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我在印度玩红警 > 第64章 哈里发,新的哈里发!

我在印度玩红警 第64章 哈里发,新的哈里发!

作者:桃林吃烧鸡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5-17 00:57:27 来源:小说旗

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初,公历1992年2月中旬的沙特阿拉伯,圣城麦加沉浸在一片神圣而庄严的光辉中。

一年一度的朝觐活动正值巅峰,来自世界各地的穆民如潮水般汇聚于此,围绕着禁寺中央的天房,履行着伊斯兰教五大基本功课之一的朝圣仪式——“朝觐”。

天房外的环形广场“马塔夫”被身披白色朝觐服“伊赫拉姆”的信徒们填满,他们面色虔诚而肃穆,脚步轻缓却坚定,逆时针环绕天房巡游七圈,执行着“环游天房”的神圣仪式。这是朝觐的核心环节,象征着对真主无尽的敬畏与归顺。

朝觐者们从天房东角的黑石起始,这块镶嵌在银框中的神圣石头,据传是先知易卜拉欣和他的儿子伊斯玛仪重建天房时由天使加百列从天堂带来的遗物。

穆民们以黑石为起点,逆时针环绕天房,每绕行一圈,便低声诵念“塔克比尔”(真主至大)和“塔赫利尔”(唯有真主)。他们的声音交织成一片低沉而和谐的祷告,宛如海浪拍岸,回荡在禁寺的每一寸空间。

靠近黑石的朝觐者伸出手,试图触摸或亲吻这块圣石,若无法触及,便举起右手指向黑石,口中轻呼:“奉真主之名,真主至大。”

这一举动是对真主至高无上的敬意,也是信仰的坚定见证。

广场上,白袍如海,穆民们赤足踩在炽热的大理石地面上,汗水顺着额头滑落,却无人抱怨。

空气中弥漫着汗水、尘土与焚香的混合气味,禁寺四周的高大拱廊下,悬挂着数十盏金色灯笼,散发出温暖的光芒,与天房黑布上的金色《古兰经》经文交相辉映。

人群中有老人拄着拐杖颤巍巍前行,有年轻人搀扶着父母低声祈祷,还有孩子紧跟在大人身旁,脸上带着懵懂与敬畏。每绕行一圈,他们便停下脚步,面向天房举起双手,祈求真主的宽恕与指引。

七圈完成后,他们来到天房旁的“易卜拉欣足迹”,这是一块据说留有先知易卜拉欣脚印的石头,朝觐者在此进行两拜礼,以纪念先知的奉献。礼拜时,他们低声诵念《古兰经》中的“开端章”,声音虽轻,却充满力量,仿佛与天地的脉动相连。

尽管每年朝觐期间可能发生踩踏事故,穆民们的热情与狂热从未因此减退。

他们相信,能在麦加完成朝觐,是真主赐予的恩典,是灵魂的净化与升华。禁寺上空的七座宣礼塔巍然耸立,每逢礼拜时间,宣礼员的呼唤声从塔顶传出,悠扬而深远:“真主至大,真主至大,我见证唯有真主独一无二……”

声音穿透云霄,召唤着穆民们放下一切杂念,投入对真主的礼拜。广场边缘的“扎姆扎姆井”旁,人们排着长队,用双手捧起清凉的井水饮下,这水据传源自真主为哈吉尔和伊斯玛仪显现的奇迹,饮之如甘露,象征生命的恩赐。

有人将水洒在脸上,有人小心翼翼地装入随身携带的小瓶,带回故乡与家人分享。

这一日的麦加,天空原本晴朗无云,烈日高悬,阳光炽热地洒在广场上,反射在白袍上泛起耀眼的光芒,将天房的黑布映衬得更加庄严。

然而,正当穆民们沉浸在环游与祈祷的虔诚中时,天色骤变。一片厚重的乌云从天边滚滚而来,迅速遮蔽了太阳,将天房笼罩在一片深邃的阴影之下。

淅淅沥沥的小雨随之落下,雨滴如珍珠般砸在大理石地面上,溅起细小的水花,打湿了朝觐者的衣袍。雨水顺着天房的黑布滑落,滴在黑石的银框上,发出清脆的声响,仿佛天地也在低语。

穆民们停下脚步,疑惑地抬头望天,有人低声惊呼:“真主的旨意!”

有人双手合十,低头祈祷。雨水虽小,却让广场上的气氛增添了几分神秘与肃穆。

信徒们并未散去,反而更加专注地继续环游,雨滴落在他们的脸上,与汗水交融,却无人退缩。

他们相信,这场雨是真主的恩赐,是对朝觐者的考验与洗礼。有人甚至跪地叩首,将额头贴在湿漉漉的地面上,口中喃喃:“真主啊,感谢你的恩泽!”

