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我在印度玩红警 > 第78章 迟来的恐惧

我在印度玩红警 第78章 迟来的恐惧

作者:桃林吃烧鸡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5-17 00:57:27 来源:小说旗

新德里的军用机场沐浴在正午的烈日下,跑道在高温下泛着热浪,机库的铁门紧闭,几架米格战机停在停机坪上,机身被阳光烤得滚烫。

机场外围,防空炮台的炮管高高昂起,雷达站的残骸还在远方冒着浓烟,空气中弥漫着焦土与燃油的刺鼻气味。

指挥楼的了望台上,值班军官紧握望远镜,额头渗汗,目光死死扫视天空,试图捕捉任何异常的影子。然而,天空湛蓝,只有几片薄云飘浮,平静得令人不安。

突然,两道尖锐的呼啸声撕裂了宁静,两架入侵者战机从低空猛然窜出,机身在阳光下闪着冷光,宛如掠食的猛禽。

它们的机翼下,空对地导弹的挂架已调整至发射位置,导弹尾部的制导系统发出微弱的红光。

机场的防空警报尚未响起,入侵者战机的长机飞行员冷冷按下发射按钮,四枚空对地导弹脱离挂架,拖着炽热的尾焰,直扑目标。

第一枚导弹精准命中一座机库,巨响震天,钢筋混凝土的墙体瞬间崩裂,火球腾空而起,吞噬了库内的两架米格-21。爆炸的冲击波掀翻了地勤拖车,碎片与烈焰四溅,浓烟滚滚。

第二枚导弹击中指挥楼侧翼,玻璃窗炸成齑粉,楼体剧烈晃动,了望台上的军官被气浪掀翻,摔得头破血流。

第三枚与第四枚导弹接连炸毁跑道旁的油库与弹药堆,火光冲天,爆炸声连成一片,震得地面颤抖。机场陷入一片火海,警报姗姗来迟,尖啸声在废墟间回荡。

入侵者战机完成打击后,猛地拉升,引擎喷出蓝色尾焰,机身在阳光下划出一道弧线,迅速脱离战场。

防空炮台终于开火,高射炮的轰鸣迟来而无力,炮弹在空中炸开,徒劳地追逐早已消失的敌机。机场上空,浓烟遮天蔽日,地勤人员在火海中惊惶失措,有人拖着伤员撤退,有人试图扑灭烈焰,但爆炸的余波让一切努力显得徒劳。

与此同时,新德里的街头已陷入混乱。白天的天空清澈,市民们亲眼目睹了空中的惨剧——米格战机如折翼的鸟儿坠落,火光在远方的雷达站与军用机场接连绽放,爆炸的轰鸣即使在城区也能隐约听见。

市场里,商贩们停下吆喝,呆呆地仰望天空;路边茶肆的老板忘了给客人找零,手中的茶壶滑落摔碎;学生们挤在教室窗边,指着远方的黑烟窃窃私语。

恐惧如同瘟疫一般迅速传播,燃烧的战机残骸、被炸毁的机场、惊慌失措的士兵,无一不在刺痛着每个人的神经。

“瓦德瓦的飞机!他们打到新德里了!”

一名出租车司机猛踩刹车,惊恐地对乘客喊道。他的话像点燃了火药桶,街头的人群开始骚动。有人丢下手里的菜篮,拔腿就跑;有人挤上拥挤的公交车,试图逃离城区;还有人站在路边,举着相机拍摄天空,嘴里咒骂着政府的无能。

宽阔的康诺特广场上,车流堵塞,喇叭声此起彼伏,行人推搡着涌向地铁站,空气中弥漫着汗水与恐慌的气息。

在城市边缘,通往乡下的公路已被逃难的人群挤满。破旧的摩托车载着一家老小,行李捆得摇摇欲坠;卡车上堆满家具与杂物,车顶还挤着几名年轻人;甚至有老人推着独轮车,颤巍巍地跟在队伍后。

人们低头赶路,脸上写满惊惶,孩子们的哭声与大人的咒骂交织,尘土被车轮卷起,遮蔽了远方的地平线。

原本,战争对新德里的市民来说只是报纸上的标题,是南方的遥远传闻,但现在,火光与硝烟近在咫尺,死亡的阴影如乌云般压顶,让每个人都感到窒息。

一名中年妇女拖着两个孩子,挤在人群中,泪水模糊了她的视线。她低声呢喃:“我们以为仗打不到这儿……可现在……”

她没说完,哽咽着抱紧了孩子。

旁边的老人叹了口气,拄着拐杖,低声道:“瓦德瓦……这小子要把整个国家都拖进火里。”

城区内,政府大楼前的卫兵加紧巡逻,刺刀在阳光下闪着寒光,但他们的眼神也透着不安。总理官邸的窗帘紧闭,会议室里,官员们争吵不休,指责声与拍桌声此起彼伏。

街头巷尾,谣言四起——有人说瓦德瓦的军队已在百公里外集结,有人说外国雇佣兵正空降北方,还有人说新德里很快会被围城。恐慌如潮水,席卷了每一条街道,每一颗心脏。

天空渐渐暗下,军用机场的火光仍在燃烧,浓烟在夕阳中染成血红。入侵者战机早已消失在云层尽头,留下的只有废墟与绝望。新德里的市民们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战争的余波随时可能将他们碾得粉碎,死无葬身之地。

随着新德里街头的恐慌如野火般蔓延,总理府的铁门后传出一纸声明,试图稳住摇摇欲坠的民心。

声明通过电台与电视播出,总理的声音低沉而坚定:“公民们,北方军团已在我国最杰出的陆军将领指挥下开始南下。他们将以雷霆之势剿灭马哈拉施特拉邦的叛乱,恢复国家的和平与秩序。我向每一位印度公民保证,你们的安全是政府的首要责任!”

