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玄幻 > 乾坤重塑始皇再造华夏版图 > 第118章 通婚十年(成果初现)

永昌城的青石板路上飘着细雪,十年前李岩亲手栽下的刺桐树已亭亭如盖,枝头挂着的铜铃铛随风轻响,每一只都系着红绸——那是南境十三州通婚家庭的信物。戌初时分,三十六顶朱漆花轿从东西南北四门同时入城,轿夫们脚腕上绑着山民的豹纹护腕,腰间挂着渔民的海螺哨,正是十年前“山海通婚令”的活见证。

“大人,各坊的‘通婚碑’都已点亮。”亲卫林缚望着街尾用珊瑚与兽骨拼成的巨大图腾,那是山民的飞虎纹与渔民的八爪纹首次融合的图案,“望海郡的渔妇们送来了新腌的海味,黑风寨的猎户抬来了三棵百年松木。”李岩摩挲着腰间半块玉珏,云雷纹在雪光中流转,十年前他初到南境时,山民与渔民因争滩涂打得头破血流,如今却能共庆通婚十周年,靠的正是“每家通婚,赐田十亩”的铁律。

主祭台设在城中央的“合璧广场”,三丈高的青铜鼎里煨着山菌海鲜汤,汤面上浮着十三片刻着各州印记的玉片。当李岩踏上祭台时,西南角突然传来骚动,几个头戴兽皮帽的山民抬着具担架闯入,担架上的少女颈间戴着与墨梅谍刺客相同的银铃——正是三天前在望海郡遇刺的渔甲卫统领之女。

“李大人救命!”山民首领老熊扑通跪地,少女手腕上的淤青触目惊心,“小女被人下了‘牵机散’,唯有黑风寨的‘血藤’能解!”李岩俯身查看,发现少女舌尖有半枚墨梅状的紫斑,与三个月前在藏典阁遇刺的书生症状相同。他忽然想起通婚令里有条隐秘条款:凡通婚家庭,需将子女送往学府兼修山民箭术与渔家水性,此刻少女的瞳孔虽散,指尖却仍保持着握弩的姿势。

“取通婚族谱。”李岩声音沉稳,目光扫过人群中几个不自然转头的商贩,他们鞋底沾着的朱砂粉,正是北境玄甲军标记密信的特殊材料。当林缚抱着烫金族谱奔来时,祭台东侧的槐树枝桠突然断裂,三道黑影借着断枝冲下,手中弯刀分别刻着山民的虎纹与渔民的浪纹——正是十年前通婚令推行时,被北境收买的分裂份子。

“保护通婚家庭!”李岩暴喝一声,族谱在手中展开,露出夹层里的“飞虎浪涛图”。这是他十年前特意让通婚家庭在族谱里暗藏的联络图,每个通婚子弟的生辰八字旁,都用密文标注着所属的“山海卫”编制。果然,当黑影扑向祭台时,周围抬花轿的轿夫突然卸去外袍,露出底下绣着半虎半鱼的铠甲,正是山海卫的标志。

混战中,李岩注意到为首刺客的刀柄缠着与北境监军御史相同的金丝,而他投掷的飞镖,竟精准地射向广场四角的通婚碑。他猛然醒悟:北境此次的目标,是毁掉象征南境团结的通婚印记,让山民与渔民重拾旧怨!千钧一发之际,广场中央的青铜鼎突然喷出热气,汤面上的十三片玉片竟自动拼成罗盘,指向正北——那是通婚家庭特有的“辨敌术”。

“老熊,带山民守住飞虎纹碑!”李岩将族谱甩给渔家首领老渔头,“渔婶们按浪涛纹结阵!”他记得三年前在学府讲《孙子兵法》时,特意让通婚子弟练习混合作战,此刻正是检验成果的时候。当渔甲卫用渔网缠住刺客双腿,山民的弩箭便从屋顶破空而来,箭矢上绑着的,正是十年前通婚时发放的定情银铃。

少女突然在担架上抽搐,李岩发现她颈间银铃的暗格已打开,露出半张浸过毒的密信:“端午夜,焚通婚碑,乱南境心”。他抬头望向渐暗的天色,今夜正是十年前通婚令颁布的冬至夜,北境选在此时动手,就是要掐断南境刚愈合的伤口。忽然,广场四周的民居里涌出无数孩童,手中举着用山民兽骨与渔民贝壳制成的火把,照亮了刺客们惊恐的面容——他们没想到,连十岁孩童都记得“通婚碑在,山海不灭”的祖训。