就在此刻,禁寺的正门入口处,一道黑袍身影缓缓走了进来。他身披简朴的黑袍,头裹黑色头巾,手握一根粗糙的木杖,眼角带着些许皱纹,看起来约莫四十余岁,脸上蓄着穆斯林标志性的大胡子。

他的步伐沉稳而从容,每一步都仿佛带着某种无形的节奏,身后跟着一群身着长袍的伊斯兰教学者。

这些学者中有逊尼派的教长,身着白色长袍,头戴圆帽,神情肃穆;也有什叶派的阿訇,身披黑色斗篷,手持念珠,目光深邃。平日里这两个教派水火不容,甚至在教义与权力上势如仇敌,此刻却罕见地面露虔诚,紧紧跟随在黑袍男子身后,仿佛被某种超凡的力量所感召。

他们走到祈祷人群的外围便停下脚步,齐齐低头,双手交叉于胸前,低声诵念着《古兰经》中的“光明章”,目光却始终投向那个黑袍男子。

广场上的穆民们察觉到异动,纷纷转头望去。当他们的视线落在黑袍男子的脸上时,一种莫名的震撼从心底升起,心脏仿佛被无形的手狠狠攥紧,随即剧烈跳动起来。

那张脸棱角分明,带着一种超越凡俗的威严,紫色的眼眸深邃如渊,仿佛能洞穿人心。人群中有人低呼“真主的使者”,有人屏住呼吸,无数目光交汇在这张陌生却又充满神性的面孔上。

黑袍男子并未言语,只是手握木杖,继续向前走去。朝觐者们像是受到某种指引,自发地分开一条通路,直达天房克尔白前。

没有人开口询问,没有人上前阻拦,所有人都沉浸在一种奇异的情绪中,静静注视着他的背影,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近乎神圣的寂静。

黑袍男子走到天房前,停下脚步。他缓缓伸出手,按在天房的黑布上,指尖触碰到那粗糙却神圣的表面,动作轻柔而庄重。

就在这一刹那,淅淅沥沥的小雨骤然停止,天空中的乌云仿佛被无形之力撕裂,一道裂缝凭空出现。

阳光从裂隙中倾泻而出,化作一道明亮的光柱,精准地落在男子身上,将他笼罩在一片金光之中。

他的黑袍在光柱下泛起微光,木杖被镀上一层金边,宛如天神降临。与此同时,乌云深处传来一声低沉的雷鸣,震得地面微微颤动,天房的黑布微微摆动,仿佛在回应这一神圣的时刻。

“真主是诸天与大地的光明。”

男子开口了,声音低沉而悠远,带着一种穿透人心的力量,在广场上回荡,每一个字都仿佛敲击在穆民们的灵魂深处。

他转过身,面对广场上无数双注视着他的眼睛,缓缓摘下头巾,露出一张棱角分明的脸庞。

他的紫色眼眸在阳光下闪着幽光,嘴角微微上扬,带着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意。“而我,穆罕默德·穆扎法尔,真主钦定的伊斯兰教世界的统治者,将会引导迷途与分裂的伊斯兰世界再次走向统一和强盛。我将是伊斯兰世界新一任的哈里发。”

此言一出,全场寂静了片刻,随即爆发出震天的呼喊。

黑袍男子——尤里——手按天房,缓缓绕行一周。每迈出一步,天房便发出一阵轻微的震动,乃至整个禁寺都在微微摇晃。

然而,奇迹般的是,建筑本身却没有一丝损坏,仿佛这震动只是某种神圣的征兆。尤里每绕行一圈,便停下片刻,面向不同的方向,低声诵念《古兰经》中的经文:“真主是光明的灯盏,他的光明如同壁龛中的明灯……”

他的声音与禁寺的震动交织,穆民们的耳中仿佛听到了天启的回响。

在场的穆民们看着他的身影,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触动。有人热泪盈眶,泪水顺着脸颊滑落,与雨水混合;有人双膝跪地,额头紧贴地面,喃喃祈祷;有人高举双手,声音颤抖地喊道:“真主至大!”

“哈里发,新的哈里发!”

“哈里发万岁!”

