还是没问题的。

李佑打算走南码头,一路顺着运河南下。

谁知过了护城河,才发现从管城驿,一直到南码头,再延伸至城外居民区,到处都有士兵驻守。

连续多日大雨,运河水位恢复,临时木桥也已拆掉,运河外的饥民难以过河,陆陆续续都散去了。

但是,城西和城南的饥民,却似乎越聚越多,且只有一条护城河挡着。

降雨之后,其实许多饥民选择回乡,借高利贷买种子补种粮食。可他们返回户籍所在地,遭遇的却是官府催粮,逼着他们赶紧上交赋税,只能选择回郑州躲避征粮官吏。

夏粮田赋,必须在九月以前结清,河南大员们催得急,州县官吏只能硬着头皮征收。

郑州城南和城西,如今已聚集六万多饥民,吓得郑州官将连忙派兵构筑防线。

任何人不得进出,兄妹俩暂时被阻住了去路。

又过了几日,饥民无法越过防线,开始成群结队地散去。

一部分选择离开,到四周乡村讨饭求生。

一部分选择死撑,只要拖到九月份,过了夏粮征收期,回乡之后就不怕官府,拖欠的税款也将变成“账面逋赋”。再过两三年,为方便征收来年新税,皇帝自会下旨“抹除逋赋”。

最后一部分灾民,确实饿得无法动弹,在郑州城外躺平等死。

渐渐的,警戒开始放松,外头不能进来,但里头可以出去。

李佑站在护城河边,眺望对面的灾民情况,感觉应该可以顺利通行。

那些灾民毫无组织,东搭一个帐篷,西建一个窝棚,绝大多数露天而居。若是遇到危险,只需杀人立威,干掉一两个,剩下的都会选择退让。

李佑揭掉包裹矛尖的破布,一手持矛,一手携妹,背着行囊过桥而去。

大约前进数百步,眼见李佑携带物品,而且行囊还胀鼓鼓的,陆续有数十个饥民围了上来。

“小妹,拉着二哥的衣服,跟在后面别走远了。”李佑叮嘱道。

李萱有些害怕,连忙抓住衣摆,亦步亦趋地跟着。

李佑挺矛前进,随时准备杀人立威,这乱世容不得丝毫妇人之仁。

有了前些日子的经历,李佑早就已经适应。此乃唐末,并非和平的现代中国!

兄妹俩在遍地饥民当中穿行,无数麻木或贪婪的目光投来,他则回以凶狠的眼神。

可惜,孩童表现得再凶狠,也终究是没有大人护着。

一个稍显健壮的饥民,率先走到他们面前,心怀不轨地问道:“你们从城里出来,有吃的没?”

“没有。”李佑面无表情地回答。

那饥民说:“我不信,把包袱打开看看。”

李佑冷笑:“再走近些,我给你看。”

那饥民立即迈步,根本没把李佑当回事。

一根竹竿,绑着半把剪刀,又是孩童拿在手中,能有什么威胁?

彼此越来越近,李佑突然挺矛刺击。

李佑没有练过传统武艺,不知该如何用矛,但刺杀之术却使得很熟练。

此时此刻,对方都没反应过来,就被竹矛前端的剪刀准确刺入咽喉。

鲜血涌出,目标轰然倒地,眼神里全是不可置信。

饱食休养半个多月,虽然力气依旧不大,但李佑的速度比以前更快了。四下一片惊呼,虎视眈眈的饥民们,飞快避让李佑这个小煞星。

兄妹俩踏步向前,无人再敢阻拦。

李萱低头去看死者的伤口,鲜血淋漓让她颇为害怕,小手死拽着二哥的衣服往前走。

走着走着,又有三个饥民拦住他们的去路。

李佑冷笑着亮出武器,竹矛前端的剪刀还在滴血,跟那三人形成对峙局面。

“大哥,这小子不好惹,没必要拼命。”一个饥民劝道。

被呼为“大哥”的饥民,龇牙冲着李佑狞笑,但终究还是让开了去路。

就像虎豹捕食,但凡有受伤的可能,都会选择更换目标。

待李佑兄妹走远,“大哥”越想越憋屈,说道:“这日子没法过了,被官兵欺负也就罢了,如今还被一个孩童唬住。咱回乡没钱交夏粮,留在这里也要饿死,索性结伙干一票大的!”

“就咱们三个?”

“哪里才三个?几千上万人呢!”

……

又过了一日。

郑州城里出来一主一仆。

主人是个书生,名叫苏皓,约莫四十岁。身着儒衫,清癯美髯,手持折扇,腰悬长剑。

仆人颇为健壮,真名不可知,化名周武。膀大腰圆,络腮胡子,背着书箱,腰间横着一根熟铁棍。

二人迈步走过护城河,过桥的瞬间立即严肃起来。

苏皓收起折扇,顺手拔出文士剑,从容不迫地继续前行。

周武抄起熟铁棍,扫视周遭饥民,视线所及之处,心怀叵测者纷纷低头。

直到穿过了饥民区,苏皓终于收剑回鞘,转身回望遍地饿殍,悲悯叹息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唉,古人诚不欺我。”

周武虽是仆人,说话却不客气,提醒道:“公子,现在不是悲天悯人的时候。咱们盘缠用尽,得赶紧去新郑县访友借银子,否则就只能讨饭回颖上了。这一路多半不太平,万事都要小心为妙。”

“我晓得,真是倒霉!”苏皓一脸无奈。

本来是进京会试的,谁知不但名落孙山,回乡时还在郑州耽搁逗留。又莫名其妙生了一场大病,身上铜贯都拿去寻医问药,搞得现在连雇船的钱都没有。

苏皓这个名门之后,手里头还不如李佑资金宽裕。

两个健壮灾民,盯着二人远去的背影,开始窃窃私语:

“大哥,就这么放人过去?他们身上肯定有财货。”

“做大事要紧!祝兄弟、陈兄弟、张兄弟他们准备好了没?”

“都准备好了。”

“记住,今后不准喊本名本姓,免得哪天被朝廷挖祖坟。我叫裂苍穹!”

“晓得,我以后就叫破万钧。”

“起事之后,河南不能留,咱一路杀去山东。先抢管城镇,让大伙都吃顿饱的,再去打新郑县。能打就打,打不下就走。河南大旱,没啥粮食,山东那边吃的更多。”“可听说山东去年也遭灾了。”

“那就去河北。”

“可河北也和俺们河南一样啊,今年旱灾,前年大水灾,好多灾民都跑咱们乡里讨饭。”

“闭嘴,哪来这么多废话,反正到时自有去处!”

“……”

距离南护城河二里地,早已架起几个大缸,有人在饥民群中呼喊:“裂苍穹分肉了,都快去吃肉啊!”

饥荒多日,能有什么肉可吃?

饥民们早已猜到真相,但濒临饿死,顾不得那么多。甚至有不少饥民,私底下偷偷摸摸吃肉,只是没摆在明面上而已。

半日之后,分食肉汤结束。

裂苍穹挑选三千壮丁,又带数百壮丁家属,浩浩荡荡地杀向南方。

所谓壮丁,不过是还能拿起棍棒拼命的人,剩余饥民早就饿得走不动路了。他们手里拿着各式“武器”,关键时候用于作战抢劫,行军过程中则可以充当拐杖。

不拄拐杖,这些人连走路都困难。

李佑已经扇动蝴蝶翅膀,唐末僖宗元年的河南,莫名多出一个叫裂苍穹的匪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