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我在印度玩红警 > 第86章 南征北防

我在印度玩红警 第86章 南征北防

作者:桃林吃烧鸡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5-17 00:57:27 来源:小说旗

清晨的孟买郊外,薄雾尚未散尽,主基地周围的四座基地在幻象核心的掩护下若隐若现,宛如沉睡的钢铁巨兽。

战车工厂的轰鸣声响彻荒野,履带碾压地面的低吼与金属撞击的铿锵交织,震得沙土微微颤动。

一辆辆犀牛坦克和灰熊坦克从流水线驶出,厚重的装甲在晨光中泛着冷光,炮塔缓缓转动,散发着无形的威压。

兵营的训练场上,士兵们喊杀震天,新招募的动员兵、美国大兵队列整齐,汗水混着沙尘,浸湿了军装。

科技步兵学院的加持让这些新兵甫一出营便拥有老兵级的战斗素养,动作干净利落,眼中杀意凛然。

库马尔的目光扫过远处的科技重机械厂,厂房烟囱冒着白烟,生产线上自行火炮的炮管正被焊接,火花四溅。

过去数月,基地的产能被推至极限:兵营招募了近两万名士兵,军工厂源源不断地产出AKm步枪、火箭筒和防空导弹,战车工厂则生产了近千辆多功能步兵车、犀牛坦克、灰熊坦克以及数百门自行火炮。

这些装备堆满了基地的仓库,蓄势待发,宛如一柄淬火的利刃,随时准备刺向敌人的心脏。

作战实验室的大门在液压装置的低鸣中缓缓开启,库马尔与维拉迪摩将军并肩走进,靴子踩在金属地板上,发出清脆的咔咔声。

实验室内部灯火通明,墙壁嵌满闪烁的屏幕,显示着印度南部的地形图、敌军部署以及实时气象数据。

几名技术员埋头操作控制台,键盘敲击声与低语交织,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机油味。

维拉迪摩身着笔挺的苏军制服,红色肩章醒目,胸前勋章叮当作响。他的胡须微微颤动,目光如刀,扫过屏幕上的南方司令部图标,沉声道:“指挥官,时机已到。南方司令部被我们上次战役打得只剩一口气,一个师的残兵龟缩在班加罗尔,靠着地形苟延残喘。是时候送他们上路了。”

库马尔点点头,放下茶杯,指着屏幕上标注的马哈拉施特拉邦北部和东北部区域,语气平静却透着决断:“南方的残敌不足为惧,但北方的印度军方仍有重兵集结,随时可能反扑。我们必须兵分两路——南征北防,先荡平南方,再回师北上。”

他顿了顿,转向维拉迪摩,嘴角微扬:“将军,您的陆军整编计划如何了?”

维拉迪摩哼了一声,双手背在身后,洪亮的声音在实验室回荡:“已经妥当!兵员和装备已整编为四个作战单位:一个机械化步兵师,装备多功能步兵车,机动性强,适合快速突袭。

一个装甲师,以犀牛坦克和灰熊坦克为核心,火力凶猛,可以快速突破敌人防线。

一个步兵师,人数最多,负责巩固战线与巷战。

还有一个炮兵团,装备自行火炮,可提供远程火力支援。”

他顿了顿,目光扫向墙上的指挥架构图,继续道:“我亲自担任陆军总指挥,统领三个师与炮兵团。库可夫上校指挥装甲师,雷泽诺夫上校负责机械化步兵师,鲍里斯领步兵师。他们都是战场上杀出来的老兵,绝不会让你我失望。”

库马尔满意地点点头,目光转向一旁的技术员,沉声道:“空军那边呢?”

技术员推了推眼镜,指着屏幕上一组入侵者战机与梭鱼轰炸机的图标,汇报道:“盟军空军已独立指挥,部署完毕。入侵者战机负责制空,梭鱼轰炸机用于精准打击。

印度空军的米格-21和苏-7早已老化,雷达系统和火控系统落后,面对我们的战机毫无还手之力。空军已准备好配合陆军行动,随时可出击。”

维拉迪摩咧嘴一笑,露出一口白牙:“好!空军交给盟军,陆军由我来指挥。

南方这一仗,我要让装甲师和步兵师打出威风,沿途占领班加罗尔、迈索尔、金奈,直捣南方司令部的老巢!”