呼喊声此起彼伏,如海啸般席卷整个广场,响彻云霄。逊尼派与什叶派的学者们走上前,齐声宣誓效忠,称他为“哈里发穆扎法尔”,并呼吁所有穆民团结在他的领导下,结束长达千年的分裂与纷争。

尤里站在天房前,目光扫过跪伏在地的穆民们。他的紫色眼眸微微眯起,强大的心灵能量在他体内涌动,化作无形的动能,悄然影响着周围的天象与人心。

他的到来震慑了在场的所有人,消息迅速传遍麦加,甚至通过朝觐者的口口相传,扩散到整个伊斯兰世界。

与此同时,沙漠深处,尤里基地车已悄然展开,异教指挥着拉什迪和拉恩,在沙丘之间建立起一座隐秘的据点,为下一步计划铺路。

天房外的这一幕神圣景象,不仅震撼了在场的穆民,也被广场边缘的电视台记者用摄像机完整地捕捉了下来。

镜头中,黑袍男子手按天房,阳光化作光柱洒在他身上,天房轻微震动却安然无恙,乌云裂开,雷声轰鸣——这一切如同一场天启般的奇迹,实时通过沙特阿拉伯国家电视台的直播信号,传遍了整个国家的每一个角落。

电视屏幕前的穆民们,或在家中,或在清真寺,或在街头集市,无不目瞪口呆地注视着这一幕,随后纷纷跪地祈祷,泪水与惊呼交织,口中齐声喊道:“真主至大!”

“哈里发降临!”

这震撼的画面并未止步于沙特境内,随着卫星信号的传播,迅速扩散至整个伊斯兰世界。

从埃及的开罗到印尼的雅加达,从伊朗的德黑兰到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无数清真寺的宣礼塔下,穆民们聚集在一起,观看直播回放,陷入前所未有的宗教狂热。

街头巷尾,人们高举双手,诵念经文,称颂这位自称“穆罕默德·穆扎法尔”的男子为真主派来的救世主。

社交集会上,学者们激烈争论这一事件的意义,普通民众则走上街头,挥舞着绿色的伊斯兰旗帜,高喊“哈里发万岁!”的口号,整个伊斯兰世界仿佛被点燃了一团熊熊烈火。

在麦加禁寺的广场上,欢呼声如海啸般一浪高过一浪。黑袍男子——尤里——在穆民们的簇拥下,缓缓登上临时搭建的高台。

逊尼派与什叶派的学者们手持《古兰经》,齐步上前,将一顶象征哈里发权威的黑色头冠戴在他的头上。头冠上镶嵌着一颗绿宝石,闪烁着幽光,寓意着伊斯兰世界的统一与荣耀。

学者们齐声宣誓:“以真主之名,我们见证穆罕默德·穆扎法尔为伊斯兰教新一任哈里发,真主的光辉将通过他照耀大地!”

在场数万穆民随之跪伏,高呼:“真主至大!”

声音震天动地,响彻圣城。

加冕仪式结束后,哈里发站在高台上,目光扫过下方狂热的人群。他的声音通过扩音器传遍广场,低沉而威严:“我将以真主的旨意,守护圣地,统一分裂的伊斯兰世界,让信仰之光重现辉煌!”

此言一出,欢呼声再度爆发,穆民们挥舞着白袍,泪流满面,许多人甚至匍匐在地,亲吻着大理石地面,以示对新哈里发的无限忠诚。

与此同时,沙特阿拉伯民间掀起了一股空前高涨的呼声,要求哈里发取代沙特王室,直接统治国家。

普通民众认为,哈里发的出现是真主对现世混乱的回应,他的宗教权威远超世俗王权。

在麦加、利雅得、吉达等城市,成千上万的穆民走上街头,手持标牌,高喊:“哈里发是真主的代言人!”

“圣地应归哈里发统治!”

这种情绪迅速蔓延,宗教热潮压倒了沙特王室的世俗统治根基。哈里发借此机会,以麦加亮相为契机,直接宣布接管圣地的管理权,将禁寺及周边区域置于自己的掌控之下。

沙特王室虽试图制止与镇压,却在宗教权威的压迫下显得无力回天,国内的宗教领袖们纷纷倒戈,公开支持哈里发。

更令人震撼的是,哈里发的出现似乎真的弥合了逊尼派与什叶派之间千年以来的大分裂。

在加冕仪式上,逊尼派教长与什叶派阿訇并肩而立,共同为哈里发祈福,这一画面通过电视直播传遍世界,成为伊斯兰历史上划时代的象征。

伊朗的什叶派领袖发表声明,称“哈里发的到来是真主的旨意,值得所有穆民追随”。

埃及的逊尼派学者则宣称“分裂的时代已结束,哈里发将带领我们走向复兴”。

这种前所未有的和解,让整个伊斯兰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了麦加这座圣城,宗教的力量在此刻达到了顶峰。

这一事件不仅震动了伊斯兰世界,也吸引了众多外国情报机构的注意。

美国cIA迅速派遣特工前往沙特阿拉伯,试图查明这位神秘哈里发的真实身份及其背后的势力。

俄罗斯的情报部门则关注其对中东地缘政治的潜在影响。

甚至连中国的情报机构也开始搜集相关信息,分析这一变局对全球能源格局的冲击。麦加的圣地,已不再仅仅是一座宗教中心,而是成为了一个国际瞩目的风暴眼。

夕阳西沉,在中东的圣城,一场信仰与权力的风暴正在迅速扩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