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玄幻 > 乾坤重塑始皇再造华夏版图 > 第103章 疫病防控(科学治世)

苍梧郡的晨雾泛着诡异的青灰色,竹楼间飘着焚烧艾草的浓烟,却压不住腐尸般的气息。李岩的马蹄刚踏入村口,便见个百越少年踉跄着撞向篱笆,腹下的草裙染着暗红痢疾,双眼浑浊如蒙雾的琉璃。

“陛下,已经死了七个!”随军医官的甲胄上沾着草药汁,“老祭师说是山鬼啃食内脏,让活祭童男童……”话未说完,远处传来凄厉哭声,又一间竹楼的门帘被血手扯开,滚落的陶罐里装着发黑的米汤。

李岩翻身下马,靴底碾过潮湿的泥地,突然蹲下身用竹片挑起水洼里的浮沫。青铜镜反射的阳光聚在玻片上,他眯眼细看:“不是山鬼,是这些比跳蚤还小的‘虫豸’。”转身对亲兵道,“立刻用竹篱笆围住村寨,留三个出入口,设石灰消毒池——任何人进出,脚踩石灰,手蘸醋水。”

村口的老榕树下,百越巫师戴着骷髅冠,正把蛇血泼向临时搭建的祭台。二十个村民被驱赶到树下,最前排的孩童脖子上挂着桃木符,浑身发抖。李岩的身影突然闯入祭台光圈,腰间工爵印撞在青铜铃铛上,发出刺耳声响。

“秦人滚出圣地!”巫师的骨杖指向李岩,“唯有血祭能平息疫鬼!”围观的越人发出低低的附和,却有人盯着李岩身后的秦兵,他们正往水井里撒雪白的粉末——那是从巴蜀运来的生石灰,在晨光里像撒落的星辰。

李岩抬手,亲兵捧来陶碗,碗里装着煮沸的污水和生污水。他示意巫师凑近:“你看,煮沸的水放三日不腐,生水里却有‘虫豸’蠕动。”青铜镜再次派上用场,阳光穿过装着生水的玻片,在树皮上投出模糊的黑点,“疫病不是鬼神,是这些肉眼难见的东西顺着水和手钻进肚里。”

巫师的骨杖“当啷”落地,他认出那些黑点与祭典壁画上的“疫魔”相似。但当他看见李岩走向隔离区,竟亲手给患者清洗肛门,用浸过黄连水的布帛塞肛,不由倒吸凉气——在百越巫典里,触碰病尸意味着灵魂被污染。

“把患者的粪便埋进三尺深的土坑,上面盖稻草,淋熟石灰。”李岩对围过来的峒长说,“七日之后,这些‘粪土’能当肥料,比焚烧更干净。”他忽然指向正在搭建的“发酵棚”,竹架上挂着编钟般的陶罐,“里面装着艾草、大蒜和你们的巫药,煮成水让健康人喝,比喝血有效百倍。”

黄昏时分,巫师偷偷溜进隔离区,看见秦医正在用竹管给患者灌“青蒿黄连汤”,床头挂着浸过醋的布帘,地上撒着碾碎的菖蒲。最震惊的是,患者的草席下垫着刻有秦越双纹的青铜板——李岩说这能“镇住虫豸的爬动”,实则是借图腾消除越人的恐惧。

“祭师大人要试试吗?”娅青突然出现,递上一碗冒着热气的药汤,碗底沉着米粒大的碎银——这是李岩特意加入的“心理安慰剂”,“喝了这汤,虫豸会以为你是燃烧的火把,不敢靠近。”

巫师颤抖着接过,药香里混着熟悉的百越草药味,却多了秦地黄连的苦味。当他看见隔壁床的患者喝药后竟能坐起,抓着娅青的手用百越语说“肚子不绞了”,喉间的咒语突然变成了干呕——他终于意识到,秦人不是和鬼神对抗,而是找到了鬼神的“七寸”。

三日后,最后一个新患者出现,李岩却露出笑容:“拐点到了。”他带着峒长查看“防疫日志”,竹简上用秦隶和百越文记录着:每日新增病例、消毒次数、水源检测结果,甚至画着简易的“疫病传播链”,像渔网般罩住每个可能的漏洞。

“现在,把村里的井都封了,改喝煮沸的河水。”李岩指向山脚下的木槽,秦兵正在安装过滤装置,细沙和木炭层下埋着刻有双纹的镇水兽,“记住,以后取水必须带专用水瓢,不能用手直接碰水——就像你们祭典时不碰圣泉。”

当第一个康复的孩童跑出隔离区,扑进母亲怀里,村寨里的哭声变成了低低的啜泣。巫师跪在李岩面前,呈上染血的骷髅冠:“秦人医官比我的骨哨灵验百倍,求您教我们……”话未说完,李岩已扶起他,递过一本《秦越医典》,封面上,秦地的针灸铜人与百越的蛇杖医纹并列。

“明日起,每个村寨设‘卫生所’。”李岩指向正在搭建的青砖小屋,屋顶的瓦当刻着“医”字,旁边盘着百越的灵蛇,“你们的巫祝可以来学‘疫病占卜术’——其实就是看水色、查粪便、数苍蝇。”他忽然轻笑,“等你们学会分辨‘干净’和‘脏污’,山鬼自然没了藏身之处。”

疫情平息的那夜,苍梧郡的星空格外清亮。李岩站在新挖的“发酵池”旁,看石灰水与粪便混合时腾起的白雾,忽然对娅青说:“当年在咸阳,我读过《黄帝内经》,说‘病从口入’,那时只当是医者仁心,如今才懂,这四个字能救万千性命。”

娅青摸着腰间的“防疫香囊”,里面装着秦地苍术和百越香茅,忽然指着远处的篝火堆:“老祭师在改唱《防疫歌》了,用的是你们秦地的秦歌调子。”歌声飘来,混着竹板的节奏:“水要沸,手要洗,病尸远埋莫近水;粪发酵,虫难存,艾草菖蒲挂门楣……”

三个月后,当李岩再次巡视苍梧郡,看见每个水井旁都立着青铜告示,秦隶与百越文并列写着“七步洗手法”,卫生所的陶罐里分门别类装着黄连、青蒿、板蓝根。最让他欣慰的是,巫师的孙子正在用秦地显微镜(改良版青铜放大镜)观察污水,旁边竹简记着:“疫虫有三,一似蝌蚪,二似蛛网,三似碎金……”

离开时,峒长献上用疫后重生的稻穗编的草绳,绳结里藏着秦越双语的“安康”二字。李岩系上草绳,忽然想起初到岭南时,越人视秦人为携火的祝融,如今才明白,比火焰更能驱散阴霾的,是让科学穿上文化的外衣,让理性住进信仰的神殿。

暮色中,卫生所的灯亮了,照着门前新立的石碑,上面刻着“秦越医官共守”。李岩知道,这场疫病防控战,不仅治好了百姓的肠胃,更让两种文明在病痛的淬炼中,找到了比巫祝和律令更强大的纽带——那是对生命共同的敬畏,对健康共同的追求,让齿轮与藤条编织的防护网,从此笼罩在岭南的每一寸土地上,抵御着所有未知的灾难,也缝合着所有曾经的裂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