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玄幻 > 乾坤重塑始皇再造华夏版图 > 第3章 长城停建(反常识决策初现)

咸阳宫的青铜兽首香炉中,龙脑香正化作袅袅轻烟。李岩盯着舆图上蜿蜒的长城规划线,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案头的青铜虎符——这是他穿越到秦王政二十六年的第三个月,窗外的梧桐叶已经开始泛黄,而他即将做出一个足以颠覆历史的决定。

“陛下,蒙恬将军、李斯大人求见。”内侍的通报打断了他的思绪。

蒙恬一身戎装踏入殿内,甲胄上的鎏金纹饰在阳光下泛着冷光。他手中捧着的,正是昨日呈递的《长城修建进度奏疏》,竹简边缘被指节捏得发白:“陛下,九原郡传来急报,匈奴斥候已抵阴山脚下。臣恳请继续征调民夫,务必在入冬前完成榆林段城墙。”

李斯则轻抚长髯,目光在舆图上逡巡:“陛下,长城乃防胡根本。昔年燕赵筑城,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若骤然停建,恐动摇国本。”

殿内气氛骤然凝固。李岩站起身,舆图在他身后哗啦展开,露出被朱砂圈红的关中平原:“诸位可知,郑国渠如今淤塞几何?”他忽然开口,指尖重重按在泾水与洛河交汇处,“十年前渠成时,关中可灌溉良田四万余顷,如今呢?泥沙淤积,灌区萎缩过半!若再不修浚,明年麦收恐要减产三成!”

蒙恬皱眉:“陛下忧心民生,臣等皆知。但匈奴之患,犹如芒刺在背……”

“错了。”李岩突然打断,从袖中取出一卷羊皮纸,“长城是被动防御,朕要的是主动出击。诸位且看——”图纸展开,竟是一幅关中水系图,“若停修长城,将二十万民夫转去疏浚郑国渠,再引入‘导流坝’之法,不出三年,关中农田灌溉效率可提升三倍!届时粮草丰足,兵强马壮,何愁匈奴不灭?”

李斯凑近细看,目光落在图中那个三角形的标记上:“此为何物?从未见于典籍。”

“此乃导流坝。”李岩拿起狼毫,在图纸上勾勒出几条虚线,“以石块垒成三角坝体,将泾水分流,既减缓流速防淤塞,又可抬高水位引渠灌溉。待渠成之日,关中将成真正的天府之国!”

蒙恬仍是不解:“可胡人素来畏惧长城,若没了城墙……”

“蒙将军,你以为匈奴为何屡屡犯边?”李岩忽然反问,“因他们知我大秦需分兵守墙,无法全力追击。若我粮草充足,训练出十万铁骑——”他猛地抽出腰间铁剑,剑锋直指舆图上的河套平原,“让匈奴无城可守,无草可牧,这才是真正的‘长城’!”

殿外突然传来喧哗声,却是栎阳令急报:“陛下!征调民夫的诏书传到骊山,工匠们炸开了锅,都说‘长城不修,大秦要亡’!”

李岩嘴角微扬,这正是他预料中的反应。他转身对李斯道:“传旨,朕明日亲赴骊山工地,当面解惑。”

骊山脚下,二十万民夫如蚁聚般围在临时搭建的土台前。李岩登上高台时,人群中响起此起彼伏的窃窃私语:“那就是陛下?怎么比画像上年轻?”“听说他要停修长城,莫不是中了邪?”

蒙恬握紧腰间剑柄,警惕地看着人群。李岩却抬手示意安静,声音清朗如钟:“父老乡亲们!朕问你们,修长城为了什么?”

“防胡人!”前排的壮汉粗声回答。

“可修好长城,你们能吃饱饭吗?”李岩忽然抛出问题,“去年关中大旱,多少人饿死?如今郑国渠淤塞,若再不修,明年你们的妻儿就要啃树皮!”

人群骚动起来,有人低声嘀咕:“陛下说的是……我娘去年就没熬过春荒。”

李岩趁热打铁,命人抬上一个巨大的木盘,盘中是用泥沙堆成的泾水河道模型:“看好了!这是朕要修的导流坝——”他拿起一根竹片拨弄泥沙,“坝体斜插河道,将大水分为两股,一股冲淤,一股灌田。如此一来,渠通了,田肥了,粮食堆满仓,你们说,是城墙可靠,还是肚子可靠?”

民夫们面面相觑,忽然有个白发老翁颤巍巍开口:“陛下说得有理,可……真能成吗?”

“当然能成!”李岩扫视全场,忽然指向人群中的一个年轻工匠,“你,过来。你叫什么?”

“回陛下,小人姓王,名顺。”小伙子紧张得额头冒汗。

“王顺,你跟了工匠队几年?”

“回陛下,五年了。”

“好。”李岩从袖中取出一张纸,“这是导流坝的详细图纸,朕命你做这一段的监工。若工程成了,朕赐你爵一级;若不成……”他忽然轻笑,“朕陪你一起跳泾水!”

人群中爆发出一阵哄笑,紧张的气氛瞬间松动。李岩趁热打铁,宣布将长城民夫转为水利劳工,每日增发半斗粟米。当“陛下万岁”的呼声响起时,蒙恬凑近低语:“陛下此举,不怕被旧贵族弹劾‘媚下’?”

“弹劾?”李岩望着天边的晚霞,嘴角扬起一抹深意,“他们很快就会知道,什么叫‘民心得失,才是真正的天命’。”

入夜,李岩在临时行宫中批阅奏牍,忽然听到帐外有争吵声。掀开帐帘,只见王顺正与一个老工匠争执,手中拿着半截竹简:“你分明是故意刁难!陛下的图纸上哪有这种画法?”

