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我有一个炼仙葫 > 第1章 药铺杂役

我有一个炼仙葫 第1章 药铺杂役

作者:bcds123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16 21:33:08 来源:小说旗

金蟾大陆,吞月国。

宁安县,姜家村。

姜家村外,临近溪边有处人家。这是姜家村村里猎户姜望的宅院。

院子不大,院中有棵桃树,桃树下有一座鸡舍。

此刻天才蒙蒙亮,一个三四岁左右的小女孩,鬼鬼祟祟的推开了姜震房间的门。偷偷摸摸的,蹑手蹑脚的走向床沿。

忽然,床上的被子猛的掀开。

想要偷袭姜震的小丫头被姜震这么一弄,反而自己被吓愣了。

“哈哈哈”姜震开怀大笑,看着自己的妹妹姜小雨滑稽的模样。

“哼,坏哥哥!不理你了。嘟噜噜噜”姜小雨对着姜震做了一个鬼脸,吐了吐舌头做出鬼脸。

今日,姜震也会去宁安县参加济世堂的考核,希望能够加入济世堂成为一名杂役。

姜母早就准备好了早餐,三个馒头,三碗白粥。

“娘,爹去哪儿了?”少年开口问道。

只见一三十多岁的女子从厨房走来,手上拿着两个热滚滚的鸡蛋。

姜母一边将滚烫的鸡蛋分给了姜震和妹妹,一边说道:“你爹天未亮便出门打猎去了。你快些吃饭,吃完了快快启程去宁安县。”

小丫头拿着滚烫的鸡蛋,左手换右手,却又舍不得将这个鸡蛋放手。姜震看着,于是接过小丫头手里的鸡蛋,塞进了小丫头的荷包里,说道:“等一会儿再吃。”

“哼。”小丫头傲娇的转过脸,似乎还在为刚刚的事情生气。姜震不禁莞尔。

吃过了早饭,姜震告别了母亲,怀揣着昨夜父亲交代的东西,小心翼翼的放进了棉衣内藏好。这可是父亲好不容易换来的一株山参。

离开了姜家村,沿着官道,随着路上的行人一起,往宁安县赶去。

在宁安县里,有一家颇有名气的药铺,它的名字叫做济世堂。

每到年初的时候,济世堂都会敞开大门,欢迎来自宁安县各个角落的人们前来应聘杂役和药铺学徒的职位。这个传统已经延续了许多年,成为了当地的一件常事。

济世堂的主人是一位年过百岁的老者,名叫柳宗平。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曾经是传说中修仙仙宗的弟子。

由于修仙之路异常艰难,他最终未能实现自己的仙缘求道之梦。

在柳宗平八十岁那年,他回到故乡宁安县,用自己在修仙仙宗所学得的一身医术和见识,回到了宁安县开设药堂。

于是,他开设了这家济世堂药铺,希望能够帮助那些生病受苦的普通人。

柳宗平为人宅心仁厚,对宁安县的落魄百姓都充满了怜悯之情。

他不仅乐善好施,经常救济那些贫困潦倒的人,还凭借着自己精湛的医术,拯救了许多被恶疾缠身的平民百姓,因此在当地赢得了不少的尊重。

济世堂作为柳宗平一手创办的医馆,已经有三四十年的历史了。在这几十年里,它一直默默地为宁安县的百姓们提供行医服务,成为了当地家喻户晓的存在。

在普通人的眼中,柳宗平已经是一位年逾百岁的长寿老人,他的医术和品德都令人敬仰,仿佛就是当世的活神仙一般。

正因为如此,当济世堂开始招收杂役和学徒时,消息一经传出,便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

生活拮据的农家子弟纷纷奔走相告,希望自己或者家人能够有机会进入济世堂学习医术,成为像柳宗平那样的神医。

寻常百姓家的子弟拼了命的想要加入济世堂,以期将来能学得老神仙的真传。

宁安县的大街小巷依然沉浸在一片银装素裹的世界里。

尽管积雪已经渐渐消融,但那刺骨的寒意却丝毫没有减退,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地让人感到寒冷难耐。