他转身,指着屏幕上的北方防线,语气转冷:“机械化步兵师和炮兵团留守马哈拉施特拉邦北部与东北部,构筑防线,防备北方印度军反攻。

雷泽诺夫的步兵车机动性强,足以应对任何突袭,自行火炮的火力也能震慑敌军。”

库马尔摩挲着下巴,目光在地图上游移,沉思片刻后道:“南征的装甲师和步兵师由您亲自指挥,空军提供空中掩护,务必速战速决。

北方防线我也会安排工程师加强工事,调拨一批盖特机炮和哨戒炮布防,确保万无一失。”

他顿了顿,目光转向维拉迪摩,语气坚定:“将军,这一战不仅要打赢,还要打得漂亮。让印度人看看,我们的军队不是他们能惹的。”

维拉迪摩哈哈一笑,胸膛震动,洪声道:“放心,指挥官!库可夫的坦克会碾平一切障碍,鲍里斯的步兵会让敌人闻风丧胆!南方司令部那点残兵,不过是盘开胃菜!”

他挥手,示意技术员放大班加罗尔的地形图,目光锁定敌军据点,语气森然:“七天之内,我要班加罗尔的城墙插上我们的旗帜!”

库马尔点头,目光扫过实验室的屏幕,脑海中浮现出坦克履带碾过沙土、战机呼啸划破长空的画面。

他深吸一口气,转身走出实验室,阳光洒在身上,热浪扑面而来。远处,装甲师的犀牛坦克正在列队,引擎轰鸣震耳,炮塔在阳光下泛着冷光。

步兵师的士兵们扛着步枪,队列整齐,军靴踩得沙土飞扬。天空隐约传来入侵者战机的轰鸣,机翼划破薄雾,留下一道白色的尾迹。

“我真正的舞台来了。”

库马尔喃喃自语,嘴角勾起一抹笑意。他握紧拳头,目光投向南方地平线,仿佛整个世界都可以让他予取予夺。

与此同时,主基地的兵营大门敞开,新一批士兵列队而出,肩扛火箭筒,腰挎弹药,眼神麻木而冰冷。

战车工厂的流水线昼夜不停,履带与炮管在机械臂的焊接下成形,火花如雨。

马哈拉施特拉邦的荒野中,基地车这种军事机器已彻底苏醒,蓄势待发,准备用铁与火重塑这片土地的命运。

——

在库马尔紧锣密鼓备战的同时,印度中央政府在总理的亲自督令下,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军事动员。

总理办公室的电报如雪片般飞向各邦军区,命令语气急切而严厉:“不惜一切代价,集结兵力,务必遏制马哈拉施特拉邦的叛乱势力!”

北方和东北各邦原本用于镇压地方骚乱的部队被紧急抽调,卡车满载着满身灰尘的士兵,沿着坑洼的公路向南开进,车轮碾过干涸的泥土,扬起滚滚黄尘。

与此同时,克什米尔地区与巴基斯坦对峙的守备部队和机械化部队也接到命令,数千名士兵带着t-72坦克和bmp-1步兵战车,冒着边境局势紧张的风险,匆匆南下。

古吉拉特邦和中央邦的边境地带,靠近马哈拉施特拉邦的荒野与丘陵,成了印度军队的集结地,帐篷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临时搭建的指挥所里,电台嘶嘶作响,地图上密密麻麻插满了代表部队的红色旗帜。