“小娃娃懂什么!”老工匠吹胡子瞪眼,“砌坝要‘横平竖直’,哪有斜着垒石头的?这要是塌了,你我都得掉脑袋!”

李岩不动声色地走近,捡起地上的竹简——那是他画的导流坝侧面图,果然被人篡改了角度,变成垂直于河道的傻坝。他心中一凛,这是有人在暗中搞鬼,想让工程失败,动摇民心。

“王顺,你带十个人,按原图纸另砌一段坝体。”他低声吩咐,“记住,此事机密,不可外传。”转头又对老工匠道:“你既精通古法,明日便按你的法子砌坝,朕要亲自观礼。”

老工匠得意洋洋地走了,王顺却满脸困惑:“陛下,他分明是……”

“我知道。”李岩拍拍他的肩膀,“明日你只管做好自己的事,其余的,朕自会处置。”

次日正午,两段坝体同时开工。老工匠那边,工匠们按照传统方法堆砌石块,垂直的坝体在河中显得笨重无比;王顺这边,二十个精壮汉子按照斜角放线,石块层层叠叠,宛如展翅的雁翎。

“陛下,这斜坝怕是撑不住啊!”蒙恬皱眉,手按剑柄,随时准备让人救人。

李岩却胸有成竹,命人抬来一盆带颜色的水,从上游倾倒而下:“看好了,这是泾水汛期的水量。”

水流撞击在垂直坝体上,轰然作响,溅起巨大的水花,坝体却开始微微晃动;反观斜坝这边,水流顺着坝体斜面分流,发出哗哗的轻响,水面平静如镜。

老工匠脸色煞白,扑通跪下:“陛下饶命!是小人鬼迷心窍,收了……收了宗室的钱,说要坏您的工程……”

人群哗然。李岩冷眼看着发抖的老工匠,忽然想起大纲里提到的“故意泄露未来预言”——时机到了。

“你说,宗室让你坏朕的工程?”他缓步上前,声音冰冷,“他们是不是还说,朕停修长城,必招天谴?”

老工匠连连磕头:“是是是!他们说,长城乃祖龙气数所系,断不可停……”

“荒谬!”李岩突然提高声音,“天谴?朕便让你们看看,什么是真正的天命!”他转身对王顺道:“把那个木牌拿过来。”

那是一块刻着字的木牌,正面写着“大秦二十七年夏”,背面却是密密麻麻的小字:“匈奴白羊王部南侵,被蒙恬部击溃于高阙塞;关中因郑国渠疏浚,粟米大熟,仓廪丰实……”

“这是……”蒙恬瞳孔骤缩,“陛下,这是……”

“此乃仙人托梦所授。”李岩朗声道,“仙人言,未来二十年,大秦无大规模战乱,只需休养生息,便可成帝业!尔等若再信宗室谣言,便是与天命为敌!”

民夫们面面相觑,忽然有人大喊:“陛下乃真命天子,仙人托梦,岂能有假!”霎时间,“天命所归”的呼声震天动地。

当晚,李斯奉密旨查抄宗室府邸,果然搜出大量暗中资助旧贵族的证据。李岩看着案头的账本,忽然轻笑出声——他故意让老工匠泄露“预言”,就是要引蛇出洞,让这些躲在暗处的反对者自己跳出来。

“陛下,蒙将军求见。”内侍通报。

蒙恬进来时,手中握着那枚刻着预言的木牌:“陛下,这预言……究竟是真是假?”

李岩凝视着帐外的星空,想起穿越前看过的历史年表——未来二十年,本应是秦始皇东巡、焚书坑儒、沙丘之变的二十年。但现在,一切都将改变。

“真假不重要。”他轻声道,“重要的是,百姓信了,士兵信了,连那些旧贵族……”他拿起狼毫,在预言牌背面添上一句,“也开始相信,朕真的能掌控天命。”

蒙恬顺着他的笔迹看去,只见新写的字迹在烛火下泛着红光:“亡秦者,非胡也,乃旧制也。”

帐外忽然传来夜枭的长鸣,李岩放下笔,揉了揉眉心——这场反常识的决策,不过是他改写历史的第一步。当旧贵族们还在纠结于长城的砖石时,他已经在谋划如何让大秦的铁骑,踏碎所有阻碍变革的枷锁。

而那个被篡改的坝体图纸,此刻正躺在炭火中发出噼啪声。火星飞溅间,李岩仿佛看到了未来——关中平原上,金黄的麦浪随风起伏,郑国渠的清水潺潺流淌,而在更遥远的北方,蒙恬的铁骑正扬起漫天烟尘,让“匈奴”二字,成为大秦帝国的磨刀石。

这一夜,骊山脚下的篝火格外明亮。民夫们围坐在火堆旁,听着工匠们讲述“陛下预知未来”的奇闻。有人偷偷将预言木牌的碎片藏在怀里,当作保命的符瑞;也有人望着星空,喃喃自语:“或许,真的要变天了。”

而在咸阳宫的深处,隗状望着手中的密报,指尖微微发抖。密报上寥寥数语:“长城停建,郑国渠复工,陛下竟能预言未来二十年。此子……究竟是人是鬼?”

窗外,一轮弯月如钩,悬在咸阳城头。没有人知道,这一晚的决定,将如同投入湖面的巨石,在历史的长河中激起怎样的惊涛骇浪。而李岩,正站在浪头之上,亲手推开那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