姜震裹紧身上打着补丁的棉衣,在这冰天雪地中朝着济世堂走去。他心里既紧张又期待,父亲为他打点这事可花了不少心思,此刻的他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在这济世堂好好干出一番名堂。

一个时辰后,他来到了济世堂的大门前。门口站着几个伙计,正有条不紊地登记着前来参加的人。

姜震深吸一口气,鼓起勇气走上前去,向其中一个伙计说明了自己的来意。伙计上下打量了他一番,便让他先在一旁院子里等候。

姜震站在人群中,看着周围那些同样怀揣着梦想的年轻人,心中不免有些忐忑。他不知道自己能否顺利通过这次考核,更不知道未来在这济世堂会遭遇些什么。

但他明白,这是他作为乡野猎户的儿子改变命运的一次机会,无论如何都要紧紧抓住,不然以后只能承继父亲姜望打猎的本事。

就在这时,济世堂内走出一位管家模样的人,他清了清嗓子,宣布应聘开始……

众人立刻安静下来,竖起耳朵听着。管家模样的人说道:“此次应聘,先考大家对草药的认识。”随后,伙计们端出了一株株草药。

众人围上去仔细辨认,姜震也不例外。他凭借着平日里对草药的一些了解,认真地分辨着每一种草药的名称。考核过程中,有不少人被难住,因为大多数不会识文断字,所以不少人愁眉苦脸。

姜震却显得较为从容,由于认得字加之父亲平日教过一些简单的草药的辨识,顺利地答出了大部分草药的信息。

刘管家又宣布进行第二项考核——识字。他拿出一本书,让大家轮流朗读并解释其中的段落。

轮到姜震时,他虽然有些紧张,但还是流利地朗读出来,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做了解释。

刘管家微微点头,眼中露出一丝赞许。作为乡野小子,能够识字断句已经是颇为难得的一件事情了。

经过两轮简易的考核,最终姜震凭借着对草药的认识和识字的能力,成功通过了面试,成为了济世堂的一名杂役。

他心中满是喜悦,暗暗发誓要在这济世堂好好干,不辜负父亲的期望,或许花不了几年自己便可以学到一些本领,便可将家从乡下搬到宁安县县城里。

待刘管家将所有事情都安排妥当之后,他便把姜震叫到了自己的身旁。

济世堂的刘管家上下打量着眼前这个身材瘦弱的少年,只见他虽然身穿一件打着补丁的棉衣,但却十分干净整洁。

少年的双手被冻得通红,显然是在寒冷的天气里长时间劳作所致。尽管如此,他依然毕恭毕敬地站在那里,没有丝毫的怠慢之意。

刘管家端详了一会儿,终于开口说道:“你就是姜猎户的儿子姜震吧?嗯,看起来还挺不错的,居然还能认识几个字。你父亲托我关照你,我们之间也有一些售药的交情。所以,以后你在这里若是遇到什么麻烦,可以来找我,我自然会照顾你一下的。”

眼前的少年听到刘管家的话后,心中立刻想起父亲临行前的叮嘱。他定了定神,然后面带微笑地回答道:“谢过刘叔,父亲托我向您问好。”

话音未落,姜震迅速从怀中掏出一个用红布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布包。他小心翼翼地解开布包的一角,露出里面一根粗壮的山参。

这根山参显然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它的根须完整,色泽鲜艳,散发出一股淡淡的药香。

姜震双手捧着山参,郑重地递给刘管家,说道:“这是父亲特意嘱咐我给您带来的山参,希望您喜欢。”

刘管家听后,顺手将山参接了过去。他小心翼翼地打开包裹,生怕弄坏了这山参。当他看到山参时,眼中闪过一丝惊喜。

这根山参的根须完整,没有丝毫的破损,而且还带着些许泥土,显然是刚从山上挖下来不久的新鲜货。刘管家仔细端详着这根山参,对它的品相十分满意。

他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了一个不易察觉的笑容,然后说道:“嗯,这根山参的品相确实不错啊。不过你放心,我可不会白白要你的山参。等一会儿,会有人过来给你发放一些衣物,到时候一并把半两银子也给你。”

姜震听了刘管家的话,心中顿时一喜。他连忙恭敬地说道:“谢过刘叔!”