短短数月,印度军方在马哈拉施特拉邦北部和东北部边境部署了超过四十万兵力,涵盖步兵、装甲部队、炮兵和后勤单位。

古吉拉特邦的巴罗达和艾哈迈达巴德郊外,t-72坦克的履带碾碎了农田的土垄,bmp-1步兵战车的引擎轰鸣震得村庄的窗户嗡嗡作响。

中央邦的印多尔和博帕尔附近,105毫米榴弹炮和老旧的维克拉姆火箭炮被拖进阵地,炮管在烈日下泛着暗淡的金属光泽。

士兵们在临时营地里挥汗如雨,搭建铁丝网和沙袋工事,汗水混着泥土,脸上满是疲惫与不安。

天空不时传来米格-21战机的轰鸣,老化的机身在高温下显得吃力,勉强执行侦察任务,引擎尾焰拖出黑烟,像是强弩之末。

如此大规模的军事部署,表面上气势汹汹,仿佛总理一声令下,四十万大军便能如洪水般席卷马哈拉施特拉邦,将瓦德瓦家族的基地碾为齑粉。

然而,印度军队内部却乱象丛生,问题如毒瘤般侵蚀着这台庞大的战争机器。首先是指挥权的混乱。

北方军区、中央军区和克什米尔地区的将领各怀心思,互不买账。

北方军区的拉杰普特将军坚称自己资历最老,应统领全军。

中央军区的夏尔中将则以地盘优势自居,拒绝听命。

克什米尔的帕塔克准将仗着精锐装甲部队,态度倨傲,公开抱怨“被拖进别人的烂摊子”。

指挥部会议往往演变成争吵,地图前的推演被个人恩怨取代,电台里充斥着互相推诿的指令,士兵们私下戏称:“将军们打嘴仗比打仗还猛。”

其次是统一调度的问题。四十万军队的调动涉及数十个师、旅,通信设备却严重不足,老式的英制无线电台经常失灵,信号断断续续,命令传达要么延迟数小时,要么干脆丢失。

前线部队经常接到互相矛盾的指令:一个师奉命前进,另一个师却被要求固守,混乱中甚至发生过两支部队误认为对方是敌军,险些开火的事件。

调度失误导致部队部署零散,部分步兵团被孤立在没有补给的荒野,士兵们只能靠啃干粮和喝浑浊的河水度日。

最致命的,是补给问题。印度的基础设施本就糟糕,公路坑洼不平,铁路运力有限,通往马哈拉施特拉邦边境的补给线如同一条脆弱的毛细血管,稍有不慎便告断裂。

卡车在泥泞的乡间小路上抛锚,燃油和弹药运输经常延误,士兵们抱怨伙食只有发霉的米饭和稀薄的豆汤,士气低落。

军需官贪污成风,补给物资被私吞后流入黑市,古吉拉特邦的集市上甚至出现了标有军方编号的汽油桶和压缩饼干。

更离谱的是,由于后勤混乱,部分炮兵部队收到的105毫米炮弹与炮管口径不匹配,只能堆在仓库里吃灰。士兵们私下咒骂:“上面光会喊口号,补给我们吃土吗?”

印度将领们表面上斗志昂扬,公开场合高呼“为国捐躯”“消灭叛贼”,私下却对进攻马哈拉施特拉邦心存忌惮。

南方司令部两个师在战役中的迅速覆灭,如同一记重锤敲在每位将领心头。

瓦德瓦家族的装甲师碾压一切的火力、步兵师凶悍的巷战能力,以及盟军空军战机如同幽灵般的精准打击,成了印度军方的梦魇。

情报显示,瓦德瓦家族的军工产业远胜于印度,在印度军队还在用着万国造的时候,瓦德瓦家族甚至能让坦克的履带焊接印都一模一样,这让将领们越发胆寒。

拉杰普特将军在私人日记中写道:“他们的坦克像是从地狱里爬出来的,我们的t-72在他们面前就是铁皮玩具。”

进攻?不可能。印度将领们心知肚明,与瓦德瓦家族正面交锋无异于自寻死路。于是,他们默契地选择了拖延战术,与库马尔的部队隔着边境线互射炮弹,象征性地展示存在感。

古吉拉特邦的阵地上,印度炮兵每天定时发射几轮榴弹,炮弹大多落在无人区,炸起漫天黄沙。

马哈拉施特拉邦的哨戒炮和盖特机炮则精准还击,火光在夜空中闪烁,双方心照不宣地保持着“热闹但不致命”的对峙。

与此同时,将领们频频向中央政府发电报,哭穷喊苦,索要更多的兵员、坦克、飞机和补给。他们以“备战需要”为名,囤积资源,扩充私人势力,拥兵自重,暗中盘算着如何在这场乱局中谋取最大利益。

夏尔中将在一次酒宴上醉态可掬,拍着桌子对副官说:“打仗?等中央把钱和装备送够了再说!现在,先把我的新别墅盖好!”

马哈拉施特拉邦的北部和东北部陆路交通被彻底切断,商队不敢靠近,村庄的居民早已逃离,边境地带成了名副其实的军事隔离区。

四十万印度军队的营地连绵数百公里,帐篷、坦克和炮台密布,乍看气势恢宏,却如同一盘散沙,内部的混乱与低效让这场所谓的“讨伐”更像是一场旷日持久的闹剧。

库马尔站在指挥塔上,透过望远镜观察远方的敌军阵地,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他喃喃自语:“四十万乌合之众?来得正好,也省得我一个个去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