“大人,刺客身上搜出北境枢密院的腰牌!”林缚押着俘虏走来,对方胸口刺着的墨梅纹比以往更深,“还有……”他递上半块刻着“玄甲”的虎符,与海神祭祀时发现的那半正好拼合,“他们计划今夜同时袭击十三州的通婚碑。”李岩冷笑,十年前他故意将通婚碑的位置与《南境水文志》里的防波堤、藏典阁旧址重叠,就是要让北境细作陷入迷阵。

广场中央的骚动渐渐平息,老渔头突然指着刺客首领的耳后:“这疤痕!是十年前被我渔网划伤的海盗!”人群顿时沸腾,山民们认出对方曾假扮同族劫掠渔村,渔民们想起他当年如何挑唆滩涂之争。李岩趁机举起通婚族谱,翻到记载海盗奸细的那一页:“他们害怕什么?害怕你们山民的猎刀与渔民的鱼叉,从此不再互相砍杀,而是并肩对外!”

雪越下越大,却有暖黄的灯火从各家各户亮起,每扇窗棂上都贴着山民的飞虎剪纸与渔民的海浪窗花。李岩看着被救下的少女,她腕间的银铃不知何时换成了山海卫的令牌,突然想起十年前第一个响应通婚令的老猎户:“大人,我闺女嫁给渔村小子,以后打猎捞鱼都是一家子,谁再敢挑事,我们两家的刀先砍过去!”

子时将近,永昌城的谯楼传来十二声钟响,每一声都对应着一座通婚碑的方位。李岩站在合璧广场中央,看着被修复的图腾在火光中闪耀,忽然收到林缚送来的密报:北境二十万大军的先锋船队,已在莱州湾触礁,正是当年陈破虏将军沉船的黑水滩海域。他摸着族谱上的“山海卫”名录,终于明白王夫子说的“十年树木”是什么意思——当山民的儿子能驾船,渔民的女儿会射箭,南境便有了最坚韧的血肉长城。

“传令下去,让各州的通婚子弟按族谱集结。”李岩望向东北方,那里的天空正泛着铁灰色,“告诉他们,带着山民的猎弓、渔民的鱼叉,还有……”他举起少女颈间的银铃,“带着他们父母辈十年前定下的婚约,去让北境看看,什么叫‘山海通婚,生死同心’。”

雪片落在通婚碑上,却很快被温热的手擦去。李岩看着相拥而泣的山民与渔民,忽然想起奠基学府时埋下的陶罐,里面装着第一对通婚夫妻的婚书。原来真正的成果,不是十亩良田,不是青铜图腾,而是当外敌来袭时,再没有“山民”与“渔民”的分别,只有共同称自己为“南境人”的血肉之躯。

黎明前最暗的时候,莱州湾传来三声炮响,那是山海卫用海螺与牛角改良的警报。李岩摸着腰间重新拼合的虎符,忽然听见身后传来整齐的脚步声——是通婚家庭的子弟们,男的背着弩弓,女的别着短刀,腰间都系着十年前的通婚红绸。他们没有穿铠甲,却比任何甲胄都更让人心安,因为他们的血管里,流着山与海交融的血。

雪停了,第一缕阳光照亮合璧广场的图腾,飞虎与八爪鱼的纹路在晨光中竟化作展翅的雄鹰。李岩知道,北境的铁骑或许能踏碎青石板路,却踏不碎这用十年光阴织就的人心之网。当通婚碑的火光映红每一张年轻的脸庞,他忽然明白,自己守护的从来不是一纸政令,而是让南境的土地上,从此再无“山”与“海”的界限,只有共赴烽烟的同袍。

这一晚,南境十三州的通婚家庭都收到了同样的飞鸽传书:“墨梅已败,雪落无痕,明日正午,黑水滩见。”没有人知道这是什么意思,除了那些腰系红绸、手握弓箭与鱼叉的年轻人——他们即将带着父辈的婚约,去完成一场十年前便埋下的“成果初现”。而李岩站在城墙上,看着漫天朝霞,终于露出了十年未见的轻松笑容——因为他知道,南境的未来,就在这些“通婚十年”的子嗣眼中,在他们紧握的双手里,在山与海永远不再分开的誓言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