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我在印度玩红警 > 第50章 T-72向前进!

我在印度玩红警 第50章 T-72向前进!

作者:桃林吃烧鸡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5-17 00:57:27 来源:小说旗

瓦西里·科瓦连科坐在破旧的沙发上,低垂着头,手指深深嵌入补丁累累的扶手,指节因用力而泛白,他的眼神在昏暗的灯光下闪烁不定。

鲍里斯坐在茶几边缘,双手撑着膝盖,目光平静地注视着老者。他没有催促,只是静静等待着瓦西里的选择。

莫拉莱斯则坐在木板凳上,手中的pSS手枪随意搁在腿边,眼神偶尔扫向靠墙的安德烈。

沉默持续了足足两分钟,瓦西里终于抬起头,沙哑的声音打破了僵局:“你说得对……我怀念的苏联。

那个工人阶级有力量的国家,早就没了。”

他顿了顿,苦笑一声,“可我还是放不下来。我在这儿出生,在这儿长大,我的一切都在这片土地上。你们让我走,可我能去哪儿?去你们的老板那儿,给外国人卖命?”

鲍里斯咧嘴一笑,语气中带着几分轻松:“教授,你想多了。我们老板不是要你卖命,是要你干活。

你是核物理学家,手艺值钱得很。苏联没了,你的知识不能跟着埋了。

我们老板在印度建工厂、搞技术,你去了,不仅能活得更好,还能把你知道的东西传下去。总比在这儿饿着肚子等死强吧?”

瓦西里皱眉,目光转向窗外,破旧的窗框外隐约可见远处赫鲁晓夫楼的轮廓。

他低声道:“传下去……我教了一辈子学生,结果呢?

他们有的进了工厂,有的跑去卖面包,连实验室都空了。你们那儿,真能让我干点正事?”

“当然。”鲍里斯拍了拍胸脯,“我们老板说了,给你实验室,给你设备,想研究什么随便你。只要你点头,明天就能走。”

“只要你想要的设备,能造出来我们就给你造,造不出来我们就去给你买,买不到我们就去给你抢。”

瓦西里沉默了一会儿,目光落在茶几上,似乎在权衡什么。

安德烈忽然开口,声音低沉却带着一丝急切:“教授,别信他们。他们是外国人,谁知道去了会怎么样?克格勃还有任务,我得保护你。”

他顿了顿,看向鲍里斯,“瓦西里阁下是苏联重要的核工程师,你们不能带走他,就算你们杀掉了我,克格勃也不会让你们这么轻易离开。”

莫拉莱斯冷笑一声,手指轻轻敲了敲枪柄:“杀了你?就凭你现在这副站都站不稳模样?”

他站起身,缓缓走近安德烈,语气冰冷,“你是个聪明人,应该看得出来,苏联撑不了多久了。你保护他,到时候谁保护你呢?”

安德烈咬紧牙关,肿胀的脸颊微微抽动。

他知道莫拉莱斯说得没错,克格勃虽然组织架构还在,但组织内部早已人心涣散,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还能坚持多久。

他看向瓦西里,低声道:“教授,你真要走?”

瓦西里抬起头,直视安德烈的眼睛,语气平静却带着一丝决然:“安德烈,我累了。

我守着这个国家几十年,可它现在连我都守不住。我不想再等了。”

他转头看向鲍里斯,“你们的老板叫什么名字?”

“库马尔,库马尔·瓦德瓦。”鲍里斯答道,“印度孟买的大人物,手底下有工厂、有发电厂,正缺你这样的人才。”

瓦西里点点头,缓缓起身,动作迟缓却坚定:“好,我跟你们走。但我有个条件——带上我的一些学生和助手。他们跟我不一样,他们还有着大好的青春,不该在这儿烂掉。”

鲍里斯咧嘴道:“没问题,多带几个我们老板更高兴。”

安德烈愣住了,他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却最终垂下头,靠回墙边,低声道:“随便你们吧……我拦不住了。”

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无奈,仿佛彻底放弃了抵抗。

——

接下来的十几天,鲍里斯和莫拉莱斯在莫斯科及其周边地区马不停蹄地招募科研人员和技术工人。

他们带着从库马尔那儿转来的美元和对更好生活的承诺,几乎无人能够拒绝这样的诱惑。

在金钱攻势和瓦西里的带头作用下,绝大多数人——甚至可以说是几乎所有人——都同意加入他们的队伍。

从核物理学家到机械工程师,从化工工人到技术员,一支由苏联顶尖人才组成的队伍逐渐成型。

这一天,两人再次来到瓦西里的住所,准备商讨最后的撤离计划。

刚到楼下,伊莲娜从一旁走了出来,手里提着那个破旧的布袋,眼中带着几分犹豫。

她看着鲍里斯,欲言又止,最终鼓起勇气低声道:“先生……我父亲是一名化工工人,曾经在炼油厂工作。你们的老板还需要人吗?”

鲍里斯和莫拉莱斯对视一眼,咧嘴一笑:“当然要,来者不拒。你爸要是愿意,收拾收拾东西,跟我们一起走。”

伊莲娜眼中闪过一丝欣喜,低声道谢后转身跑回家报信。

这时,几名瓦西里的学生搀扶着老教授从赫鲁晓夫楼里走了出来。瓦西里拄着一根木杖,步伐虽慢但精神不错。

他看到鲍里斯,点了点头:“人都凑齐了吧?什么时候走?”