广播中,背景隐约夹杂着掌声,但街头的市民们低头匆匆而行,脸上难掩疑虑与不安。

与此同时,印度外交部紧急行动,数名高级外交官带着厚厚的文件袋,登上飞往伊斯兰堡的专机。

他们肩负重任,试图缓解与巴基斯坦之间剑拔弩张的关系,商讨边境停火与贸易恢复的可能性。外交部大楼内,电话铃声此起彼伏,官员们彻夜未眠,起草协议,力求为南方平叛争取时间与空间。

在克什米尔地区,军营里的气氛骤然紧张。指挥官接到命令,驻守边境的装甲部队与步兵团开始分批撤离,卡车与坦克的轰鸣打破了山谷的寂静。

士兵们收拾行囊,卸下防寒装备,换上适合南方作战的轻便军服。抽调出的数千精锐部队连夜集结,沿着公路南下,车队的灯光在夜色中连成一线,直指马哈拉施特拉邦。

军令如山,指挥部地图上,红色的箭头从克什米尔与北方邦汇聚,指向南方那片叛乱的土地。

面对印度军方南下的铁血部署,库马尔在马哈拉施特拉邦的指挥部内迅速做出回应,展现出毫不妥协的决心。

夜幕下,爆炸的火光接连照亮邦内的铁路与桥梁,沉重的钢轨被炸得扭曲断裂,混凝土桥墩在巨响中崩塌,碎片坠入河中,激起冲天水花。

通往外界的铁路干线与关键桥梁被逐一摧毁,浓烟滚滚,切断了北方军团的快速补给线。

与此同时,公路两侧的荒地与灌木丛中,工兵小队悄无声息地埋设了无数地雷,反坦克雷与反步兵雷密布,宛如一张致命的蛛网,等待着贸然南下的敌人。

为了震慑对手,库马尔通过《马哈拉施特拉自由报》刊登公开声明,标题醒目:《地雷封锁,入侵者寸步难行》。

文章详细列出被埋雷的公路段,甚至附上模糊的地图,警告印度军民:“任何试图进入马哈拉施特拉邦的部队,将付出血的代价。”

报纸被空投至新德里与周边城市,市民们捧着纸页,读到地雷的威胁时,无不脸色苍白,逃难的步伐更加匆忙。

与此同时,马哈拉施特拉邦的军事机器全速运转。空指部内,巨大的机库灯火通明,焊接的火花与机械的轰鸣昼夜不息。

数架大型运输机的骨架在组装线上逐渐成形,机翼的钢板被铆接固定,引擎的轰鸣声震得地面微颤。

地勤人员忙碌穿梭,检查蓝图,调试导航系统,运输机的庞大身影预示着空投部队的崛起。

战车工厂内,生产线火力全开,灰熊坦克与犀牛坦克的履带在传送带上缓缓移动,炮塔被吊装到位,装甲板在电焊的火光中合拢。

工人头戴护目镜,手持焊枪,汗水滴落在滚烫的钢板上,化作一缕白烟。坦克的炮管被校准,涂上暗绿色迷彩,每完成一辆,工人们便敲击车身,发出低沉的欢呼。工厂外,成排的坦克在阳光下整齐列队,炮口低垂,蓄势待发。

兵营的训练场上,尘土飞扬,新招募的动员兵与美国大兵正在接受严苛的训练。动员兵身着简陋的绿色军服,手持AK-47,汗水浸透衣背,教官的怒吼响彻营地。

美国大兵则装备精良,m16步枪挂在胸前,战术背心塞满弹夹,眼神冷峻。他们在沙袋掩体间演练突袭,枪声与喊杀声此起彼伏。

兵营的扩建从未停歇,新兵源源不断地涌入,瓦德瓦的军队规模正以惊人速度膨胀。

这一切的背后,是中东沙漠深处异教的支持。无数科技钻油井如钢铁巨树般伫立在黄沙中,昼夜抽取黑色黄金,源源不断的资金流入主基地。

基地的财政危机彻底解除,建设如火如荼。沙漠腹地,尤里基地车悄然展开,巨大的机械臂将预制模块组装成建筑,速度比以往快了一倍。

发电厂、兵营、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崛起,而空指部附近隐约可见苏军作战实验室的雏形——钢筋混凝土的墙体已封顶,反应堆的冷却塔冒出白汽,建成之日指日可待。

库马尔站在空指部的了望塔上,俯瞰基地的灯火,手中捏着一份刚送来的情报,被心灵部队渗透的印度官员已经送过来了印度军队的编制和部署,自己如同开了全图视野一般和对面作战。

至于那些地雷,自己原本并不想用这些容易误伤平民的危险武器,但是印度各邦叛乱这种战略窗口期实在太诱人也太短了,自己必须要抓住。

自己现在已经走上了一条不能回头的绝路,前路未知,后方深渊,原地不动就是引颈待戮。

库马尔深知自己必须前进,不择手段的前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