他知道这半钱银子对于他来说可不是个小数目,足够他们家生活一段时间了。

经过一番交谈后,姜震在他人的引领下,来到了一座别院。这座别院位于一个相对僻静的角落,周围环绕着郁郁葱葱的树木,给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感觉。

当姜震走进别院时,他发现里面已经住着五个人,这些人都是刚刚加入的杂役,他们的年纪与姜震相仿,大约都在十几岁左右。

房间里虽然简陋,但还算宽敞,中间摆放着一张通铺的火炕,可以容纳六七个人同时休息。

姜震与其他新来的人相互寒暄了几句,彼此之间都有些陌生和拘谨。不过,大家很快就熟悉起来,开始谈论起各自的情况和对未来的期望。令人意外的是,这些刚刚加入的杂役并没有被立刻安排具体的工作。

相反,他们只是领到了杂役们所穿的粗布棉衣、一条黑色的腰带、一顶青黑色的帽子以及一双青色的长鞋和鞋捆。这些衣物虽然朴素,但对于这些新来的人来说,已经足够保暖和实用了。

经过一番手忙脚乱的穿戴,几人都迅速换上了衣服。他们仔细地系紧腰带,确保衣物整齐利落。

他们用绳子将长鞋环绕捆好小腿,这样不仅可以固定鞋子,还能防止在行走时滑倒。最后,他们戴上帽子,整个人的形象瞬间变得像模像样。

姜震来得最晚,被分配到了靠墙的床位,虽然位置稍显偏僻,但火炕燃烧得正旺,倒也让人感觉不到丝毫寒冷。姜震在整理好自己的床铺后,便与其他几人开始交流起来。

通过交谈,他得知了其他几人的名字:年龄最小的李黑,看起来憨厚可爱;挨着姜震的石头,给人一种憨厚老实的感觉;年龄最大的是十六岁的李云,他竟然是李黑的堂哥,两人关系似乎很亲密;此外,还有林宇和林海二人,家住在姜震所在村子不远的邻村。

一番休整之后,姜震向管事打听到明日才会被正式安排工作。于是便向管事告了假便独自出了济世堂,揣着刚得的银子准备去买点吃食便出了宁安县城,准备带回家中。

姜震的家距离宁安县城仅有五里之远,经过大半天的时间,姜震回到了姜家村里。

走进村庄,姜震穿过狭窄的村道,一座宁静的小院映入眼帘。这座小院坐落在临近小溪的地方,四周被木栅栏围住,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小天地。院子里有一间简陋的鸡舍,几只母鸡在雪地里面悠闲地踱步。

而在院子的中央,一个小小的身影正被几只母鸡团团围住。那是姜震的妹妹姜小雨,她手里抓着一把从山里弄来的野穗米,正开心地撒向地面,引得母鸡们争相啄食。姜小雨的笑声像银铃一般清脆,在这寂静的小院里回荡。

“哥哥!”伴随着一声清脆的呼喊,姜小雨像一只欢快的小鸟一样,飞奔着朝从院外走进来的张震扑去。她跑得太急了,以至于手中还没来得及吃完的野穗米都被她像扔垃圾一样丢到了一边。见到姜震回来,早已将早晨的不开心抛到了脑后。

姜震见状,连忙笑着喊道:“小丫头,慢点跑,别摔着了!”他的声音中充满了宠溺和关切。

姜小雨根本没有理会哥哥的叮嘱,她的眼中只有那个熟悉的身影。眨眼间,她就像一只小狐狸一样,直直地撞进了姜震的怀里。

姜震稳稳地接住了妹妹,然后顺手把手中的东西放在一旁,腾出双手,一把将妹妹紧紧地抱在怀中。

小丫头被哥哥抱在怀里,开心得咯咯直笑,一双大眼睛亮晶晶的,满是期待地看着姜震,娇声问道:“哥哥,你有没有给小雨带糖回来呀?”