鲍里斯刚想回答,忽然感到脚下的大地微微震颤,低沉的轰鸣声从远处传来。

他和莫拉莱斯久经沙场,几乎同时变了脸色。

这震动,这声音,太熟悉了——坦克!

“莫斯科城内怎么会有坦克出动?”

鲍里斯皱眉,转头问莫拉莱斯,“今天是几号?”

“八月十九号。”

莫拉莱斯下意识答道,声音刚落,两人齐齐色变。

1991年8月19日——苏联历史上臭名昭着的“八一九事件”!

这一天,苏联保守派发动政变,试图推翻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政策,坦克和装甲车开进莫斯科街头,局势瞬间陷入混乱。

鲍里斯低声咒骂一句俄语脏话:“该死,撞上了!”

莫拉莱斯迅速冷静下来,低声道:“我们得马上撤。坦克进城,接下来就是宵禁和封锁,出不去就麻烦了。”他看向瓦西里和学生们,“教授,能走吗?”

瓦西里皱眉,但还是点头:“走,必须走。这地方要乱了。”

就在这时,震动越来越明显,远处传来履带碾压地面的轰鸣。

一辆t-72坦克从街角缓缓驶出,炮塔微微转动,炮口指向街道尽头。

紧随其后的是几辆bmp-1步兵战车,车上的士兵端着步枪,神情紧张。

街道两旁的居民纷纷探头张望,有的惊慌失措,有的茫然无措。

莫拉莱斯迅速冷静下来,低声道:“别慌,坦克进城不是冲着我们来的。

先观察一下,看看情况再说。”

他看向瓦西里和学生们,“教授,进屋待着,别出去。”

就在这时,赫鲁晓夫楼上的铁皮喇叭忽然“吱吱”作响,紧接着传出一阵低沉的声音。

鲍里斯和莫拉莱斯对视一眼,认出了那是苏联副总统根纳季·亚纳耶夫的声音。

他开始宣读苏联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发表的《告苏联人民书》:

“苏联公民们:在我们祖国和我国各族人民命运面临严峻危急的时刻,我们向你们发出呼吁!

我们伟大的祖国面临致命的危险!

由戈尔巴乔夫发起并开始的改革政策,原想作为保障国家迅速发展和使社会生活民主化的手段,却因种种原因已走入死胡同。

失去信仰、冷漠和绝望取代了最初的热情和希望……”

广播声在冷风中回荡,字字句句透着沉重与紧迫。

鲍里斯靠着墙,低声嘀咕:“政变开始了,这就是最后的努力吗?”

莫拉莱斯眯起眼,冷静地分析:“亚纳耶夫带头,说明戈尔巴乔夫已经被控制。

这场乱子一时半会儿结束不了,我们这两天估计走不了了。”

瓦西里站在楼道内,听着广播,脸色愈发苍白。

他拄着木杖,低声道:“他们想恢复旧秩序,可这国家已经回不去了。”

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疲惫,仿佛对这片土地的命运早已心知肚明。

广播继续播放:“出现了极端主义势力,它们奉行消灭苏联、瓦解国家和不惜一切代价夺取权力的方针……

应由人民来选择社会制度,但有人企图剥夺他们的这一权利……”

亚纳耶夫的声音铿锵有力,却掩不住其中的虚张声势。

瓦西里看向鲍里斯和莫拉莱斯,“我们现在走不了了,机场和火车站肯定会被封锁,街上全是坦克。”

鲍里斯皱眉,挠了挠头:“那就等等看。

这帮家伙能不能成还不好说,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也不是吃素的。”

他转头对莫拉莱斯说:“咱们在这儿守着,苏联这破船要沉,咱们得找个合适的救生艇。”

莫拉莱斯点头,低声道:“政变刚开始,局势还不明朗。

等一天,明天再看怎么走。”

他看向瓦西里,“教授,你和学生们先休息,别乱跑。”

瓦西里叹了口气,带着学生们回到房间。

伊莲娜站在门口,手里还提着那个布袋,眼中满是担忧。她低声问鲍里斯:“先生,我们还能走吗?”

鲍里斯拍了拍她的肩膀,咧嘴道:“别怕,小丫头。

坦克吓不倒我,等风头过去,咱们照样走。”

他的语气轻松,却掩不住眼中的一丝凝重。

楼外的坦克轰鸣渐渐远去,街道陷入一种诡异的寂静。

铁皮喇叭仍在播放《告苏联人民书》,亚纳耶夫的声音回荡在空荡荡的莫斯科上空:“我们呼吁苏联全体公民意识到自己对祖国承担的义务并大力支持苏联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支持在使国家摆脱危机方面作出的努力……”

鲍里斯靠着墙,点燃一根从旅馆顺来的劣质香烟,吐出一口烟雾,低声道:“看那些坦克的去向应该是要去克里姆林宫(戈尔巴乔夫的办公场所)和白宫(叶利钦的办公场所),你说这次他们能成功吗?”

莫拉莱斯站在窗边,凝视远处的坦克身影,沉默不语。

房间内,瓦西里坐在沙发上,闭目养神,学生们面露担忧的低声议论着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

所有人都在等待,等待这场政变的结果,等待一个离开这片混乱之地的转机。

莫斯科的天空被阴云笼罩,而这个国家终将会在动荡中化作一片废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