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玄幻 > 乾坤重塑始皇再造华夏版图 > 第11章 文书风暴(行政效率革命)

咸阳宫的晨钟撞碎薄雾时,李岩正对着如山的竹简奏章揉眉心。案头的青铜烛台结着三寸长的烛泪,映得\"东郡蝗灾\"的奏牍上墨字都泛着愁云。自推行新政以来,各郡县每日送来的竹简竟达二十车之多,昨夜他批到子时,才看完三分之一。

\"陛下,长史大人求见。\"宦官赵高的声音打断思绪,话音未落,一个峨冠博带的老者已捧着竹简踉跄而入,\"臣启奏匈奴犯边事......\"

\"且慢。\"李岩抬手止住对方,目光落在那叠足有五寸厚的竹简上,\"此次匈奴入寇,究竟斩首多少?夺马几何?\"

长史一愣,慌忙翻找竹简:\"启禀陛下,此事需从《诗经·小雅·出车》论起......周宣王北伐猃狁,故我朝......\"

\"够了!\"李岩拍案而起,震得案上竹简簌簌作响,\"孤不要听《诗经》!只要战报!\"他一把夺过竹简,抽出狼毫在空白处疾书:\"胡骑入寇,斩首三十,夺马百匹。\"墨汁未干便甩给长史,\"明日各郡若再敢引经据典奏事,孤就用这狼毫替他润喉!\"

殿中大臣皆屏息噤声,唯有蒙恬低头偷笑。李岩扫过众人,扬声道:\"即日起推行公文三制:任免官员用策书,颁布政令用制书,申戒臣民用诏书。每奏不得超过三百字,违者罚抄《秦律》十遍!\"

退朝后,赵高捧着新制的皮质公文袋跟在身后:\"陛下,各郡送来的旧牍如何处置?\"李岩看着堆满偏殿的竹简,忽然想起现代档案管理课上的案例,嘴角扬起笑意:\"取五色丝绳来。\"

当五名吏员抱着不同颜色的木简站在咸阳宫廊下时,整个尚书台都炸开了锅。红色简代表军事,青色简代表民生,白色简代表宗室,黄色简代表司法,黑色简代表工程,每类竹简都用对应颜色的丝绳捆扎。

\"荒唐!哪有以颜色分国政的?\"博士淳于越拂袖而起,却见李岩亲自演示检索:\"去年南阳郡水灾,属民生类,青色简第三柜。\"话音未落,吏员已捧出竹简,内页赫然记着\"南阳郡引水渠开支\"。

\"这......\"淳于越瞠目结舌。李岩趁热打铁:\"即日起,尚书台吏员考核以检索速度为要。三个月后,不能在一盏茶内找出所需公文者,黜为郡县小吏。\"

暮色四合时,李岩在烛火下批阅新送来的奏牍。忽然,一份来自三川郡的文书让他瞳孔骤缩——通篇不过百字,却在\"修缮河堤\"一项下列了三十七个属吏名字,每个名字后都标着不同的铜钱数目。

\"赵高,备车。\"他抓起黑色 cloak 披在身上,\"去尚书台。\"

尚书台的夜烛下,李岩命人将三川郡近三年的黑色简全部搬出。当他将\"修缮河堤\"的开支与人口、河道长度对比时,指尖重重叩在竹简上:\"三年修同一处河堤,用银竟达去年三倍?当孤是傻子?\"

正在整理竹简的老吏员浑身发抖,突然扑通跪下:\"陛下明鉴!此乃......乃长史大人授意......\"话音未落,窗外传来瓦片轻响。李岩抄起案头青铜镇纸掷出,只听\"哎哟\"一声,一个黑影跌落尘埃,怀中滚出几卷竹简。

\"搜!\"李岩冷声下令。赵高掀开刺客衣襟,露出胸口刺着的\"楚\"字纹身。更惊人的是,刺客腰间挂着的皮袋里,竟装着尚未销毁的旧版奏牍,上面用朱砂圈着密密麻麻的数字——正是三川郡虚报的河堤开支。

\"原来如此。\"李岩捏着那叠旧牍冷笑,\"用冗长文书掩盖贪墨,再借刺客毁证。好手段啊。\"他转身看向呆若木鸡的淳于越,\"博士可曾想过,若公文皆如《诗经》般华美,这天下蛀虫该有多少?\"

淳于越脸色煞白,扑通跪倒:\"陛下明察秋毫......\"

\"明察秋毫的不是孤,是这五色竹简。\"李岩将旧牍投入火盆,看火星舔舐那些虚伪的文字,\"明日朝会,着三川郡守及长史廷杖三十,永不叙用。\"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尚书台内忙碌的吏员,\"再通令各郡,凡公文涉及银钱数目者,需附明细清单,敢玩虚者——\"他抬手比了个斩首的手势,\"与虚报军功同罪。\"

午夜的咸阳宫万籁俱寂,李岩却在灯下绘制《公文格式范本》。赵高端来参茶时,见陛下在\"紧急军情\"一栏画了个醒目的红圈,旁边注着:\"六百里加急,需用快马传递,限三日内抵达。\"

\"陛下,这......\"赵高指着红圈欲言又止。李岩抬头一笑:\"此乃'特快专递',后世必有此法。\"他忽然想起现代政府的\"最多跑一次\"改革,提笔又加了一条:\"郡县百姓申冤状,若格式合规,郡守需五日内审结,违者罢官。\"

窗外传来更夫打四更的梆子声,李岩揉着眉心站起身,忽闻赵高惊呼:\"陛下快看!\"只见案头未干的墨迹竟在烛火下泛出淡淡金光,那些他亲手写下的改革条文,此刻宛如刻在历史石碑上的铭文,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这是......\"李岩指尖轻触竹简,触感竟比寻常竹简光滑许多。赵高跪地叩首:\"此乃陛下天命所归,连文字都现祥瑞!\"

李岩望着窗外渐亮的天色,心中却泛起一丝疑虑——这突如其来的\"祥瑞\",究竟是上天认可,还是时空修正力的另一种试探?他想起今日在刺客身上搜出的密信,落款处那个模糊的\"楚\"字,总觉得与之前兰池刺客的狼首刺青有着某种隐秘联系。

\"传令下去,\"他将范本交给赵高,\"明日太学开课,孤要亲自讲授公文之道。\"顿了顿,又低声补了一句,\"另外,着蒙恬秘密调查各郡长史背景,尤其是楚系旧族......\"

当第一缕阳光跃上未央宫飞檐时,咸阳城的吏员们已捧着新制的公文袋奔走街头。谁也没注意到,在尚书台角落的火盆里,几片未燃尽的竹简上,\"楚虽三户\"四个字正随着青烟蜷曲变形,宛如一条伺机而动的毒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