难怪。

姜震看着妹妹可爱的模样,心中不由得一软,他笑着回答道:“哈哈,当然有啦,我怎么会忘了我家这只小馋猫呢?”说着,他从怀中摸出一个用油纸包裹得严严实实的东西,递到了妹妹面前。

姜小雨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她迫不及待地伸手接过那个油纸包,小心翼翼地打开,里面赫然是一串红彤彤、亮晶晶的冰糖葫芦!

“嘻嘻(??w??)??”小丫头一口亲在了哥哥的脸颊上接着说道:“就知道哥哥最心疼小雨了。”

看着眼前这个兴高采烈的小丫头,姜震的内心不禁涌起一股暖流。她那灿烂的笑容仿佛春日里绽放的花朵,让人感到无比愉悦和温暖。

就在两人愉快地交谈时,一阵轻微的响动从隔壁厨房传来。姜震和小丫头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门口,只见一个身影缓缓走了出来。

那是一位身着粗布棉服的中年妇人,她的步伐略显缓慢,却透露出一种沉稳和干练。妇人的脸上洋溢着温和的笑容,岁月在她的眼角留下了淡淡的痕迹。

当她的目光与姜震交汇时,眼中闪过一丝惊喜,随即微笑着说道:“震儿回来了啊。”

“娘!”姜震见到母亲。

清脆的童声在空气中回荡,仿佛能穿透人的心神。紧接着,另一个稍显稚嫩的声音也响了起来:“娘亲!快看哥哥给小雨带的冰糖葫芦。”

这两个孩子一见到自己的母亲,便像两只欢快的小鸟一般飞奔过去,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们的母亲站在那里,温柔地看着自己的孩子们,眼中满是慈爱。

“娘,我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姜震一脸兴奋地跑到母亲姜刘氏面前,说道,“我已经加入济世堂啦!”

姜刘氏闻言,脸上露出欣喜的笑容,拉着姜震的手问道:“真的吗?那可太好了!快跟娘说说。”

姜震兴奋地回答道:“我现在是济世堂的一名杂役,每个月我应该还能拿到一钱银子的例钱呢!”

姜刘氏听后,眼中闪过一丝欣慰,她轻轻抚摸着姜震的头发,感慨道:“我家震儿长大了,以后能自己挣钱了,到时候攥着给你说个漂亮媳妇儿!”

姜震听到母亲的打趣话不由脸一红,看着母亲脸上的笑容,心里又暖暖的。他突然想起了父亲,便连忙问道:“对了,娘,爹呢?怎么还没回来?”

“你爹算算时辰差不多也该回来了,他说今天不会进山太远的。”姜刘氏面带微笑地对姜震说道,言语间透露出对丈夫的一丝担忧。

姜震闻言,心中稍安,他知道父亲一向谨慎,应该不会有什么危险。他转头看向母亲,只见姜刘氏正满心欢喜地看着自己,眼中满是慈爱。

“好好好,能够加入济世堂就好。”姜刘氏喜笑颜开,她为儿子能够有这样的机会而感到高兴。看着儿子一身干净又崭新的衣服,姜刘氏的脸上更是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就在这时,一直没有说话的姜小雨突然开口,他将手中的冰糖葫芦递给了姜刘氏,脆生生地说道:“娘亲吃冰糖葫芦!”

姜刘氏有些惊讶地看着小丫头,随即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她接过冰糖葫芦,轻轻咬了一口,那酸酸甜甜的味道让她的心情更加愉悦了。

姜震拿着从宁安县县城里带回来的东西交给了母亲,姜刘氏接过便准备下厨弄饭。姜震见父亲姜猎户久久未归,于是从家中拿起一根长棍,一头已被硬化削尖的半丈棍子打算去山口看看。

正当准备出门,院门被推了开来,步入一位冒顶薄薄积雪的中年男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